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群落的结构【基础题组】1下列关于种群和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单位b在一定时间,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种群形成群落c群落一般都由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形成的种群构成 d群落是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系统,主要研究丰富度、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空间结构等问题2(2016阳江检测)已知物种a与物种b具有捕食关系,纵坐标表示生物量,横坐标表示时间,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减少b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增加c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减少而导致b的增加d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b的减少而导致a的减少3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4下列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b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5(2016汕头期末)科学家在一池塘内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b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c两种鱼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d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6下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甲、丙可以生活在同一群落的相同垂直结构层次c乙对甲、丙的进化起选择作用,而甲、丙对乙的进化不起作用d在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7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能力题组】8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强cdb时,m与n竞争较为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9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 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 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 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10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裸露泥滩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11下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能正确说明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b狼与麝牛间构成互利共生关系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12如图所示为4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ad 4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_;b._;c._;d._。(2)造成图中现象的原因是_。(3)图中与所示关系结果不同是因为_。(4)若4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为什么?_。(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13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方,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m2。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株/m2。(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_;_。14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被农药污染的废水对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影响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动物类群数(类)2023375058动物个体总数(个)3656657501 9832 490(1)许多土壤中小动物的活动能力_,而且身体_,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通常采用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距离污染源_,农药污染物的浓度_,土壤中小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越多。结论:_。(3)该研究小组的同学在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区域号区域植株数荚果数/株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1208.36.02406.85.93603.96.24802.75.951002.16.0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随植株数增多而平均每株植株上的荚果数减少的原因:_。通过分析表中数据,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_。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群落的结构 参考答案1解析:选c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以种群为基本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依靠种间关系使各种群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体。群落包括该地域的所有生物,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包括该地域的所有微生物。2解析:选b在各图中,a的生物量都大于b,可确定a、b间的捕食关系为ab,故可肯定a的增加会导致b的增加。3解析:选d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境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三种情况。而种间斗争又包括捕食、竞争和寄生三种情况。4解析:选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表明在不同的高度上分别有不同的生物,为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表示在不同地段上分布有不同的生物,为群落的水平分布;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都为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差异,不是群落的特征。5解析:选a某食物在胃中所占比例越高,说明该鱼种对该食物的摄入量越多,反映其生活与栖息的场所,故鱼种1、鱼种2单养时均多出没在植丛中。栖息与活动场所的相似,意味着两鱼种之间可能为竞争关系。由混养数据可知,鱼种1与鱼种2食物比值的最高值分开,说明混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6解析:选c根据图示中三个种群生物的食物关系,由于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均存在共同食物,因此,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由于甲、丙之间食物相似性很小,故它们可分布在同一群落的同一垂直结构层次。生物之间通过竞争、捕食等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7解析:选b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而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8解析:选d根据曲线分析,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有重叠,为竞争关系。曲线不重叠时,m、n之间也可能存在竞争,如环境资源,a正确;b越大说明生物摄取的食物种类越多,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正确;d越小,两条曲线越靠近,说明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重叠越多,说明m、n之间的竞争越激烈,c正确;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两种生物数量呈现“s”型增长,d错误。9解析:选d随着池塘中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两种蝌蚪存活率逐渐降低,说明捕食者的食物来源以甲、丙两种蝌蚪为主。三种蝌蚪由于相同食物来源或相同生存空间可构成种间竞争关系,但在4个池塘中放入了不同数量的捕食者后,因捕食者对不同蝌蚪的捕食数量不同,可能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结果。池塘1 中,在没有加入捕食者时乙种蝌蚪存活率最低,说明乙种蝌蚪竞争力最弱,容易被自然环境所淘汰。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两种蝌蚪数量减少,乙种蝌蚪获得的资源相对增加。10解析:选d由表格信息可知,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及个体总数均大于米草群落,即米草群落比裸露泥滩的种群密度低;由于取样的随机性和代表性强,因而改用另一规格的取样器不会影响对比研究结论;不同种类底栖动物生活习性不同,即改变取样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及个体总数。11解析:选c麝牛是被狼捕获的对象,所以两者是捕食关系,a、b两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麝牛群数量的增加,狼捕获麝牛的成功率会降低,说明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c项正确;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增大,d项错误。12解析:据图分析,一般来说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交替消长;竞争是两种生物中获胜者增多,失败者减少或被淘汰;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一般不会使宿主全部死亡。答案:(1)(2)环境条件的限制,使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物种被淘汰(3)寄生一般不会使宿主全部死亡(4)曲线中,b先于a增加或减少,则b为兔,兔死亡,对a(狐)不利;曲线中,一种草履虫死亡,对另一种草履虫有利;曲线中,b(根瘤菌)死亡,对a(豆科植物)不利;曲线中,b(噬菌体)死亡,对a(细菌)有利(5)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食物制约而使种内斗争加剧),最后趋于稳定13解析:(1)群落中物种组成的丰富度是决定群落的最重要因素。要探究某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要用样方法,从图乙曲线中可以看出在s0之前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量增多,所以当样方面积为s0时最合适,既能保证物种数较全,又能保证面积最小,取样方便,求种群密度时应取平均值。(2)图甲的景观上方为乔木,下为灌木、草地,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是不同植物对光的需求度不同,所以这种分布能充分地利用光能,群落的结构主要有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上的差异。答案:(1)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合理即可)样方法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s0(n1n2n3)/(3s0)(2)光垂直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14解析:(1)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取样器进行取样,然后再统计并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2)观察表中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知,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小,对动物生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业饲料生产加工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电大专科教育管理管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 家庭健康管理套装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便携按摩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体施工方案
- 小学数学课程单元测试题模板
- 员工录用通知书文案模板
- 2025版考评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附答案)
- 医院护理分级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
- 建筑工地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方案
- 核电班组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滑索设备供应与安装合同10篇
- 小学生918课件教学课件
- 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非药物干预专家共识(2024)解读
- 聚焦财税场景的AIBM生态服务行业白皮书
- 厂内车辆伤害培训
- 《教育心理学》教材
- 老年患者MDT诊疗流程的实施策略
-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与实践》课件
- 柜式七氟丙烷操作培训
- 课件:《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第二版)》第一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