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让学生课前自主搜集整理资料。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3、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4、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三)情感目标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2、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短片,导入新课。导语: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播放配有音乐的展现黄河景观的短片)这一组图片为我们呈现的是哪条河流的壮美景色?(学生回答)对,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对于黄河,你知道些什么呢?(出示地图)黄河在我国北方,自西向东,奔流入海,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长度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黄河景观,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1、作者及写作背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27年参加革命。1938年,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 共有8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澎湃(png pi) 气魄(p) 屏障(png) 九曲连环(q) 狂澜(ln) 哺育(b?) 浊流(zhu) 高山之巅(din)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目标:(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划出诗歌朗读节奏。(2)课文由哪两个部分构成?(3)歌词部分哪些内容直接表达作者对黄河的歌颂之情?2、播放范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完成目标问题。3、交流:(1)按照划出的节奏尝试朗读。(2)课文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教师对朗诵词做简单介绍:朗诵词就是演唱歌曲之前朗诵的部分,它是歌曲的引子,一般是对歌唱内容做简要的概括,引出下面的颂歌。(齐读朗诵词)本课中的朗诵词告诉我们歌颂的是黄河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3)三个“啊!黄河!”所领的内容直接表达作者对黄河的歌颂之情。四、直奔重点,研读课文。(一)学习“颂黄河”部分。1、出示研讨问题。(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歌颂的?(2)作者是怎样歌颂黄河的?(抓住重点字词及修辞手法进行分析)(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并思考这一部分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个别指导。3、交流明确:(1)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了中华民族、激励着中华民族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2)预测:“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本义是哄婴儿睡觉的工具,指孕育培养的地方,这里是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养育了中华民族。用比喻的修辞。(指导朗读,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赞美、热爱、崇敬,读出黄河的无私奉献)(指名读)“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是说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保卫着伟大的祖国。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制胜法宝。(男生读,表现黄河的伟大坚强)“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诗人把黄河比作一个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万千条臂膀。既写出了黄河奔腾不息的气势,也写出了黄河顽强的生命力。(女生读,表现黄河的永往直前,催人奋进)(3)这一部分运用反复的手法,起强调主题突出情感的作用,有一咏三叹之感,这是诗歌常用的创作手法,能够表现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增强旋律美的作用。过渡:课文除了对黄河的直接歌颂,还对黄河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大家能找到相关诗句吗?(二)学习“望黄河”部分。1、出示问题:“望黄河”部分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对黄河进行描写的?写出了黄河什么特点?2、学生浏览课文,思考回答。3、教师结合图片,点拨诗句,归纳总结。这一部分由“望”字统领,但望黄河的角度却不同:(出示图片)远看黄河滚滚,奔向东南;近看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俯瞰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纵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横向-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特点:气势磅礴 一往无前4、指导朗读:要表现这种气势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高亢、激昂、雄浑)那么,我们就应该用雄健、激昂的语气读出黄河那种磅礴的气势,语速要慢一些,注意重读词语。(出示标有重音和节奏的朗读语段,指导朗读)(三)学习“学黄河”部分。文章结尾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1、学生朗读感悟,思考交流。2、明确:结尾号召人们学习黄河精神,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必胜的信心。3、教师结合背景总结,指导朗读。本文创作于1939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作者借颂黄河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团结起来,顽强抗战,保卫祖国。让我们齐读这一句,读出中华民族必胜的信心。五、总结全文,揭示主题。1、本文是一首黄河的赞歌,也是中华民族的赞歌,围绕黄河,作者写了三方面内容,望黄河、颂黄河、学黄河。望黄河写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颂黄河从养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方面加以赞颂,同时也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结尾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为伟大坚强,勇往直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朗读这首诗。明确分工:朗诵词由我来读,“望黄河”部分由男生来读,要读出黄河的磅礴气势;“颂黄河”部分由女生来读,要读出无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结尾部分师生齐读,要读出无比坚定的信心。3、音乐欣赏,加深理解。欣赏歌曲黄河颂,看着荧幕上令人热血沸腾的画面,听着豪迈激昂的歌曲,让学生的爱国热情再次得到升华。六、拓展延伸,丰富积累。(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2)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黄河颂感情奔放,语言浅显,是战斗的号角,是鼓舞斗志的战歌,在抗日战争时期广为传唱,成为中华儿女保家卫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