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蝶恋花》教案.doc_第1页
柳永《蝶恋花》教案.doc_第2页
柳永《蝶恋花》教案.doc_第3页
柳永《蝶恋花》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永蝶恋花表格式教案教学课题蝶恋花 柳永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把握词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鉴赏佳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词的思想情感。重点欣赏词中的佳句,把握本词的感情。难点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特点。教学练习设计分层教具德育融透点、渗透点、结合点绿色教育结合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词蝶恋花。(二)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q qng,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三)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读出情感,学生读完后进行简单的评价指导。2强调以下词语的含义:伫:久立。危楼:高楼。黯黯: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疏狂: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约束。强乐还无味:又。消得:值得。3疏通大意: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4整体感知:思考:这是一首抒发了什么感情内容的词?应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朗读?感情内容: 思念意中人,抒发刻骨相思之情。感情基调: 低缓,哀愁(四)第三教学板块自学思考,合作探究。1出示自学提示:(1)词的上阕词人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2学生思考讨论3自学检测(1)出示问题:词的上阕词人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提问教师板书,分析出示答案:明确:“危楼”、“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阑”等几个体现愁思的意象,组成了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春景和春愁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表现了词人的愁苦之情。(2)师问:词人此时是一种愁苦孤独的心情,那么他是如何排遣这种“春愁”的呢?学生稍思考齐答教师点拨明确:借酒浇愁,对酒当歌。师再问:这种排遣方式有没有效果呢?学生思考齐答教师点拨明确:这种排遣方式没有效果。词人想借醉酒狂歌来排遣相思的痛苦,但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无论怎样勉强作乐,还是乐不起来。(3)出示问题:“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提问教师点评教师明确:我愿意为了她而消瘦,为她而颜容憔悴。“不悔”体现了词人的坚贞、执著,“憔悴”体现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本句画龙点睛,直抒胸臆,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语直情切,荡气回肠。(4)探究:“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伊”你觉得还可以指什么?明确:事业、理想、追求等。(五)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情景交融”,那么,哪位同学能说说是怎样的情景交融?明确: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上片从凭栏的所见所感,将春景和春愁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点出愁字而不说破愁之内容。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态,笔意婉约含蓄。下片先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谋求醉而忘忧,歌而暂欢,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却落得个“还无味”的无聊和空虚,可见其春愁之浓深、刻骨,竟无法排遣。最后才揭明“春愁”原来就是“相思”,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终不悔”。 全词曲径通幽,曲折达意,荡气回肠,感人至深。【小结】赏析诗词的方法: 朗诵吟咏,感知词味 鉴赏意象,体会情感 抓关键句,赏味情理(六)总结: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上阙写登楼伫望的情景,以“春愁”为核心描摹春愁之景,笔意婉约含蓄。 下阙先写词人欲借醉酒狂歌来解相思之苦,但借酒消愁愁更愁,无论怎么勉强作乐,还是乐不起来。通过这样一再铺垫,最后才揭明“春愁”原来就是“相思”,但词人 “终不悔”。全词曲折达意,千回百转,荡气回肠,感人至深。(七)拓展阅读蝶恋花晏殊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1、起句写了什么景物?寄寓作者什么感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2、本词的“词眼”是哪个词?谈谈你的看法。2)学生思考交流师提问、点拨(3)出示答案:1、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默默饮泣。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寄寓了作者的哀愁。采用的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离恨(八)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全词。蝶恋花 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完成课后练习一、三题。课后小结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 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具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它将“人”这一学科主体突现于最前沿,一切都围绕着“人”设计,强调人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可以说这是教育理念上的一次质的飞跃。而诗词教学作为体现“人文性”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途径承担着 “人文底蕴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的教育任务而尤显重要。从教材编写者的编排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们的用意,安排的诗词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希望将诗词教学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学习只是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诗词丰厚学生的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