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目标导航 -明目标知重点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表现。2.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3.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知识点一 交通工具的进步自主学习1铁路(1)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2)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3)新中国成立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4)新中国在机车的制造方面也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2公路(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随之,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2)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山区也通了汽车。3水运(1)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2)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90年代后开始萎缩。4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业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细微点拨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便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发展地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合作探究探究主题: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原因材料一1879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李鸿章的奏请最初得到清政府的批准,随后便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他们说什么火车会“烟伤禾稼,震动寝陵(清朝皇陵)”,会“惊耳骇目,鬼神呵谴”。他们的结论是,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当立予停止,以维国本而顺舆情”。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到胥各庄一段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材料二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 200公里,只占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运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讲史料(1)说明当时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以解决军用工业资金、燃料不足等问题;反映了传统观念和封建顽固势力阻碍近代铁路的兴建。(2)表明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投资修筑的铁路长度大大超过了中国人自建铁路长度。用史料(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阻碍我国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请你解答:_提示:传统观念和守旧力量的阻碍;清政府顽固派的迂腐守旧和政局动荡;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认识。请你解答:_提示:铁路是世界科技进步与工业革命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改变落后的局面,推动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便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知识点二 通讯工具的变迁自主学习1新中国成立前 (1)电报l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 (2)电话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此后,电话发展非常缓慢。2新中国成立后(1)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2)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迅速发展。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3)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细微点拨(1)中国近代社会交通、通讯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给西方列强进一步侵略、控制和掠夺中国带来了更多便利。(2)“一、二、三、四”归纳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个冲击:西方三次工业革命。二个特点:半殖民地性、发展不平衡性。三种通讯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四种交通工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合作探究探究主题:近代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材料一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础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对中国刚兴起的通讯事业有人赋诗曰:“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为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讲史料(1)体现了电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政治思想运动产生的基础性影响。(2)体现了这种通讯工具的特点。用史料(1)根据材料一,分析归纳近代电信技术有哪些特点。请你解答:_提示:速度快,效率高;距离远,范围广。(2)材料二中的诗所赞的是什么通讯工具?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通讯工具?这些通讯工具有何作用?请你解答:_提示:电话。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等。作用: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重难突破拓展提升1.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原因(1)特点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从发展水平上看,受到本国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帝国主义的排挤,近代交通发展缓慢。从地域上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从作用上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原因外因a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b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内因a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各个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b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和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c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主要动力。对点演练1. 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a调运快捷 b连接中外 c资源开发 d经济交流【解析】根据材料“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信息可知,王韬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能起到调运快捷的作用,故a项正确;连接中外、资源开发、经济交流,材料没有体现,故b、c、d项错误。【答案】a2.中国近代通讯事业兴起的原因和积极影响(1)兴起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军事政治的需要。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积极影响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航运、防汛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国防建设,保证了军情的及时性与军队的机动性。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对点演练2. 下面是盛泽镇通讯发展与丝绸成交额关系表。由此表可知()时间通讯发展丝绸成交额(万两)1909年设邮政分局4081918年设电报局5111923年设拥有100门电话机的电话公司9771936年全镇拥有电话的人家已有222户1 021a.盛泽镇通讯业走在全国前列b丝绸成交额与近代通讯密不可分c盛泽镇实现了通讯近代化d通讯发展对丝绸成交有一定帮助【解析】此表只涉及“盛泽镇”,没有反映全国状况,故a项错误;没有近代通讯,古代“丝绸成交额”也大,故b项错误;此表没有通讯近代化的标准,难以说明“实现了”,故c项错误;从表中可知,伴随着通讯发展,丝绸成交额从“408万两”到“1 021万两”,符合通讯有助于商业发展的规律,故d项正确。【答案】d 课堂小结答题术语1交通工具的变革对世界影响深远,铁路建设关乎国计民生。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这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全国的交通、通讯网络。3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学考练即学即练学业达标1. (2015广东学考)19世纪70年代已经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a轮船b飞机 c汽车 d马车【解析】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蒸汽轮船,有可能在中国19世纪70年代出现,故a项正确。【答案】a2.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a中国传统工具的进一步改进b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d国民政府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解析】根据题干“质的变革”“由于”要求,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传统工具”,明显不符合题干要求;b、d两项没有依据,具有片面性;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答案】c3.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法处理”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a正确,它说明了人们开始改变了传统的观念,男女混杂,同乘一车。而b项说明了列强在华的特权,与题意不符。c项说明的是人们对新事物的排斥,不正确。d项说明的是乘坐马车的华人“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无法体现“社会进步”,可排除。【答案】a4(2016浙江10月学考)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解析】19世纪中期还没有出现无线电报技术,故a项错误;无线电报技术是19世纪末发明的,但当时没有传到中国,故b项错误;无线电通信方式在中国出现于1906年,故c项正确;无线电通信方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不是在20世纪中期,故d项错误。【答案】c5(2016湖南学业水平测试)改革开放后,我国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影响包括促进了经济发展 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束缚了人们思想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a bc d【解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电讯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7.2.2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说课稿)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教学(人教版河北专版)
-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6自信添力量 | 辽大版
- 蓄电池销售课件
- 18.2.2菱形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 5.3《十年的变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初中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饮料的采购合同模板
- 显微镜构造题目及答案
- 葡萄糖耐量试验课件
- DB51T 2245-2016 四川省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技术规范
- 《年产15万吨苯酚的工艺流程设计》21000字
- 土地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 肾切除患者护理疑难病例
- 名人传课件完整版本
-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课程
- 人力管理咨询合同范本
- 2025译林版高中英语高考复习必背全七册单词表(精校打印)
- 排水防涝设施功能提升施工组织与管理方案
- 《ecmo的镇静与镇痛》课件
- 2025年变压器绝缘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