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学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学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学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学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知识点一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原因:(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的传入。(2)国内政治运动的影响。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表现:(1)城市衣:“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食: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出现,欧式洋房和中西合璧的豪宅出现。俗:“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丧仪式简约文明。(2)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社会风俗变化小。知识点二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1)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2)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计划供应。(3)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较低。2.改革开放后(1)衣:服装颜色变为五彩缤纷、款式走向多样化。(2)食:到1987年,中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3)住: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4)社会习俗: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新社会风尚逐步形成。考点一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例1】(2013南京模拟)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崇洋风气日盛政府的大力倡导a. b. c. d. 【剖析】19世纪中期以后,伴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西方的文化也不断渗入,中国社会生活习俗随之也发生不少变化。社会上衣食住行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崇洋风气渐盛。但是该时期“洋”族词的增多社会发展中外交流的产物,政府并未倡导。【答案】b【例2】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 封建经济渐趋衰落b. 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c. 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d. 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剖析】本题重点要求回答历史发展趋势,重在发展,而且时间范畴是中国近代,故首先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现象和西学的传入有直接的联系,但不能反映中国发展的趋势。材料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不大。妇女地位的提高,反映的是逐渐摆脱传统社会对妇女的要求,其原因是社会的开放和人性的解放。故选c项。【答案】c考点二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例3】在京城有一支的“奶奶街舞队”,平均年龄为50多岁,这支老年街舞队连续3年与年轻人同场竞技、在街舞大赛中获得季军、冠军,在全国万人健美操总决赛中获得自选动作第二名,频频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中亮相。“老年人跳街舞”反映了()a. 街舞最适合老年人活动 b. 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c. 人们社交礼仪的变化 d. 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剖析】本题考查了新时期我国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人们已不满足于吃、穿、住、行这些表面的物质追求,而更追求于精神生活的享受。“老年人跳街舞”则典型的体现了这一变化。【答案】d【例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四合院(图1)是指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合围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四合院也是中国最典型的民居建筑,因为它比较充分的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图1典型的四合院俯视图(1)材料一可以反映出我国古代社会哪些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信息?材料二上海最具代表性的石库门民居建筑(图2),其典型的特征是中西合璧。图2石库门民居建筑(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中建筑出现的历史原因。材料三城乡居民人均住宅面积(19782007年)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编: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以改善的原因有哪些?材料四一台台巨型推土机,无情地铲去了承载人类文明的历史古迹。(4)在房产开发与文物保护之问,有人认为应该以改善住房为重,有人认为应该以保护文物为重,对此,谈谈你的观点。【剖析】本题从住房的改善考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题中国的四合院体现出的信息主要从自然经济、等级秩序、自得其乐的生活等角度分析。第(2)题是对近代住宅变化原因的考查,要从西方列强入侵、中西文化交融等角度分析。第(3)题主要从改革开放、城市化和国家政策等方面归结住房条件的改善原因。第(4)题是开放型的题目,注意观点与认识要一致。【答案】(1)封闭式住宅是自然、经济小农思想心态的体现;住房安排是严格的封建家长制、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的反映;自成一体的布局体现了安详恬淡的日常生活情趣。(2)近代西方殖民侵略,工业文明冲击,中西文化交汇。(3)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生活富裕,追求生活质量;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家启动“安居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4)以改善住房为先,提高居住质量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以保护文物为重,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能够彰显城市个性。缠 足缠足,又称裹脚、缠小脚、裹小脚、扎脚(广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风俗,尽管有不少批评声音,但直至清末民初才开始逐渐被废除。唐代已有缠足,始于何时何处不可考。唯认为宋朝人以女子小脚为美,故北宋神宗元丰后是开始流行的时期。至清末,台湾多数福佬女性皆缠足。这种行为主要流行于上流社会,女性须自幼儿时期以布紧缠双足,使足骨变形、足形尖小,导致走路时如小童般,只能以足跟行走。虽然自清初已经有废止的声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