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出辞气远鄙倍 学案 (1).doc_第1页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出辞气远鄙倍 学案 (1).doc_第2页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出辞气远鄙倍 学案 (1).doc_第3页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出辞气远鄙倍 学案 (1).doc_第4页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出辞气远鄙倍 学案 (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出辞气远鄙倍 学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知:通“智”b有教无类 类:种类,类别c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厌:满足d述而不作,言而好古 作:创作,创造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亦有异闻乎异闻:特别的听闻b文学:子游,子夏 文学:喜欢文学c予欲无言 无言:不再有所言说d由也兼人 兼人:敢作敢为,一个人相当于两个人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4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b告诸往而知来者c由也兼人,故退之d如之何其闻斯行之5名句填空。(1)子曰:“性相近也,_。”(2)抑为之不厌,_,则可谓云尔已矣。(3)子夏问曰:“_,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鲤趋而过庭趋:小步快走b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远:离开,不偏爱c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盼:张望d赤也惑,敢问 惑:感到困惑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8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亢通过和伯鱼谈话,不仅了解了诗、礼的作用,而且还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人格,因此内心充满了喜悦。b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孔子把这一道理告诉子夏后,他立即有所领悟,受到了孔子的称赞。c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d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许多话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说的,因此我们对于孔子的话,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教条地去照搬照用。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译文:_(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译文:_(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尚志斋说虞集亦尝观于射乎?正鹄注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乡,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注正鹄:靶心。鹄,读。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审:果真b有志者,事竟成 竟:竟然c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尚:崇尚,重视d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 偶:配偶,伴侣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要想实现自己的志向,就必须向老师学习,向朋友学习,向书本学习,弄清楚道理。b文章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只要立志了,就会拥有众多的朋友。c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那么即使做再简单的事情,他也是难以成功的。d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做学问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想之道(1)于丹论语心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而论语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我们今天该如何理解理想的含义呢?孔老夫子的观念和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是不是有矛盾呢?翻开论语,我们看到,朴素的字句后面常常闪耀着一种理想之光。孔夫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这句话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和方向。所以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经常让学生们各自说说自己的理想。在论语先进篇里面有一个比较罕见的完整的段落叫做侍坐,记载的就是孔子如何跟学生一起畅谈理想。这段文字是这样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我们把这段文字转换成今天的话就是:这一天,孔子的四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陪老师坐着。孔子很随意地跟他们讲,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不要因为我年长的缘故就不敢说话。我平时老听见你们说,没有人了解我的志向啊!假如现在有人了解你们,打算起用你们,你们能做什么呢?子路是个急性子,听老师这么一问,不假思索就回答说:“给我一个拥有一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这个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外有被武装侵略的危险,内有粮食不足的危机。假如让我来管理它,不出三年,可以使人人振奋精神,并且懂得什么是道义。”按说子路的理想比较远大,对于那么看重礼乐治国的孔子来讲,假如自己的学生真能有如此业绩,可以使一个国家转危为安,他应该感到很欣慰吧。没有想到,孔子的反应不仅是淡淡的,而且稍稍有点不屑。“夫子哂之”,微微冷笑了一下,未置可否,就接着问第二个学生:“冉求,你的理想是什么?”冉有名求。他的态度比起子路显然要谦逊很多,没有敢说那么大的国家,那么多的事。他说:“假如有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光景,可以使老百姓们丰衣足食。至于修明礼乐,那就要等待贤人君子了。”他的意思是说,在物质层面能做到使百姓富足,但要万众齐心,对国家有信念,做到礼乐兴邦,那我可做不到,还是等着比我更高明的君子来吧。他的话说完了,老师依旧未置可否。接着问第三个人:“公西赤!你的理想是什么?”公西华名赤。他就更谦逊了一层,回答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先亮出自己的态度,我可不敢说我能干什么事,现在老师问到这儿,我只敢说我愿意学习什么事。然后他说,在进行祭祀或者同外国会盟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他对治理国家,管理人民这些事都没有说。大家会看到,孔子这三个弟子的态度一个比一个更谦逊,一个比一个更平和,一个比一个更接近自己人生的起点,而不是终端的愿望。在今天看来,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往往不在于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远,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到此为止还有一个人没有说话,所以老师又问了:“点!尔何如?”曾点,你想做什么呢?曾皙名点。他没有立即说话,论语对此写得惟妙惟肖,叫做“鼓瑟希”,大家听到的,先是一阵音乐的声音逐渐稀落下来,原来刚才他一直在专心致志地弹着瑟,听到老师问自己,他让瑟声逐渐缓和下来,缓和到最后一声,“铿尔”,当一声,把整个曲子收住。像我们熟悉的琵琶行所描写的那样,“曲终收拨当心画”,让乐曲有一个完完整整的结束。曾皙不慌不忙,“舍瑟而作”。什么是“作”呢?那个时候人们是席地而坐,学生听老师讲课或者大家聊天,都是跪坐在自己的脚后跟上。当要回答老师的提问时,要站起来以表示恭敬,这就叫“作”。曾皙是把瑟放在一边,然后毕恭毕敬站起身来答对老师的问话。课后练习1cc项厌:厌烦。2bb项文学:文献。这里作动词用,可译为“熟悉文化典籍”。3ba项之,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子贡/兼词,之乎;b项疑问代词,什么;c项用在主谓之间,助词/他,代词;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4da项“远”,形容词用作动词;b项“往”“来”,动词用作名词;c项“退”,使动用法。5(1)习相远也(2)诲人不倦(3)巧笑倩兮6cc项盼:黑白分明。7dd项无以:没有用来的。a项而:连词,表承接,不译/连词,表递进,并且。b项其:副词,表揣测,大概/副词,表希望,一定。c项之:代词,它/助词,音节衬字,没有实在意义。8b“孔子把这一道理告诉子夏”错。根据原文可知,孔子并没有直接把这一道理告诉子夏,只是讲了“绘事后素”,结果子夏自己领悟到了这一道理。9(1)但还比不上贫穷却很快乐,富有却谦逊好礼。(2)冉求做事畏缩,所以要促一促他;仲由勇气过人,所以要压一压他。10ca项审:清楚、仔细。b项竟:终究。d项偶:朋友。11ca项前一个“以”是介词,意思是“拿”“把”;后一个“以”表目的,相当于“来”。b项前一个“焉”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后一个“焉”为语气词。c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前一个“者”为代词,译为“的人”;后一个“者”为语气词,引出原因。12bb项立志与交友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参考译文以前看过射箭吗?靶心是射箭者所追求的目标。于是挑选一把好弓,修直你的箭,蓄养你的内功,积蓄你的力量,站正了身子,遵照射箭的方法,走到箭靶之前。拉弓一定要拉圆,瞄准一定要仔细,发射一定要干脆,一直到箭射中靶心为止。如果靶心没有确立,一个人就没有专一的努力方向,那么即使他有好弓强力,也会茫然无措,箭往哪里发射呢?更何况那种放松弓箭在那里玩,慢慢地发射,起初也没有确定的目标,更不期望一定要射中靶心,这种人,君子是要和他绝交、不和他做朋友的,就是因为这种人没有追求。善于学习的人,如果知道这种理念,也可以有些警惕吧!学习的人想要成为圣贤,就好像射箭者想要射中靶心。不以圣贤作为目标而学习的人,就是不确立靶心来射箭的人。志向如果失去明确的方向,就会泛滥盲目,没有标准,想要不成为无知而胡乱办事的人,大概很少见吧!这就是为什么立志是最首要的因素的道理。已有了明确的方向,就要考虑实现的途径了,这尤其是没有追求的人所不能做到的。所以跟随老师,寻找朋友,好好读书,弄清道理,这都是实现目标所应做的事情。于是,平时家居无事的时候,这份志向未曾怠慢过;处理事情、待人接物的时候,这份志向未曾混乱过;生活安逸、处境顺利的时候,志向不因之而膨胀;身处困境、心情忧郁的时候,志向不因之而减损;一定要达到自己的愿望才停止。这就是立志始终不可改变的人啊!所以,志向一旦确立,哪怕是想成为圣人,也是可以实现的。前人说:“有志向的人,终究能成大业。”又有前人说:“志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