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社戏.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社戏.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社戏.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社戏.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戏鲁迅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作者,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识记课文重点字词,理解文 本内容。 2、能力目标: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3、情感目标: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的方法,体会景物 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讲授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美好的,我们在童年经历的件件有趣的事情,听到的各种奇妙的谈话,唱过的许多充满童趣的歌谣,直至今天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社戏,看看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二、作者简介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三、小说知识介绍: 小说: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其中, “人物”是主要要素。 小说的情节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 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五、朗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思考:看看本文是按什么线索来叙事的?)六、辨析字音:归省 行辈 惮 絮叨 怠慢 撺掇 凫水 潺潺 歌吹 蕴藻 家眷 皎洁 漂渺 纠葛 踱 颇 宛转 撮 桕树 楫 七、讨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本文的线索: 到赵庄看戏。)第一部分(1- 3)随母归省平桥村小住。 第二部分(4- 30)去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31- 40)看社戏后的余波。 八、 讲解第一部分1、请同学朗读第一部分 。2、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 (“乐土”)3、这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1)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2)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3)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戏做了重要的铺垫。同时,平桥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怀念的。九、 课堂小结。十、 布置作业1、 生字词抄写2、 熟读课文第一部分3、 自读第二部分,思考:(1)第二部分是写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2)找出文中你觉得精彩的地方,并且想一想好在什么地方。第二课时一、 复习旧课: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二、新课教学:讲解学习第二大部分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第二部分是写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一层(516段):看社戏前的波折;二层(1721段):看社戏时的情景; 三层(2230段):看社戏后的欢乐2、思考讨论:(1)“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譬如第一层就写了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三次波折:(叫不到船、不准和别人去、外祖母要担心)三次转机:(八叔公的船回来了、 与我同去 、保证不出事)好处: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2)找出文中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 ,体会这样写的作用。第一盼望急得要哭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渲染沮丧)不钓虾,东西也少吃,不开口。高兴(烘托社戏对儿童的吸引力)3、一切问题都解决之后,小伙伴们自然要急急忙忙赶往赵庄看戏。作者抓住哪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以突出小伙伴看戏途中的心情? 听同学朗读10-13节课文,同学们作思考: *第10自然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进行传神的描绘,找出来,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找出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写的句子,看看作者写景是充分调动了人的哪些感觉器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思考:从上述几种感觉描写里,推测“我”月下坐船去看社戏时怎样的心理?4、阅读1721段,讨论: 这一部分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看?从哪里表现出来?孩子们爱不爱看?从哪里表现出来? 5、朗读2223段。 (1这一部分写月夜归航,景物描写突出表现了哪两点?(2)讨论:、这几段写偷豆要表现什么。、思考:双喜在全文中共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思考:阿发在偷豆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讨论:途中偷罗汉豆吃,这件事能不能删掉,为什么?三、课堂小结四、作业:1、熟读文中精彩片段,体会精妙之处。2.片段写作练习:景物描写或动作描写。第三课时一、复习旧课二、交流片段写作练习。三、新课教学1、讲解学习第三部分:看戏后的余波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 找出文中写六一公公的文字,分析一下六一公公的性格特点。(2) 找出描写阿发、桂生的文字,看看从中可以看出各自怎么样的性格特点。(3) 回顾前文,结合这一部分对双喜描写的文字,分析一下作者笔下的双喜是一个怎样的人。(4)如何理解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