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方案河南省许昌县小召乡一中:孙林山课题名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科 目语文年级七年级教学时间二课时(80分钟)学习者分析进入七年级的学生,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较差,教师应引导学生去阅读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这节课可以利用课件,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2.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2.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三、知识与技能1.抓住事物的特点,用恰当的顺序写景。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教学重点、难点1.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2.描写三味书屋部分,对部分内容的理解以及对难解词语的理解。教学资源(1)教师自制的PPT多媒体课件;(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教学过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活动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用歌曲的方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结合课件,导入新课。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活动2通过对作者简介以及背景资料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二)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大屏幕):1.作者简介:(附加作者图片)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2.创作背景: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他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和一篇后记。教学活动3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文,自读课文,不会的生字自行解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三)了解课文中词语的字音和字形(大屏幕):1.注意下列词语的字音:确凿(zo) 菜畦(q) 蟋蟀(shui) 觅食(m)竹筛(shi)珊瑚(shn) 倜傥(ttng) 蝉蜕(tu)2.注意下列词语的字形:轻捷 云霄 弹琴 脊梁 臃肿 机关陌生 和蔼 牵连不断 高枕而卧 人迹罕至 教学活动4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对课文的探讨活动,加强对课文的深入认识。(四)讨论与理解(大屏幕):1.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2.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章写三味书屋?3.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更喜欢哪一个?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4.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5.第九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教学活动5通过对课文结构和表情达意的学习,使学生会产生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之情。(五)结构和表情达意的作用(大屏幕):1.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一句 “不知道”三个字,表明了去三味书屋是被迫的。第二句三个“也许”,猜测原因,推断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预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让人反感。最后三句直接抒发了对百草园的难分难舍的感情。因此,第九节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之情。 教学活动6通过对图片总结、启蒙老师和中心意思的学习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强巩固和理解,增加学生的知识水平。(六)图片总结、启蒙老师和中心意思(大屏幕):1.自由快乐的乐园图片;2.枯燥无味的私塾图片;3.介绍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4. 中心意思: 文章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教学活动7通过对课文第二节和第七节的学习,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总结(七)对课文第二节和第七节的学习以及总结(大屏幕):1.阅读第二节,思考下列问题:(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划分层次,并说说这节文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 (3)写百草园的景物,既有静景,又有动景,试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的。(4)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2.阅读第七节,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2)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扫 露 支 撒 系 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