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周而不比 学案课标要求1背诵2.14、16.4、15.23、12.24章。2掌握“周”、“比”、“矜”、“斯”、“责”、“举”、“道”在文中的含义。3理解孔子关于察人、择友、处事、待人等方面的主要观点。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周而不比”的现象。发展要求探究“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 近年来,贪官落马每每伴随着一份份动辄万言的忏悔书,书中常常“字字泣血”、悔不当初。出现频率最高的除了“利令智昏”,还有另外四个字“交友不慎”!像全国政协前副主席苏荣,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海南省原副省长冀文林,湖北省原副省长郭有明,江西人大原副主任陈安众之流,被朋友拖下水、拉下马的领导干部不在少数。贪官们在位时,身边多会围着一群“小兄弟”,但大多是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小人,因而虚假的所谓友谊披上了华丽的外衣,在生活中大跳“假面舞”,稍有不慎,便会被“小人之交”和“势利之交”的朋友牵着走。结朋交友也是选择题,是走康庄大道、泥泞小路还是陷阱深洞,与此往往都有关联。“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由此看来,人生路上必须把交友作为一件大事来对待,交友要有选择,要有原则。孔子提出过“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也指出了君子与小人的本质区别,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如何择友和交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而不比,对择友和交友作深入的认识。子游前506前443,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期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子游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后人往往把他与子夏合称为“游夏”。子游二十多岁就担任了“武城宰”(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实行孔子关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教诲,孔子到武城时,“闻弦歌之声”,甚为嘉许。子游自称重视仁义之根本,在孔子去世后,自己授徒讲学,其后学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唐玄宗时,子游被追封为“吴侯”,宋代又被封为“丹阳公”,后又称“吴公”。今江苏常熟存有“言偃宅”“言子墓”等遗迹。古往今来,人们对交友一事都很重视,通过人的择友,大致也可看出人的观念、立场和格调。战国时期荀子就曾说过:“匹夫不可不慎取友也。友者,所以相有也。”意思是说朋友是相互信任、拥有的对象,所以,选择朋友要慎重。而孔子对交友的原则和标准、怎么对待人和观察人、与朋友相处时的分寸和目的,都作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君子之交虽淡,却清香益远、醇厚质朴,旷心怡神、荡气回肠、感人至深;小人之交虽有若醴之甘却混浊黏腻,令人须防难防、欲避而难离。这与孔子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具有同样的道理。而孔子更重视交友的目的,即通过交友来帮助自己提高仁德修养和做人的艺术。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4题。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15.2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君子周而不比周:_比:_(2)君子矜而不争 矜:_(3)群而不党 党:_(4)能恶人 恶:_答案:(1)指以义合,团结指以利合,勾结(2)庄重自持(3)结党营私(4)厌恶2翻译下面的句子。(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_(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译文:_(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译文:_答案:(1)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2)君子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3)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正确地做到喜爱人,才能正确地做到厌恶人。要义探究3从与人的关系方面看,孔子是如何区别君子与小人的?点拨:孔子认为,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4你如何理解“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点拨:因为仁者具有爱人之心,仁者的爱憎不以自己的利益得失为出发点,而能秉持客观公正之心来为人处事,所以只有仁者的爱憎之心才是最公正的。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57题。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0)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4.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15.17)突破词句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视其所以以:_(2)观其所由 由:_(3)人焉廋哉 廋:_(4)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党:_(5)好行小慧 慧:_答案:(1)为(2)经由,经历(3)隐藏(4)类(5)聪明要义探究6孔子了解人的方法是什么?点拨:孔子主张通过观察人的外在表现,如行为、经历、习惯、兴趣等,来了解他的性格、思想和才能等。7你是如何理解“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这句话的?点拨:孔子认为,人的过错取决于他所属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人,其为人处世的出发点不同,因而所犯错误的性质也有所差别。通过对一个人所犯过错的分析,就能够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也就能够深入地了解他,就能判断他是否具有仁德。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89题。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6.4)突破词句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译文:_(2)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_答案:(1)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诚信的人交朋友,跟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便有益了。(2)跟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朋友,跟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要义探究9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交友的“益”“损”是针对什么而言的?点拨: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道德修养,“益”“损”的判断是针对品德修养而言的。同正直、诚实、见识广博的人交朋友能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因而有益;同惯于逢迎谄媚、善于阿谀奉承、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会限制、影响自己的品德修养,所以有害。孔子是教人交友当谨慎。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012题。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5.15)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4.3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5.23)突破词句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译文:_(2)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译文:_(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文:_答案:(1)多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就远离怨恨了。(2)应该用正直来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3)君子不因为言论可取就选用一个人,也不因为人不可取就拒绝他的言论。要义探究11如何理解孔子说的“远怨”?点拨:孔子认为,和朋友相交,就应该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则要宽松。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远离朋友的怨恨了。12孔子为什么主张“以直报怨”?如何看待孔子的这种观点?点拨:“以德报怨”会混淆人们对是非曲直的判断,有碍品德的修养。因此,孔子主张“以直报怨”,坚守正直,不因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这种观点,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但用在政治等领域,有时就不太适宜了。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316题。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5.17)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4.26)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12.2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2.24)突破词句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译文:_(2)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译文:_答案:(1)事奉君主烦琐无度,就会遭到羞辱;与朋友相交烦琐无度,就会遭到疏远。(2)对朋友忠言相告,好好劝导,不听就作罢,不要自讨羞辱。要义探究14如何理解晏平仲“久而敬之”?点拨:君子之间的交往,依于礼义,重在相知,故淡如水,唯淡如水,故能长久。晏平仲有很高的品德修养,能把握交友的时机与火候,能让朋友感知到自己的德行与忠诚,所以才会“久而敬之”。15孔子说,对朋友要好言相劝,不听就作罢,不要自讨羞辱。你能接受孔子这样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点拨:“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勉励,互相“辅仁”,这就是真正的朋友。但规过劝善也要有一定限度,朋友不听就作罢,不要自讨羞辱,这是交友的原则,应该掌握。这种朋友之道在现代社会仍然非常适用。16孔子提出了交友的各项原则,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点拨:孔子讲择友和处友,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益于仁德的培养,不是为了结党营私。志趣爱好相投的人待在一起,可以互相促进。君子靠文章学问来聚集朋友,又靠友情来培养仁德。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周而不比周:团结b观其所由 由:理由c好行小慧 慧:聪明d不以人废言 废:拒绝解析:选bb项,“由”是“经由,经历”的意思。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群而不党党:_(2)友直,友谅 友:_(3)则远怨矣 远:_答案:(1)名词作动词,结党营私(2)名词作动词,与交友(3)形容词作动词,远离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b节用而爱人c忠告而善道之 d晏平仲善与人交解析:选cc项,忠告而善道之,“道”通“导”,劝导。4下列对加点字“以”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视其所以以德报怨君子不以言举人君子以文会友不以人废言a/b/c/ d/解析:选b名词,行为;介词,用;介词,因为。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人焉廋哉毋自辱焉君子矜而不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解析:选d疑问代词,哪里;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并列关系。6名句默写。(1)_,小人比而不周。(2)君子不以言举人,_。(3)事君数,_;_,斯疏矣。(4)君子以文会友,_。答案:(1)君子周而不比(2)不以人废言(3)斯辱矣朋友数(4)以友辅仁二、论语阅读(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79题。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7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_原则。答案:适中交往(适度交往、中庸)8.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 简要说明理由。答:_答案:同意。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是认为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味追名逐利。这个观点与现代社会的竞争要求不仅不矛盾,反而能促进社会的良性竞争。(若不同意,言之成理也可)9孔子教导子贡的交友之道,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朋友不负责任,但更有人认为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体现了以自主、独立、平等的个体关系为基础的交往准则,对后一种说法,你认同吗?请阐释理由。答:_答案:认同。因为孔子说作罢以免自取其辱,其前提是自己在尽了忠告并劝过改善的道义职责后朋友仍然不听,这不能说是不负责任。交友之道,要尊重对方也是自主、平等的独立主体,要保持分寸,不能过度,不宜强加于人,这是交友的基本准则。(若谈不认同的,言之成理也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3.6)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5.15)10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韩愈原毁中的“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思想相通的一句。答:_答案:躬自厚而薄责于人。11请用一成语概括上述材料,并谈谈你的理解。答:_答案:以身作则。示例: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凡事都应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做到不令而行,使自己成为老百姓的表率。(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得数贤人,不足匡勷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故非确然能辨人之泾渭,则不如不与人见。然天下无块然独处之人,势不能不出而与人见也。士君子处此难矣哉! 南陵盛此公家故不赀,先世有义声,屋以内多藏书,外多良田。年十数龄,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然是时,此公但闭户读书,固不出与人见也。后,去而之秣陵,欲尽交东南士,东南士亦愿交此公。此公以为:“世且乱,吾当见天子,慷慨言当世事。彼经生何足语,会求其人于屠狗间。”于是益散金结客,遂为广陵儿所绐。是时边事急,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久之,事卒不济,而金垂尽。嗒然与世无所合,退而返邑里,邑里又嗤笑之。此公益不复事事,产益落,所为文益不合有司尺度。侘傺无聊,不数年,病矣。 岁在辛未,予自大梁来秣陵省家大人。家大人好此公诗,语亮曰:“此间有盛此公,工为诗,儿识之。”亮因以父命往交此公。明年,此公目病,或不能视。予窃忧之,讽其勿读书饮酒。此公曰:“如是,不如其遂盲也!”会目病甚,又念母老,乃别予归,意怆然,若不复与予见者。予私以为予当复见之,孰意遂不复见耶?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愤激,家益窘乏,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矣。尝以书寄予大梁,至数千言。言“子当不长贫贱。他日拥节江上,取道南陵,魁湖之北,桃源之南,予墓在焉。子当为我书石曰盛此公埋骨处,予愿足矣!他则子之事也,予何言。”予得其书,忽忽如失者数日,知此公将不永矣。不数日,凶问至,予为位哭之。会予官山东,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会乱甚,又不果行。乃使掾往慰盛母。掾归,为予言盛母年且八十,妻倍孝谨。一老仆,樵以供两孀妇,糠豆不赡,裋褐不完,败屋数楹,不蔽风雨。嗟夫天乎!孰使此公而至此极耶!予解橐金,复促掾往,赎其田之易人者,佐盛母饘粥。市石,檄南陵令碑其墓,予自书“盛此公埋骨处”,从其生时请也。(节选自清周亮工南陵盛此公遗稿序,有删改)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不出与人见也固:本来b遂为广陵儿所绐 绐:欺骗c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 讽:劝说 d他日拥节江上 拥:执持解析:选aa项,固:坚决。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则不如不与人见则其负大舟也无力b若不复与予见者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c予墓在焉 则耻师焉d赎其田之易人者 亦犹今之视昔解析:选aa项,则:连词,用于假设复句后分句,表结果,“那么”。b项,若:动词,好像/代词,你。c项,焉:代词,相当于“之”,那里/语气词,无意义。d项,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连接主谓,取消独立性。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年十数龄,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 译文:_(2)会予官山东,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会乱甚,又不果行。 译文:_答案:(1)盛此公十几岁的时候,在乡里就有名声,长大之后,努力写作具有古风的文章,虽然其文章不符合(一些)官吏的标准,但他的名气却很大。(2)恰好当时我正在山东做官,不能够立刻赶到秣陵。等到我赶到秣陵,想去拜见盛此公的母亲,刚好碰上时局非常动荡,又最终没有去成。15文章开头说“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答:_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干引句在选文开头,作为一篇书序,开头大多先对作者进行概括或评价。选文开头总领全文,紧随其后对作者的观点进行了阐述。借助分号,可筛选出两个答案要点。第二段写了盛此公被广陵人所骗,对应了第一段分号后的观点,是事实论据。答案:得数贤人,不足匡勷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盛此公为广陵儿所绐。参考译文:士君子交友难道不应该谨慎吗?得几个道德学问高的人做朋友,不一定能够帮助弥补不足、纠正过错;得一个不成材不正派的人做朋友,一辈子的德行事业就全完了。所以如果不能正确地分辨一个人是贤还是不贤,那么就不如不跟这个人相见。但天下没有孤独一生不与人相交往的人,按这样的情势,那么又不能不出家门而与其他的人相见。士君子面对这样的境况,真是难啊!南陵盛此公家特别富有,祖上有德义的名声,家中藏有很多书,拥有很多良田。盛此公十几岁的时候,在乡里就有名声,长大之后,努力写作具有古风的文章,虽然其文章不符合(一些)官吏的标准,但他的名气却很大。但这个时候,盛此公只是闭门读书,坚决不出门与人交往。后离开南陵到了秣陵,想与所有的东南名士结交,东南的名士们也愿意与盛此公结交。盛此公认为:“世道将乱,我应该面见皇帝,正义凛然地发表对现在形势的看法。那些专学一经的书生哪里值得跟他们交流,我一定会从下层社会中寻到豪杰人物。”因此盛此公越发散发钱财,交结豪侠之人,竟然被一个广陵人欺骗。当时边界军情紧急,那个广陵人就劝说盛此公拿出家产,预备着国家发生危急时有急用。过了很久,事情最终不成功,但是钱财却快花完。盛此公非常沮丧,因为与世俗不合,于是就退回乡里,乡里的人又嗤笑他。盛此公更加不再做事,家道越来越没落,所写的文章更加跟官吏的标准不相合。失意无聊,没过多少年,盛此公就生了重病。辛未年,我从大梁来到秣陵探望父亲大人,父亲大人喜欢盛此公的诗,对我说:“这个地方的盛此公诗写得很好,你去结识他。”我于是因父亲的话去与盛此公结交。第二年,盛此公患上眼疾,有可能失明。我暗地里为此感到担忧,劝他不要读书喝酒。盛此公说:“如果不读书喝酒,不如就让眼睛瞎了。”恰恰盛此公这时候眼疾很严重,又惦记他的老母亲,于是告别我回南陵去,神情凄惨,好像不再与我相见的样子。我自以为我应该会再次见到盛此公,谁想到最后竟然真的不能再见啊!盛此公因为眼睛一直不好,越发愤激,家境越发困窘,没钱请医生买药,于是就瞎了。他曾经给在大梁的我寄信,信长达几千个字。信中说到:“您应该不会一直贫贱下去,有朝一日持节江上,从南陵路过,在魁湖的北方,桃源的南边,我的坟墓就在那里。你要替我在墓碑上写盛此公埋骨处。我的心愿就满足了!其他的就是您的事了,我还说什么呢。”我得到他的信,一连几天都精神恍惚,好像失去了什么,知道盛此公将不久于人世了。没过多久,盛此公的死讯就传到我这里,我为他制作了灵牌,为他的去世痛哭流涕。恰好当时我正在山东做官,不能够立刻赶到秣陵。等到我赶到秣陵,想去拜见盛此公的母亲,刚好碰上时局非常动荡,又最终没有去成。于是派遣下属去看望盛此公的母亲。下属回来后,对我说,盛此公的母亲要满八十岁了,他的妻子非常孝顺。有一个老仆人,靠砍柴来供养这两个寡妇,吃穿都不充足,几间破房子,还不能够遮风挡雨。唉!苍天啊!是谁让盛此公落到这步田地呢!我拿出自己的钱财,又催促下属去看望盛家,把他们卖给其他人的田地赎回来,帮衬盛家的衣食。又买石头,写信给南陵令让他为盛此公墓立碑,我亲自写了“盛此公埋骨处”几个字,遵从他生前的请求。四、语言表达16当一不小心出言不慎时,有时也可以采用逆向挽救的办法,形成一种正话反说的表达效果,巧妙地弥合失言的尴尬。例如甲、乙二人的一段对话:甲:请问,假定有一个坏人和一个好人,你是选择和坏人交朋友呢,还是选择和好人交朋友?乙:我当然选择坏人。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么你也是坏人了!乙,不,_。在这里,乙在失言后,借势采用了逆向挽救的方法,巧妙地将错话转意,富有哲理,意味深长,显得十分机智。解析:语言表达的得体,要使语言适应不同的环境、对象、语体。即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分清不同的场合、时间、身份、对象、目的等要素,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本题将错话转移是根本目的。参考答案:我是为了把坏人改造成好人17(湖北高考)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紧扣活动主题;必须原创;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不超过30字。答:_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写作时紧扣“读论语,谈交友”这一活动主题。其次,要明白写的是赠言,注意要写得得体并富有文采,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最后,要注意所写语句不能超过30字。参考答案: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睿智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谈“交友”“交友”,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事,但你想过为什么要交朋友吗?因为朋友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谁也不能孤立存在。朋友比一般人更接近你,对你有更深的影响,“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这说明了真诚的友情能给你带来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有朋友的人像草原一样广阔,没有朋友的人像手掌一样狭窄”。这阐明了友情能使人心胸豁达,能陶冶人的情操。“独学而无友,则孤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持续优化环境责任保证承诺书(4篇)
- 2025年旅游市场景区承载量管控监管政策考核试卷
- 2025年新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维成本控制策略资格考核试卷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练习练习题(详解)
- 考点攻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必考点解析练习题(详解)
- 以问题引领数学学习
- 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同步测试试题(含详解)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密度定向测评试题(详解)
- 2025年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协议(工期延误)
- 商场活动营销活动策划方案
- 蛙泳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哲学与宗教学》期末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干细胞监管政策蓝皮书-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
- 6.2《学会依法办事》教案- 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
- 招商银行黄冈市黄州区2025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课件
-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
-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4版)》配套教学课件
- 民营医院员工手册
- 2023年济南市历城区工会系统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