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知识体系总结.ppt_第1页
历史必修二知识体系总结.ppt_第2页
历史必修二知识体系总结.ppt_第3页
历史必修二知识体系总结.ppt_第4页
历史必修二知识体系总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分期 早期农业 传统农业 春秋战国 耕作方式的变化 集体劳作 个体劳作 土地国有 土地私有 春秋战国 传统农业 耕作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 春秋战国 西汉 隋唐 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耦犁 曲辕犁 春秋战国 西汉 魏晋南北朝 垄作法 代田法 北方耕耙耱技术 南方耕耙技术 两汉 宋 一年一熟 经济重心南移 江南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水利 灌溉 战国都江堰 汉朝漕渠隆渠白首渠 曹魏翻车 唐朝筒车 宋朝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手工业出口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冶炼 制瓷 丝织 冶铜 冶铁 商周 西周 两汉 官营手工业 东汉 南北朝 商朝 原始 东汉 北朝 唐朝 宋朝 商朝 西周 西汉 唐朝 宋朝 明清 民间手工业 民营 家庭 主要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其余出卖 主要用来买卖 明中叶 后来居上 资本主义萌芽 西汉 唐朝 明清 丝绸 瓷器 瓷器 明清 中国古代手工业 类别 官营 民营 家庭 部门 冶炼 制瓷 丝织 出口时期 西汉 唐朝 明清 长期以来实力最雄厚 中国古代商业 先秦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朝 春秋战国 商人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商人地位提高 重农抑商 农村集市贸易 柜坊和飞钱 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交子 商税 元大都 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徽商和晋商 重农抑商 宋以前 宋以后 市坊分开 严格限制 直接监管 市坊界限被打破 时间限制被打破 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城市的发展 代表城市 繁荣原因 西汉 两宋 元 清 唐 开通了路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广州 市舶使 亚非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贸易收入 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口 海禁和闭关锁国 广州 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 重农抑商 海禁 与 闭关锁国 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所有 夏商西周 土地国有 井田制 春秋 铁农具和牛耕 公田 私田 战国 商鞅变法 封建土地私有制 战争年代 为了战争的需要保证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 和平年代 为了打击不法商人保护小农经济稳定社会秩序 重农抑商在大部分时间发挥的是积极作用 明清时期突出表现为负面作用 阻碍了工商业发展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海禁 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闭关锁国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海禁 闭关锁国 与 重农抑商 不同 积极作用很有限负面作用影响很大而且深远 去东方需找黄金 资本主义萌芽 开辟新航路 东方的诱惑 新航路的开辟 走向会合的世界 原因 过程 影响 根源 商品经济发展 直接原因 传统商路受阻 条件 西葡 天主教 航海技术造船技术 葡萄牙 西班牙 1487 1488迪亚士 1497 1498达 伽马 1492 1502哥伦布 1519 1522麦哲伦 地理大发现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扩展 开辟新航路 工业革命 18C中 15C末16C初 海上霸主西班牙 1588 英国击败西班牙 无敌舰队 17C中 三次英荷战争 海上霸主荷兰 英国最终击败法国 日不落帝国 供过于求 第一次工业革命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从工场到工厂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市场 原料 劳动力 资本 技术 供不应求 开端 标志 1765珍妮纺纱机 1785改良蒸汽机 生产组织 工场 工厂 经济结构 工业城市 城市化 社会关系 社会变革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1840年前后 供不应求 原料和市场 19C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主导 欧美列强 殖民地半殖民地 亚非拉 工业品 原料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st 2nd 开端 18C中期棉纺织英国 19C中后期多领域美德 原因 生产技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供不应求 科学研究突破性发展 发明者 工匠 发明源于经验和实践 科学家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工业结构 轻工业 重工业 生产组织 工厂 垄断组织 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扩张方式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19C中后期 基本形成 19C末20C初 最终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政治 经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鸦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主权开始丧失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同一过程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 自然经济 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但一直存在 外国资本 1842 1949 促使解体 洋务派工业 1860s 1890s 促使解体 抵制 民族资本 19c六七十年代 1956 刺激 诱导 官僚资本 1927 1949 衍生 洋务运动 内容 自强 军事工业 求富 民用工业 海防 近代海军 教育 新式学堂公派留学 作用 引进了 培养了 刺激了 近代企业 抵制 瓦解 民族资本主义 上海发昌机器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近代企业 机器工业 近代五种经济形态 1842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1949 外国资本 1860s 1890s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失败 19c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 三大改造完成 1956 1927 官僚资本 主要内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产生 19C六七十年代 收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 19C末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维新派 革命派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春 1912 1919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陷入萧条 夏 1927 1936 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秋 1937 1945 冬 1945 1949 在沦陷区遭到日军的摧毁或吞并 在国统区遭到官僚资本的压榨 美国商品的排挤 官僚资本的挤压 政府的苛捐杂税 第三单元总结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 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3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 洋务派工业 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 产生19C六七十年代 初步发展甲午战后 19C末 春1912 1919 夏1927 1936 秋1937 1945 冬1945 1949 1949 1976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49 1956 过渡时期 恢复 1949 1952 改造 1953 1956 一五计划 一化三改 1953 1957 一化 三改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三大改造 探索与失误 1956 1966 十年探索 1956 中共八大 1958 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 1958 1960 1958 1984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1959 1961 三年困难 1960 1952 1965 八字方针 恢复 国民经济的劫难 1953 1957 1953 1956 十年文革 1966 1976 1973 1975 周恩来 邓小平 左 倾未根本纠正 左 倾错误 1958 1978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伟大的历史转折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迷茫的两年 1976 1978 左 倾错误依然存在 1978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新时期 农村 1978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 1984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管理体制 所有制 分配制度 1992年初 南方谈话 1992 10 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 十四届三中 1997 十五大 确立基本框架 基本经济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 所有权归国家 集体经营 包产到户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 人民公社 村委会 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的创办 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开辟 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1979 1980 1988 2 4 5 外向型经济 1984 1985 1992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 沿海开放地带 1990 浦东新区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镇 内地省会城市 1980 1984 1985 1992 1984 1992 改革在深化 开放在扩大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世界局势紧张 虚假繁荣 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 主要内容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虚假 繁荣 的幻灭 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自由放任 政策的失败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贫富差距大 社会实际消费能力不高 盲目扩大生产 供过于求 农业 金融 工业 经济危机 社会危机 自由放任 第一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TheNewDeal 罗斯福新政 临危受命 实施 新政 摆脱危机困境 经济危机 社会危机 金融 社会福利 供过于求 工业 农业 扩大需求 压缩生产 作用和影响 成功与否 目的是否达到 首要目的 经济危机 社会危机 经济危机 社会危机 新模式 新时代 加强计划指导 中美经济体制改革 只有市场没有计划 只有计划没有市场 新政后 引入市场经济 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性质 目标 都是在不改变原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都是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 国家干预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 看不见的手 看得见的手 改革后 主要内容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建立 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 新经济 的出现 黄金时期 普遍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福利国家 日渐完善 干预过度 福利过度 七十年代 滞涨 八十年代 减少干预 削减福利 混合经济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战后 第三产业 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的标准 1990s 美国 新经济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主要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1918 1921 时期 性质 作用 结果 原因 战争条件下的非常措施 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尝试 最大限度集中物资供应前线 破坏经济激化矛盾 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引发经济政治双重危机 适应了战争的需要 违背了客观规律 战时1918 1920 平时1920 1921 新经济政策1921 1928 实质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 斯大林模式 1928 1991 一五 1928 1932 二五 1933 1937 优先发展重工业 牺牲农业满足工业 单一公有制 高度集中 只有计划没有市场 强调发展速度 片面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比例失调 农业长期落后 积极性不高 僵化 缺乏可持续发展性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主要内容 赫鲁晓夫改革1956 1964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 1983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 1991 农业 农业 工业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部分 一定程度上 重工业 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 1975年以后 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国民经济比例失衡愈加严重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45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 救急主要面向富国 救穷主要面向穷国 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降低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