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1).doc_第1页
鲁人版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1).doc_第2页
鲁人版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1).doc_第3页
鲁人版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1).doc_第4页
鲁人版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鲁人版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气势磅()礴 彀觫( ) 孝悌(d)之义b.设喻取譬() 褊()小 以畜()妻子c.君子远庖() 便嬖() 鸡豚()狗彘d.放辟()邪侈 不赡() 莅()临寒舍答案:c解析:a.孝悌;b.畜;d.莅。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在文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见()之,曰:“牛何之?”b.曰:“是以足以王()矣。”c.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答案:a解析:见。3.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无以,则王乎?对曰:“将以衅鼓。”b.盖亦反其本矣挟太山以超北海c.皆欲赴愬于王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d.愿夫子辅吾志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答案:c解析:a.以已,无通假字;b.盖盍,反返,无通假字;c.愬诉,罔网;d.无通假字,涂途。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b.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c.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d.无伤也,是乃仁术答案:b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b.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超过c.度,然后知长短 度:用尺量d.无恒产而有恒心 恒:长久答案:b解析:超:越过。6.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御:抵御。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b.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易:换。宜:适宜。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只羊去替换牛,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哩。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乃:是。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独:难道。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施于禽兽,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d7.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难道。难道您要拿起武器,危害您的臣下和士兵,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b.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见:看见。见:被。一车木柴看不见,是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您不愿广施恩泽。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及:推及。尊奉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攀登。凭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简直像是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答案:a8.多义词辨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b.明c.道d.寡答案:d9.与“甚矣,汝之不惠”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d.若是其甚与?答案:bd10.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他人有心,余忖度之。(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3)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4)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答案:(1)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摩得到。(2)视力能够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的毫毛,却看不到整车柴禾。(3)如果没有长久的仁义之心,不服从约束,行为不正的事,就没有不做的了。(4)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恐怕来不及,哪里还顾得讲求礼义呢。11.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_,它的主要内容是写_劝说_放弃_,采纳“_”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答案: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齐宣王 霸道保民而王12.指出下面的内容分别概括为什么成语。(1)吾力足以举百斤,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2)从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答案:(1)明察秋毫 (2)缘木求鱼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13.与“臣未之闻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b.无以,则王乎?c.莫之能御也。d.将以衅钟。答案:c14.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b./c./d./答案:b15.加“”的“过”与“以”后均省略一词,请补出。(1)“过”后省略的是( )(2)“以”后省略的是( )答案:(1)于 (2)之16.对“王坐于堂上”的“坐”与“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均为动词,意义与现代相同。b.前为连词(因为),后为动词。c.前为动词,后为连词(因为)。d.二者均为连词。答案: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礻几。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予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其所宝者异也。b.见一丈人,刺小船。c.吾不受也。d.去郑而之许。答案:c18.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 )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答案:a1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过于荆,至江上。苛政猛于虎也。b.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宋何罪之有?d.知不以利为利矣。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答案:b2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 )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 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为矣,而无所以为之。a. b.c. d.答案:a2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