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电基础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纺织机电基础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纺织机电基础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纺织机电基础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纺织机电基础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纺织机电基础教学大纲1纺织材料与实验教学大纲4织物组织与分析教学大纲8设计基础与图案教学大纲12机织工艺学教学大纲14计算机辅助没计基础教学大纲22纺染概论教学大纲25纺织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8纺织品设计教学大纲31织物CAD教学大纲34纹织工艺与设计教学大纲37织物功能整理教学大纲40装饰织物教学大纲43纺纱工艺学教学大纲46纺织CAD教学大纲50纺织机电一体化教学大纲53纺织生产管理教学大纲56纺织产品质量控制教学大纲59产业用纺织品教学大纲62针织概论教学大纲64扎染蜡染教学大纲66纺织品外贸实务概论教学大纲68纺织品营销教学大纲70专业前沿技术教学大纲73纺织成本知识教学大纲75室内设计概论教学大纲77计算机美术设计教学大纲79认识实习实习教学大纲83小样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86织物CAD实训大纲88织机操作保全实训教学大纲90机织工艺设计实训教学大纲92毕业设计及答辩教学大纲94岗 位 实 习 教 学 大 纲98纺织机电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纺织机电基础课程代码:51600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42学时2.5学分(理论30学时,2学分;实验12学时,0.5学分)先修课程:工程制图、高等数学适用专业:纺织工艺与贸易、轻纺产品设计、纺织品检测与贸易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非机电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有关机电方面最后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以及通用零件的结构特点,对通用零部件规格和选用有所了解.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及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纺织厂常用电机,电器装置的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了解一般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节能和安全用电的知识以及阅读一般电路图的能力.初步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并熟悉常用电工仪表和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二、课程内容(一)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机械传动本课程的难点:自动控制基础(一)课程内容绪论第一章 机械工程图识图方法1-1、制图基本知识1-2、三视图的形成1-2、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3、基本立体的投影1-4、组合体1-5、机件表达方法第二章 机械传动2-1、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2-2、螺旋传动2-3、链传动和齿轮传动2-4、轮系2-5、平面连杆机构2-6、凸轮机构和其它常用机构第三章 电工基础3-1、 电路组成及电路分析基本概念3-2、 电路主要物理量和参考方向3-3、 电路基本元件3-4、 基尔霍夫定律第四章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4-1、半导体基本知识4-2、二极管4-3、三极管4-4、基本放大电路4-5、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放大电路第五章 自动控制基础5-1、概述,5-2、传感器5-3、PLC、PLC认识5-4、单片机5-5、执行机构5-6、自动控制系统第六章 纺织设备的机电一体化6-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6-2机电一体化的概况6-3应用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一)实验教学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按照实验的要求,掌握仪器的基本原理,仪器操作,完成实验报告。(二)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电路基础实验电路元件了解22测绘机械测绘掌握43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基尔霍夫定律掌握44参观机械原理陈列室机械结构了解2四、考核办法1、 考试课2、 平时成绩20%,实验20%,期末60%。五、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绪论1第一章 机械工程图识图方法725第二章 机械传动428第三章 电工基础426第四章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624第五章 自动控制基础625第六章 纺织设备的机电一体化222总计301244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纺织机电基础马子余自编(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电工电子技术林平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制定:钱天一 审稿:罗丙金 审定:纺设专业指导委员会纺织材料与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纺织材料与实验课程代码: 10206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78学时4学分(理论:40学时,2学分;实验: 38学时,2学分)先修课程:自然、高等数学适用专业:现代纺织技术(轻纺产品设计方向)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轻纺产品设计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纺织纤维、纱线和织物等纺织材料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 1、掌握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基本结构。 2、掌握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各项指标的工艺意义、测试方法以及测试仪器的原理和使用。3、掌握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基本结构及其物理机械性质的内在联系、以及三者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4、了解新型纤维与纱线的种类、特点与市场前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学习织物组织与分析、机织工艺学、纺织品设计纹织学等专业课打好基础,为今后在纺织实际生产中合理使用原料、制订合理生产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打好基础。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表示这些性能的指标及工艺意义等。本课程的难点: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与其基本结构的内在联系,纤维、纱线、织物三者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纤维、纱线、织物性质的因素等。(二)课程内容绪论1.纺织业的现状及发展(1)纺织业的现状(2)纺织业的发展2纺织纤维种类3基本指标4基本结构第一章 棉纤维1棉纤维的种类与形态2棉纤维的化学组成与性质3棉纤维的检验第二章 麻纤维1麻纤维的种类与形态特征2麻纤维的主要性能第三章 毛纤维1特种动物毛2绵羊毛的种类与特点3绵羊毛的结构与性能第四章 蚕丝1蚕丝的种类2蚕丝的形态与性能第五章 化学纤维1概述2常见化学纤维的特性简介3差别化纤维第六章 纺织纤维的鉴别1手感目测法2燃烧法3显微镜观察法4化学溶解法5药品着色法6系统鉴别法第七章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1纺织材料的吸湿性与吸湿能力2大气条件与纤维吸湿3吸湿对纤维性质的影响第八章 纤维材料的物理性质1拉伸性质2摩擦与抱合性质3热学性质4电学性质5光学性质第九章 纱线1分类2纱线细度和细度不匀3纱线结构4新型纱线5纱线的品等评定第十章 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及基本性能1织物分类2机织物的基本结构3针织物的基本结构与特征4织物的机械耐久性5织物的外观保持性6织物的尺寸稳定性7织物的风格与手感8织物的舒适性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一)实践教学的要求1、通过实验掌握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各项指标的工艺意义、测试方法以及测试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报告进行评分。 (一) 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纤维实物分类结合实物进行分类,认识纤维的长度与细度,并观察对应的织物必做2 2显微镜认识纤维学习纤维切片的方法,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必做23纺织纤维的鉴别燃烧法、化学溶解法、药品着色法等鉴别纤维必做44吸湿性指标测试原棉、纱线等回潮率测试(烘箱、电测)必做45纱线认识及纱线分类根据纱线实物对纱线进行分类必做46纱线线密度及不匀率测试测定纱线的细度及细度不匀率必做47纱线捻度试验单纱、股线捻度测试必做28纱线强、伸度试验纱线强伸度测试及分析必做29纱线的分等分级纱线品等评定必做210织物分类根据织物实物对织物进行分类必做211织物几何特征及密度测试测定机织物的幅宽、厚度及经纬密度、织物中经纬纱的线密度必做212织物的力学性能测试测定织物的拉伸强力、耐磨性等必做213织物其他性能测试测定织物的悬垂性、折皱弹性等必做214织物综合试验测试织物的原料、密度等,对学习进行综合考核必做4四、考核办法1 本课程考试方式:本课程是考试课,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2 考试的评分标准: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10%,考试成绩占70%(其中实验占30%,理论考试占40%)。五、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习题时数绪论42第一章第四章 天然纤维826第五章化学纤维42第六章纺织纤维的鉴别62第七章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242第八章纺织材料的物理性质624第九章纱线8124第十章 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及基本性能6122机动2合计4038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一) 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纺织材料学张一心 等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12月(二) 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纺织材料学姜怀 等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年11月简明纺织材料学李亚滨 等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年1月纺材实验沈建明 等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年3月纺织材料学朱红纺织工业出版社 1987年6月制定:邵灵玲 审稿:罗丙金 审定:纺设专业指导委员会织物组织与分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织物组织与分析课程代码: 10205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96学时5.5学分(理论:60学时,4学分;实践36学时,1.5学分)先修课程:纺织材料学适用专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方向)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织物组织与分析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进行产品开发的必要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织物组织结构的基本知识及常用织物的风格特征,在熟悉织物设计方法与步骤的基础上,能进行组织分析、设计和试织,并具备仿制和创新的能力。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第一章 织物及其性能概述、织物及其组织概述:织物组织及表示法、概述影响织物性能的因素:原料、纱线结构、织物组织、经纬纱密度,紧度及织物结构第二章 三原组织及其织物、平纹、斜纹、缎纹组织图画法。、常见织物的外观特征。第三章 织物分析及上机图、织物分析内容、方法、步骤、上机图的组成、画法及各图之间关系本课程的难点:第六章 复杂组织及其织物经二重经起花、纬二重纬起花,表里交换纬二重、双层组织、双幅组织、管状组织、表里交换双层组织、接结双层组织、纬起毛组织、经起毛组织、毛巾组织、纱罗组织等组织图画法及设计要点。(二)课程内容绪论纺织发展史、织物品种新发展与织物分类。第一章 织物及其性能概述、织物及其组织概述:织物组织及表示法、概述影响织物性能的因素:原料、纱线结构、织物组织、经纬纱密度,紧度及织物结构等。第二章 三原组织及其织物、平纹、斜纹、缎纹组织图画法。、常见织物的外观特征。、织物纱线平均浮长概念。第三章 织物分析及上机图、织物分析内容、方法、步骤、上机图的组成、画法及各图之间关系第四章 变化组织及其织物、平纹变化组织及其织物:重平、方平组织及织物;斜纹变化组织及织物;加强斜纹、复合斜纹、角度斜纹、曲线斜纹、山形斜纹、菱形斜纹、锯齿斜纹、芦席斜纹等。上述织物组织图画法及风格特征。、缎纹变化组织及其织物:加强缎纹、变则缎纹、重缎纹。、各种组织的应用及布边组织设计。第五章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条格组织、凸条组织,透孔组织、绉组织、蜂巢组织、网目组织、平纹地小提花组织,色纱与组织配合等组织图画法及设计要点。第六章 复杂组织及其织物经二重经起花、纬二重纬起花,表里交换纬二重、双层组织、双幅组织、管状组织、表里交换双层组织、接结双层组织、纬起毛组织、经起毛组织、毛巾组织、纱罗组织等组织图画法及设计要点。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一)实验教学的要求1、掌握对各种不同组织结构、不同风格的织物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熟练运用所学知识鉴别纱线原料、测定经纬纱密度、经纬纱缩率、纱线结构。2、 能画出所分析布样的上机图。3、每个班级(以40人计)分成两大组,分批进行。 4、每种组织准备代表性强的实物布样一至三块,按实验要求分项分析,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验。5、 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及思考题。(二)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织物正反面、经纬向的鉴别织物经纬纱密度、织缩率、原料的测定与鉴别正反面、经纬向的判断依据鉴别原料、判断经纬向、测定缩率、密度必做22平纹织物的分析与鉴别鉴别原料、判断经纬向、测定密度、画上机图必做23斜纹织物的分析与鉴别鉴别原料、判断经纬向、测定密度、画上机图、求完全纱线数必做24缎纹织物的分析与鉴别 同 上必做25织物在小样机上的形成机构、原理必做26平纹变化组织的分析鉴别原料、判断经纬向、测定密度、画上机图、求完全纱线数必做27斜纹变化组织的分析 同 上必做48缎纹变化组织的分析 同 上必做29联合组织织物分析(A)鉴别原料、判断经纬向、测定密度、画上机图、求完全纱线数必做210联合组织织物分析(B) 同 上必做211联合组织织物分析(C) 同 上 必做212联合组织织物分析(D) 同 上 必做213复杂组织织物分析(二重) 同 上必做214复杂组织织物分析(双层) 同 上必做215复杂组织织物分析(起毛) 同 上 必做216复杂组织分析(毛巾)(纱罗) 同 上必做4四、考核办法1、该课程为考试课。2、平时成绩占30%; 期末占70%。评分标准见试卷标准答案附页。3、实践性教学环节采用考查,占平时成绩的70%。五、学时分配表:篇章节篇章名学 时 分 配习题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总计绪 论22第一章织物及其性能概述2241第二章三原组织及其织物66123第三章织物分析及上机图6282第四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128204第五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168245第六章复杂组织及其织物1610265机 动44合 计60369620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织物结构与设计蔡陛霞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织物结构与设计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5年织物结构与设计陈秋水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年 制定:李丽君 审稿:罗丙金 审定:纺设专业指导委员会设计基础与图案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设计基础与图案课程代码:30504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116学时,7学分(理论:52学时,4学分;实践:64学时,3学分)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现代纺织技术(轻纺产品设计方向)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设计方向)专业的必修课程,由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及图案整合而成,分为三大块:素描色彩、平面色彩构成、基础图案。课程从具象和抽象两方面形态入手,一方面研究对实际物体的观察方法和空间表现方法,理解物体的空间结构与色彩变化,一方面学习形式美法则,使学生了解审美规律,培养抽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此来引导学生的审美造型观念,为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二、课程内容(一) 课程重点与难点课程的重点: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图案的技法表现和审美,并表达在相应的作品中。课程的难点:提高审美观念,锻炼设计能力,设计出新颖的作品。(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素描1素描的概述、分类、工具材料2素描的观察方法3素描的表现方法4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5素描作业的步骤与练习第二章 色彩1色彩理论和工具材料的准备2色彩的观察方法3色彩的表现方法4素描作业的步骤与要求5色彩临摹、写生第三章 平面构成1. 平面构成的意义2构成的形式美法则3点、线、面及形态的研究4基本形与平面构成形式第四章 色彩构成1色彩产生的原理2色彩的分类3色彩的基本属性4色彩混合5色彩心理现象6色彩对比第五章 图案1图案概述2单独纹样3适合纹样4二方连续5四方连续6花样设计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一) 实验教学的要求本课程大多为实践教学,主要是技法练习,训练观察、感受和把握的能力,并尽可能与专业结合起来,为以后运用于实践打好基础。(二) 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素描素描练习必做82色彩色彩练习必做43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表现必做84色彩构成色彩构成的表现必做125图案图案练习、花样设计必做32四、考核办法1、考试方式:考试2、考核方法:因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所以采用实验的平时考核并参考平时出勤率、期末综合训练考核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平时占40%,期末占60%。五、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素描481色彩441平面构成683色彩构成6125图案32325总计526415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平面色彩构成王力强 文红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8(二)推荐参考书教材与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色彩设计学黄国松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2003.5制定:张建辉 审稿:罗炳金 审定:纺设专业指导委员会机织工艺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织工艺学课程代码:102027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117学时7学分(讲课81学时,5学分;实践:36学时,2 学分)先修课程:学科基础适用专业: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设计方向)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机织工艺学是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设计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机织生产工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主要机织设备的构造、原理和性能。具有一般产品工艺设计能力和制定、调整工艺参数的能力,了解机织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及其发展方向。通过教学,要求学生:1、掌握各类机织物的生产工艺原理和方法、工艺条件及其影响和控制,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一般机织物的加工工艺设计。2、熟悉各类浆料和常用助剂的主要性能及其使用特点。3、了解各种织造设备的主要性能、操作方法。4、了解各种特种织物的生产方法。5、初步掌握织造加工半成品、成品质量的控制。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准备篇:第一章 机织物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流程选择第二章 络筒1、筒子卷绕成形原理,纱圈的重叠和防叠2、管纱退绕和张力装置的影响,均匀络纱张力的措施3、空气捻接、机械捻接原理4、络筒工艺第三章 整经1、整经张力及均匀张力的措施2、分批、分条整经工艺设计第四章 浆纱1、主粘着剂的一般性质和上浆性质2、浆经助剂的作用及用量3、浆液配方的原则和依据4、浆液质量指标5、浆纱质量指标及其控制6、浆纱工艺设计7、高压上浆工艺第五章 穿结经1、停经片的选用2、综框的选用3、钢筘的选用第六章 定捻和卷纬1、定捻方式和定捻质量控制第七章 并捻1、股线的分类、特性及其表示方法2、花式线的种类、结构及其表示方法织造篇:第八章 开口1、梭口基本概念、开口方式、梭口清晰度2、开口过程中经纱的拉伸变形3、各种开口机构的工作原理4、开口工艺第九章 引纬1、入纬率概念2、剑杆、喷气引纬的原理、特点及工艺第十章 打纬1、四连杆打纬的工作原理、特点及运动分析2、凸轮杆打纬的工作原理、特点3、打纬与织物形成第十一章 卷取与送经1、卷取量、纬密、送经量等计算2、上机张力的定义、确定依据第十二章 多色供纬及补纬1、剑杆织机多色选纬及混纬第十三章 织机传动及断头自停1、无梭织机常用的电磁离合器和电磁制动器的工作原理2、机械式、电子式断经自停机构工作原理3、电气式、光电式断纬自停机构工作原理 第十四章 织造参变数 1、上机张力 2、经位置线 3、开口时间 本课程的难点:准备篇:第二章 络筒1、纱圈的重叠和防叠2、空气捻接、机械捻接原理第三章 整经1、多色分批整经工艺设计第四章 浆纱1、主粘着剂的一般性质和上浆性质2、浆液配方的原则和依据3、浆纱质量指标及其控制第五章 并捻1、花式线的种类、结构及其表示方法织造篇:第六章 开口1、梭口基本概念、开口方式、梭口清晰度2、各种电子开口机构的工作原理第七章 引纬1、剑杆、喷气引纬的原理及工艺第八章 打纬1、四连杆打纬运动分析2、打纬与织物形成第九章 卷取与送经1、卷取量、纬密、送经量等计算第十四章 织造参变数1、经纱上机张力2、经位置线3、开口时间(二)、课程内容:绪论: 第一节 课程概况 第二节 织造技术第一章 机织物生产工艺流程 第一节 机织物生产工序 第二节 生产工艺流程 第二章 络筒第一节 络筒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络筒张力第三节 清纱第四节 络筒接结第五节 络筒工艺设计 第三章 整经第一节 整经技术第二节 整经筒子架第三节 整经张力第四节 整经卷绕第五节 整经工艺设计 第四章 浆纱第一节 浆纱基本原理第二节 浆料第四节 浆液配方与调浆第五节 浆液质量检验与管理第六节 浆纱机第七节上浆工艺设计第八节 浆纱质量控制与检验第九节 浆纱综合讨论 第五章 穿结经第一节 综框、钢筘和停经片第二节 穿经第三节 结经第六章 纬纱准备 第一节 纱线给湿与定捻 第二节 卷纬第七章 并捻第一节 股线第二节 花式捻线第三节 倍捻第四节 捻线工艺设计织造篇:第八章 开口运动第一节 梭口第二节 用于简单组织的开口机构第三节 多臂开口机构第四节 提花开口机构第五节 开口工艺第九章 打纬运动第一节 打纬机构第二节 打纬运动分析第三节 打纬与织物形成第十章 引纬运动第一节 有梭引纬第二节 剑杆引纬第三节 喷气引纬第四节 喷水引纬第五节 片梭引纬第六节 无梭引纬的辅助装置 第十一章 卷取运动第一节 卷取机构第二节 纬密分析第三节 边撑 第十二章 送经运动第一节 机械送经第二节 电子送经第三节 双轴送经 第十三章 织机辅助装置第一节 断纬自停断头自停第二节 断经自停装置第三节 多色供纬装置第四节 织机的传动第十四章 织造参变数第一节 经纱上机张力第二节 经位置线第三节 开口时间第四节 织机各机构工作的配合第十五章 机织技术的发展前景第一节 机织技术落后的发展方向第二节 特种织机简介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一)实验教学的要求该实验教学是机织工艺学课程附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1、 了解测试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测试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2、 巩固已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增强感性认识。3、 掌握实验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4、 每个班级(以40人计)分成两大组,分批进行。 5、按实验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验。6、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及思考题。(二)实验安排序号实验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实验学时1GA014槽筒式络筒机及工艺参数测定机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测定卷绕密度、络纱速度,张力圈重量,清纱器隔距等必修22分批整经机机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卷绕、导纱断头自停等必修23整经张力测定测定筒子架上不同位置的经纱张力必修24整经工艺参数测定测定卷绕密度、整经速度,张力圈重量配置,穿纱方式等必修25分条整经机 机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卷绕、导纱断头自停等必修26分条整经工艺参数测定测定整经速度,张力圈重量配置,穿纱方式,条带根数、宽度等必修27浆纱上浆率、回潮率测定纱线的上浆和回潮必修28浆纱增强率、减伸率测定纱线强力的增加和伸长的减少必修29浆纱机机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必修210浆纱工艺测定测定浆纱速度、烘房温度等工艺参数必修211形成梭口三时期测定梭口的形状,开、静、闭时间测定,画开口周期图和工作圆图必修212凸轮开口机构测定了解凸轮开口机构工作原理,开口时间调整方法。必修213多臂开口机构及上机工艺参数测定了解多臂开口机构工作原理,开口时间调整方法。必修214四连杆打纬机构运动规律测定测定钢筘的位移,分析运动特性必修215投梭时间、投梭力测定投梭时间、投梭力的表示,测量必修216剑杆引纬及引纬工艺引纬原理,工艺参数测定必修217喷气引纬及引纬工艺同上必修218卷取纬密测定卷取工作原理,纬密齿轮计算必修2四、考核办法1、该课程为考试课。2、平时成绩占20%; 期中20%;期末占60%。3、实践性教学环节采用考查,占平时成绩的70%。五、学时分配:篇章次章 名学 时 分 配作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总学时序绪论11第一章机织物生产工艺流程22第二章络筒6284第三章整经1010206第四章浆纱188248第五章穿结经11第六章定捻和卷纬11第七章并捻44第八章开口运动86148第九章打纬运动4264第十章引纬运动126186第十一章卷取运动3142第十二章送经运动3142第十三章织机辅助装置22第十四章织造参变数442第十五章机织的发展前景22总计813611742说明:、教学中应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保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应避免过深的理论探讨和推导。、教学中应根据学校的条件,尽可能地运用现场教学及电化教学等直观教学手段。、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各章节的基本理论和常用设备的教学都要落实在生产工艺上。、在工艺的讲授上应注意到棉、毛、丝、麻及各种化纤和混纺织物的生产工艺,加工工艺。、教学中选讲的设备应以国产设备为主适当介绍国外先进的新型设备,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在具体教学时,应注意从培养目标和生产实际出发,可根据本省纺织产品结构和织造设备的具体情况,结合本院的实验设备情况,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对重点章节强化教学,而对有些章节可不作讲授,仅供学生参考和自学。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机织技术刘森等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机织学朱苏康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机织学戴继光包玫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年 制定:崔鸿钧 审稿:罗炳金 审定:现代纺织技术(轻纺产品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计算机辅助没计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辅助没计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 42学时,2.5学分(理论:24学时,1.5学分,上机实验:18学时,1学分)先修课程: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织物组织适用专业: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方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纺织品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图形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在织物组织中的应用情况,初步掌握图形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编写出简单图形程序。二、课程内容(一) 本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重点:1、本课程选择的编程语言为VB,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具有易懂易上手的特点。2、本课程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计算机图形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本课程难点:1、本课程涉及向量、矩阵等数学内容,概念抽象,但对图形变换极为重要,因而安排68学时,可根据学生理解程度适量增加学时,并增加作业量。2、VB编程技巧(二) 本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CAD基础的含义,本课程讲述的内容;一般为参考书 第一章 计算机绘图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 硬件与软件;2、 CAD、CAM、CAG;3、 2D、2.5D、3D;4、 接口,图形与图象。本章节要求:对计算机绘图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般性了解。第二章 二维图形矩阵变换原理(一)、向量 向量概念 向量相等 向量运算;(二)、矩阵 矩阵概念 矩阵运算(三)、图形的几何变换1、 平移;2、 旋转;3、 改变比例;4、 连续变换;(四)、二维图形的矩阵变换1、 恒等变换;2、 比例变换;3、 镜射变换;4、 错切变换;5、 旋转变换;6、 连续变换;7、 二维图形变换后面积变化8、 齐次坐标 概念 几何意义 齐次坐标的优点;9、 二维图形变换矩阵具有透视仿射对应的性质 从属性和同素性 定比性 平行性;10、 绕任意点的二维旋转。本章节要求:熟练掌握矩阵的概念和运算,它是各种变换重要的基础;对单一变换原理和方法要彻底掌握;第三章 VB语言简介(一)、VB6概况(二)、VB6集成开发环境(三)、编写VB6程序的基本方法工程、窗体、控件;对象、属性、事件;(四)、VB6语言变量、常数、运算、数组、控件数组、常用语句、常用函数、过程。本章节要求: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VB的基本知识。 第四章 二维图形变换的程序设计 图形平移的程序设计、图形旋转的程序设计、图形的比例程序设计、图形镜射程序设计、图形错切程序设计,织物组织图程序设计,动态图形程序设计。本章节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完成以上各程序设计。三、实践性教学环节(一) 实验教学的要求 本实验课程是纺织品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机织物计算机辅助没计中必修实验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图形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编写出简单图形程序。(二)、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一VB集成开发环境VB集成开发环境独立完成2二图形平移变换线、矩形平移独立完成2三图形旋转变换三角形旋转独立完成2四*图形比例变换矩形比例变换独立完成2五图形镜射变换三解形对称变换独立完成2六*图形错切变换矩形错切独立完成2七API函数调用贝赛尔曲线独立完成2八织物组织图意匠图、点组织独立完成2九动态图形鼠标作图独立完成2四、学时分配(总课时40)章节内容教学课时习题课堂教学实践(上机)绪论2第一章 计算机绘图基本概念22第二章 二维图形矩阵变换原理212第三章VB语言简介661第四章二维图形变换的程序设计12127合计2418总计42五、教材与参考书(一) 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陈建祥系校内自编教材2005年编(二)推荐参考书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计算机图形学魏海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V B6.0程序设计黄淼云等 编著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年出版执笔:陈建祥 审稿:罗丙金 审定:纺设专业指导委员会纺染概论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纺染概论课程代码:10200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10学时+18学时 1.5学分 (理论28学时)先修课程:纺织材料与实验适用专业: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设计方向)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方向)的一门工程技术课,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纺纱理论和工艺知识,掌握纱线的质量、消耗及生产管理所必须的基础知识。熟悉和了解纺织品印染加工的基本过程,从而使学生了解纺织质量对印染工序产品质量的影响,掌握设计的新方向,了解纺织品印染加工的常用方法,尤其是对棉及棉型织物的前处理加工及含棉织物染色和印花的基本加工方法,提高对纺织工序的责任感。要求是:1、掌握纺纱生产常用设备的结构、作用原理、基本工艺理论及工艺参数。2、掌握分析产品质量、产量、消耗等生产实际问题的基本知识。3、了解棉纺新技术、新设备及其发展趋势。4、了解纺织品印染加工的基本工艺过程,熟悉纺织过程产品质量对印染产品质量的影响,树立全局观点。5、了解染整新型技术对设计的要求。6、了解纺织品印染加工的常用方法,尤其是对棉及棉型织物的前处理加工及含棉织物染色和印花的基本加工方法。 二、教学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纺纱设备的主要机构与作用、运动分析、工艺原理。纺织品前处理、印花、染色课程难点:提高成品质量的技术措施、典型机台的传动及工艺计算。印花。(二)课程内容纺纱部分:第一章 概述 原料的选配1-1、原料的选配1-2、原料的混合第二章 开清棉2-1开清棉机械2-2各主要机械的作用原理第三章 梳棉3-1梳棉工序概述3-2各机构的工作原理3-3、清梳联工艺过程第五章 精梳5-1精梳的工艺过程和主要机件的运动配合5-2精梳机构及作用第六章 并条6-1概述 6-2 条子的并合作用6-3牵伸的基本原理第七章 粗纱7-1概述,7-2粗纱的加捻、卷绕第八章 细纱8-1细纱机工艺过程8-2细纱机的作用原理染整部分:绪论第一章印染用水和表面活性剂 第二章纺织品的前处理2-1棉织物的前处理2-2蛋白质纤维前处理2-3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织物2-4其他织物前处理第三章 染色3-1概述3-2直接染料3-3活性染料3-4还原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3-5不溶性偶氮染料3-6硫化染料3-7酸性染料3-8分散染料3-9阳离子染料3-10混纺织物染色3-11 针织物的染色第四章 印花4-1印花的基本知识4-2织物印花三、考核办法1、本课程考试方式是考查。2、平时成绩30%,考查成绩70%。四、学时分配表:纺纱部分: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第一章原料的选配12第二章 开清棉12第三章 梳棉153第四章 清梳联技术05第五章 精梳工序23第六章 并条12第七章 粗纱12第八章 细纱23合计1017染整部分: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绪论 印染工程概论、印染成品质量与前工序制品质量的关系11第一章 印染用水和表面活性剂11第二章 纺织品前处理22第三章 染色84第四章 印花62合计1810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棉纺工程史志陶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纺织品染整工艺学范雪荣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1999年(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染整工程陶乃杰中国纺织出版社1994年制定:蔡中庶 关立平 审稿:罗丙金 审定:纺设专业指导委员会纺织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专业英语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 21学时1.5学分(讲课21学时)先修课程:大学英语、机织工艺学、纺织材料学、纺织品设计适用专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方向)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专业英语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供已学完基础英语,掌握了一定量的常用词汇和基本语法,且已具备了一定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使用的专业英语教学。旨在培养专业技术应用人员对专业英语书刊资料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要求:1、掌握相应的专业英语词汇及短语; 2、能阅读专业英文资料; 3、能做相应的专业资料中英互译。二、 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常用纺织专业词汇及论文的英汉互译 本课程的难点:科技及专业英语资料的翻译技巧 (二)课程内容Lesson PrefaceLesson Two Cotton Properties and Uses1、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2、 Text3、 Questions t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