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讲)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讲)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讲)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讲)教案.doc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讲)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精讲”】 一、整体感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本课首先要熟练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相关史实,充分认识到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然后要深刻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的原因,高度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结构图 二、中国近代以来交通运输工具更新的特征(1)从动力上看:人力、畜力机械动力。(2)从技术上看:引进技术自制研发。(3)从城区发展差别上看:城市发展显著,乡村发展缓慢。(4)从发展对象上看:平民化、普及化的现状明显。(5)从进程上看:先慢后快。(6)从类型上看:陆海空工具均出现,从平面交通时代到立体交通时代。三、通讯工具的变迁的阶段总结(1)清朝末期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普通百姓很少使用。(2)近代西方交通通讯技术传入中国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也便利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3)中国现代通讯事业的普及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结果。近代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又便利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四、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1)列强侵华的需要。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建设。(2)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3)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交通业的发展。(4)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5)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6)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五、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变化显著。在近代,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汽车、电报、电话,并传入中国,从而使中国的交通、通讯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3)新式交通、通讯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4)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接触到西方在政治、经济乃至思想领域中的先进事物,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易误辨析 近代水运交通与上海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水运交通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李鸿章在1872年12月23日,打着“求富”旗号,奏请试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它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素质拓展】1、史料与史证(1)史料主题: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史料史料一 1880年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商务、矿物、厘梢、行旅者,不可肆述。/而于用兵尤不可缓。中国幅员辽阔,北边绵亘万里,毗连俄界,通商各海口有与各国共之,划疆而守则防不胜防若铁路告成,则声势联络,血脉贯通,裁兵节饷,并成劲旅。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十八省舍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摘编自清史稿交通志史料二 苏省绅商恐路权之失于是迅速招股,创成苏省铁路公司,筑路二:曰苏嘉,曰沪嘉,冀以挽回利权,用心亦良苦矣。然此二者已属支路,究不若宁沪铁路之握其总机关也。吾省之人,急宜筹集巨款,以赎回路权,勿谓苏省已办铁路,而遂可以抵制也。孙昌富 陈蕴茜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 【解题技巧指导】诗词类文言文选择题解题技法高考是多种能力的考查,为了体现出区分度,命题者也可谓“煞费苦心”。增加一些诗词类文言材料到选择题一方面增加了试题难度,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试题内容给考生设了一个“障眼法”。换句话说,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式上看是在考查学生诗词类理解能力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实际上考的就是简单的书本知识。即使诗词文言内容看不懂,只要基础知识牢固,题目照样可以轻松解决。不过,这些材料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可以起到解题辅助作用,让考生更顺利的解题。一般来说,“题眼”来自题干。如果题干主体就是材料,那么不言而喻,“题眼”就在材料中,所以读懂题干材料的显性和隐性信息非常必要。显性信息自然一读便可得,至于隐性信息,顾名思义则需要我们的“火眼金睛”去深挖发掘。如何练就我们的“火眼金睛”?除了认真审题和具有扎实基础,还需要的就是抓住细节、反复揣摩。技巧体验:1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a电报电信业 b航海事业c航空事业 d铁路运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工具的进行要依靠“铁索”“鱼雁”“音书”等信息,可判断电报电信业均符合,故a项正确;航海事业与“铁索”无关,且其时效性很差,故b项错误;航空事业虽时效性强,但是其也与“铁索”无关,故c项错误;铁路运输与空中“铁索”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电报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