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1.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1.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1.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1.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备课教师:陆淑珍 审核组长: 审核领导: 教学内容:21 伟大的悲剧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字词知识。2. 2.了解南极探险的有关知识。过程与方法:1.快速默读课文,概括内容要点。2.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3.体会文中意味深长的关键语句,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教学重点: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教学难点:1、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解决难点办法:朗读、小组合作探讨教具准备:1、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2、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学情分析: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集备) 第一课时1、 目标解读,以标导航师:同学们,千百年来,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为实现第一个站在地球最南端的的梦想,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等五位失败的英雄在同厄运的搏斗中英勇牺牲,永眠在茫茫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记录了这一感人至深的历史事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记节选伟大的悲剧,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这悲壮的一幕预习检测,以测促学1. 走近作者2.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用四字短语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按时间顺序)3.文中哪句话是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它有什么作用?【感悟精彩句子】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扬扬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分析主体形象】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文中相关内容概括说明【把握文章主旨】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什么?【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感情真挚,悲壮崇高。2.细节描写,令人感动。四、有效检测,以练达标 通过分析语句,我们感受到了斯科特一行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正如题目所写“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就是以悲惨的经历和结局,那么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悲”在哪几个方面?(要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五、师生互动,总结拓展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完成课后二及相应的练习小组合作展示预习成果齐读组内互读纠错速读课文小组合作,解答问题1.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一行人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2. 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们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扬扬得意。板书设计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课后反 思 三次备课课题:22 太空一日备课教师:陆淑珍 审核组长: 审核领导: 教学内容:22 太空一日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2.了解作者杨利伟及其事迹。过程与方法:1.利用各种媒介获得有关“神舟五号”太空飞行的资讯,了解本文的背景。2.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热爱科学、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教学重点: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教学难点: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解决难点办法:阅读法、合作交流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2学情分析: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动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集备) 一、 目标解读,以标导航想必大家都知道杨利伟吧?对,他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那么他在太空中都经历了些什么?有哪些趣事?我们该向他学习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太空一日,了解一下这位航天英雄的真实感受吧!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1、 走近作者:杨利伟2、 简介写作背景3、 读准加点字字音 三、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在载人飞船上看地球,杨利伟说“我没有看到长城”,似乎是对“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这一曾经流传甚广的说法的完全否认。你是怎样看待杨利伟的“异类”说法的?【感悟精彩句子】1.赏析下列句子。(1)这样的叠加太可怕了,我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太”“从来”都是副词,极言程度之深。(2)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以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也许”“可能”表猜测,对无根据的现象不妄下结论,语言严谨。2.“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比喻。从人的感觉方面写出了火箭发射时的惊险场面。【把握文章主旨】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旨。这篇由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的自传(节选),描写了他首次乘坐我国自己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的情景,首度揭示了中国人飞天梦背后生死时速的秘密。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细节描写,生动细腻。2.感情真挚,严谨崇高。四、有效检测,以练达标试用严谨简明的语言介绍一件物品或一个地方,说出它的特点,200字左右。四、 师生互动,总结拓展1.你对本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2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小组互读并纠错速读课文结合语境感悟(1)“太”“从来”都是副词,极言程度之深。(2) “也许”“可能”表猜测,对无根据的现象不妄下结论,语言严谨。引导学生从内容、主旨、情感、写法等方面进行思考并归纳结合本文所学小练笔板书设计 课后反 思 三次备课课题:备课教师:陆淑珍 审核组长: 审核领导: 教学内容:23 带上她的眼睛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2.了解作者刘慈欣及相关著作。过程与方法:1.了解科幻小说特征,训练快速阅读和筛选信息的能力。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晰生动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法,提取文章主要信息,理清结构,基本理解文意。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解决难点办法:多媒体教具准备:教学课时:2学情分析: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集备) 第一课时一、 目标解读,以标导航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三体。而三体的作者正是刘慈欣。刘慈欣是亚洲首位获得“雨果奖”的科幻作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带上她的眼睛,感受科幻小说的无穷魅力吧!二、 预习检测,以测促学1. 走近作者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山西阳泉人,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 读准字音三、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感悟精彩句子】赏析下列句子。我睡意蒙眬中很不情愿地起了床。“很不情愿”表明对于她在夜里提出看月亮的请求,“我”对她的反应是嘲笑的。四、 有效检测,以练达标【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双线并行,脉络清晰。 以“我”的经历见闻、转变为主线,以“她”的故事回述为暗线。时间一个向前发展,一个往后推移,又同在最后交叉融合回到同一平面。2.语言通俗易懂。 在这篇小说里,专业的科技术语用得比较少,而且大多数是为人们所熟知,如空间站,地核,地幔等。这样既使得其作品富有科学性,又显得通俗易懂,容易为读者所接受。还有,语言多用口语和对白,通俗好懂,普及性高。如:“呀, 花, 有花啊!”“呀, 真美! 能闻闻她吗?”看去三言两语,读来饶有兴趣。【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试写一个科幻类小故事,200字左右。五、 师生互动,总结拓展【把握文章主旨】这篇科幻小说通过讲述“我”带一个小姑娘的眼睛去旅行的故事,反映了当代人们心理上的窘迫和思想上的困乏、封闭,展现出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唤起人们欣赏美的欲望,告诫人们要珍惜平凡的事物。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检测,展示预习成果 第一部分(15):主任让“我”带上一双眼睛去度假。第二部分(623):小姑娘的眼睛的神奇表现。第三部分(2445):小姑娘的遭遇。第四部分(46、47):歌颂小姑娘的献身精神。小组讨论并归纳板书设计 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 运用伏笔 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人性伟大 课后反 思 三次备课课题:备课教师:陆淑珍 审核组长: 审核领导: 教学内容:24 河中石兽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它们在古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知知识与能力:1.形象直观地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2.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2.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而作出推想,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教学重点: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 兽的方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解决难点办法:诵读课文、小组合作 、多角度拓展学生思维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学情分析: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集备) 一、 目标解读,以标导航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河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二、 预习检测,以测促学1. 走近作者作者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识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2. 读准字音3. 古今多意二石兽并沉焉(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阅十余岁(古义:动词,经历,过了今义:阅读)是非木杮(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词, 是)但知其一(古义:只 今义 :表转折,但是、却)三、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重点理解的句子: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再读课文,文本探究 】1.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2.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3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故事主旨。四、有效检测,以练达标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六、 师生互动,总结拓展【把握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叙述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说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常情或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地作出判断。6、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完成本课大练 2.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明确学习目标朗读课文:齐读、互读、指读、互评小组交流,互学解疑学生疏通文意参考译文:1.经过十多年,僧侣募款重新修整(佛寺的外门)。在河水中寻找两尊石兽,最后没有找着。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规律。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冲到下游去呢?3.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冲走石头,(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越冲越深,直至石头陷进去一半(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学生观看老兵方法的演示视频板书设计 河中石兽僧 人:水讲学家:石 沙 讽刺 高傲 自以为是 嘲讽老河兵:水 石 沙 胸有成竹 坚定课后反 思三次备课课题:备课教师:陆淑珍 审核组长: 审核领导: 教学内容:写作 语言简明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懂得简明是写作时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之一,即简要、明白。过程与方法:知晓写作时有条不紊、简明清晰地表情达意的方法,即删去繁言,斟酌用词。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好习惯,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好品性,热爱科学,富于想象教学重点: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 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教学难点: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 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这就要求写作者善于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总之要让别人都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解决难点办法:小组合作探讨,在联系中感悟教具准备:教学课时:2课时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学情分析: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集备) 一、 目标解读,以标导航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一、下面这段话不够简明,请加以修改。文段见课本第152页。二、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带上她的眼睛或河中石兽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0字,写完后小组内交流。三、航天、生物、计算机、新能源你对哪个领域的科学技术最感兴趣?请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这种科学技术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二、课堂互动探究【新课导入】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指出,简明的本质要求是: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送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最大的表达效果。因此写作时语言简洁明了非常重要。【写作要求】1.可抓住叙事的主题,去掉偏离中心的语句;删掉语义重复的词语,使表达更加简明。2.概括主要内容,要立足原文,把握中心和要点,删减旁枝末叶。文字简明、连贯,避免跳跃。3.想象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情况,合理设置情节,并多加修改,力争简明生动。【技法点拨】简洁明了地表达意思是作文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简明”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简”即“简练”,就是话语力求简练,不啰嗦,不说多余的话。它反映了量的要求。“明”即“明晰”,就是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使对方准确理解其含意。它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1.去次留主法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游离中心和话题的内容应删去。不过仅仅围绕中心还是不够的,还应该突出重点。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2.巧用替代法善于概括,巧用指代无论是书面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