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 学案+Word版含答案 .doc_第1页
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 学案+Word版含答案 .doc_第2页
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 学案+Word版含答案 .doc_第3页
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 学案+Word版含答案 .doc_第4页
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 学案+Word版含答案 .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理解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特征。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3.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基 础 知 识 梳 理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的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2)褶皱基本形态(3)地貌褶皱类型岩层变化最初形成的地貌侵蚀后的地貌背斜一般向上拱起山岭a谷地向斜一般向下弯曲谷地b山岭(4)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板块运动2.断块山(1)断层的形成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断层(如上图)。3.火山(1)形成:岩浆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2)组成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思考】1.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这种说法对吗?提示不对。背斜一般成山,向斜一般成谷。但由于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因此,判断背斜、向斜最重要的依据应该是岩层的新老关系。2.地质构造就是地貌吗?简述理由。提示不是。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因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可简单地理解为:地质构造是岩层的形态,或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地貌是指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态。3.平原地区公路选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提示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预 习 效 果 自 测1.褶皱的基本形态包括()a.断层和褶曲 b.山岭和谷地c.高山和盆地 d.背斜和向斜解析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其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答案d2.下列地质现象中,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看,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a.火山喷发 b.东非裂谷c.石林溶洞 d.温泉解析火山喷发、东非裂谷、温泉均为内力作用的表现,石林溶洞则为外力作用的表现。答案c3.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a.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 d.侵蚀作用解析内力作用中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其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地壳运动。答案b4.下列山地的成因中,与其他几个不同的是()a.泰山 b.华山c.富士山 d.庐山解析泰山、华山、庐山均为断块山,富士山为火山。答案c5.岩石圈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大洋的是()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解析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大洋的是太平洋板块。答案b6.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其原因是()a.减缓坡度 b.保护植被c.缩短路程 d.减少成本解析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其原因是减缓坡度。答案a探究点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探究活动】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背斜和向斜示意图。材料二某地地质剖面图。材料三华山大断崖。(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水平方向_(挤压/张裂)力的作用。(2)从形态上看,背斜和向斜有何不同?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和向斜有何不同?(3)“背斜成谷”主要是受到哪种外力作用的影响?若材料一图中所示地区有石油分布,应从哪种构造中寻找石油?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采石场则选择在背斜顶部,为什么?(4)材料二中,a、b、c、d四处哪些是断层构造?哪些不是?为什么?(5)材料三中的华山大断崖属于哪种地质构造?断层构造除形成块状山地外,还能形成什么地形?答案(1)挤压(2)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3)侵蚀作用。背斜构造。背斜岩层是拱形的,承压大,安全性好,而向斜是储水构造,修建隧道易积水或渗水,因此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易破碎,因此采石场选择在背斜顶部。(4)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它是不是岩石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材料二中的a、b、c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所以a、b、c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而仅仅是断裂。(5)断层构造。低地或谷地,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反思归纳】1.褶皱及对地貌的影响地质构造褶皱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判断方法从形态上背斜向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2.断层及对地貌的影响断层位移方向对地貌的影响图示水平方向为主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3.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不适合建水库大坝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4.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板块相对运动的方向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板块背离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板块相撞(相对移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屿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台湾山脉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等【即时巩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c、d处,属背斜的是_。(2)从地形上看,d处是_,形成原因是_。(3)c、d两处找油气应在_处;找地下水应在_处。(4)a、b、c、d四处,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_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及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第(1)题,从形态上看,中间岩层向上隆起的为背斜,向下凹陷的为向斜。第(2)题,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第(3)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向斜构造易于储水。第(4)题,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较为牢固、稳定,适合修建地下隧道,而向斜处底部低凹,易汇集水,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答案(1)d(2)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3)dc(4)c探究点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探究活动】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则,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图,对此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协助解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该地区计划修建从b镇到a镇的公路,与两个线路方案中,_较合理,理由是_。(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_。(3)ab与bd是两条同等级公路,影响其修建的主要经济因素是()a.占用土地 b.工程造价c.民工数量 d.技术水平(4)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往往需要_。ab和cd的直线距离相等,ab线路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要_cd线路。答案(1)受地形的影响,山谷中修建公路要避开陡坡,尽量沿等高线修建(2)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多地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3)b(4)迂回前进大于【反思归纳】1.山地的特点及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山地的地貌特征,决定着那里的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交通运输线路分布和延伸方向。如下图所示:2.山地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这是由山地的地形特点和公路与铁路运输的特点决定的。如下图所示:特别提醒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因素当前几乎所有的交通线路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都是社会经济因素,以联系居民点和城市并促进其发展为主要目的,但自然条件仍是选线的基础因素。在局部地区,线路的走向可能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即时巩固】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完成(1)(2)题。(1)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c.联系城市 d.避开断层(2)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沿交通线分布沿断层线分布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a. b. c. d.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图中铁路没有走直线,而是弯曲连接了几个居民点。第(2)题,图中居民点主要是沿河和沿交通线分布。答案(1)c(2)a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 b.2 c.3 d.4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乙断层只切断了最下边一个侵蚀面的连续性,而岩浆活动穿过了下边两个侵蚀面,说明乙形成早于丙,而甲形成于图中三个侵蚀面后,甲形成晚于丙,故b项正确。第2题,图中有多个侵蚀面,当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不是平行关系时,说明岩层发生变形形成褶皱构造,图中有两处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所以在图示地质演化过程中,共形成了两次褶皱,故选b。答案1.b2.b读图,回答34题。3.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4.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有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解析第3题,图示地区为日本的本州岛,以山地为主的地形成为其交通线建设的主要阻碍,铁路多沿四周的低平地区修建。第4题,虚线处虽然是直线,距离近,但因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修建铁路。答案3.b4.d5.读下面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a、b、c、d四地,属于背斜的是_,属于向斜的是_,属于断层的是_。(2)图中所示的褶皱构造主要是由于地壳的_运动造成的。(3)图中b处成为谷地,c处成为山地,主要原因是_。(4)要在图示直线的深度上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在a、b、c、d四地应选择_地。(5)如果e岩层是透水层,该地区也有形成石油的地质环境,那么该地区是否有石油的储藏?如果有,是a、b、c、d四地中的何地?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背斜岩层向上拱起,b、d是背斜;向斜岩层向下弯曲,c是向斜;断层岩层断裂错动、位移,a是断层。第(2)题,褶皱构造是由于地壳的水平挤压运动造成的。第(3)题,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第(4)题,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处,b、d相比,b打穿一个岩层,而d要打穿两个岩层,b更合适。第(5)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处背斜含水层已被侵蚀掉,d处背斜含水层出露地表,无法保存石油。答案(1)b、dca(2)水平(3)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4)b(5)没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处背斜含水层已被侵蚀掉,d处背斜含水层出露地表,无法储藏石油。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解析由图中k岛位置结合六大板块的分布可知k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答案c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23题。2.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 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 d.背斜西侧小3.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第2题,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c项符合题意。第3题,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厚的沙、卵石,沉积环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b项符合题意。甲处离河流太近,粘土结构,丙、丁两处地势太高,都不符合贵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答案2.c3.b下图为“某种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该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5.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则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a.火山喷发 b.断层下陷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6.若乙岩层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岩浆岩,下列有关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非高原属岩浆沿中央管道喷出而成b.富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c.火山只在海洋上喷发d.岩浆沿地壳线状裂隙流出冷却凝固可形成火山解析第4题,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受水平挤压力;顶部岩层缺失,说明岩层上升遭受侵蚀。第5题,甲处为可溶性石灰岩,且为向斜盆地,容易受地下水溶蚀而形成溶洞。第6题,岩浆易在地壳薄弱处喷涌,沿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可形成火山,主要由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岩浆沿线状裂隙流出一般形成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答案4.c5.c6.b瀑布在地质学上叫做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流动的河水突然近乎垂直地跌落形成了瀑布。若瀑布地带因断层构造使河流中断,则这种瀑布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另一种瀑布是因河床岩层硬度不同,以流水等外力作用的侵蚀和溶蚀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具有暂时性的特征,最终会消失。结合下图,回答78题。7.瀑布最终会消失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 d.全球气候变暖8.有利于图中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有()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断层构造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褶皱起伏a. b.c. d.解析第7题,形成瀑布的陡峭河床因侵蚀逐渐后退,落差逐渐变小,最终消失,从而瀑布也会消失。第8题,存在断层构造或组成河床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都会形成陡峭的河床,从而形成瀑布。答案7.c8.a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回答910题。9.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a.山脊向斜 b.山脊背斜c.山谷向斜 d.山谷背斜10.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b.该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c.在该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c岩层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解析第9题,图中等高线向高值凸出,说明弯曲处中心线的高度比两侧低,为山谷;岩层以a处为中心向两侧由老变新,为背斜。第10题,c岩层为砂岩,属于沉积岩,可能找到化石;石灰岩地区不适宜建大型水库,图中的地貌应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a、b两项说法不准确。答案9.d10.c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12.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a.页岩 b.板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解析第11题,据图知,高速公路穿过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且地势较两侧高,为山地。第12题,喀斯特地貌可形成石芽、溶洞等地形,石灰岩在湿热的条件下易发育成喀斯特地貌。答案11.d12.c13.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解析从图中可直接看出本区铁路基本上沿图中各支流的汇合处(干流沿线)延伸,而支流汇合处应为山谷。答案a二、非选择题1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交通运输干线类型最大限制坡度公路7%9%铁路3%材料二交通线示意图。(1)与平原比较,山地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_的选择、交通运输_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为主,原因是_。(3)若该地选择了山地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上看,a、b两处的弯曲是否合理?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