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1 1.2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作业.doc_第1页
苏教版选修1 1.2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作业.doc_第2页
苏教版选修1 1.2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作业.doc_第3页
苏教版选修1 1.2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作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二)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a平板分离法能将单个微生物经过培养形成便于移植的菌落b只有细菌才可以形成菌落,所以只有分离细菌时才可能获得菌落c平板分离法有涂布平板法和混合平板法等d涂布平板法得到的菌落仅在平板的表面生长2有关涂布平板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c适宜条件下培养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3从土壤中分离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与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时,所利用的培养基中最明显的特点是()a前者尿素是唯一的氮源,后者纤维素是唯一的碳源b二者都具有琼脂成分c二者的ph相同d以上均不正确4下列关于分离与培养土壤微生物的操作,叙述错误的是()a制备土壤悬液时,应依此配制成浓度分别为102、103、104、105、106、107、108 g/ml的土壤悬液b制平板时,应将熔化的培养基冷却到4550 后再倒入培养皿中,并迅速盖好培养皿盖c接种时应从最低的土壤悬液开始,并且每个浓度设置3个重复组d计数菌落时,应选取菌落数为100300的一组为代表进行统计5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通过不含有机物的培养基、缺氮培养基、含尿素(不含其他氮源)的培养基,可从土壤中分离出的微生物依次是()a硝化细菌、放线菌、根瘤菌b根瘤菌、青霉菌、固氮菌c异养型细菌、放线菌、硝化细菌d自养型细菌、固氮菌、分解尿素的细菌6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a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蒸馏水b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琼脂、蒸馏水ckh2po4、na2hpo4、mgso47h2o、尿素、琼脂、蒸馏水dkh2po4、na2hpo4、mgso47h2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蒸馏水7用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6,取平均值235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科学家从7080 热泉中分离得到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b统计某一稀释度的5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2、m3、m4、m5,以m3作为该样品菌落数的估计值c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d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二、非选择题9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繁多,某生物小组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1.4 g2.1 g0.2 g10 g1 g15 g(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_,这种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_和_,实验中需要振荡培养,目的是_。(3)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常采用_法接种,获得单个菌落后继续筛选。(4)下列材料或用具中,需要灭菌的是_;需要消毒的是_(填序号)。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玻璃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实验操作者的双手(5)在做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筛选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填序号)。土样不同培养基被污染操作失误没有设置对照10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物)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_处理。(2)要在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出目的菌,从物理性质、用途方面来看,上述培养皿中培养基的特点是_。(3)在划线培养时,只有很少的菌落出现,大部分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是_或有氧条件抑制了这些细菌的生长。(4)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圈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有透明圈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实验结果如图显示的ae五种菌株中,_是最理想菌株。(5)科研人员用放射线处理该细菌获得两个突变株a和b,然后对突变株a和b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接种的菌种一般培养基实验处理及结果a不生长添加营养物质甲,能生长b不生长添加营养物质乙,能生长ab能生长不添加营养物质甲、乙都能生长突变株a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的原因是_。突变株a和b混合在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中能生长的最可能原因是_。答 案1选b大多数细菌、许多真菌和单细胞藻类均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2选d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的过程。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3选a由于分离微生物所利用的是选择培养基,所以培养基中有与其他培养基不同的某种成分,该种成分是由培养的目的微生物而定的。分离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所利用的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的氮源,凡是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就能生存,否则就不能生存。由相同的原理可知,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时,纤维素是唯一的碳源。4选d分离与培养土壤微生物的操作过程中,对土壤悬液应进行10倍浓度梯度差的稀释,并稀释至108g/ml。制平板时应防止杂菌的污染,接种时应从最低的土壤悬液开始,并且每个浓度设置3个重复组。计数时应选取菌落数为30300的一组为代表进行统计。5选d选择培养基是根据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特点,通过改变培养基的成分,以达到选择某种微生物的目的。不含有机物的培养基可以选择自养型微生物,缺少氮元素的培养基可以培养固氮微生物,含尿素(不含其他氮源)的培养基可以选择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6选a在a项的培养基中既有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又有其他各种成分,可以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而c项中缺少碳源,b项中无尿素作氮源,d项中有牛肉膏可提供氮源的成分。7选d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所以a、b两项不正确。c项虽涂布了3个平板,但是其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因此,不能简单地用3个平板的计数值来求平均值。8选btaq dna聚合酶是从一种水生耐热菌中分离提取的,这种耐热菌能在7080 的高温条件下生长。统计平板的菌落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每个稀释度至少取3个平板,为了提高准确度,应求其平均值。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9解析:(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为唯一氮源能够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此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尿素为“目的菌”提供氮源,葡萄糖为“目的菌”提供碳源。振荡培养基可溶入氧气,为培养的目的菌提供必需的氧气。(5)a同学比其他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数据大,可能是由于选取的土样不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操作过程中受到杂菌污染,也可能是操作失误引起的,如稀释不够准确等。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菌数量与是否设置对照无关。答案:(1)目的菌选择(2)尿素葡萄糖为目的菌提供氧气(3)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4)(5)10解析:(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稀释处理。(2)从物理性质方面来看,题图中的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从用途方面来看,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该除草剂为含氮有机化合物,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可以该除草剂为氮源。故该培养基中除加入除草剂外,不能再含有其他氮源,以选择出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3)在以该除草剂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不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除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外)是不能生长的。(4)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形成透明圈是该除草剂被某些细菌降解的结果。(5)突变株a的生长依赖于营养物质甲,突变株b的生长依赖于营养物质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