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10题,满分20分)1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答案】b21970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说:“苏联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另一只脚踩刹车。”这里的“踩刹车”意指苏联a工业经济停滞不前b突破了斯大林模式c致力于发展核武器d仍坚持传统的体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苏联经济体制的评价。材料中“踩加速器”体现了工业的一定发展,“踩刹车”指的是当时苏联仍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故选d。3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反映的是下列哪国的经济指标1966198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统计情况(%)a美国b苏联c日本d中国【答案】b4下表反映了1973年苏联经济与美、法、日的对比,据此可知苏联美国法国日本1000人以上的大工厂占企业总数比重112%06%01%14%1000人以上的大工厂生产的工业品占工业品总产量比重615%38%421%344%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c规模经济是苏联经济模式的特征d法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新霸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特征。表格信息反映了相对于美、法、日等西方国家,苏联经济中1000人以上的大工厂数量及其生产的工业品产量的比重均占绝对的优势,可见规模经济是苏联经济模式的特征,故选c。a、b、d三项均在表格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5如图是时代周刊把参加1975年7月欧安会首脑会议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美国总统福特作为封面的局部图片。勃列日涅夫信心满满,主要是基于a苏联大规模垦荒,粮食产量超过美国b古巴导弹部署成功,对美国形成威慑c突破斯大林体制,经济快速发展d重工业发展,军事实力与美国匹敌【答案】d61985年,莫斯科市长叶利钦听说某家肉店出售极其罕见的小牛肉,立刻去排队,终于轮到他时却被告知已经卖完了。他暗中察看仓库,却发现“小牛肉就放在那儿的一间屋里,并正准备从后门卸走”。这说明当时的苏联a经济负担因争霸而加重b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明显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民众消费能力显著提高【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材料提及小牛肉需要排队购买,即使是被告知卖完,但却在仓库仍存有,这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明显的弊端,b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提及的消费品小牛肉不以市场需求供应,不能体现消费能力的高低,d项排除。7有学者认为:“农业文明行政体制驱赶下的工业化国家与工业文明国家的冲突是异常惨烈的,败退也是符合了文明竞争规律的。即便是在二战中左右逢源,善于钻阵营空子的前苏联,也在冷战中衰亡,崩溃于一条腿走路下自身竞争力的无以为续。”材料表明苏联衰亡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发展水平长期滞后b冷战中美国的竞争c体制与生产力水平脱节d政治经济制度落后【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a项表述不符合苏联衰亡前的史实,排除;b项属于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中作者认为苏联衰亡的主要原因是“一条腿走路”或“农业文明行政体制驱赶下的工业化”,意思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农业、工业的发展不合理,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斯大林体制不能被突破,但它已严重脱离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项正确;苏联衰亡前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并不落后,d项排除。8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答案】d9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评论道:“到20世纪80年代初,事实上苏联的极权体制在社会上失去了支持,不再有合法性。它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据此可得出a二战后苏联改革均未发生实质变化b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政治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材料信息“它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强调斯大林模式的崩溃是必然的,这使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苏联不得不从极权体制上进行改革,说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具有必然性,故d项正确。10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2题,40分)11(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面对崩溃性的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出现了两种挽救资本主义命运的探索和努力。一种是法西斯主义,即通过疯狂的对外侵略、扩张来摆脱危机,以德、意、日为代表;另一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同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经济政策,刺激经济,扩大就业,缓和矛盾,摆脱危机,以罗斯福的“新政”为代表。罗斯福在资本主义体系内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改革,局部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使资本主义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垂死的、腐朽的状态,重新恢复了生机。摘编自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如何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是中、苏两党两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动荡的政治、经济秩序,引发了苏共领导权的丧失和国家制度的崩溃,致使国家走向解体。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摘编自钟鸣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日和美国“两种挽救资本主义命运的探索和努力”现象出现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改革的不同之处。(8分)(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6分)【答案】(1)原因: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来势迅猛,破坏性极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德、意、日三国民主法制建设不完善,并都存留有军国主义传统,而美国等国 民主法制建设相对健全,具有民主政治传统;经济上,德、意、日等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相当严重,且海外市场狭窄,难以用经济手段缓解危机,而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国内外市场广阔,可以通过改革来振兴经济。(10分)(2)不同 :中国:改革首先从经济领域展开,且在经济改革卓有成效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到政治领域;坚持改革从中国国情出发,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4分)苏联:在经济改革尚未成功的情况下,采取激进的方式,强行推进政治改革;忽视了本国实际情况。(4分)(3)认识: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从本国的国情及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民族特色;要以国家稳定为前提,采取稳定、有序的方式,稳步推进。(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2(16分)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8251957105019548561958141219551068195912471956127619601332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材料二 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1668319591696819541695219601438519551839419611365019561927519621544119571950519631700019581976519641875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1956年和19571961年两个阶段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答案】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2分)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6分)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2分)说明:苏联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改革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是主要由于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6分)【知识拓展】玉米运动是苏联总理赫鲁晓夫进行改革是发动的一场运动。 在推广玉米种植过程中,赫鲁晓夫忽略了最基本的东西玉米生长的自然环境。苏联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适合在乌克兰种植的玉米难以在西伯利亚的冰原生长。赫鲁晓夫却从不考虑这些。一些地方的农业领导人为完成上面下达的不可能完成的种植玉米的硬性任务,不惜作假,掀起一股浮夸风。赫鲁晓夫对此也有所察觉。1958年1月,他在莫斯科州举行的农业工作者会议上表示:“在莫斯科州,玉米的收成往往很低,而有时在报告材料上却能对付过去。莫斯科州人搞这一套是很有一手的。有时收成不怎么好,他们就找一些丰产田,根据丰产田求出平均数字”到1955年,玉米的种植面积已达约1800万公顷,1953年玉米种植面积仅350万公顷,但赫鲁晓夫仍对此仍感到不满意,他提出要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一物理课件
- 移动基站场地租赁与通信基站信号覆盖扩展服务合同
- 离异双方财产分割及债务清偿确认合同
- 离婚房产分割及子女抚养、财产分配及债务承担协议书
- 城市核心区二手住房买卖及租赁综合服务合同
- 骶髂关节影像诊断课件
- CAD三维建模技术指南
- 养殖业市场开拓策略方案
- 工作总结:实现目标的坚晓之默
- 如何帮助中学生体验天生
-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课 寄情山水-山石的画法 |辽海版 (20张PPT)
- 5.《秋天的怀念》课件+教学设计+视频朗读
- 上海破产管理人扩容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综合英语教程第二册课件
- NMR有机氟谱课件
- 急诊科标本采集错误应急预案脚本
- 土地增值税培训课件
- JISG3506-2004高碳钢盘条(中文版)
- 老港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自评报告
- 张宗子《春在溪头荠菜花》阅读答案
- 白酒委托灌装合同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