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2.2水的运动(共42张PPT).ppt_第1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2.2水的运动(共42张PPT).ppt_第2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2.2水的运动(共42张PPT).ppt_第3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2.2水的运动(共42张PPT).ppt_第4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2.2水的运动(共42张PPT).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水的运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 第1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海洋水的运动 世界洋流 水循环 水循环 1 概念 在自然界中 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 水汽输送 凝结降水 下渗和径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等环节 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运动 这种运动过程称为水循环 2 主要环节 包括蒸发和植物蒸腾 水汽输送 降水 下渗和径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等环节 其中 蒸发是初始环节 海面蒸发是大气中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3 水循环类型 包括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空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海陆间循环 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4 水循环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 水在常温 常压下的三态变化 外因 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 5 水循环的意义 使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 并在各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从而促进整个自然界的发展演化 调节水分和热量地区分布的不均 使各地区之间干湿 冷热差异大大减小 使地球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转化 形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 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不断更新并能持续利用 海洋水的运动 世界洋流 一 海水运动形式 海浪 潮汐 洋流 1 海浪 分为风浪和海啸 风浪 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海浪 海啸 由海底地震 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 2 潮汐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一天中 海水涨落两次 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 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3 洋流 海洋表层海水大规模的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地运动 叫做洋流 也称海流 二 洋流的分类 如墨西哥湾暖流的流量相当于世界陆地径流总量的20多倍 二 洋流的分类 1 按性质 水温 分 暖流 其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高 一般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为暖流 寒流 其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低 一般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为寒流 2 按成因分 风海流 密度流 补偿流 三 洋流的形成 1 风海流 在盛行风的吹拂作用下 表层海水随风漂流 并带动其下层的海水流动 形成大规模的洋流 叫做风海流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三 洋流的形成 1 风海流 三 洋流的形成 洋流的流向除受大气运动影响外 还会受到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 补偿流 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 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 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 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 中低纬海区大洋东岸的寒流均为补偿流 3 密度流 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 盐度不同 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引起海水的流动 叫做密度流 因海水温度差异形成的密度流主要为暖流 分布在热带 副热带海区的大洋西岸 因为较低纬度海区太阳辐射强 海水受热膨胀 海面稍高 致使海水由较低纬海区流向较高纬海区 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的暖流均为密度流 南赤道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西风漂流 赤道逆流 北赤道暖流 四 洋流的分布规律 1 在南北半球中低纬海区 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北半球呈顺时针流动 南半球呈逆时针流动 南赤道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西风漂流 赤道逆流 北赤道暖流 四 洋流的分布规律 2 在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呈逆时针流动 南赤道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西风漂流 赤道逆流 北赤道暖流 四 洋流的分布规律 3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没有气旋型大洋环流 而被西风漂流所代替 南半球陆地面积很小 海洋占绝对优势 40 s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 形成西风漂流 南赤道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西风漂流 赤道逆流 北赤道暖流 四 洋流的分布规律 4 南极大陆周围受极地东风影响 形成南极环流 南 极 环 流 四 洋流的分布规律 5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四 洋流的分布规律 5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冬季 逆时针 海水向西流 夏季 顺时针 海水向东流 五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 增温增湿 寒流 降温减湿 如北大西洋暖流使欧洲西部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澳大利亚西海岸 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 与沿岸寒流的影响密切相关 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 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之一 面积大 深度达300米以上 而且流量巨大 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水量每小时达900亿吨 相当于大陆总径流量的20多倍 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西北部 使得55 70 n之间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西岸高16 20 大西洋两岸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 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岛北部呈现苔原景观 同纬度的大洋东岸却呈现森林景观 北极圈内出现了不冻港 摩尔曼斯克 如果没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英国北部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封冻期 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 秘鲁寒流是世界上行程较长的寒流之一 从45 s开始 沿南美大陆西岸北流 一直到达赤道附近 流程达4600多千米 水温比邻近海区低7 10 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南美西海岸分布着世界上南北延伸最长 最靠近赤道的热带荒漠 气候干旱 温度较低 五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影响 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 海水受到扰动 可以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 磷酸盐 硅酸盐 带到表层 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饵料 易形成大渔场 如 北海道渔场 由日本暖流 千岛寒流交汇而成 纽芬兰渔场 由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而成 北海渔场 由北大西洋暖流与来自北冰洋的寒流交汇而成 有上升补偿流的海区也易形成大渔场 冷海水上泛 将深处的营养盐带到表层 给浮游生物提供丰富的养料 如秘鲁渔场 东南大西洋渔场 五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对航海的影响 海轮顺洋流航行比逆洋流航行的速度快 节约燃料 寒暖流相遇 易形成海雾 影响海上航行 4 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洋流有利于近海污染物的扩散 加快净化速度 但同时也使污染范围扩大 例如 在纽芬兰岛东南海区 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和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相遇 形成茫茫海雾 影响海上航运 此外 每年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 也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是指某些年份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地区 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 引发洪涝灾害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区 气候由原来的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 例如 1982 1983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 地处太平洋东岸的厄瓜多尔 连降暴雨 降水量比常年增加10倍以上 洪水淹没了大片城镇和乡村 栖息于圣诞岛上的数以百万计的海鸟 在圣诞节前夕突然没了踪影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澳大利亚 持续干旱 并暴发森林大火 科学家发现 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 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也称为 反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 但发生频率要比厄尔尼诺现象低 拉尼娜现象出现时 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 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 印度尼西亚 澳大利亚东部 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 非洲赤道地区 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南赤道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西风漂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西风漂流 赤道逆流 北赤道暖流 2 补偿流 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 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 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 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 中低纬海区大洋东岸的寒流均为补偿流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示意 北大西洋暖流的气候效应 秘鲁寒流的气候效应 例1 09全国文综 3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 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 在17 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 因涉及欧洲 非洲和美洲三地 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 故称 三角贸易 满载着枪支 纺织品 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 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 出程 到达非洲后 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 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 此为 中程 商船到达美洲后 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 咖啡 烟草 棉花等物品 再运回欧洲 此乃 归程 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 大约需时半年 可做三笔生意 获得数倍的利润 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 威廉斯 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 等 材料二三角贸易示意图 指出三角贸易涉及海区的大洋环流规律 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性质 寒 暖流 11分 属于北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 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