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论文小学生心理卫生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学院名称: 教育学院 专 业: 教育学(小学教育方向) 班 级: 02小教2 姓 名: 万 丽 芸 指导教师姓名: 马建富 指导教师职称: 教 授 2006年6月目 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 2序言3一、 问题的提出4(一)选题缘由4(二)有关概念和范围的界定5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5(一)研究对象 5(二)研究方法 6三、小学生心理卫生现状调查结果分析7(一)小学生心理卫生现状的评析 7(二)小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突出表现14四、小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归因 16(一)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16(二)不够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17(三)尚未成熟的稚嫩心灵18五、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18(一)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养方式 18(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营建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 20(三)提升学生自我防御能力,重视和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21六、教育建议 22七、结语23参考文献 24附录25致谢27小学生心理卫生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摘 要: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尚未成熟的心智由于易受各种外界负面因素的影响,以及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根深蒂固的学校教育机制的影响,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小学生心理状况呈现出压力过大、交往自我中心化、反压迫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弱化、诚信意识不强甚至有所减弱等问题。当然,思想更为理智、行为更为自主也是新时期小学生所表现出的特点。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教育的负面效应和不良环境。作为家长、老师应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庭、学校氛围,尊重孩子,耐心教育,积极培养孩子的抗“感冒”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教育An Investigation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Encounter Education Measures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the mental problems have aroused general concern increasingly. The teenagers have some mental problems in varying degrees for several reasons. First, they are easily to be affected in their immature mental by the outside negative factors, the unscientific home education and the deep-rooted school education mechanism. It is showed i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hat many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the following mental problems. First, they are under great pressure. Second, they are self-centralization and strongly anti-oppressive. Third, their psychology bearing capacity is weak. At last, they have little honest consciousness and it seems still to be weakened. The new time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however, obtained some good characters such as reasonable thought and independent behavior. The main reasons which lead to their mental problems are the negative effects and poor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home, school and society education. Their parents and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own psychological quality to set an example to the students and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to the growing children in family and school. They should respect the children and educate them patiently to train them to obtain the anti-cold and self-adjustment ability.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sychology health education序 言 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健康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说,人必须体魄健全,身心都健康,才算是真正的健康。近些年来,小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教育实践表明,小学生的许多行为,如出走行为、撒谎行为、逃学行为、厌学行为,以及一些暴力事件的发生都与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即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研究者从不同层面对大、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程度、原因以及解决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有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社会尤其是学校对此关注不够,研究有待深入。本文主要从当今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等几个方面入手,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当代小学生心理状况如何?存在哪些心理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是本研究的切入点,更是我理性思考的方向。本文首先对小学生心理卫生的现状进行调研,然后对目前我国小学生心理问题作基本评析,并将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归类,同时对引起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加强小学生心理教育的对策与建议。一、问题的提出(一)选题缘由加强小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比陆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心灵。拥有健康的心灵对于正在茁壮成长的祖国的下一代尤为重要。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关键阶段,也是一个人智慧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有关研究和心理教育实践表明,大中学生中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然而,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中国大陆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67亿,据保守估计,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0%。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对上海5000多名青少年儿童的调查,有心理和行为问题者高达27%。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并且心理问题呈上升的趋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全球共有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7年召开的全球心理健康会议上呼吁各国政府、机构重视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其中儿童、青少年是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之一。我国对这个问题也日益关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及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我国3亿多在校学生中,智力正常的所谓的“双差生”达5000万人,这部分学生形成“双差”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理上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加强小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效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要求学校根据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改革小学德育工作,其中极其重要的是要求教育工作者转换德育工作思路,建立德育新理念心理教育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也就是说,必须把小学德育工作与心理教育工作密切结合,高度重视小学生心理卫生工作,充分发挥心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扭转长期以来小学德育工作的被动局面,提高德育效率。加强小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关研究以及教育实践和经验都表明,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无论是思想问题或学习问题,都与学生的心理问题高度相关,心理问题的存在是小学生学习问题产生的重要诱因,同样心理问题的解决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正因为心理卫生问题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在2004年我等四位同学申报了学校大学生科研立项课题,并获批准。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并希望对此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在课题结题以后,我将该课题作为我的毕业论文选题,继续进行研究。 (二)有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1心理卫生:是指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情绪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有良好的适应。从心理卫生的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它与心理健康所要求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讲究心理卫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心理更为健康。需要指出的是,在很多场合将“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这两个概念通用。2心理卫生教育:是指根据心理学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教育过程。心理卫生教育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拥有自己的需要、情感和目的的主体,重视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并结合“三育”的特点,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增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本论题的研究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一个特殊群体,心智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学校和家庭是他们主要的生活环境。因此,本研究侧重于学生在学校的一些行为表现,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心理根源。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我把层次不同的常州市六所小学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既有各级重点小学,也有一般小学;既有城市小学,也有农村小学。同时,对上述学校三、四、五、六年级学生按班级分层抽样。调查涉及常州市实验小学、怀德苑小学、解放路小学、湖塘中心小学、牛塘小学、清潭二小六所小学。学生性别及学校、年级分布状况如下: 表1 性别状况年 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男生总数女生总数性 别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人 数787796100133129109115416421百分比(%)50.349.749.051.050.849.248.751.349.750.3表2 学校及年级分布学校年级人数百分比(%)实验小学三年级829.8四年级485.7五年级465.5怀德苑小学三年级333.9四年级688.1五年级667.9解放路小学三年级404.8四年级414.9五年级576.8湖塘中心小学四年级394.7五年级9311.1牛塘小学六年级779.2清潭二小六年级14717.6本次调查涉及的学生人数众多,总共有22个班级的小学生,覆盖三、四、五、六四个年级。其中男生416名,女生421名。男女生比例基本平衡,大致为11。(二)研究方法1问卷法(1)问卷的设计此次调查问卷共设计题目22道,其中选择题20个,简答题2个。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目前小学生的举手心理、交往心理、说谎心理、厌学心理、焦虑心理、嫉妒心理等内容。(详见附录) (2)施测为确保施测信度和效度,对问卷采取不记名问答。此次共发放问卷850份,回收837份,问卷回收率为98.4%。2访谈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又在被测的学生中,选取了15位学生,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另外,还与6所学校的8位老师进行了交流。 三、小学生心理卫生调查结果分析(一)小学生心理卫生现状的评析1.厌学心理厌学倾向明显,随年龄逐渐递增,升学压力为首因关于中小学生厌学、逃学、辍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事件时有所闻,并呈上升趋势,令学校和家长忧心不已。为此,我们在问卷中给小学生出了这样一题“你喜欢上学吗?”调查结果如下: 图1 小学生厌学行为情况从上图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学,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喜欢上学的比例在下降,厌学的比例在升高,由三年级的3%上升到六年级的12%。小学生厌学行为集中表现为兴趣减退。兴趣减退是学生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扭曲,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不用心听讲,被动完成作业或不完成作业,厌书、厌老师、厌学校,甚至出现学校恐惧症。根据学生对厌学问题的回答,可将小学生厌学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沉重的学习压力。首先,受以升学考试为导向的教育“指挥棒”的影响,学校、家庭为追求升学率,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不正常的教育竞争氛围从中学蔓延到了小学。教师课堂上拼命灌输,课外题海战术,使学生忙于知识的“存储”,疲于应付考试。其次,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大,教育不得法。一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给孩子许多额外作业,更有甚者硬性规定作业时限。另外,大众传媒不恰当的宣传,对浓郁社会升学竞争氛围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剧了学生的心理紧张和压力。(2) 不愉快的学习经历。“好学”、“乐学”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教育者所应该追求的最高教学目标。然而,由于一些教师不懂得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缺乏教学和教育的艺术,或缺乏良好的师德,导致对学生心理的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常常受到老师的讽刺、挖苦,或不公正的待遇。另外,不良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受到同学的欺侮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3)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和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很多家庭,夫妻经常吵架,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因而无心学习,常常通过玩游戏、上网来排遣、发泄心中的郁闷,寻找失落的爱。还有一些父母,只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以为只要努力赚钱,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好了,与孩子们相处、交流的时间几乎没有,更别说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了。(4)意志品质差。当今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凡事都由父母为他们周全安排,因此,学生很少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体验,一旦在学习上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畏缩不前,想放弃学习。2.焦虑心理焦虑现象普遍存在,过度竞争为诱因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表现为程度不同的紧张、不安、害怕、惊恐等,考试焦虑更为普遍。考试焦虑是指学生对考试情境产生的一种紧张、担忧甚至恐惧的心理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考前努力学习,在考试中集中精力,从而取得理想成绩;而过度的焦虑,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紧张、忧虑、神经过敏和情绪冲动,从而干扰考试,导致考试失败。多次失败则容易引起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以致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行动刻板、记忆受阻、思维呆滞等现象。表3 小学生考试焦虑表现 % 选项年级性别对考试非常害怕紧张 对考试有点害怕对考试不害怕,无所谓其他三年级男生1541422三年级女生1064233四年级男生968221四年级女生673183五年级男生2356201五年级女生1668151六年级男生1858231六年级女生1172152合计1463221图2 小学生考试焦虑表现从调查情况来看,77%的小学生有考试焦虑现象,其中14%的小学生有较严重的焦虑心理。同时,从上图可以看出,男生“非常害怕考试”的比女生多,女生则在“有点焦虑”的选项上大大超过了男生。有关研究发现:学习焦虑问题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但不同学习成绩组的学生学习焦虑情况是不同的。学习成绩在80分以上和70分以下的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焦虑呈现极显著性相关关系;学习成绩在80至70分左右的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焦虑呈现显著性相关关系。学习焦虑和学习成绩的相关程度反映出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心理压力较大,时常担心成绩下降,被别人追上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焦虑更大,承受着家长和教师给予的压力。产生焦虑的原因:(1)不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我国的中小学教学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在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把评价的着眼点放在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评价体系下,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就是“人才”,学生的特长和个性被忽视或排斥。这种以“应试教育”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必然导致社会和家长评价一所学校就以“分数高低论英雄”,学校、班级也就以分数高低论奖惩,班级以学生成绩排名次。这种教育观无疑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伤害,这是造成小学生学习焦虑心理的首要因素。 (2)过重的学习负担。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早已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突出表现在对学生学习要求过高、作业量过大、考试过于频繁。尤其是那些被老师认定的“学习差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老师就不断地加大学习量,使作业越来越多,频繁的练习和考试不仅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进而逐步产生了恐惧心理。(3)挫折的耐受性低。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在父母、爷爷奶奶们的宠爱下长大,导致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不高,几次考试失利就使自己的自信心全无,以至对每次考试产生了恐惧。3小学生交往心理 男女表现有别,自我中心明显,角色的社会化认同为要因 交往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未来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从小培养小学生的交往意识,并学会交往,对于小学生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矛盾,特别是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部分学生由于存在情感的闭锁性,自卑、怯弱、排斥,不愿与人交往;而更多的学生则不善于交往。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当交往中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女生都比男生更“谦让,并会考虑自己是否有错”。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不管自己是否有错,争吵到底”的三、四、五、六年级的男生分别占9%、10%、12%、13%;这一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这种交往中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体质和生物学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我们知道男女之间在遗传基因、激素分泌和解剖学各方面有差异,但这些生物学上的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性别角色,目前尚不是很清楚。就所知情况看,它只是在极少方面起着直接或间接作用,这些差异是否能转变成实际的性别差异,则视环境而定。因为生物上的差异透过社会力量的影响,可能会被扩大或缩小。这说明,儿童的社会化对儿童性别角色获得起着更主要的作用。每个社会对不同的性别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久而久之“勇敢、坚强、好胜”成了男孩性格的代名词,而“温顺、依赖、善解人意”成了女孩无意中模仿而习得的传统性格特征。表4 小学生交往行为情况调查 % 问题 选项年级性别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谦让,并会考虑自己是否有错心理不服气,不认为自己有错,但不继续争吵不管自己是否有错,争吵到底其它三年级男生692290三年级女生801640四年级男生5730103四年级女生831511五年级男生5731120五年级女生742510六年级男生4938130六年级女生603550学生间玩耍、嬉戏是学生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54.96%的学生“有时或者总是希望在游戏中别人都听自己的话”。这个数据再次表明,如今的小学生从众心理的弱化,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另外,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教育工作者应理智地看待这一现象,一方面这是尊重孩子个性发展教育带来的正面效应,这使孩子更为自信,更有自己的主见;但另一方面,如果孩子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他人的意见,这会使他们失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教育应鼓励孩子既有自己的个性,追求创新,又不失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说谎心理主流诚实,被迫性撒谎居多,逃避责罚为主因 说谎是为了得到某种好处或逃避不愉快的结果而作出的一种不真实的陈述。从小培养学生诚实的做人做事态度,具有诚信意识,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更好地立足与发展;同时,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现象或问题,也是诚信社会建立的重要价值取向。据调查,小学生当被问及“你因做错事或考试成绩不好而说过慌吗?”,大多数小学生的表现还是很好的。有60%的小学生选择“从没有说过谎”,而有40%的小学生选择了“不得已才说谎”。表5 学生说谎行为调查 % 选项年级从来没说过谎不得已才说谎经常说谎三年级77230四年级64361五年级52471六年级47530合计60400从年级上看,三年级、四年级的小学生“从来不说谎”的比例都超过了60% ,而随着年级的升高,“从来没说过谎”的比例(77%、64%、52%、47%)却下降了。由此可见,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所有指标都向分数看齐,高年级的学生为了逃避父母因自己成绩不佳的责罚,说谎比例才会如此之高。说谎有很多种类型,如:防卫性说谎、幻想性说谎、模仿性说谎、功利性说谎、报复性说谎、借口性说谎等等。学生说谎有一定的普遍性,其说谎类型更多地属于借口或防卫性说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主观方面的原因有:(1)满足自尊的需要。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烈的自尊心,总希望被老师和同学重视、赏识,当学生的这些需要通过正常渠道得不到满足时,就可能转用说谎这种非常方式寻求关注,获得需要的替代性满足。(2)逃避惩罚、推卸责任。如果学生做错了事,说了实话,却遭到长辈的责罚,久而久之因害怕受罚,便以欺骗来逃避责任。在调查中,有55%的小学生选择了“为了逃避家长或老师的责罚”而说谎。究其原因,有些家长的管教比较严厉、简单,缺乏管教方法和艺术。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孩子见到父母像老鼠见了猫,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撒谎,孩子往往想通过一句谎言来避免一顿“皮肉之苦”。 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 (1)社会环境的污染。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虚假现象,如伪劣产品、虚假广告、假合同、假文凭、假身份证、假钞票等,社会环境中的虚假现象对学生产生了污染。(2)成人的负面表率作用。成人的说谎,特别是某些老师和家长的说谎,都会对学生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还有些老师和家长喜欢听奉承话,不希望学生违背自己的看法,这样就会促使一些学生掩盖自己的想法,而去附和老师和家长的说法,以获得赞赏。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说谎是社会和成人说谎现象的反映。(3)心智发育不全。年幼的学生由于判断能力缺乏,分不清自我与环境,以及事物的真伪,记忆不准确,表达不完善,可能会天真幼稚地说谎。面对说谎的学生,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作家梅尔曾说过:“所有的人说的谎小谎、大谎、善良的谎都是为了确保社会安宁、心理舒适采取的必要手段。我们需要以谎言掩饰我们对生与死,对许许多多我们不能理解、不能控制的事物的恐惧和焦虑。”因此,面对学生的说谎,我们首先应给予理解、尊重和帮助,才能照亮他那一时迷失的心路,从而有效地纠正说谎的不良行为。5.嫉妒心理比例尚小,不容忽视,多因所致 关于嫉妒,许多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诗人对此进行了抨击。但丁说它是“灾星”,培根称它是“恶魔”,我国诗人艾青比喻它为“心灵上的肿瘤”。心怀嫉妒的人常常自寻烦恼,既损人又害己,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过度的嫉妒是健康的隐患,是友谊的蛀虫。我们在调查问卷中出了这样一题“当你看到同学获得了表扬或取得了比你好的成绩时,你会怎样?”。从下图看出,79%的小学生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6%的学生选择“会嫉妒其他的同学”,同时9%的学生“觉得很自卑”。我认为,家长和老师应该更关注那15%的学生,究其问题根源后给予他们帮助。图3 小学生嫉妒、自卑心理表现小学生产生嫉妒心理的主要原因有:(1)成人不良人际环境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当着孩子面议论、贬低别人,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同样,老师当着学生的面进行不恰当的评价,甚至贬低、攻击其他教师,都是形成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因素。(2)师长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长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他在什么方面不如某个小朋友,并一味夸奖其他孩子,这使孩子以为家长喜欢别的小朋友而不爱自己,由不服气而产生嫉妒。(3)缺乏被肯定和赞赏的体验。一般而言,在各方面都比较“弱”的孩子,他们都比较“安分”,他们已习惯于做“弱者”,对得不到表扬和没有表现的机会都无所谓;但能力较强的孩子,则因为能力较强(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有能力),而又没有受到“重视”和“关注”(如被老师表扬或被老师提问等),所以才会对别的有能力的小朋友产生嫉妒。再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因为在某些方面能力较差而做得不如别人好,也可能由羡慕而产生嫉妒。特别是一些在家里经常受到夸奖,家长比较溺爱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4)不公正的评价。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对事件的处理,以及对学生不能够一视同仁、偏爱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引起嫉妒现象的产生。(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突出表现1心理压力过大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小学生心理压力过大。这种压力来自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表现出焦虑、孤僻、逆反等种种现象。人们常常说:压力也就是动力。但是,压力转化成动力需要一定的条件,由于年龄、自身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是因人而异的。小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适当的压力有助于其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但是过大的,超过其身心所能承受范围的压力,往往会引起各种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由于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因此来自学习的压力成为了强大压力的主流。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因过大的学习压力而厌学。高年级学生由于升学压力影响,厌学情绪明显高于低年级。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老师的苛刻要求,使他们感到身心疲惫。同时,有些孩子还承受着其它压力的影响,如家庭不和谐。特殊家庭的子女比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承受更为沉重的心理负担。这使他们变得焦虑、孤僻、不爱交往,一些学生因此而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企图逃避现实的压力与痛苦,久而久之,一些学生网络成瘾,无法自拔。高年级学生厌学比例明显高于低年级,同时学生厌学年龄越来越提前,与以往初中生有较多厌学情绪相比,在小学阶段也出现了较多的厌学情绪者。他们大多认为:学习过于辛苦,学习几乎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全部;来自家长、学校的压力过大,难以承受。因此,他们害怕学习,厌恶学习。过大的心理压力也会导致孩子的说谎。在调查中很多孩子表明:他们说谎大多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学习压力过大,父母要求过严。2交往自我中心化调查表明:54.96%的学生选择“在和同学玩的时候,希望别人都听你的话” 。像“别人的游戏总是那么幼稚,我可以想更新颖”、“我喜欢这样的感觉”、“这样就感觉别人尊重我”、“自己伟大,想做老大”、“喜欢高高在上的感觉”、“让别人跟着我做,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威风,听别人的话不自在”这样的理由比比皆是。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交往过程中都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听不进或者说是不愿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他们想成为孩子中的“领导”,让其他孩子听从自己的意愿。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收入增加,独生子女往往被视为“掌上明珠”,在家中常常是六七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于是称王称霸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中便“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到了学校,这些 “小皇帝”、“小公主”们也希望自己是“孩子王”。家长的宠爱和疏于教育,加上年龄因素,致使他们无论做什么总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很少,甚至几乎不为他人考虑。如果这种自我中心化倾向得不到小朋友们的响应,这就会对他们的交往造成影响,导致焦虑或孤僻。太过自我中心也易形成不良的性格,如嫉妒、自负以及经常性的违抗行为。3“反压迫”心声强烈“棍棒教育”是一些父母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不会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使孩子承受更大的压力。长此以往,孩子在性格会走向两个极端,或懦弱胆怯,或叛逆不羁。调查中很多孩子呼吁家长“不要再用棍棒对待自己”。“冷暴力”相比“棍棒教育”显得更为隐蔽,后患往往也更为严重。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冷暴力” 教育是一种精神虐待。常见情形有三种:(1)父母不愿意搭理孩子,漠视孩子的存在。有的家庭父母整天沉溺于麻将桌,根本不关心孩子;(2)父母对孩子过度批评,甚至是全盘否定。这常常是因为父母的期望值太高,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善尽美;(3)父母恐吓威胁,“考不到满分就不准出去玩”,“再考不好,你也别回家了”。在调查中,一些孩子表明自己对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再骂我了,不要说我是木鱼脑袋,太伤自尊心了”。曾有一位20多岁的大学生不堪心理重负,求助于咨询中心,在倾诉时说到:自己有严重的自卑心理,甚至不能与同学相处,思想上有焦虑症状,上课不能集中精神,更可怕的是,由于长期的“离群索居”,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在心理咨询师的调理下,他透露了实情,原来他的父母望子成龙,从小就不断在他膀子上压担子,动辄大声呵斥,默默承受的他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了,心理疾病也越发严重。 心理承受能力弱化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频频发生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下降。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正确使许多孩子的受挫能力大大降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外在信息不断冲击着孩子的幻想世界,这也使得他们变得特别敏感,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极易造成孩子的人际过敏,孤独寂寞,甚至引发神经官能症等。 诚信意识有所减弱学生的说谎行为反映出学生诚信意识的减弱。孩子应该是纯洁的、天真的代表,但现代的孩子越来越早成人化,智力发展速度相当快,但是非观念并不成熟,成人世界对他们来说是充满诱惑的,因此会导致他们的一味仿效。而在社会的转型期,各种制度尚不健全,社会上有许多不公平现象,影响了许多人的行为选择和诚信意识的背离,“言而无信,急功近利”成为一些人的人生哲学,若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必然会导致孩子诚信意识的减弱。四、小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归因根据艾里克森的人类发展理论,小学阶段正处于第四、第五两阶段(6-11岁、12-20岁),这一时期是学生心理经历“疾风骤雨”般的变化的过渡阶段。然而,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学业竞争异常激烈,各种压力接踵而至,幼小心灵何以承受?(一)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氛围、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期望过高、家长行为不良以及家庭不和等形成的不和谐环境都会引起学生心绪烦躁,学习不安。有些父母对子女千依百顺、过分宠爱、放任自由。父母对孩子无要求或要求过低,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还有的家长对孩子严厉高压、强迫命令,对孩子所做的任何事情总是表现不满,要求过高,而这些要求远远超过了孩子的能力所及,使孩子总是对自己不满,陷入自责中。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要求过高,无形之中给学生增加了过大的压力,引起学生强烈的焦虑,影响学习效果。长期使用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对于心理稚嫩,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如今独生子女意志品质比较薄弱,他们过多的受到家庭的保护,娇生惯养,耐挫力较差,使他们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过分保护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能造成子女各种娇弱的性格。一些家长、教师一味地给学生补课,事实上,在补课的同时更须先“补心”。(二)不够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尽管素质教育呼声强烈,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一直困绕着广大师生,并逐渐在小学校园弥漫。应该说,目前的教育制度还没有从“以教学大纲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等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上来。与此同时,学校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为了让更多学生考上“好”初中,以提高学校声誉、扩大优质生源,因而,常常忽视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致使学生在情绪辨认、情绪表达、情绪控制、情绪交往等方面明显滞后于智力的发展,学校对学生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够重视。不但如此,一些学生由于被不良情绪的困扰,出现情绪障碍,影响个性及智力和品质的发展。焦虑、学校恐惧、抑郁是学生较为常见的不良情绪。教师态度粗暴、同学关系紧张、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也都可能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帮助以及科学的专门指导,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兴趣、信心、自觉性、学习习惯等,更主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倘若教师未能重视教学差异,不善调动学生的成就动机,采用刻板、机械的教学方法或对学生期望过高,脱离实际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厌学情绪,产生厌学、恐惧学校。如果再加上过重的课业负担、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手段,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学习心理问题。如今又是信息时代,网络在发挥其强大信息功能的同时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小学生缺乏一定的抵御能力,会受网络世界的影响,特别小学高年级学生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逃避压力,往往深迷于网络中,以致抵触课本知识。如果说考试焦虑、厌学、逃学是一般的学习心理问题的话,那么因学习压力过重而自杀则是极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了。这样的例子如今已是屡见不鲜,在Google搜索“因高考落榜而自杀”,约有4210项符合的调查结果。几乎每年都会有这样的事件发生。高考的指挥棒在挑选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同时也在筛选那些心理素质不过关的学生。小学时期是培养心理素质的重要时期,教师、学校和社会应加强重视。(三)尚未成熟的稚嫩心灵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心理准备状态、主观努力程度、个性特征和生理状况是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情绪、学习效果。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学者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逐渐成熟。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心理准备,若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安全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就会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同时由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行为支配和调节的独立性增强和道德理想的形成使性格不断得到发展。但是,小学生独立意识不强,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仅仅是模糊的,因此,性格尚未得到完全发展,也易形成种种不良的性格,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五、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小学生心理问题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更是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教育部1999年发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教育,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们在关注的同时更应该思考着手做些什么。(一)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养方式家庭是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良好习惯、优秀品质、高尚道德的第一个基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消除具有重要意义。1创造和谐,营造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形成最佳的亲子关系,并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氛围主要取决于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素质,家庭对孩子积极情绪和情感的培养和陶冶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间亲密和谐、互敬互爱,就会使孩子感到温馨和愉快;如果家庭环境恶劣,父母整日争吵或离异分居,孩子就会感到无人关心、无人理解自己,久而久之产生逆反情绪,导致性格孤僻。所以,营造一个欢愉的家庭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2耐心引导,倾听心声很多家长一味按照自己的方式教育下一代,并且急躁、无耐心,殊不知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什么方式才是他们真正接受的。过度的溺爱和过度的冷漠都是不可采取的,更不用说凶狠的打骂了。家长应该用朋友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告诉孩子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会有何种不良后果。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学习压力要给孩子,但一定要适当,切不能成为孩子严重的心理负担。家长应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家长也应学会做一位孩子的忠实听众,让孩子在你面前倾吐心声,然后再正确引导。正确的引导方式是教育策略的根本。3尊重孩子,期望合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根据孩子的学力及“最近发展区”来帮助他们确立学习目标,同时对他们抱有恰当的期望。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都不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并且还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压力,影响其发展。家长还应根据自己孩子个性发展的实际,确立孩子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不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如果孩子有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者爱好,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爱好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帮助。如果孩子一时的喜好对其将来发展毫无益处的话,家长应正确劝导而不可强行干预或阻止,否则只可能事倍功半。4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古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倘若父母自己的行为有误,无形之中,孩子就会仿效学习。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尚无正确的判断能力,认为父母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必然导致孩子不良行为。倘若一位家长经常唉声叹气、怨天尤人,那么他的孩子又怎么可能是一个活泼、开朗、无忧无虑的孩童呢?在Google搜索的“因高考落榜而自杀”的4210项符合的调查结果中,自杀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父母。试想这样的父母又何以教出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素质的孩子?所以,请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5培养兴趣,愉悦心情广泛的兴趣有利于孩子形成开朗的性格,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了解并热爱大自然的草草木木,在感官受到新鲜刺激的同时,能使孩子心胸变得开阔。其实,长时间的紧张学习,会导致学习效率的大幅度下降。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纪委保密培训课件
- 青山湖区数学试卷
- 内地小升初数学试卷
- 2024年小米集团招聘笔试真题
- 三明市教育局直属学校选聘考试真题2024
- 德州市禹城市事业单位引进青年人才考试真题2024
- 2024年凭祥市市直机关遴选考试真题
- 琼海市海桂杯数学试卷
- 宁波市联考高一数学试卷
- 七年级中秋数学试卷
- 2025-2026秋季学年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安排表
- 2025山东菏泽郓城县人民医院招聘合同制护理人员6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绵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业务拓展员岗招聘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 2025年成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指南
- 2025年材料管理岗位考试题库
- 年级主任职责详解及管理要点
- 储能项目投资测算方案
- 【25秋】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设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