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题6开国大典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耸、渠、钮、枳、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枳、融、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2、 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2) 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进而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盛况,体会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激动、自豪的情感。学习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课件导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11个生字,理解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断然后介绍。)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 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著名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4、体会写作方法: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总结全文 四、小练笔: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业设计一、 比一比,再组词。防( ) 耸( ) 擎( ) 融( )坊( ) 茸( ) 警( ) 隔( )缓( ) 徐( ) 钮( ) 织( )媛( ) 途( ) 纽( ) 织( )二、 连一连。预定的 掌声 检阅 命令热烈的 地点 宣读 电钮雷鸣般的 语调 按动 国旗强有力的 欢呼 瞻仰 部队板书设计 6开国大典 热爱、激动、自豪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 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重点突出 有详有略教学反思 课 题7*望大陆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2、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介绍诗人生平以及写作本诗的背景,初步体会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2)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进一步体会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感。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学习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学习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教具准备搜集诗人生平以及写作本诗的背景。导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认识诗人。简介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 二、学习诗歌 1、自学生字。注意字的音和形。 “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 2、自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 3、体会诗歌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 (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 (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 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山之上,国有殇” (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指导朗读 三、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 体会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体会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 四、指导朗读、背诵 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朗读后试着背一背。 五、布置作业 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作业设计按课文内容填空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故乡不可见兮,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大陆不可见兮, 。山之上,国有殇。这是 写的 ,表达了 。板书设计 7*望大陆 望故乡 望大陆 山之上,国有殇(爱国)教学反思课 题8、明天更辉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3)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 2、过程与方法(1)查找、搜集有关香港的资料,了解香港的昨天与今天,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学习难点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文题目 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你们谁能找出香港的位置?你们知道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祖国的吗? 2是的,1997年7月1日,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一天是举国欢庆的时刻,(出示欢庆场面的图片)人民群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心情,你能想到什么方式? 学生甲:游行,看升旗。 学生乙:载歌载舞,放鞭炮。 学生丙:写文章、作诗。 3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为了纪念这一时刻而写的诗。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4老师出示香港的资料和图片,学生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自渎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耻辱 寻觅 点缀 乳汁 荆棘 步伐 4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炎凉沧桑:指事物很大程度的改变。 曙光:一是指清晨的日光;二是比喻已经在望的美好的前景。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三、整体感知,划分段落 1本文是一首现代诗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赞歌。请试着给它划分段落。 2学生讨论,划分段落。 全诗共三节,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思念之情,盼望着香港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部分:回顾了香港人民饱受的沧桑,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关心与帮助,体现了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第三部分: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香港饱受沧桑的关爱之情,赞扬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并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节,画出重点词句。 2你从“漫长的岁月”里读出了什么? 漫长的岁月指香港自19世纪中期至20实际末一百多年的日子,从后面的“一串串故事”可以看出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发生了好多的事情。 3出示句子: (1)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 (2)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 从这两句话里,你又读出了什么? 学生甲: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人们无比悲痛。 学生乙:写长江、黄河,其实是在表现举国上下的愤怒与悲痛。 师小结: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骨肉分离,我们怎能不悲痛,怎能不愤怒呢?香港的回归成为了举国上下共同的努力和期待。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2了解香港回归这段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3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1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明天更辉煌。 听写词语: 耻辱 寻觅 点缀 乳汁 荆棘 步伐 2学生互相检查,不会写的练习巩固。 3你们课下搜集了哪些资料呢? 学生甲:香港在鸦片战争后被英国占领,还有一段时间被日本占领。 学生乙: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原领土。 学生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学生丁:香港被人们称为东方之珠。 二、学生课文第二部分 1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香港饱受了屈辱和苦难,那香港人民又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句子: 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 你把滴滴汗水,点缀在东方之珠上。 香港人民在艰苦的环境里利用一切机会改造自己的生活,寻找着自强不息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把香港建设成为“东方之珠”,这都是几代香港人用辛勤的汗水凝聚成的。 3不管香港被分割多久,它都是祖国母亲的一部分,香港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祖国的帮助,是全国人民对香港的关心和爱护,才使香港有了今日的辉煌。 出示句子: 不管你离开多少岁月,母亲的血在你身上流淌。 在你的发展和繁荣中,融进了母亲的泪水、乳汁和力量。 学生齐读这段话,感受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过程中,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学生:邓小平,在他的领导下我国启动了同英国政府的谈判,并最终签定合约,规定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 出示句子: 在亿万炎黄子孙中,有一位伟人永志不忘。他用超人的智慧和胆略,为你绘制了回归的航向。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它表达了作者对邓小平同志的赞颂,说明邓小平同志为香港回归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是啊,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将更加繁荣、昌盛。 出示句子: 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 回到母亲怀抱的香港啊,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学生:表现了作者无比激动的心情和对香港明天的美好祝愿。 四、背诵课文第三节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的第三节。 3课下搜集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香港作业设计一、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企盼( ) 被迫( ) 耻辱( )寻觅( ) 绘制( ) 胆略( )二、 连一连。漫长的 曙光 饱尝 沧桑前进的 智慧 历尽 航向生存的 岁月 绘制 血液超人的 步伐 流淌 痛苦板书设计8 明天更辉煌祖国的思念 期盼归航 香港百年 回顾受辱的历史血脉相连 香港回归 伟人的胆略 明天更辉煌(表达了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教学反思课 题9、山海关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学会六个生字,理解新词。(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山海关的风貌特点和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合作,掌握生字新词。2、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山海关“伟大的体魄”与 “忠贞的灵魂”,激发爱国情感.学习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新词。了解课文内容,领略山海关的雄伟险要,感受山海关“伟大的体魄”与 “忠贞的灵魂”,激发爱国情感.。学习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具准备有关资料导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谁知道“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口?今天我们就随作家峻青一起领略一下山海关的风光。介绍山海关。二、初读课文,理解新词。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熟悉一下课文内容。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名不虚传气势磅礴广袤无垠干戈扰攘浑然一体捍卫忠贞慷慨悲歌3、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4、指名板演生字,其余同练。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1、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山海关有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2、山海关气势雄伟,历史悠久,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山海关?(学年再读课文,思考问题。)3、指导理清课文脉落。(1)城楼(2)山海关所处地理位置(3)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4)现在的作用。4、学生交流。四、作业1、熟读课文。2、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山海关的雄伟险要,感受山海关“伟大的体魄”与 “忠贞的灵魂”,激发爱国情感.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搜集山海关的相关资料以及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万里长城是世界的奇迹,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著名作家峻青去认识那享有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板书课题山海关二、初读全文,整体把握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山海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读课文后的整体印象)(威武的雄关、天下第一关、天下第一关、独一无二)三、细读,感悟理解过渡:为什么说上海关是一座威武的雄关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1、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看看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海关是一座威武的雄关,在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做上批注。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抓重点的句子:“巍然耸立于白云之间、高耸云天、气势磅礴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体会山海关的雄伟壮观。“北面是燕山山脉,重重叠叠,万里长城连绵起伏;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山海关,耸立于万里长城的脖颈上,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的确是名不虚传的天下第一关”。通过“脖颈”“咽喉”这两个词让学生感觉山海关险要的地理位置。3、结合学生发言指导有感情朗读过渡:这样威武的雄关,当作者站在这雄关上心情又是怎样变化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的6、7自然段。(精神振奋、心胸开阔慷慨悲壮、涌遍全身)4、站在这雄关上作者想到了什么?画出相关的句子。5、师生接轮读。(师读:我真想 我又想 我还想)6、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7、作者又联想到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指导有感情朗读。过渡:山海关不仅雄伟险要,还在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课文8、9自然段。9、默读课文的8、9自然段,看看山海关在历史上又起什么作用?(找出相应的句子感受、体会)。“这高耸入云的坚固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撒上过我们英雄祖先的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有埋葬过入侵着的累累白骨?”10、把上面两个反问句变成陈述句,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反问句呢?如果改为陈述句行不行,为什么?(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更加表现了山海关在历史上的重要作)(啊,雄关,它就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谁来谈谈自己读了这句话后的体会?11、作者赞颂的仅仅是像山海关一样的英雄吗?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什么?12、指导朗读过渡:山海关在历史上有如此的重要作用,那么现在又有什么作用呢?学习课文的10自然段13、齐读课文10自然段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各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总结全文1、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感情朗读全文,背诵(35自然段)五、拓展延伸同学们,假如有一天你也站在山海关面前,你面对山海关最想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发挥,把想要说的写下来)作业设计一、比一比,组词语。嘱( )泳( )抢( )员( )瞩( )脉( )沧( )贞( )二、给带着重号的字注音。铮铮响 嗬 渤海 嘉峪关 纵缰驰马广袤 盔甲 干戈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雄伟( ) 开阔( ) 屹立( ) 险要( ) 捍卫( ) 赞扬 ( )板书设计 9、山海关 气势雄伟 威武的雄关 地形险要 天下第一关 抵御 捍卫 人们心中的关教学反思课 题10、太阳与士兵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太阳与士兵的对话,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边防战士对祖国的忠诚之情。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高概括能力,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3.帮助学生认识“萦、缕、陕、馨、凿、遨”7 个生字;掌握“萦绕、徐徐上升、缕、锦绣、馨香、遨游”等词语。4.对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读后练写,用书信的方式写出读后感。2、过程与方法:(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自主探究,以默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士兵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赤诚之心。学习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边防战士对祖国的忠诚之情。学习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边防战士对祖国的忠诚之情,体会士兵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课件导 学 过 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质疑解题(一)生活中,有各种对话儿子与母亲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将军与士兵的对话,士兵与士兵的对话可是,你听过这样的对话吗?(板书:太阳与士兵)(二)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三)请大家注意本课的副标题(板书:采自中国“东方第一哨”的时空信息),读课后“学习链接”,了解“东方第一哨”的地理位置,解决质疑的部分问题。二、初读对话,整体感知(一)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一共有多少次对话。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给每一次对话加上一个小标题。(二)交流汇报1.指名读对话,检查学生自读情况。理解自己不懂的生字、词。2.交流,并读通对话。课文一共有三次对话。(反复读对话)第一次对话写士兵们清晨高唱“哨歌”上岗,在太阳照耀下升旗。(板书:第一次哨歌升旗)第二次对话写士兵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荒凉的小哨所上建起升旗场。(板书:第二次建升旗场)第三次对话写士兵们年复一年在冰天雪地迎风站哨。(板书:第三次 冰天雪地 迎风站哨)3.小组同学讨论,给每一次对话加上一个小标题。三、再读对话,体会情感(一)小组分角色再读对话,边读边讨论:你从每次对话中感受到了“东方第一哨”士兵怎样的形象?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二)小组交流汇报。1.选择一次对话,分角色朗读。2.交流汇报在读中所感受到的士兵的形象。交流时随机板书:挺拔朴实 吃苦耐劳 崇尚美好 英姿焕发 意志坚强3.交流感受士兵形象同时,可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词句,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随机理解句子:(1)北国的松,江南的竹,中原的月季,陕北的向日香葵每一粒种子都带着战士的馨香在这时落户。(2)在你的光辉沐浴下,我们感受到祖国母亲的慈爱。(3)我们要将我们全部的光和热,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你伟大的太阳。(三)找到你最感动的句子,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感动。四、总结升华多么感人的对话,多么真挚的情感,多么朴实的语言!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边防军人对祖国那无限的忠诚。有这样的战士,有这样的边防官兵,我们怎么不能为祖国而感到骄傲呢!这时你最想对我们的士兵们说什么呢?(板书:忠诚 热爱祖国)五、积累拓展1.为课文插图配一首小诗,题目太阳与士兵。2.给“东方第一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信,倾吐你心中想说的话。3(如果你觉得以上两样作业你都不喜欢做,那请你自己给自己出一道有关本课内容的题,再做一做。)作业设计一、 将下列词语填写完整。( )的身影 ( )的防线( )的士兵 ( )的脸庞( )的蹄唱 ( )的馨香( )的表达 ( )地看着二、 按要求改下句子。1、 朴实的士兵庄严地表达他们对祖国的忠诚。(缩句) 2、每一粒种子都带着战士的馨香在这里落户。(缩句)板书设计 10 太阳与士兵第一次对话 “哨歌”国旗第二次对话国旗升旗杨第三次对话升旗杨士兵(表达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赤诚之心)教学反思课 题语文百花园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2)、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4)、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着力让学生每个个体主动参与,自由选择活动合作伙伴,学习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方式。(5)、不限内容范围、文体样式,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说一说,读一读,练一练,写一写中扎实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学习重点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难点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教具准备课件导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学习“语文百花园二”,安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习作”。 一、 温故知新 1、理解与运用:体会出句中带点词语所采用的打比方修辞方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 让学生在比喻句子中体会比喻修辞的作用。 (1)投影: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比喻)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有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形容)” (2)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反馈交流: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康复医疗器械细分领域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通过园艺传递生活的美丽与温暖
- 工作日志总结及总结
- 农业科技创新的示范效应
- 仪表工业产业链优化方案
- 2025年纯铝箔餐具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 2025年电动阀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职业技术培训规程
- 中国邮政集团2025那曲市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难点解析
- 电力监理劳务合同范本
- 2025河北工勤人员技师考试消毒员训练题及答案
- 2025年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肖婷民法总则教学课件
- 砂石料物资供应服务保障方案
- 2024年全国工会财务知识大赛备赛试题库500(含答案)
- 资产质量分析
- 检验科进修总结(2篇)
- 打印复印费明细
- GB/T 9798-2005金属覆盖层镍电沉积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