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周而不比 学案.docx_第1页
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周而不比 学案.docx_第2页
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周而不比 学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而不比一、复习要点1背诵2.14、16.4、15.23、12.24章。2掌握“周”、“比”、“矜”、“斯”、“责”、“举”、“道”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实际,说出“周而不比”的主要表现。4、理解本章节的内容:孔子的交往观。探究“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二、 知识梳理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道导2、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作使动句子类型意思句子类型意思矜而不争,群而不党a合群躬自厚而薄责于人f厚责矜而不争,群而不党a结党则远怨矣f远离友直,友谅,友多闻i见识毋自辱也g使受辱3、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小人比而不周不团结不周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厌恶人坏人唯仁者能好人喜爱人好的人视其所以所做的因此4、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人焉廋哉疑宾前何以报德?疑宾前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状后句毋自辱也否宾前以德报怨,何如?疑宾前事君数,斯辱矣被动句5、成语解释后生可畏:年轻人是可敬可畏的。形容年轻人能超过前辈。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周而不比:周:团结、亲密。比:互相勾结。关系密切、团结但不互相勾结。言不及义:义:义理,指事情的道理。谓所说的话没有一句说到正经的道理。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喜欢卖弄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直谅多闻:直:正直,谅:终信。谓正直诚信,博学广识。语出论语季氏:“益者三友。”以德报怨:用恩惠去报答怨恨。以德报德:德:恩惠。拿恩惠酬答恩惠。以直报怨:直:正直、公平。用公平正直来回报怨恨。以人废言:因发言人的地位低下等原因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观过知仁:谓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瞭解他的爲人。语出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三、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16.4)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分)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2示例: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二)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结合以上文段,请说说孔子的交友原则。1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2不能以言举人,也不能以人废言。“不以言举人”,是不凭你讲了几句正确的话,就全面肯定你,极力推举你;“不以人废言”,是不凭你说了几句错误的话,就全盘否定你,从此不用你。3孔子看人从不片面出发,而是详细的考察一个人,作出综合评价,因此,孔子能看到一个人的不足,同样也能看到一个人的长处,不把人一棍子打死。所以,孔子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很恰当。(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孔子和曾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的交友之道。(1)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2)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1)孔子的交友之道包括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三方面,强调自主平等真诚的独立人格;曾子从交友的意义出发,强调文章学问在交友中的作用,交友的目的是培养仁德。(2)两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交友的态度与方法,孔子从仁德出发,强调交友需要平等真诚;曾子侧重交友的方法。两人追求的要义是一致的。四、探究题1、孔子说:“仁者爱人”;孔子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请你从交友的角度,联系现实,谈你的理解。在现实中确实有些人不值得我们去“爱”,对死不悔改且危害甚大的人要深恶痛绝,真正的仁者是“爱憎分明”的,爱人,才能使人们敬佩你、归顺你;憎人,才能使小人敬畏你、远离你。孔子的“爱人”并不是不讲原则的爱。2、在人与人的交往问题上,原始儒家追求友好交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但孔子同时又以“仁”为标准,不赞成同任何人进行交往。他反对把交往降为党派活动,除主张要“适中交往”外,孔子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人之过也,各于其党。”(里仁)。可见,在交往问题上,孔子认为我们不可以放弃自己的意志和立场而依附于他人,甚至把交往蜕变为一种结党营私的活动。对孔子的这种交往观,你是怎么看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