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在大熊猫的故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读通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描写大熊猫的两个自然段能感受卧龙山区的风光美,积累优美词句二、过程和方法:通过看图片、读课文、朗读片段、谈感受等方式学习课文。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对国宝大熊猫的喜爱之情,体会到人类要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带来一位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它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对于大熊猫,大家在课外都了解到了些什么呢?(请三四个同学谈谈知道的知识)看来同学们对大熊猫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熊猫的故乡你们去过吗?(没有)我也没有去过。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去大熊猫的故乡。下面,就让我们从萧山国际机场出发,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客机飞往成都机场。下了飞机,我们转乘大巴,开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好,目的地到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在什么地方?(在大熊猫的故乡)第一次来大熊猫的故乡,你的心情怎样?(新奇、兴奋、自豪)让我们一起带上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个题目(出示课题在大熊猫的故乡)(齐读课题)二、亲近大熊猫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2、读了课文后,你现在最想看到的是什么?(大熊猫)好,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刚才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哇”地叫了起来,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想做些什么)(很可爱、想抱抱它、想摸一摸)(很有趣,大小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露出粉红色的皮肤。)(很可爱,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悠闲的样子)那就请你们读读文中的句子,赞美一下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吧!看谁读得有意思!谁来对着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尽情地赞美几句?还有谁能读得更可爱?你们觉得他哪个地方读得特别好?读得特别可爱?谁还想读,那就站起来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这句话。二、感受环境的美1、了解熊猫生存所需条件刚才有同学说想很想抱一抱大熊猫,老师也很想抱一抱它,那么我们去抱一只回来养养,好吗?(不行的)为什么不行?那里符合了熊猫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而我们这里没有这样的条件,否则,大熊猫会死的。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条件(板书: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茂盛、流水涓涓)大熊猫能生长得这么可爱,这么充满灵气跟这个环境之间肯定有必然的联系吧!2、交流自己的感受下面就请你们再仔细地读一读具体地描写环境的话,把你觉得写得美的,符合大熊猫生存条件的话读一读,圈一圈,划一划。卧龙山区苍绿幽静。(幽静:幽雅寂静(夜色幽静)苍绿幽静:深绿幽雅寂静。说明这里没有人声的嘈杂,浓浓的深绿色更衬托出幽雅寂静)指导朗读。(苍绿幽静)这里地势高,常年云雾缭绕,满山长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地势:地表的状态、形势,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势符合了熊猫生长的条件山高谷深;常年:经常、始终不断的;云雾缭绕:云和雾一圈一圈向上飘起;满山:整座山,说明多;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原始森林:最古老的、未开发的、未开化的森林;)指导朗读。(云雾缭绕、郁郁葱葱)高大的云杉、红桦和松树,像一根根擎天柱威武挺立,青翠的箭竹丛填充着森林里的空间。(擎天柱:支撑着天的柱子;威武:有威风有气势;箭竹丛:说明竹子很多,很茂盛;填充:塞满,说明树木肯定长得很茂盛;把森林的空间都塞满了。还符合了熊猫的生长条件箭竹茂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威武挺立)林中鸟鸣声声,山下泉水清清(声声说明叫声多,鸟鸣声声:鸟叫声很清楚,一声声都能听见;泉水清清:这里没有受到过污染,清清的泉水肯定是清澈见底的,符合生长条件流水涓涓)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远处,浅灰色的山峦上,缕缕白云裹着山顶银白色的积雪。(缕缕白云:形容白云一条一条,连续不断;裹:缠绕、包扎;银白色的积雪:因为地势很高,所以会有积雪,也保持了常年不变的温度。)这真是“大熊猫的天堂”(板书:大熊猫的天堂)3、整体感受下面,让我们到画面中去看看,去领略一下这迷人的景色。(师介绍)看到你们激动的样子都跃跃欲试了,现在,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和画面,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4、谈论环境与熊猫生存的关系你们觉得可爱的熊猫也它生存的环境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呢?三、拓展练习(做公益广告)是啊!在这么一个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的环境里生长的生灵也带有了大自然的灵气。大熊猫也因为有了这样的环境才能悠闲的生活,面对现在恶化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老师刚在报纸上看到在征集公益广告,见过电视上的公益广告吗?什么是公益广告呢?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关于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拿起自己手中的笔,以四人小组为的单位,我们把设计出来的投到中央电视台,让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来关心环境。四、课外延伸课后作业: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网址,你们可以去网上查询。14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和缅怀周总理的思想感情。2.学习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再进一步体会内容所表达的思想的写作方法。3.学习本课6个生字,10个生词,并会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即人民群众在十里长街上送总理的情景,然后再细致理解人们是怎样送别总理的。教学难点:1.怎样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再细致理解人们送总理时的思想感情。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录像带:人们在长安街送总理的实录。主要板书计划:送(无比崇敬、无比热爱、无比沉痛、) 等灵车时总的概括人多个个悲痛 具体叙述老奶奶年轻夫妇红领巾灵车到来时时间夜幕降临灵车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无比悲痛 的表神态:不约而同站着 现动作:摘下帽望着哭泣联想:怀念灵车开走时动作:追站着站着心情:希望希望作业设计、安排:课内:抄写词语、体会思想感情、用词造句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一些故事。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弄清文章结构。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课前谈话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以崇高的品格赢得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976年1月11日首都亿万人民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的灵车,场面十分感人。二、教师板书课题:十里长街送总理审题:课题主要意思是“送总理”,“长街”指北京的长安街,“十里”写街长,实际写人多。题目的意思:当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在这里送别总理。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体会当时的情景以及人们的心情。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1.划出不认识的字。2.利用拼音字典认读。3.读生词。4.查字典理解词语。四、检查自学效果1.读生词。佩着灵车拄着洋槐焦急妻子哭泣矫健慈祥泪痕满面不约而同2.哪些生字容易写错?“槐”、“妻”、“矫”,在字形上应注意。3.理解词语。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可亲。不约而同: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五、标出自然段序号(共四个自然段)六、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想想每自然段的意思,再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上的情景七、作业1.抄写生字、生词。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词句,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一、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先讲什么,又讲什么,最后讲了什么?课文先写等灵车,又讲迎灵车,最后讲送灵车。二、学习第一段1.指导学生根据层意划分层次。第一层:灵车到来之前,长安街上的场面;第二层:人们等待灵车时的动作,神态。2.理解第一层意思,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一句交待了什么?(天色、天气:灰蒙蒙,又阴又冷。)写天气和人们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衬托出人们的悲痛心情。)读这一句时要轻、速度可放慢些。第二句交待了什么?(人很多。)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人很多?(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概括路长人多。)读第三句,你能体会出人们的什么心情?从“都”字用三次,人们佩戴一致,动作一致,反映出人们沉痛的心情也是一致的,不约而同地前来送别敬爱的周总理。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3.学习第二层,指导朗读。(1)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人?一位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的?反映他们怎样的心情?这三句话写出人们等待灵车时的焦急,迫切希望最后看一眼总理的灵车,盼灵车快来。但他们热爱总理,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下去。4.指名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归纳段意: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等待总理灵车。5.放等灵车部分录像,让学生体会。6.再读、练习背诵。三、学习第二段(二三自然段)1.自读课文并参看教材插图。思考:灵车是什么时候来的?灵车是怎样装饰的?人们眼望灵车,心里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2.自学准备后讨论。灵车是在“夜幕”降临时来到的。灵车的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佩着大白花,庄严肃穆。“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个句子真切地描绘了课文插图的情景。“无声的指挥”是什么意思?“不约而同”怎么理解?这是反映总理的灵车牵动着亿万群众的心,使等候在长安街两旁的男女老少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的一致行动。这句话表现了人民群众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感情。“就在这十里长街上”写了作者的联想。同是长安街,同是周总理,同是这些人民群众,所以联想自然。人们回顾当年见到周总理的幸福情景,更增添了想念总理的悲痛之情。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概括段意:人们眼望总理灵车,想念总理。4.放这部分录像。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一、读前两部分内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二、指名背诵前两部分内容三、学习第三段1.自读:边读边划出表达人们心情和神态的语句。心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神态:“面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2.指导朗读。这段课文表达了人们怀念总理的深情,朗读时,语气要深沉些,速度缓慢些。这样更能表达我们对总理的无限深情。3.练习朗读。概括段意:灵车已经远去,人们久久不能离开。4.放这部分录像。四、放完整录像片五、指导造句六、总结全文课文记叙人们冒着严寒在十里长街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沉痛悼念的思想感情。七、作业1.练习背诵课文。2.做课后第3题填空练习。3.造句。板书设计15古诗四首山行教学要求: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1、齐读诗题。2、配乐范读。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2、同桌互读。3、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生”“斜”。4、齐读全诗。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2、同桌互说。3、指名说。(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1、课件出示图画。(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根据学情,相机指导:(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重点体会“斜”“生出”。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c、师生齐读。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配乐齐读3、配乐背诵(1)描述画面。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指名读(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3)配乐齐诵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3、展示作品,点评。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板书:21古诗三首山行杜牧寒山石径(斜)枫林(红)白云(生处)人家江雪【设计理念】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设计特色】在关键处提问,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2. 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教学过程:一、 课前铺垫,导入课题。1. 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2. 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二、 初读课文,了解概况。1. 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2. 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3. 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三、 教给方法,自主学习。1. 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2. 板书“注释”。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3.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四、 集体交流,适时点拨。(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 “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2. 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 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2.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3. 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4.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1. 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2. 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3. 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五、 课外延伸。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立体侧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唐诗。(一)渔歌子1. 这首诗是作者厌恶了官场污浊的生活,而宁愿过那种“不须归”的隐居生活。2. 自己根据注释,读懂这首诗。3. 背诵古诗。(二)枫桥夜泊1. 根据注释自己读读这首诗。2. 猜猜看,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如何?3. 背诵古诗。六、 总结。【教后感悟】优秀的古诗文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正是因为她们凝结着作者个人的魅力、气质、灵魂,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因此,在教学古诗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关注背后的人文因素,这样,短短的几十个字,才会有血有肉。枫桥夜泊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教学重难点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三、了解课文大意、解释题目。、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四、感受画面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眠是什么意思?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河边孤单的枫树渔船上的点点灯火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这船家可是个热心人,一大早就来叫张继了:张公子,张公子,起床了吗?哟,看你眼睛通红通红的,怎么?昨晚没睡好?你没睡好,那你在做什么?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七、自由背诵本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目标: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2请几名同学背。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二、知诗人,解诗题。1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2解诗题。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三、读诗解意。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1)区分“暮”“幕”“墓”。(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4解词连句知大意。(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日暮:天色将晚。柴门:树枝做的门。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贫:穷。(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四、展开想象,悟诗情。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5练习背诵古诗。(1)自己试着背。(2)同桌互相背。(3)集体背。6作业: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板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白屋贫(所感)风雪夜归人(所见)同情劳动人民介绍一本书教学目标1、能有条理地简要介绍一本自己最爱读的课外书。2、培养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有条理地简要介绍一本自己最爱读的课外书。教学难点:组织好语言,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爱读的课外书。教具:投影片教学过程 第1课时一、明确“听说要求”:简明扼要地介绍一本课外读物。1、“课外读物”指哪些?(学校上课以外的供阅读的东西,包括书籍、杂志、报纸等。)2、什么是“简明扼要”?二、学习“听说内容”。1、读“听说内容”,说说要介绍哪些内容。要介绍书名、书的类别;要介绍书的主要内容;要介绍这本书对自己的帮助。2、这几个内容中哪一点应该介绍得比较具体?(要介绍书的主要内容。)3、最要紧的是介绍书的什么?(特色内容方面的特色,对自己的帮助方面的作用。但是注意不要夸大其辞。)三、读“听说提示”。1、读“提示”,说启发。“听说提示”告诉我们“不同的书应采用不同的介绍方法”。文中举了怎样介绍“短篇幅”的书和“长篇幅”的书,以及涉及某方面知识的书。(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设计有个性的介绍方法,只要把握书的主要内容,应该提倡学生创造,表扬那些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学生。)2、修改自己的“介绍广告”。四、练习,评议,1、介绍的内容是否符合课文中要求的三个要点要介绍书名、书的类别,要介绍书的主要内容,要介绍这本书对自己的帮助。2、介绍有条理,简明扼要。3、语句通顺,意思连贯。五、评选。1、同学们“购书”开始,“购买”自己最感兴趣的三本书。2、老师统计,宣布评选结果。六、将评选出来的最佳课外读物“广告”张贴在校园里,并注明购买地点。同时,还可以在学校广播台广播,给全体同学参考,让大家都去买好书,都来看好书。汗水换来的欢笑教学目标1、作文开头能初步做到紧扣题意和内容,语言简洁,不绕弯子。2、会给汗水换来的欢笑加上恰当地开头。3、懂得劳动给人们带来欢乐,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紧扣题意和内容,用简洁的语句给汗水换来的欢笑开一个恰当的头。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教具:投影片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回顾、揭题,明确训练要求。、回顾第五册第三单元,第六册第三、七单元习作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习作要求。、明确训练重点与习作内容一:给汗水换来的欢笑加上一个开头。揭题板书。二、学习“习作提示”。、师讲述作文开头的重要性。引入:如何才能写好开头呢?、学习“习作提示”内容:文中讲了哪几种开头形式?围绕开头形式,逐一联系学过的课文进行举例剖析。总结各种开头形式的共同点:紧扣题意和内容,语句简洁,不绕弯子。三、学习汗水换来的欢笑,给它加个恰当的开头。、根据习作提示,我们来学习短文汗水换来的欢笑,然后给他加个好的开头。、学生自学短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同学们通过辛勤劳动平整了操场,用汗水换来了欢笑). 、谁能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和结果?你觉得哪些地方得较具体,突出了“汗水”和“欢笑”,找出来读一读。、文章缺少了什么?(起因) 、你觉得开头可采用哪种方法来写,为什么?请同学们把这篇文章的开头写好,说明起因.写时注意文章开头的要求。、学生试写,评析:投影出示,师生评析优缺点,并说属于哪种开头方式。指名读自己写的开头,评析。四、布置课外作业。以参加过的一次劳动为内容,写好开头部分。为下节课写短文作准备。第2课时一、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习作准备工作完成情况。、指名学生读自己准备好的以劳动为内容的文章开头,并说说整篇文章的构思。指名23个学生读、说。、学生评析,教师指点。二、放手试写全篇。让学生根据要求和开头,以汗水换来的欢笑为题,完成全篇。三、组织交流。、指名读完成的初稿,师生共同讲评。、学生各自修改初稿。、同桌交换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参考同桌意见,自己再次修改。四.誉抄习作。练习5教学目标1、会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2、会比较形近字,并用形近字组词。3、会仿照“ABB”“AABB”两种组词形式写词语。4、会体会感叹句表达的语气和感情。5、会用关联词语“只有才能”只要就“写句子。6、会独立给一篇短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独立运用提出问题,用连接问题答案的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语文拓展模块高教版
- 2025年CAAC无人机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专利代理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 药品追溯管理培训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水利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药品不良反应培训试题附答案
- 护士执业资格2025年笔试题库附答案
- 唐代贡举选士机制与社会流动
- 2025年汽车维修工程师职称考试试卷及答案
- T/CECS 10264-2023预拌盾构注浆料
- DB31/T 661-2012绿化用表土保护和再利用技术规范
- 2023年陕西省考公务员考试公考行测试卷试题历年真题答案解析
- 微信群合作合同协议
- 委托回收协议书范本
- 2025年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72篇和60篇必背古诗文+12篇选修文言文
- 2025年苏州协议离婚合同范本
- TWAA 007-2024 家庭场景WLAN设备组网性能及体验技术要求
-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 《供应链管理培训》课件
-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2024年新编)《跨学科实践活动 探寻奥运火炬燃料的变迁》精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