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1第2章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课时疑难探究学案.docx_第1页
人教版选修1第2章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课时疑难探究学案.docx_第2页
人教版选修1第2章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课时疑难探究学案.docx_第3页
人教版选修1第2章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课时疑难探究学案.docx_第4页
人教版选修1第2章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课时疑难探究学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课时疑难探究重难点突破重点1 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1水在人体中的作用:(1)水是人体细胞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人体体重的2/3;(2)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3)水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反应物;(4)水在人体内能调节体温。2饮水与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补充一定量的水分,每人每天要补充2.54l水。饮用水主要由来自水煮沸后的白开水喝市售的直接饮用水,如纯净水、矿泉水等,对于人来说,喝什么水有利于健康?(1)该饮水必须符合国家饮水卫生标准标准是以“基准”为依据,从保障人体健康角度,结合我国国情(技术、经济、居民文化、卫生素质)而制定,是一个安全的阀。(2)应喝不受污染的水我国的饮水卫生现状表明,饮水的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同时存在;从总体上来讲,以微生物污染为主。国际上有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对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片面认识,一度忽视甚至取消饮水的氯化消毒,导致由饮水微生物污染引起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值得我国借鉴,应继续强化饮水消毒和管理。我国饮水的化学污染,尤应注意由富营养化,藻类污染引起的有机污染,藻毒素污染,加强水的深度处理。(3)应喝含适量微量元素的矿物质的水目前市场上供应的纯水作为饮水的补充,或作为饮料,因人而异选择纯水,尚未见有足够科学证据的引起人群健康危害的报道,由于其口感等方面的优势,纯水仍有市场。目前国内对水中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量多少最为适宜,及对纯水如何进行人工矿化,应列项开展研究。【例题1】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喝纯净水,市售纯净水中有一些是蒸馏水,有关这类纯净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c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 d用催化剂可将它转变为汽油【解析】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无益,故c正确b错误。水也是化学物质,它不含有碳元素,所以不可能转变为汽油。【答案】c指点迷津:了解水的知识: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无益。掌握水在人体中的作用。【配对练习1】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喝纯净水,市场上出售的纯净水有一部分是蒸馏水,对于这一类纯净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适用于家庭饲养金鱼 b它含有人体含有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c它的导电性良好 d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人体无益重点2 食物的酸碱性1食物酸碱性的分类(1)酸性食物:指组成成分在人体内代谢后生成酸性物质,使体液呈弱酸性,称为成酸性食物,习惯上称为酸性食物。(2)碱性食物:指组成成分在人体内代谢后生成碱性物质,使体液呈弱碱性,称为成碱性食物。习惯上称为碱性食物。2食物的选择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食物的酸性和碱性,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其原因有以下两点:(1)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所涉及的体液都有严格的酸碱性要求。正常人体血液的ph总保持在弱碱性范围(7.357.45),否则,就会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由于人体具有自动缓冲系统,能使血液的ph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达到生理平衡。但这种自动调控能力是有限的,还需要通过选择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来加以控制。(2)人体细胞内存在一些重要的酸碱平衡:这些平衡需要通过选择不同的食物来保持。(3) 我国居民长期摄入的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偏少,尿液偏酸性,如不注意控制酸性食物的摄入会导致多酸症而引起人体缺钙,血液黏度增大。【例题2】长期食用下列食物,可能引起酸中毒的是( )a.鱿鱼干 b.菠菜 c.苹果 d.西瓜【解析】鱿鱼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呈酸性。【答案】a指点迷津:理解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的定义,它们的划分依据是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物呈酸性或碱性。【配对练习2】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的ph保持a弱碱性b弱酸性c强碱性d强酸性重点3 食品添加剂1概念:为了改善食物的色、香、味、或补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失去的营养成分,以及防止食物变质等,我们经常会在食物中加入一些天然的或化学合成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食品添加剂。2食品添加剂的分类:(1)着色剂改善食品的外观。着色剂按照其来源和性质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叶绿素、辣椒素等)和合成色素(胭脂红、柠檬黄等)。(2)调味剂增加食品的味道。常用的视频调味剂有:咸味剂、甜味剂、酸味剂、鲜味剂、辣味剂、食用香料。(3)防腐剂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亚硝酸盐、二氧化硫等,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亚硝酸盐等。(4)营养强化剂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如食盐中加碘、粮食制品中加赖氨酸。(5)疏松剂使食品酥脆、疏松。常用的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疏松剂。3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类别功能品种食用色素调节食品色泽胡萝卜素(橙红色)食用香料增加香味花椒、茴香、桂皮甜味剂增加甜味糖精、木糖醇鲜味剂增加鲜味味精防腐剂阻抑细菌繁殖、防止食物腐败苯甲酸及其钠盐、丙酸钙、山梨酸及其盐抗氧化剂抗氧化、阻止空气中氧气的氧化抗坏血酸、维生素e、丁基羟茴香醚营养强化剂补充食物中缺少的营养物质食盐加碘、粮食中加赖氨酸4食品添加剂的作用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对于什么物质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卫生部门都有严格的规定。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认为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是违反规定,将一些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当作食品添加剂,或者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都会损害人体健康。【例题3】下列物质都是食品添加剂,但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用量的是( )a.食醋 b.蔗糖 c.料酒 d.亚硝酸钠【解析】亚硝酸钠可以做防腐剂和抗氧化剂,但会于肉内的蛋白质反应,生成一种致癌的化合物亚硝胺。【答案】d指点迷津: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认为是无害的。但违反规定,将一些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当作食品添加剂,或者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都会损害人体健康。【配对练习3】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醋可同时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剂 b.亚硝酸钠可以用作防腐剂,但不宜过量c.我国应禁止使用味精 d.苯钾酸钠可用作食品的防腐剂难点 食物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性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用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的负对数来表示,用ph表示:如25时,ph7时,溶液显碱性;ph=7时,溶液显中性;ph7时,溶液显酸性。2.食物酸碱性是指食物的成酸性或成碱性,是按照食物在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的,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例题4】保健医生提示: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那么苹果汁的ph( )a大于7 b等于7c小于7 d无法判断【解析】苹果汁中含有柠檬酸,是一种有机酸,ph7。【答案】c指点迷津: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食物的酸性和碱性,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其原因有以下两点:(1)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所涉及的体液都有严格的酸碱性要求。正常人体血液的ph总保持在弱碱性范围(7.357.45),否则,就会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由于人体具有自动缓冲系统,能使血液的ph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达到生理平衡。但这种自动调控能力是有限的,还需要通过选择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来加以控制。(2)人体细胞内存在一些重要的酸碱平衡:这些平衡需要通过选择不同的食物来保持。【配对练习4】蛋白质中的碳、氮、硫、磷等元素,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最后的代谢产物错误的是()a.碳碳酸 b.氮硝酸 c.硫硫酸 d.磷磷酸易错点指引易错点 食物的酸碱性与食物的口感 食物的酸碱性是按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代谢的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是指食物的成酸性或成碱性。【例题5】下列关于食物酸碱性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本身具有酸性,即为酸性食物 b.蔬菜、水果等均属于酸性食物c.蛋白质中含n、p、s等元素,其中氮元素最终变成硝酸d.在人体代谢后最终生成碱性物质的食物,被称为碱性食物【解析】食物的酸碱性是食物在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是指食物的成酸性或成碱性,而不是按照溶液的酸碱性来划分的;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钾、钠等盐类,在体内代谢后生成碱性物质,是体液呈弱碱性,c项氮元素最终变成尿酸。【答案】d指点迷津:食物的酸碱性是按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代谢的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是指食物的成酸性或成碱性。与食物本身是否具有酸性和食物的口感具有酸性无必然的联系。【配对练习5】下列物质属于酸性食物的是( )a、柠檬酸b、胡萝卜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