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 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课件(共26张PPT).ppt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三 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课件(共26张PPT).ppt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三 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课件(共26张PPT).ppt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三 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课件(共26张PPT).ppt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三 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课件(共26张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 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曾经的辉煌 中国文化在近代出现了衰微 回忆 中国文化在近代出现了衰微的原因 内因 外因 封建专制制度的日趋没落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近代中国文化的出路在哪 全盘西化论 该思潮最早出现于戊戌变法时期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 主要人物是胡适 陈序经等人 它认为百事不如人 物质不如人 制度不如人 道德不如人 知识不如人 文学不如人 音乐不如人 艺术不如人 身体不如人 东张西望 文化复古主义 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 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 复古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林纾 章士钊 认为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放弃的 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 他们坚决反对西化主张 要求返回孔孟之道 在社会上提倡尊孔运动 倡导诵经复古 张之洞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 主张采 西学 制洋器 创办了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 以西方之用维护封建制度的 体 实现富国强兵 甲午中日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该思潮最早出现于戊戌变法时期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 主要人物是胡适 陈序经等人 它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 宣传西方科学 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 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 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 历史虚无主义 全盘西化论 是近代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 主要人物是康有为 严复等人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 起到一定作用 但他们死守传统的教条 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 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 文化复古主义 历史 民族虚无主义 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结论 1 奉行 全盘西化 论与 文化复古主义 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李大钊在 新青年 发表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 结论 2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结论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 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先进文化 是什么 先进文化 站在时代的前列 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体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文化 注 先进文化 是一个静态概念 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又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其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 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形态或某一层次和某一阶段的文化而是指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规律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先进文化 它们都代表当时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新民主主义文化特征 以人民高革命实践为基础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 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 无产阶级领导的 是指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 这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标志 民族的 是强调文化的民族形式 这种文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 反对奴化思想 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它带有中华民族的特性 是以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科学的 是强调文化的科学内容 这种文化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 主张实事求是 主张客观真理 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大众的 是强调文化的大众方向 这种文化应该为全民族90 以上的工农群众服务 是最民主的文化 在当代中国 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主义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a 指导思想 b 基本特征 c 本质 社会主义文化 1 在当代中国 先进文化的内涵 在当代中国 先进文化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p113综合探究 先进文化 站在时代的前列 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体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文化 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p114综合探究 2 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p113第二段 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才能把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 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 终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特征 相适应相衔接相匹配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2 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展道路 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实现中华文化复习的唯一正确道路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 道路特色中国社会主义文发化展道路1 我国的社会制度 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2 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3 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4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 概述 这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 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这是一条强基固本之路 这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 这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三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1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 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是民族血脉 人民的精神家园 政党的精神旗帜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九四二年五月 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 有各种的战线 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 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 我们要战胜敌人 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 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 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 这是团结自己 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五四 以来 这支文化军队就在中国形成 帮助了中国革命 使中国的封建文化和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买办文化的地盘逐渐缩小 其力量逐渐削弱 2 文化自信 自信心 自信力 文化自信 来自对时代潮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 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3 三个信心 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