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第一课时.doc_第1页
《月光曲》第一课时.doc_第2页
《月光曲》第一课时.doc_第3页
《月光曲》第一课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澜路小学 莫宏玲【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6课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路】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介绍贝多芬,用月光曲的传说故事引出,然后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其中后者是重点,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直奔重点,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即带着好奇心去领略月光曲的清灵与雄浑,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的第九自然段,体会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皮鞋匠的联想,然后对照课文再一次聆听音乐,试着入情入境地感受一下穷兄妹俩当时的感受。再读课文,感受音乐的美,语言的美,与课文所描绘的画面的美。使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2)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自然段。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教学难点: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教学用具】POWPOINT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课文中有关描写月光曲的画面。【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介绍自己2.师:关于描写月光的词语你知道几个?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洁生3:月光如水生4:“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你们知道的真多!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月光有关,师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课题。(生读)师:声音响亮、清楚师:月光曲是这篇课文的名字,也是贝多芬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的名字。把它当作乐曲的名字,再来读读。(生读)师:读得有旋律了,读得美了。音乐是美的东西。 师:读这个名字,你猜猜月光曲是一首怎样的曲子?生:优美的曲子生:我觉得月光曲应该是一首恬静的曲子。生:应该是舒缓的曲子。师:现在你们想听一听这首曲子吗?生(异口同声):听师:如果是音乐课,我一定先让你们听一听,可我们是语文课,语文课听音乐首先要从课文中听,从语言文字中听出音乐来,这叫语文能力。打开书139页,快速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让你听出月光曲的旋律?三、品读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生:我从第九小节听出来的。师:读第九自然段,你从中听出了怎样的旋律?(柔和的、舒缓的、激越、高昂、激动人心的)1.师:你从中听到了月光曲刚开始是怎样的旋律?生:平和的生:优美的生:舒缓的师:你从哪儿听出来的?读出它的优美、舒缓。生读“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师:他们兄妹俩听着好像看到了这么美妙的画面。我们读着也好像看到了这美妙的画面。出示课件1:“第一幅画面:月亮在哪儿?海面怎样?微波粼粼是什么意思?字理析解:微波粼粼,粼:粦,炎字之下作两只脚,表示这火能走动,这种火就是磷火。磷火能随风飘动,明灭无定,民间称之为鬼火;右边巜像流水。现在的粼是这样写的。(点击出楷书粼)与粼相近的字有哪些?粼指水汇流时的微波状。“粼粼”指水清,课文里的“微波粼粼”的意思是: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微波粼粼”可以换一个词语吗?(波光粼粼、碧波粼粼、银光闪闪)课文为什么用微波粼粼而不用其他词语呢?(这是平静的大海)读出微波粼粼的样子。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怎样了?霎时间:极短时间。霎:本义指小雨:霎霎(形容雨声)又指:很短时间;瞬间。霎时 : 片刻一会儿 。还有哪些词语也表示时间很短?(一瞬间、一刹那)把它们放进去读读,看看到底用哪个词好。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比较句子)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满:再也装不下)读出满了的感觉。师:“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你听出月光曲有什么变化了?生:旋律越来越高,有了变化。师:请把这种变化读出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微云比作什么?轻纱似的微云是什么样子的?(又轻又薄)这微云还不是连成片的,而是:(生:一缕一缕的)(析解,缕:线,千丝万缕。泛指线状物) 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出又轻又薄的云呢?(板书: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柔和 舒缓 月亮升高 )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让我们也闭上眼睛听一听贝多芬的月光曲吧。(放音乐1)2. 后来你听到了怎样的旋律?(有力、快速) 师:你从哪儿听出来的?读出它的有力、快速。(课件出示: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情景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风卷浪涌)(板书: 风卷浪涌 有力,快速)这里又应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指名生读)3. 再后来你又听到了怎样的旋律?(高昂的、激荡的、激动人心的)说不来的“使劲”读一读,谁把皮鞋匠看他妹妹后面那一段读一读。(生读)师:大家一起来读。接着我的话来读“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板书: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高昂,激荡)第三幅画面: 波涛汹涌的大海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字理析解:波涛汹涌。波: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涛,大波浪;波涛:较大的波浪。汹:水势很大,向上涌; 涌,水由下向上冒出来。汹涌:水猛烈翻腾上涌的样子。 波涛汹涌:水猛烈翻腾上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波涛滚滚、汹涌澎湃) 谁能通过读把波涛汹涌的大海表现出来?既然旋律和海面是这样变化的,你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个变化读出来呢?放开声音,各自练一遍,把海面上的三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开始。 学生自读、赛读。一个人读完下一个接着读。大家听一听他们三个读得有没有变化,像不像微波粼粼、风卷巨浪、波涛汹涌。开始。(三个学生分别读这三段话)齐读4.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同学们可真会读书,但这真的就是月光曲么?(是联想出来的)这种写法就叫联想,请同学们默读第九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实际看到或听到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写联想的语句,再想想分辨它们的依据是什么?生:“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看妹妹”这两句话是写实的,其余的是写联想的。生:“好像”、“仿佛”这两个词语前面的是事物,后面的是联想。师:联想部分一般用“像”、“仿佛”、“他想”一类词引出来,这是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这段话,只有事物,没有联想,那会怎样呢?(出示句子:“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生自由读)师:能不能去掉联想部分?为什么?生:不能去掉。因为没有了联想部分就不知道月光曲表现的内容了。生:不能去掉。因为去掉了联想部分就感受不到贝多芬的音乐有多美了。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生动感人,这么富有美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写实实在在的事物的同时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既然联想如此重要,以后我们阅读文章时就要仔细分辨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这样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写文章时,不仅要把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这样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具体、更丰富。5.“皮鞋匠所联想到的,盲姑娘有没有想到和看到呢?从哪儿可以看出?” (姑娘眼睛睁得大大的,她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看到了向往的那个光明美好的情景。这一点还表现在哪儿?”(恬静的脸上。)字理析解:恬静,恬:本义为心里安静,所以是竖心旁。“恬静”往往用于人的内心感到舒适而表露出一种平静的神态;而陶醉在琴声中的姑娘的脸上仅仅是平静的神色吗?还会有怎样的神情?(专注、陶醉)“这波涛汹涌的大海,盲姑娘以前有没有看到过?”指导读:“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这里运用重复,强调看到的景象,是她从来没有看到的。 (二)感受月光曲贝多芬的琴声把皮鞋匠兄妹俩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平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呀!这些都是他们亲眼看到的吗?(联想到的)是什么使他们产生了这样的联想?我先说个开头,你接着往下说贝多芬面对着月光,弹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的、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