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预习案】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四大经济区域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 、 和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中,属于黄河流域的 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江南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很多地区为原始森林覆盖,不利于开发。两汉时这里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以北是指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它又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2、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南迁)原 因:北方战乱频繁,失去发展农业的条件三次高潮:两晋之际,唐安史之乱以后。两宋之际影 响:给南方补充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工具技术促进了江南的发展;推动了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的南移; 促进了南北民族文化的融合。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3)南方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3)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2.过程:(1)东晋、南朝时期:初步形成了 、 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人口上百万的城市,如 。(初步开发)(2)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 、 ,都在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 。(开始超过北方)(3)南宋:北宋立国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宋朝都城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 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 。(表现:“苏湖熟,天下足”)3.影响: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文渊薮”的说法;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促进了民族融合。4.启示:经济发展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政治稳定;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经济政策性之有效;具有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探究案】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朝代 南 方 北 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四:(南宋)北地称真定府最为繁华富庶,有南人北游归而言曰“曾不及吴城(及苏州)十之二一。”他州城郭,更荒凉不足取。图书编卷36“吴风俗”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 (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至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发展的趋势,并说明其原因。【课后检测】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2、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形成以长城为界的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C、自然条件的差异 D、统治政策的差异3在汉代,江南地区和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很大,根本上是因为 A自然条件差异B生产力水平差异C统治政策差异D民族生活习惯差异 4史载,楚汉战争中,刘邦以富饶的关中为根据地,最终打败项羽。在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中,关中属于: 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5下列因果关系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永嘉之乱南方开发加速 B.安史之乱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靖康之乱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八王之乱南方经济超过北方6、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7唐朝张籍在永嘉行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这说明北农南迁主要是因为战乱 北农南迁是为了躲避匈奴起兵攻晋带来的战乱 北农南迁促进了民族融合北农南迁推广了先进生产技术 : A.B.C.D. 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9.自南宋起,江浙地区有”财赋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这说明 A.江南自古文化发达 B.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重心南移 C.当时北方文化严重衰落 D.文化重心南移带来经济重心南移 10、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10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劳力和技术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发展政治中心南移引起连锁反应 A B C D 11、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B、“扬一益二”(扬州的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题1234567891011答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于江南,史记记载为“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而(南朝)宋书的记录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材料二 下表是据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整理的永嘉之乱后江南地区北方移民的地域分布(部分)迁入地知名人物原籍时期建康庾亮颖川鄢陵(今河南)西晋京口祖逖范阳遒县(今河北)西晋三吴王羲之琅琊临沂(今山东)东晋材料三 东吴时,南方已普遍应用耦耕。孙权曾亲自将驾车的八头牛改充耕牛,“以为四耦”。东晋时,区田法已传入南方,并已使用粪肥,东吴时已出现“再熟之稻”,东晋和刘宋时都曾以政府命令推广种麦,麦类逐渐成为南方仅次于水稻的主要农作物 许辉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述论材料四 (刘禹锡竹枝词)忆咋深山里,终朝看火耕。 (温庭筠烧歌)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1)指出材料一中江南经济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历史意义。(2)据材料二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江南经济发生变化的原因。(3)你如何认识材料四所描绘的历史观象?【探究.答案】(1)西汉时期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人力缺乏,交换不发达。 (2) 材料二反映了北方人口南迁,北宋时南方人口已经超过了北方。 材料三反映了江浙一带已经成为了农业高产区,国家赋税大部分来自南方。 材料四反映了南方的城镇较北方繁华富庶。 (3)趋势: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原因: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进步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 政府注重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南方地区气候适宜,蕴含着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某段时期政治重心南移引起的连锁反应等。【检测.答案】(1)江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人死后工资管理办法
- 出行安全教育课件
- 渠道管理(第二版)项目三 渠道分析与战略制定(教案)
- 食品安全监控系统-洞察及研究
- 4.1 第1课时 因地制宜的农业分布 同步分层练(含答案)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2025未婚证明(模板)
- 基层岗位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合法的设备租赁合同书
- 2025合同范本:私营企业劳动合同模板
- 2025S店供货合同范本模板
- 文化政策与法规课件
- 社区社群团购新团长培训案例课件
- 外科学教学课件:食管癌
- 露天矿开采技术课件汇总全套ppt完整版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全书电子教案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1课 古代埃及 教案(教学设计)
- 钢结构钢梁计算(PPT33张)
- 幼儿教师——散文诗
- 创伤骨折院前急救ppt课件(PPT 50页)
- DB3302_T 1130-2022建筑垃圾运输管理规范(高清-可复制)
- 锚杆、锚索锚固力计算
- 日语话剧展演策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