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安博沭阳银河学校高一历史组 2 单元综述 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八十年的历史进程中 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 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 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二是面对外来侵略 中国社会各阶级 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 为维护国家起而抗争 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 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 3 单元综述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首先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 农民阶级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妙构想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而宣告失败 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就中国的任务 4 单元综述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也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资产界共和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也行不通 5 单元综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 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实践证明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6 重难突破 什么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 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 在政治上表现为外国侵略者逐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中国主权部分丧失 但在形式上保留了中国的政府 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 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7 重难突破 什么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封建 性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表现为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 继续维持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以封建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 同时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 8 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 19世纪至60年代 列强侵华开始的阶段 主要侵华国家是英 法 其次是美 俄 侵略范围局限于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主要以武力侵略 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 加紧商品输出 掠夺原料 重难突破 9 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列强侵华逐步增强 在继续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 加紧资本输出 政治侵略从 中外和好 到瓜分再到 以华治华 10 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 一战至二战期间 美日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 先是日本独霸中国 后美国逐步确立在中国的优势地位 侵华的主要手段都是扶植代理人 11 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 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重要原因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决意打开中国市场中国处于衰落期 成为列强侵略目标 政治上 阶级矛盾尖锐 闭关锁国 经济上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思想上 夜郎自大 愚昧无知直接原因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英国走私鸦片 中国禁烟 重难突破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 工业革命相继完成 列强要求扩大国外市场 掠夺殖民地 他们根据已取得的特权 向清政府提出 修约 要求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 借口 修约 遭到拒绝 重难突破 13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 日本 蓄意发动 明治维新后 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国力强盛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有军国主义传统 国内市场狭小 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 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大陆政策 国际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对外争夺更加激烈 为了各自利益 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 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中国 19世纪晚期 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边疆危机加深 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国内各种矛盾激化 14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 天津条约 增开的10个商埠沿中国海岸线南北展开 又沿长江向内地延伸 比 南京条约 限于东南沿海的五口通商口岸是个明显的突破 北京条约 则把商埠开到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地区 天津条约 准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 经商 传教 满足了列强盼望已久的侵略权益 重难突破 15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 英国通过 北京条约 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 俄国通过 瑷珲条约 和 北京条约 割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中国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重难突破 16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发展 失败 作用和局限性 兴起 鸦片战争之后 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根本原因 洪秀全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发展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西征和东征后 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全盛 失败 由于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 定都天京后出现天京变乱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太平天国转入后期防御战 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 天京失陷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重难突破 17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发展 失败 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 太平天国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 农民阶级的局限 时代的局限 重难突破 18 马关条约 和 南京条约 的相同点 从性质上看 都是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从内容上看 都有割地 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的规定从危害上看 都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便利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 重难突破 19 马关条约 和 南京条约 的不同点 从内容看 马 割地 赔款都超多 南 南 所开放的通商口岸都是在东南沿海 马 所开商埠已深入中国内地 南 的关税商定是为了向中国进行商品输 马 在通商口岸允许日本投资设厂 适应了帝国主义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要求 重难突破 20 马关条约 和 南京条约 的不同点 从特点看 南 体现了列强要求打开中国大门 开辟中国市场的要求 马 体现了列强分割世界 资本输出的新要求 从影响看 南 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 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1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日本蓄谋已久 清政府未做认真准备 日本明治维新后 实力大大增强 而中国洋务运动并未改变积弱积贫的局面 实力对比相差悬殊 日本侵华得到了列强的默许和支持 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重难突破 22 对 扶清灭洋 口号的认识 扶清灭洋 这一口号具有爱国的性质 反映了中国民族危机和加深的事实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打击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因而得到广大民众和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 使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 局限性 扶清 有利于争取官员 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灭洋 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却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重难突破 23 简要分析列强侵华的影响 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 客观上列强在侵略的同时 也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带入中国 给中国旧制度 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 同时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创造条件 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重难突破 24 辛亥革命的爆发 推翻清朝统治的过程爆发和过程 历史背景 民族 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危机的加深 清末新政 宪政失败 民族资本发展酝酿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三民主义创立 中国同盟会创立 有了公认的领袖 纲领 组织 武装起义的发动 积累了军事经验 爆发 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 三镇胜利 湖北军政府成立 各省独立 南北和谈 高潮 民国创立 临时约法 颁布 袁世凯强迫清帝退位 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重难突破 25 辛亥革命失败之处的表现 政权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窃取 民国初年 袁世凯政权以北洋军阀为统治基础 是旧势力的代表 在它的统治下 中国在政治制度上仍是专制主义 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权主义没有得到完整全面地实行 辛亥革命后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并没有结束 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26 如何认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该约法的指导思想是孙中山的民权学说 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制度和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反映了革命党人用议会民主制限制袁世凯 维护辛亥革命果实的正义愿望 这些内容吸取了近代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起码原则 在中国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下来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制度的进步意义 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块光辉里程碑 27 国共合作的原因 方式及其教训 原因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在领导工人运动中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敌人力量的强大 力量弱小的工人阶级难以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 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而当时的国民党长期从事资产阶级革命斗争 是中共民主革命的同盟军 根据共产国际的建议 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方式 国共合作 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教训 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于革命 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重难突破 28 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前 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 长期混战 对外卖国 给人民带来灾难 激化了社会矛盾 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政治根源 同时 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发展 促使产业工人队伍壮大 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经济根源 苏俄十月革命后 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思想根源 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重难突破 29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性质 在运动中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从此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 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 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难突破 30 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的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1927年10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领导经济建设 进行武装斗争使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并且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在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指引下 红军和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 重难突破 31 抗日战争的特点 1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包括了全国各阶级 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 即是反法西斯战争 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 两个战场 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 两个战场互相配合 相互依存 贯穿始终 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 重难突破 32 重难突破 抗日战争的特点 4 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共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制定并贯彻了全面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 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 决定性的消耗了日军的力量 以斗争求团结 始终高举抗日大旗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 5 以弱胜强 使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 持久性 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 结束最晚的战场 33 总结两次抗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战争领导 甲午战争时 清政府腐败无能 置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 抗战时期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共同对敌 民众动员 甲午战争中 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 抗战时期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行全民族抗战 重难突破 34 总结两次抗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战略战术 甲午战争中 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 消极应战的方针 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抗战时期 两大战场互相配合 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坚持游击战 最后赢得胜利 国际环境 甲午战争时 西方列强偏袒日本 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 抗战时期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中国的抗战得到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的有力支持 35 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新在哪里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比之前指导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相比 是最革命 最科学的 革命前途 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公务员体育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公务员面试题真题及答案
- 小学专业考试题目及答案
- 会计专业笔试试题及答案
- 国企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影楼年度工作总结
- 手术室护理核心收获总结
- 设备外委人员工作总结
- 新手外贸工作总结
- 公司送货司机个人年终总结
- 2025-2030年中国核子及核辐射测量仪器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4年4月全国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真题
- 银行保险机构安全保卫工作自查操作手册
- 2025-2030中国咖喱粉市场消费调查及投资效益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餐饮食堂“十统一六到位”管理培训
- 工业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 增加子女抚养费协议书
- 中学宿舍卫生管理制度
- 少吃糖预防蛀牙
-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课件
- 大学安全纪律教育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