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发展与资源小论文.doc_第1页
汽车的发展与资源小论文.doc_第2页
汽车的发展与资源小论文.doc_第3页
汽车的发展与资源小论文.doc_第4页
汽车的发展与资源小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汽车行业或许是中国引进外资最多的行业之一,看到其对汽车行业管理技术等多方面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联想到巴西的前车之鉴,也让人担心过分依赖外资的倾向性。汽车合资热中,外资利用中国廉价的土地、人力、原材料,制造出了高达50%的汽车产能过剩。外国人拿走了利润,汽车竞争的巨大社会成本,却要由中国人自己的后代承担。1 关键词:汽车,管理,后果 AbstractChinas auto industry is perhaps one of the most industry in introducing foreign capital, seeing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management technology to produce positive role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at the same time, lenovo to Brazils mistakes, also let a person worry excessively dependent on foreign tendentiousness. Car crazy, foreign joint venture using Chinese cheap land, labor and raw materials, to manufacture as much as 50% of the automobile overcapacity. Lost byoffshoring profits, car competition of huge social costs, but will bear his own offspring by Chinese.Keywords: automobile, management, the consequences1.汽车发展与资源从茹毛饮血到智能住宅,人类的消费方式不断进化。走过物欲否定之否定的圆弧后,“节制”已成消费时尚。那些过快消耗资源的制造及消费方式,正褪去“现代化”的光环。私车社会,曾是中国一个美好的愿景,但另眼望去,世界列强在中国上演的如火如荼汽车大战,不也是一场耗能大战吗?引导和刺激汽车消费,或许是现代中国最成功的一场万国公关活动。中国汽车工业完成从300万辆到400万辆的增长仅用了一年,而有关部门宣布,中国汽车的增长目标是年20%。2005年,中国汽车需求将达550万辆,汽车市场销售额将达10万亿元!中国正成为全球造车最多的国家,但国内90%的市场外国品牌占领。由于中国汽车产业政策中有着股比50%对50%的合资限制,各大跨国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淘金之时,合资中方也得到了技术和财富,似乎是一种双赢。但如果把行业利益放到全社会总支出的天平上,得失可能早已失衡。1.1 煤炭消耗 下表是我国煤炭平衡表,包括消费生产及进出口数据,来源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统计年鉴和08及09年统计公报。从2002年以来,我国煤炭生产量以每年12速率高速增长,到2009年增加到30.5亿吨。中国煤炭可采储量(Total recoverable reserves)为1300亿吨,世界总量为9290亿吨。中国近年来煤炭生产增长迅速,2002年生产13.8亿吨,2009年生产30.5亿 吨。以这个增长速度(每年增加12),只需要15年,到2024年就采光所有可采煤炭。即使我们增加到日本人均能源消耗水平,也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倍后不再增加(这里还要求其他一次能源同步增加一倍),到2031年就用光所有可采煤炭。即使我们不在增加煤炭消耗,保持现有年开采量30亿吨水平,现有煤炭可采储量也就能维持到2042年。按照国内提供的煤炭储量数字,其结果也大同小异:“在2004年8月召开的全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座谈会上,对于中国煤炭资源储量的说法,各有关部门提供的会议材料各不相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供的数字 说:“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国土资源部的数字是“已探明可利用储量1892亿吨”;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材料则引用了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数字:“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累计探明可供建井的精查储量2000多亿吨,占全国已探明精查储量的90%以上”,由此可推算出“全国已探明精查储量”为 2200亿吨左右。而对于另一最为关键的数字-“还剩多少”,多数文件没有提及,只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说“现有剩余可采储量是660亿吨”。”1.2 化石燃料在我国占一次能源90以上,其中主要是煤炭。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70以上,电力生产80以上(2007年83.0%),煤炭资源枯竭以后,我国的机器大部分都无法运转了。我国煤炭消耗远大于石油。而我国石油消耗早就大于生产了。2009年我国生产石油1.89亿吨,进口1.91亿吨,消耗3.8亿吨。但是,我国石油进口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比例很小(相比美国进口约8亿吨),然而,石油价格在西方炒作下,都在一段时间内大幅上涨,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而我国煤炭消耗量占世界比重很大,2007年占世界40(中国消耗28亿短吨,世界消耗70亿短吨,美国能源部资料,1短吨907.2千克),大部分进口是不可能的,世界上的煤炭资源也在日益枯竭。因为国情不同。有专家算了一笔账:假设全国13亿人口每两人一部汽车(如美国),中国将需要7亿辆汽车,每辆小车每消耗0.5吨汽油,中国仅私车就会消耗汽油3.5亿吨,是现在全国原油产量的1倍,超过美国现在从世界进口的总量;如果3人一辆汽车(如日本),则中国需要4亿辆私人汽车,这样需要消耗汽油 2亿吨,相当于现在的全国原油产量;就是假设每12人一辆汽车,中国也至少需要1亿辆汽车,是现在水平的5倍,此时需要消耗汽油0.5亿吨。即使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达到每10人一辆的世界平均水平,全世界的石油出口可供量也满足不了中国的需求。2004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石油进口大国,专家推测,2005年,中国日消费原油达673万桶,是全球原油消费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而全国石油总消耗量的40%左右是2700多万辆民用汽车消耗的。专家预计,按照现在汽车年耗汽油的平均增长速度,中国汽车到2030年耗油将达2.63亿吨,是2000年的5倍,那时中国石油进口比例将达 84%。有专家说,一旦中国的能源需求出现意外增长,或者全球能源供给突然减少,便可能导致原油价格再次上涨。世界石油资源紧张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世界权威机构估算,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在这个价位上保持一年,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发达国家的3 倍。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节能和替代能源发展慢,单位GDP增长对油的依存度高。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中上升最快的是交通,交通中又以汽车为最,进口油中有 30%被汽车消费。目前我国汽车用油消费超过整个成品油消费的三分之一,在2010年将达三分之二。在最近举办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研讨会上,张彦仲院士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到2020年中国汽车年产会达到2000万辆,保有量将超过1.3亿辆,将烧掉2020年预测中国石油总消耗量的60%以上。这次会上专家呼吁:不要追求小轿车的普及率!1.3 天然气消耗 天然气是一种埋藏于地下的可燃性气体,无色无味,主要成分中8595%为甲烷(CH4),比重轻于空气,极易挥发,并在空气中扩散迅速。天然气与空气混合浓度在515%时遇明火或大于天然气燃点530时即燃烧,属可燃可爆性气体。在-162常压下可液化,称液化天然气(LNG),液化后体积缩小到1/600。天然气属于清洁燃料,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少于其他化石燃料,造成温室效应较低,如果将天然气的效应系数为1,则石油为1.85,煤为2.08。地球上已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140万亿立方米,年开采2万多亿立方米,可采68年。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和利用还又许多工作可做。专家们证实,占天然气主要成份的甲烷不仅可以有机生成,也可以无机合成。早在地球形成之初,甲烷就已经存在于地壳之中,天文学家也发现一些星球可能是被甲烷大气层包围着,这一理论大大拓展了天然气资源的勘探领域。此外,海洋学家发现在大洋深处的海底由于海水的压力作用,可能存在着大量的液态甲烷,其数量之大将可支撑人类数十年的文明。我国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都相对比较落后,已探明可采储量仅占世界的1.2%,目前年产量200亿立方米,预计2000年达到250亿立方米/年。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估计超过38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前景看好,按国际通用口径,预计可采储量7-10万亿立方米,可采95年,在世界上属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陆上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陕甘宁地区、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海上资源集中在南海和东海。此外,在渤海、华北等地区还有部分资源可利用。由于资源勘探后,未能有效利用,以及政策不配套,造成用气结构不合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天然气成为主要能源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1.4 钢材消耗汽车是钢材消费大户,预计到2005年中国整车用钢可能会达800万吨,配套用钢材405万吨。2010年中国整车用钢将达1100万吨,配套及维修用钢将达645万吨。近年汽车、机电等耗钢材行业的快速增长,使我国钢材的需求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由于造不出高端钢材,我国许多整车及零部件厂都需要从国外进口钢材。我国钢材消费从2001年起就以每年新增3000万吨以上的速度增加,其消耗量已占世界消费总量的27%。专家预测,到2010年,按照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即使全世界每年销售的铁矿都提供给中国,也无法满足我国钢铁工业的巨大需求。目前,以钢材为主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已使汽车业制造成本提高,加大亏损。作为钢材原料的铁矿石是我国贫乏的资源,50%需要进口。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一项预测报告说,中国钢铁行业今年将因铁矿石涨价增加成本200亿至300亿元,汽车企业的成本压力会越来越大。以福田汽车为例,其2004年毛利率为8%,如果今年钢材价格上涨23%,企业毛利率将降为零。由于成本上升,中国汽车的总产值虽然增长了,工业增加值却在下降,汽车对整体工业的拉动力正在下降。在最近全球基础原材料国际合同价暴涨后,有专家说,如果中国耗能行业再无限制地发展,将可能陷入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对外高度依赖局面。如何摆脱对原材料的国际依赖,已成为一个战略问题。据资料统计,目前中国制造能源的效率非常低,需要世界平均水平值的3倍,日本的7倍,来赚取1美元的收入。专家认为,对高能耗、对外能源依赖度强的产业应该实行严格控制。有人说,空调等行业也在抢钢铁,为啥汽车业不能争?就算我们狭隘到这一步,可中国汽车消费阶段对资源的消耗也触目惊心。1.5 铝材消耗自09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一直保持产销两旺势头,国内期铝受此影响持续上涨。预计期铝后市有望继续攀高。 中国1-11月汽车产销均突破1,200万辆,支撑铝价上涨。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09年11月全国汽车销量为133.77万辆,同比增长96.34%。产量139.14万辆,同比增长104.20%。1-11月汽车产量累计达1,226.58万辆,销量累计达1,223.05万辆。中国汽车工业走好很大程度上促进铝市场的需求增加。按每辆车消耗125公斤原铝计算,1-11月汽车业将消耗原铝153.3万吨。全年中国汽车产量有望达到1,400万辆,将消耗原铝175万吨。预计09年中国原铝产量有望达到1,300万吨,汽车业将消耗13.46%的中国原铝产量。 国家政策对汽车业影响明显。受益于国内汽车购置税下调、汽车下乡等措施,2009年国内汽车产销增长回升速度较快,增速甚至远超08年。据中汽协推算,国家政策将拉动汽车销量增长260万辆。约占1-11月中国汽车销量的21.26%。12月1日中国商务部等五部发文指出,将进一步加强报废汽车管理工作,预计受国家政策影响,汽车销量有望进一步增加。同时随着国际市场情况的好转,以及政策推动,中国汽车出口也有望在2010年得到改善。中国09年1-10月,汽车整车累计出口28.53万辆,同比下降53.14%,累计出口金额40.62亿美元,同比下降51.51%。预计在内外需求拉动及国家政策扶持下,2010年国内汽车产销有望达到1,600万辆。中国汽车用铝前景及铝材需求:中国的汽车工业从1953年到现在已50多年的历史,经过计划经济的发展到八十年代通过整车引进和合资,中国汽车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资料中表明,2004年我国生产汽车507.05万辆,其中载货车151.47万辆,客车123.95万辆,轿车231.63万辆。汽车总产量居世界第四,已接近德国。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量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车增加,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预计到2010年我国汽车总需求为600多万辆,其中轿车为440多万辆,接近汽车总成50,基本实现以轿车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结构。 我国是能源紧缺的国家,石油资源更显紧张,今年石油用量猛增,总用量已近3亿吨,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2004年我们进口原油可能超过1.2一吨,能源对外依存度超过40。中国汽车产量快速增长,家用轿车的比例迅速提供,开发节能降耗环保型现代汽车更显重要。 铝是各种结构材料中资源最充足的一种,产量仅次于钢铁,居第二位。世界交通运输业是铝的最大消耗市场,几乎消耗原铝的1/3,在该领域中汽车工业用铝约占87。中国铝工业已具有相当实力,我国有丰富的铝资源,原铝产量居世界第一,变形铝加工业在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据安泰科资料介绍,2004年我们电解铝产量达到667.1万吨,连续三年增产超过100万吨,继续巩固了世界第一的地位;在变形铝材的生产上,2004年我国铝扎制材中的铝板带产量为1250千吨,铝箔产量为460千吨,铝挤压材产量为301.6万吨,使我国铝挤压材和铝板带箔材产品加工成为世界生产大国。快速发展的铝加工业,为中国汽车工业用铝提供了雄厚的物资条件和先进的技术支持。我国汽车工业要大力推进汽车扩大用铝,加强与铝工业的紧密合作,使国产汽车用铝达到世界汽车用的先进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铝工业的发展,使中国汽车工业和中国铝工业共同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汽车铝铸件的用量将不断增加:铝具有高导热性和耐蚀性,单位重量导热性几乎比铁大三倍,铝用于制造发动机缸体、缸盖、进气歧管和活塞等零件(吉利的JL4G18缸体、缸盖全采用铝铸件),既减重效果明显,又可改善工作状态,提高热效率和发动机的功率。铝缸体和缸盖比原用材料轻3040,铝6缸发动机比同类铸铁缸体轻32左右,V6发动机轻约50,轿车发动机铝缸盖和铝缸体处于增长趋势,美国轿车发动机铝缸盖和缸体迅速增长(见下表),轻型货车铝缸盖和铝缸体2007年也将分别达到60和25,至21世纪,北美轿车市场上铝质发动机占有率几乎接近100。在国产轿车中,虽然大多采用了铝质发动机缸盖和进气歧管,而发动机铝缸体的比例不大,轿车发动机用铝低于国外水平。 国外汽车铝车轮的装车率在稳步增加,北美轻型车铝车轮,1987年装车率仅占19,到2001年已占58.5,日本轿车装车率超过45,欧洲超过50。表3反映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铝车轮的应用情况。我国2004年生产汽车铝合金车轮2500万只,大量出口,国内装车和配件估计只有1100万只,汽车用不足50,相当于国外20世纪末期水平。 目前,我国汽车铝铸件的年需求量为15万吨至18万吨,并正以每年1.5万吨至1.8万吨的速度递增。随着轿车发动机铝材化和铝车轮装车率上升,部分引进轿车铝铸件转入国内生产,我国汽车铸件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汽车铝铸件市场的增长空间巨大。轿车车身用铝是业内关注的问题,资料介绍,采用210Kg的铝车身比相应的刚车身轻40左右,在不改变汽车容积下,提高车速,增大乘坐空间,使汽车行使平稳,安全舒适。 从以上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工业在铝材方面的应用还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中国汽车用铝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汽车工业应大力推行汽车用铝,加强与铝生产企业合作,使中国汽车工业和中国铝工业共同发展! 吉利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提出节约型社会的前提下,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方面已经作出很大努力,在发动机总成上,已经大量使用铸铝件(进气歧管,缸体和缸盖等),吉利公司代表产品为JL4G18发动机总成,。在整车上,车轮也已经大量使用铝质产品,还包括热交换器(散热器和冷凝器)。当然吉利汽车在车身钣金上用得还比较少,目前吉利公司也逐步在车身钣金上适当使用变形铝,争取在节能降耗方面作成更大贡献! 铝一直是制造汽车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它以众多独特性能、成熟的零部件制造工艺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在推动汽车轻量化进程诸多材料竞争中,是发展前景继续看好的轻金属材料。随着我国汽车向以生产轿车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铝铸件和变形铝材的用量将随着汽车产量上升而增加,这是铝工业的潜在市场我国能源紧缺,石油资源紧张,汽车产量快速增长,家有轿车比例迅速上升,石油用量猛增,能源对外依存度提高。汽车工业要推进汽车扩大用铝,加强与铝工业的紧密合作,开发节能降耗环保型现代汽车,使国产汽车用铝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国铝工业的发展,让中国汽车工业和中国铝工业共同迈进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汽车产量和保有量迅速上升,废旧汽车不断增多,如何充分经济合理地回收利用好废旧汽车铝材,减少环境污染,是应尽早重视的工作! 1.6 塑料消耗 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塑料在汽车上的用量迅速上升,并且汽车产量的增长也带动了汽车用改性塑料的需求,据相关资料分析,欧洲汽车塑料消费量预计在2010年达到397.3万吨。 目前,发达国家的汽车用塑料已经占到塑料总消耗量的7%8%,预计不久将达到10%11%。汽车塑料的品种也已经涵盖了聚丙烯、聚氨酯、聚氯乙烯、热固性复合材料、ABS、尼龙和聚乙烯等几乎塑料的所有领域。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给汽车用改性塑料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机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塑料在汽车上的用量迅速上升。节能、环保的趋势及技术进步推动了汽车塑料化的进程。发达国家将汽车用塑料量作为衡量汽车设计和制造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世界上汽车塑料单车用量最大的是德国,塑料用量占材料总用量的15%,如奥迪A2 型轿车,塑料件总重量已达220kg,占材料总用量的24.6%。 按照2005 年欧洲的水平,平均单车用量达到13%。随着改性塑料在汽车上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在汽车材料中的比重还将逐步提高。 (2)汽车产量的增长也带动了汽车用改性塑料的需求。据OICA 统计,2007年度世界汽车产量达到7,310.17 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乘用车产量为5,304.2 万辆,同比增长6.1%。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 年度世界汽车产量同比下降3.70%,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措施的陆续出台,全球汽车产业也将逐渐回暖。根据法国Mavel 咨询公司2005-2010 欧洲汽车塑料消费量报告统计,2005年度欧洲汽车塑料用量合计329 万吨,预计在2010 年将达到397.3 万吨。1.7 水资源消耗水是决定生物和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资源。从全球范围讲,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自然生态系统既能控制水的流动又能不断促使水的净化和反复循环。对人类社会而言,作为其重大经济支柱的工业、农业等也都离不开水。水是世界上开发利用最多的资源,全世界用水量每年达3万亿t。随着全球人口增长,人类对水的耗用成倍增长。同时由于水域污染、地下水污染及淡水地区分布的不平衡等问题,使得淡水资源日益短缺,世界上干旱和半干旱国家将不得不面对水危机带来的问题。据预测,到2025年,生活在水资源紧张和经常缺水国家的人口,将从1990年的3亿增加到30亿。我国水资源虽然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属水资源“贫穷国家”。而且,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造成部分地区水资源供需的严重矛盾。近年来,我国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及用水方式落后,加上水资源惊人的浪费和水体污染加重,更加深了水资源危机。我国农业受旱面积达2 000万hm2,8 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缺水城市有300多个。要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首先应建立节水型经济,提高用水效率。如工业上发展用水少、排污少的产业;农业上发展用水少的作物,改进灌溉模式;普及先进的生活节水设备;加强水的多次重复利用,发展污水资源化等。另外,开发和利用天空水资源也是节约水资源紧缺的一个有效途径。天空水资源包括天空水汽、云和雨雪等。在合适的云层条件下,用正确的催化方法,人工增加降水一般平均可达10%30%。1.8 土地资源消耗1.8.1 我国现有土地资源储备土地资源储备即后备土地资源,也就是可以供农林牧等利用土地,其中主要是荒地资源。根据调查,我国现有可利用荒地资源约1. 25亿hm2,包括宜林荒地7600万hm2和宜农荒地3500万hm2,人均只有0. 06hm2和0.03hm2,其中,我国的宜农荒地还不足世界宜农荒地的2,而且它们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山区,土地贫脊,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近几年,我国的荒地资源也随着耕地资源骤减而呈现减少趋势。另外,我国还有可供围垦的滩涂约150万km2,可以发展海水人工养殖的浅海水域1300万hm2,以及各种毁损废弃地700万hm2。在现有条件下开发这些土地和水域,可增加耕地面积1300万hm2,林草地各2000万hm2。由此看来,我国的后备土地资源还有一定潜力,但从人均可开发的土地资源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