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案 (2).doc_第1页
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案 (2).doc_第2页
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案 (2).doc_第3页
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案 (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一心三施”:王安石变法的设想与决心;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变法在人才方面的管理措施;(2)王安石提出变法的社会背景和宋神宗能起用他的原因,理解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以及科举制的建立、发展、改革与积极作用;(3)探究王安石变法时期的武将、神弓、花枪等图片、资料,说明变法措施的成效。(4)对隋唐科举制与北宋改革科举制的内容进行比较,看发生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探究王安石的个人经历对他变法的影响,通过清明上河图进一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作用;(2)通过多媒体资料,再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3)利用图表及图片资料比较隋唐科举制与北宋科举制的异同,以及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王安石博学多才,关心社会,洞察民情,富有革新精神;(2)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对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教学重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及目的。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师:这是泊船瓜洲中的诗句,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1:王安石。师:对。除了文学方面的贡献以外,他还有哪些显赫成就?生2:他领导了变法运动。师:对。北宋中期,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讲授新课一、起用王安石提问: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后,教师改过概括总结:1.原因:(1)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又起;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2)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富有革新精神的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了变法主张,但没被采纳。(3)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有变法愿望,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1068年,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决定起用王安石。王安石向他谈了变法的设想。宋神宗很赞赏他的主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二、变法的主要措施(一)富国之法通过理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提问:富国之法的主要目的、具体措施和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让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归纳思考概括,然后教师做一小结:1、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2、措施:(1)青苗法:青苗法。每年夏秋两收前,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加息归还钱粮。实行青苗法的目的,在于使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免受兼并势力的高利贷盘剥,并使政府的收入增加。(2)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3)募役法:募役法又称免役法。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按民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使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4)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5)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6)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等原则3、历史作用: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推行的一系列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的政策、措施对北宋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农田水利法取得一定成效,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青苗法和市易法都以政府借贷的方式收取一定的利息,免役法使农户以钱代役,保障了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均输法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小结: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主要调整了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二)强兵之法为了提高战斗力,精简军队、缩减编制,推行强兵改革措施。提问:强兵之法的主要目的、具体措施和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让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归纳思考概括,然后教师做一小结:1、目的: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2、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置军器监等;(1)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2)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3)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4)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3、作用:其改革节省了军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加强了对农民的反抗防范和镇压。(三)取士之法-为变法服务提问:取士之法的主要目的、具体措施和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让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归纳思考概括,然后教师做一小结:课后小结1、目的:关注人才的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