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及危机管理ppt课件.ppt_第1页
风险管理及危机管理ppt课件.ppt_第2页
风险管理及危机管理ppt课件.ppt_第3页
风险管理及危机管理ppt课件.ppt_第4页
风险管理及危机管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風險管理及 2 風險管理及危機管理大綱 壹 學校危機管理貳 校園安全教育與危機防制參 教師的危機處理及法律責任肆 危機處理的媒體溝通與應對伍 危機處理時教師應如何與家長溝通陸 危機處理如何善用社會資源柒 風險管理的面貌捌 風險理論與類別玖 風險辨識與評估拾 風險控制拾壹 結語 3 壹 學校危機管理 4 一 危機管理的意義 一 字面意義 危機 crisis 1 危機是一個事件的轉機與惡化的分水嶺 2 危機是生死存亡的關頭 3 危機是決定性的一刻 4 危機是危急存亡之秋 5 二 理論架構的意義1 危機處理的過程是整合多元的複合科際 包括行為科學 社會科學 自然科學 觀念科學 管理科學 醫學科學及數量科學等 2 危機處理應整體瞭解 通盤規劃 完整調查 廣泛蒐集相關資訊 3 具備豐富的危機處理知識 是成功危機處理的要件 6 二 危機處理與危機管理之層次 一 危機處理 低層次 1 狹義 當危機發生時知道要如何因應 2 廣義 能預測潛在危機並預先防範 一旦危機發生 能妥善因應 使其降低到最少的傷害或損失 7 二 危機管理 高層次 1 針對潛在或當前的危機 基於動支資源最少 使用時間最短 波及範圍最小 損害程度最低之理念 有組織 有計畫地採取確實有效的對策及行動 透過危機意識 處理與控制之步驟 來解除危機 2 組織能針對危機發展的各個階段 作不同的因應管理措施 8 三 危機處理的重要原則 策略 1 目標取向 建立危機意識 審慎處理 妥善控制 化解危機 2 理念正確 動用最少資源 花費最短時間 波及最小範圍 損害最低程度 3 釐訂對策 有組織 有計畫 有步驟 4 對象全面 包括潛在的和當前的危機 5 付諸行動 危機處理的作為要具體 確實 可行 有效 6 改變機運 化阻力為助力 化干戈為玉帛 化暴戾為祥和 化危機為轉機 9 三 危機處理的重要性 一 依憲法第十五條之規定 政府應保障人民的生存權 工作權及財產權 學校為廣義的政府機關 負有保護學生在校時人身安全之責 二 根據各級學校教育法之精神 學校有責任提供學生良好的教育環境 充分發揮境教功能 並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 三 依教師法第十七條第四款之規定 學校教師有義務輔導與管教學生 引導學生五育均衡發展 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進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 四 學校有預防危機事件的責任 一 校園危機發生之原因 1 未能提供學生適當的輔導與監督 2 未能協助受傷者或病患妥善處理 3 因指導錯誤造成二度傷害 4 允許學生從事不安全的遊戲 5 允許學生使用有缺失的設備及運動器材 11 6 使用具有吸引力但卻有公害之器物 7 未能給予適當的指示或警告 8 允許能力不足的學生使用具危險性之器具 9 給予學生進行具有危險性的冒險 10 進行校外參觀教學活動時 未能事先做好萬全的準備與安排 12 二 有效防範校園危機之具體措施1 經常向學生與家長提出適當的指導與忠告 2 學生參加運動或其它有組織之競技活動時 給以適當的指導與監護 3 學校一切設備牢固安全 並經常做好維護 4 學生參加校內各項活動 人數給予合理適當的調配 5 遴聘合格 負責 熱心的運動教練 13 6 實施行政團隊的監護活動制度並加評鑑改善 7 運動設備與遊戲器材均能設置牢固安全並定期安全檢測 8 實施學生健康照護及醫藥檢驗 9 教育學生遵守學校安全規則 10 注重交通工具的安全與檢修 14 五 學校必須妥善處理危機 一 校園危機事件之類型1 自然災害 風災 水災 火災 地震 流行病毒 SARS 等 2 校園無形殺手 危險工地 老舊設備及校舍等 3 師生衝突 性騷擾 體罰 叛逆等 15 4 學生問題 暴力 破壞 偷竊 抗爭 禁果之誘惑 5 偶發事件 車禍 中毒 溺水 山難 實習及運動傷害 6 不良份子侵入 尋仇 兇殺 強暴 詐欺 干擾滋事等 7 毒品侵蝕 16 二 危機事件之處理要領1 行動迅速 救人第一 儘量減少財物損失 2 緊急事件時 儘速通報學務處 訓導處 並展開分工合作 迅速做最有效的處理 3 立即通知相關人員 召開危機小組會議 對外發言 4 封鎖現場 安定學生情緒 17 5 報告上級並與治安機關聯絡 6 備妥交通工具於校門口隨時待命 7 傷者儘速送醫急救 8 校區內發現有陌生人或形跡可疑者 務必加以盤問或通報學務處 態度不遜者立刻通知治安單位處理 18 三 危機處理的主要流程 嚴重受傷嚴重受傷 學生發現 危機處理小組 報告情治單位 教育局 教師發現 學務處 導師 保健室 醫院 調查 處理 行政人員發現 報告校長 通知家長及家長會 資料建立 19 貳 校園安全教育與危機防制 20 一 學校需要提供學生健康安全的學習環境 依教育部八十四年公布 校園公共管理手冊 規定 其原則及範圍如下 21 一 公共安全管理的原則1 防範未然原則6 聯繫溝通原則2 尊重人性原則7 主動積極原則3 科學系統原則8 整體持續原則4 共同參與原則9 教育訓練原則5 分層負責原則10 把握時效原則 22 二 公共安全管理的範圍1 校舍建築管理7 交通安全管理2 防火安全管理8 校外教學管理3 校園門禁管理9 天然災害管理4 水電設備管理10 游泳運動管理5 教學設備管理11 飲食衛生管理6 遊戲器材管理 23 二 學生安全教育的實施 一 安全教育的意義1 教導學生瞭解有關身體傷害及意外事件發生之可能原因 2 指導學生控制或減少災害的必要作為 3 培養學生正確態度及有用的知識技能 24 二 校園事故發生的原因1 校外勢力的介入 2 校園內部的防範失當 3 人為的疏忽 25 三 安全教育之宣傳與演練1 加強安全教育宣傳 利用適合場所實施安全教育 2 定時實施安全防災演練 26 四 教師必須具備校園安全之知能1 能在事件發生時 做迅速確實的處理 2 能瞭解安全教育之基本架構 27 圖一 校園安全教育的基本架構 建築物管理設備器材安全管理運動場健康管理學生管理安全教育行為管理各科教學中的輔導危機輔導安全教育活動的輔導學校行政等活動中的輔導隨機輔導 28 三 校園要有完整的危機防制機制 教育部於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函令各級學校 發生在校園的事件分類如下 29 一 學生意外事件 1 車禍6 疾病身亡事件2 溺水7 自傷自殺事件3 中毒事件8 校園建築設施傷害4 運動及遊戲傷害9 其它學生意外傷害5 實驗實習傷害 30 二 校園安全維護事件 1 校園火警事件6 校園侵擾事件2 地震災害7 校園失竊事件3 颱風災害8 其它校園安全維護事件4 水患災害5 人為破壞事件 31 三 學生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 1 學生鬥毆事件6 校園破壞事件2 暴力犯罪事件7 飆車事件3 財產犯罪事件8 槍砲彈藥刀械違規事件4 賭博犯罪事件9 麻醉藥品與煙毒濫用事件5 性犯罪事件10 其它校園暴力或偏差行為 32 四 管教衝突事件 1 師生衝突2 親師衝突3 學生衝突 因同學細故 4 管教體罰事件5 學生抗爭事件6 學生申訴事件7 其它管教衝突事件 33 五 兒童少年保護事件 1 個人事件2 性交易 雛妓 防治條例3 家庭暴力事件4 其它兒童少年保護事項 34 四 校園事件的防範措施 一 從以往經驗中找出潛在問題 歸納問題的重要程度及發生頻率 擬定防範危機的計畫 二 每年編列防護預算 對校舍建築 庭院空間 運動設備及相關設施作完整妥善之維護 三 成立安全檢查小組 定期對公共設施作安全檢查並詳實記錄 35 四 對走廊欄杆 鐵窗 燈具 鐵捲門等容易發生危險的設施應做好安全維護 安檢有問題時應及時改善 五 在不影響正常教學下開放學校設施 應加強安全門禁及校園巡邏 六 定期對學生攜帶的物品作安全檢查 並處理違禁品 七 建立應付危機的自我評鑑 定期檢討找出問題原因並採取行動 八 將容易遭遇的意外事件與防範措施編印成冊 作為防範意外事件的參考 36 參 教師的危機處理與法律責任 37 一 教師的危機意識 一 學生方面1 單親家庭增多 家庭功能不彰 造成青少年心靈之空虛與迷失 2 學校的教育功能在客觀環境的不利影響下 師生感情容易趨於淡薄 3 多數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 致使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承受挫折的容忍力 4 社會多元發展 個人角色定位模糊 青少年缺乏生命目標 容易掉入危機的陷阱 38 二 教師方面 1 缺乏社會化的人際技巧 1 對學生語帶諷刺 6 語氣態度輕蔑 2 不能合理回答問題 7 為人處事不公平 3 缺乏警覺性 8 在公開場合評論學生 4 說話前後矛盾 9 與少數學生過度親近 5 沒有禮貌不顧別人 39 2 缺乏教學技巧 1 教學單調無聊 2 聲音刺耳聒噪 3 只注意班上某些學生 4 指定作業模糊不清或難度太高 5 不能掌握教室情境 如教室內外吵雜不堪仍繼續講課 6 未能注意教室環境的狀況 如燈光太暗 空氣污濁等 40 二 教師需要有危機處理的知能 一 處理學生問題時 態度應表裡如一 二 不可只說好話 無須討好個案 三 公私分明 不可與個案有金錢利益之糾葛 四 個案的閱歷可能比你還豐富 不必偽裝懂得比個案多 41 五 認知事情非一個人所能解決 可向外尋求支援或幫助 六 培養對個案的同理心 避免主觀心態 七 瞭解並非每個個案都適合由你來處理 八 可以拒絕個案的要求 無須因拒絕而感到不安 九 堅信人性本善的概念 接納個案的所作所為 以求解決之道 十 處理危機時 應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42 三 教師需要有危機處理的歷練 一 意外死亡方面1 事發後立即送醫急救 或接獲通知後立即趕往探視處理 2 立即通知家長或監護人 43 3 詢問醫生死亡原因及急救經過 並請醫院或法醫在檢驗後開立死亡證明書 4 瞭解學生家境 協助申請救助及辦理平安保險事宜 5 安慰家屬並儘量協助喪葬有關事宜 6 加強宣導安全及注意事項 7 向有關人員報告處理情形 44 二 意外受傷方面1 如在學校發生應先行急救止血後立即送醫處理 2 前往醫院探視瞭解受傷情形並通知家長 3 安排同學輪流至醫院照顧 45 4 協同教官及家長與肇事人 或相關人員 商談賠償事宜 5 瞭解學生家境 協助申請救助及辦理平安保險事宜 6 加強宣導安全注意事項 7 向學校相關人員報告處理情形 46 四 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的法律責任 一 行政責任1 教師兼行政工作 亦為公務員懲戒之對象 懲戒處分有撤職 休職 降級 記過 申誡等 1 對偶發事件處理失當招致損失者 記過處分 2 對輔導管理工作未能盡職致發生事故 情節輕者予以申誡 47 2 上班時間有意外事件發生 教師應即時處理 若未經請假而不在學校 致未能及時處理意外事件 以曠職論 3 教師在實施教育活動時 負有防止學生發生事故與傷害之責任 48 二 民事責任 1 學校在指定所做之事項 具有侵害他人權利之危險性 而引起損害者 需負賠償責任 2 因故意或過失 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 負損害賠償之責任 3 學校得依國賠法 對有故意或重大過失之教師 有求償權 49 三 刑事責任 1 教師對學生採取暴力行為 或違法懲戒行為 觸犯刑責 2 在教育活動中 教師對全體學生負有安全保護的責任 在應注意而未注意 致發生命案時 應負過失致死的刑責 50 3 學生上課時 教師因疏失造成學生受其他同學傷害時 應負過失責任 4 製造販賣或意圖販賣而陳列有害衛生之飲食物品或其他物品者 觸犯食品衛生管理法 可處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併科罰金 51 肆 危機處理的媒體溝通與應對 52 一 瞭解媒體記者的心理及媒體報導後之影響 一 媒體記者都希望搶得 獨家報導 唯恐 漏掉新聞 二 媒體記者為爭取具新聞性之素材 報導有時呈現負面取向 對學校及當事人造成二度傷害 53 三 記者常用批判的角度出發 在講求賣點的同時 容易忽略報導時應有的客觀性及公正性 四 記者為求快速取得新聞 無法作審慎求證 因此常使事情真相片段呈現 讓讀者難窺全貌 五 媒體為吸引社會大眾的焦點 並迎合通俗口味 常以譁眾取寵的言詞呈現 54 二 校園有危機時對媒體的處理方法 一 學校危機隨時存在1 學校全體人員平時就要有危機意識 2 成立危機小組 由學務主任擔任總幹事 教務主任擔任主席兼發言人 若處理不當還有校長予以善後 55 3 設立發言人 熟悉採訪學校路線之記者 請其中之一擔任家長會之榮譽顧問 4 儘量請管區警員 醫院負責人等相關人員擔任危機小組成員 5 平時應蒐集案例 並印成危機處理手冊 以他校所發生的事情為借鏡 沙盤推演本身面臨時的對策 56 二 危機發生時的處理1 召開危機處理小組會議 2 在最短時間內瞭解事實真相及媒體報導內容 3 聯絡所有事件相關人員 經溝通後化解事件問題 避免媒體乘機誇大報導 57 4 主動向主管機關報告 5 建立工作人員回報系統 蒐集媒體記者的看法 6 隨時記錄並做成書面資料 來研判如何減少媒體的負面報導 7 利用適當時機主動與媒體記者溝通 對與事實真相有出入之報導時 要求即時澄清 58 三 危機發生後的檢討 1 召開危機處理檢討會議 請相關人員共同探討危機事件始末 並加以改善 2 努力化解家長及社會大眾的疑慮 以彌補校譽可能受損的後遺症 並加強對受害者的輔導 治療及復健 3 分析危機事件發生的原因 將該事件列為全校師生的危機處理教材 以杜絕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59 三 與媒體記者溝通的藝術 一 慎選溝通管道 選擇適當時機進行溝通 認清雙方溝通之目的 二 統一對外發言窗口 持平常心處之泰然 以誠相待 切忌引起衝突 橫生枝節 三 妥善整合資訊及語言 確保雙方對溝通的信息認知上沒有差距 四 理由正當 證據充分 召開記者會時 發言人不可空口說白話 應理由正當 證據充分 60 五 勿堅持己見 若彼此對某個論點有爭執 切忌堅持己見企圖說服對方 應以傾聽方式瞭解對方觀點 以期彼此折衷達成共識 六 要重複強調結論 爭執事件若已達成協議或結論 要重複表明此協議或結論 七 委婉請求更正不正確的報導 如媒體報導與事實有出入 應召開記者會說明 對於不實的負面報導 學校應具函委婉請求媒體更正或澄清 61 伍 危機處理時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 62 一 教師平常應與家長建立良好的友善關係 一 建立良好關係 發揮正面教育效果 家長對於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有最直接和最大的影響 教師平時應與家長保持良好關係 掌握家長對學生的影響力 使其發揮正面的教育 二 充分溝通 避免誤會 教師平時可用書面說明方式 向家長表達學校的各種政策 自己的教育理念 讓家長充分了解學校及教師的作法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63 三 多與家長聯絡建立良好互動關係 在個別聯絡方面 可藉由電話 晤談 聯絡簿以及信件通訊方式與家長保持聯繫 建立互動關係 讓家長體會教師對其子女關懷之情 四 提供家長參與子女學習的機會 學校可利用家長懇親會 教學參觀日 班級家長會及班級座談等機會提供學校行事曆 班級課表等相關資料 讓家長對子女的學習有參與感 64 二 加強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一 與家長溝通聯繫時 以解決學生學業或行為問題為核心 並展現教師的專業能力 來獲得家長的信賴與認同 二 溝通訊息要具有說服力 瞭解家長的反映 尊重家長的意見 並作必要的檢討改進 65 三 與家長溝通時應常使用正面的語詞 例如 1 你的建議很有意思 2 我們正在積極考慮中 3 我們找個時間談談 4 您有什麼意見嗎 四 尊重家長的意見 並設身處地為家長著想 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 66 陸 危機處理如何善用社會資源 67 一 運用社會資源的意義 一 社會資源乃是指社會中有助於學校推展校務的人力 自然 技術 組織 社會 財力等資源的總稱 二 社會日趨開放 價值益形多元 學校在面對各方壓力與衝突之餘 必須運用社會資源以強化經營績效 68 三 學校與社區具有相互依存的關係 學校有責任帶動社區發展 社區也有義務協助學校提升教育成效 四 結合社區資源 可使學校發揮更大的能量 促進充分發揮教育整體功能 69 二 社會資源的種類 一 人力資源 各教育訓練單位 義工 愛心媽媽 文教團體等 二 自然資源 特殊地理景觀及遊樂區 地區的農 漁 山 林等單位 三 技術資源 國民就業輔導中心 社區心理輔導中心等 四 組織資源 政府單位 警政單位 政黨社團等 五 社會資源 社會福利機構 媒體機構 宗教團體等 六 財力資源 工商團體 家長會等 70 三 學校與社區的關係 一 社區是學校發展的助力 社區發展的目標有賴學校教育來完成 而學校教育亦賴社區的支持合作才能進行 二 學校是社區整體的一部份 學校配合社區的目標 不僅反映社區的價值 也決定社區的前途 71 三 公立學校為全體社區民眾所共有 並以公共目的與利益為依歸 社區應提供學校人力與物質資源 以加強學校的教育效能 四 學校與社區應充分合作 合作內涵包括社區內各行業的專精人士參與學校的設計與規劃 學校與社區各機構的密切配合 學校師生參與社區活動 以及社區人民積極參與學校活動等 72 四 建立學校與社區的情誼 一 建立溝通管道 學校與社區有效的雙向溝通是建立彼此情誼的基本條件 藉此可讓社區人士瞭解學校 願意參與學校活動 學校也應參考社區人民的意見改進社區 二 慎用溝通方式 導師在處理學生事件中 難免遭受壓力團體之影響 有時只是小小的關說 卻嚴重影響學校的決策 對於應付壓力團體 通常有幾種方式 73 1 屈服於外在壓力 消極接受其意見 改變既定決策 取悅壓力團體 避免產生正面衝突 2 雙方目標不一致時 各退一步 相互妥協以達成溝通績效 3 雙方缺乏共識 各守立場 堅持己見 互不相讓 此時學校內部需要思索對策 以因應壓力團體所帶來的衝擊 74 三 結合教師與社區 1 教師需要瞭解社區結構 才能對學生作有利的輔導 教師偶而列席村里民大會 代表學校重視社區活動 達成雙向溝通 2 教師可在不影響正常教學情況下 領導學生義務服務社區 爭取社區對學校的認同 3 教師若發現學生流連電玩店 聚集不良場所 應主動與有關單位聯繫 配合社區清除行動 避免學生聚眾滋事 75 五 運用社會資源的原則與作法 一 學校運用社區資源的原則1 適宜原則 各校社區特性不同 需切合不同的人 事 地 物 因地制宜 2 主動原則 社區與學校建立良好關係 產生認同與隸屬感 瞭解彼此的需求 相互解決困難 76 3 激勵原則 給提供資源的單位或個人適度表揚 建立事蹟資料 作為學生感恩教育之素材 4 交流原則 社區提供學校財力 人力 學校提供社區場所及設備 雙向交流 彼此互惠 77 二 學校運用社會資源的作法 1 激勵校內師生 提出獲得社區認同的辦學成績 以為運用社區資源之後盾 2 使全體教職員工瞭解社區資源可協助教師達成教學目標 體認爭取社區資源是學校全體人員之責 78 3 使社區瞭解學校教育直接影響社區發展 學校要能蓬勃成長 除政府 校長 老師的努力之外 尚需社區的全力配合 4 妥善調查規劃社區可運用的各項資源 並建立完整檔案 期能有效掌握 充分運用 79 5 以校長為召集人成立 社區資源運用 組織 成員包括校內外有關人士 分配職責 人人參與 6 利用改過銷過辦法消弭外界關說的壓力 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