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历史情境-绽放多彩魅力.doc_第1页
创设历史情境-绽放多彩魅力.doc_第2页
创设历史情境-绽放多彩魅力.doc_第3页
创设历史情境-绽放多彩魅力.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设历史情境,绽放多彩魅力【论文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情境教学理论,依据历史学科特点,符合学生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在课堂有限的时空里,创设语言情境、事件情境、问题情境、人物情境、角色情景等,让学生走进历史、感知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并体验历史。由境入情,由情到理,让历史课堂既启智育人、颇具深刻性又生机勃发、绽放课堂魅力。【关键词】: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历史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情境教学理论,依据历史学科过去性、陌生性、复杂性、社会性等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认知规律,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特定条件下的各种教学情境,如语言情境、事件情境、问题情境、人物情境、角色情境等,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促进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已进行了此教学实践,孔子兴办私学,带领学生周游列国,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情境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青睐。著名情境教育家李吉林曾说:教育要由境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受到真善美熏陶,以“美”去激发“爱”,从而实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最优化,以“形”为手段,以“情”为纽带,才能让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培养能力。那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才能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既启智育人、颇具深刻性又生机勃发、绽放课堂魅力呢?下面我试着浅谈几点在创设历史情境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一、创设语言情境,走进历史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教学中,除了需要借助形象化的手段以外,还需要充满情感的形象化语言,用形象化的描绘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了解、感悟、认同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使学生内心受到强烈震撼而产生情感共鸣。教学语言的随意性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他们的作用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重视语言情境的创设,重视语言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教师只有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诱人深思、感人至深,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语言淋漓尽至地抒发出来,学生就会为近百年的积贫积弱扼腕叹息,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欢欣鼓舞,为中国的崛起而热血沸腾,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九年级历史拿破仑和他的帝国教学内容中我有这样一段话:“在所有的西方人中,唯有他曾翻天覆地,掀起了更为迅猛的狂澜,并为之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戎马一生,亲自指挥过的战役约计60次,比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因此被人们称为一代军事巨人。 他善于分析人性;他有了错误从不讳言;他洞察谄媚者的欺骗;他崇尚道德; 他也尊重知识,爱护人才 他还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知道上述文字讲述的是谁吗?”通过这样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收知识,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兴趣盎然。二、创设事件情境,感知历史所谓事件情境,就是利用各种媒体,模拟和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梗概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和分析历史。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说明人类获取信息主要来自视听。既然视听是学生获取和保持信息的主要途径,教师就应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将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尽可能地以视听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历史“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的氛围中,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情理交融之中领悟道理,完成由情入理的深化。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已经普及,利用歌曲和影视片段再现历史就变得很简单。例如:在讲述九一八事变时我播放了歌曲松花江上,顿时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乐章回荡在整个教室里,伤感的心情立即溢满了每一个人的胸膛。此情此景,已无须任何言语,音乐已经把每个学生的思绪带回到了那段耻辱的岁月,学生们仿佛看到东北3000万同胞离乡背井,到处流浪,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的情境;在讲述抗日战争的爆发时,我播放的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气势磅礴的音符喷涌而出,立即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勇无畏的气概。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就通过电影火烧圆明园来再现;用建党伟业中学生的游行再现五四运动悲壮、振奋的场景,渲染气氛,给学生以视觉上的震撼,让学生感知历史,使身临其境。三、创设问题情境,理解历史教学是思维的工具,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由此,我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在教学的关键处,设计带有探索因素与问题性的情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体验的乐趣、认识的愉悦、创造的快乐,从而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比如在讲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设置问题情境:“1、假如你是当时一名中国驻法国的记者, 去采访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采访前后你的心情会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2、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给学生以直观感受。我们在利用形象的图片和直观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历史情境后,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关键点和易错的地方,精心设疑,从不同的方向、角度提出一些形式新颖、富有启发性且难度适当的问题,不直接揭示矛盾,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再如讲“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时,在直观教学手段与语言描述情境相配合的同时,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发问,设置问题:“面对民族危机,张学良杨虎诚将军采取了什么行动?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后来又是如何处理的?对中国的时局有什么影响?”这样提问,事情前因后果表象本质就一层层理清,有助于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四、创设人物情景,感悟历史如果历史教师讲述历史总是按照背景过程结果影响这样一个顺序平铺直入的话,这样的课堂必定索然无味、一片荒漠。在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导入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理是谁?中国的第一位外交部长是谁?你熟悉他吗?他的睿智、机智、儒雅、风度体现了一个大国的风度,想知道有关他的外交故事吗?你知道,他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吗?由大家十分熟悉的历史人物导入新课,围绕历史人物展开教学。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能否从被动到主动地完成一堂课的学习任务,首先看他能否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好奇心,引发出学习兴趣来。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历史知识的过去性、陌生性、枯燥性。人物情景的创设即把陌生的历史人物熟悉化,创设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历史人物共1000多人,其中中国历史有760多人,世界历史有240多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有针对性地创设人物情景,将这些“陌生”的历史人物变成学生熟知的“老朋友”。例如,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一代暴君,我先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辩论赛,然后再设情境假如你是一位古人,你愿意生活在战国时期还是喜欢在统一的秦朝?为什么?假如能穿越时空,与秦始皇面对面“秦始皇,我想对你说”,如果没有秦始皇,历史将会怎样发展?以此让学生自主探究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这样设计就符合了新课程标准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要求,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机结合。让学生畅所欲言、尽量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深、更透,给他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五、创设角色情境,体验历史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合作、竞争与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学习的情境。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 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借助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资源集体共享,相互产生心理相容,转化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的较好的方式,而且能培养学生与别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的能力。角色情境也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良好手段。在讲辽沈战役的时候,涉及到问题:为什么决战的首战场要选在东北?为什么要先攻打锦州?这部分内容如果只是靠文字和语言就显得比较枯燥,所以我设计了辽沈战役的座谈会,由学生扮演的专家学者和亲历战争的老前辈与主持人在轻松的谈话过程中交流探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由原来的“听众”和“观众”,一跃成为“演员”, 启迪了学生主动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拓宽了思维的广阔性。实践证明,在课堂这个有限的时空里,老师努力创新,创设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