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实验中学2010级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doc_第1页
邹城市实验中学2010级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doc_第2页
邹城市实验中学2010级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doc_第3页
邹城市实验中学2010级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doc_第4页
邹城市实验中学2010级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邹城市实验中学2010级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2学生子游对孔子前后言论不一提出批评,当时批评孔子的人不少,有人还骂他是丧家之犬,但是自汉代以后不断为孔子溢美,成为天下第一圣人。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孔子时代人们不把他当圣人看 B被溢美的孔子不是真实的孔子C孔子被不断溢美的过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D自孔子诞生起就成了政治符号,失去了原有的真实3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下列主张在今天仍有积极现实意义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议论政事)”A B C D4.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5.下列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B.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绝对统治地位C.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是孔子的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而形成的D.孔子的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6.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7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A儒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道家学说8.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东亚文明( )A取决于儒家学说 B来源于西方发展模式 C借鉴了东西方文明 D照搬了欧美发展模式9、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10、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11、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定五经,置五经博士国家创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佛教传播和道教兴起科举制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学的创立A、 B、 C、 D、12、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13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家发展演变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创立了“仁”为核心的儒学 B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C朱熹以“天理”“人欲”之说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D顾炎武继承了“仁、义”观念,提倡“经世致用”14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15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16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 B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C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17.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18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 B.心学广泛传播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 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19.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B. C. D.20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天人感应”学说 D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21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 )主张理在气先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心外无理A B C D22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心即理也 B反对人的各种欲望 C理是万物本原 D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23.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24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25文天祥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26、两宋三百年间产生了许多哲学家和不同的学派,学术气氛浓厚A.反映了两宋时期政治统治比较开明 B.是宋代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的反映C.表明封建统治思想已经出现危机 D.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发达的表现27、作为心学集大成者的王阳明也不是“心外无物”的。以下最具说服力的理由是A.他认为“心外无佛” B.他认为农民起义是人心破坏所致并且镇压起义C.他认为要用良知来指导实践 D.他的“知行合一”说明对外界实践的重视28、明清之际下列哪些因素促进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封建制度的衰落封建专制的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B.C.D.29、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便是吾心”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0、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所作的记述山川形势和国计民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巨著是A.天下郡国利病书 B.明夷待访录 C.焚书 D.四书章句集注31、下列思想家和所处时代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孟轲春秋 B.朱熹北宋 C.陆九渊南宋 D.李贽明末清初32、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它在不同时期得到了不同阐释,儒家思想因而成为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孟子发展出了仁政思想 B.“二程”以为天理与仁密切相关C.朱熹认为仁是天理的反映 D.黄宗羲批判了君为臣纲的仁学思想33、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否定 B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对传统儒家思想补充完善34.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与孔孟儒学最大的区别是( )A重视总结前代成败存亡的历史经验教训 B摈弃“民贵君轻”论,把儒家法学化和神学化C学术文化出现了由“王府官学”向“私家文学”转移的趋势D它促使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崛起35.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倡导“经世致用”学说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 B C D36(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备臣,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论语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帮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材料三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得当之处);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五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不同的政治主张和相同的目的。(6分)(2)依据材料三,鲁迅指出了怎样的实质问题?(4分)(3)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五指出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4)今天对待儒家思想的基本态度是什么?(2分)37.(14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李贽焚书“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李贽藏书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4分)(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主张的目的何在?(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110 CDAAB BDCDA 1120 ADBDC DACBD 2130 BDDCC DBACA 3135 CDCBB36、(1)不同点:孔子重“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韩非子重刑,强调用重刑治世。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2)鲁迅认为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思想,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4分)(3)朱熹认为孔子的思想言论是不可变更的,李贽却认为不能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这种不同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怀疑和动摇。(4分)(4)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37、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2分)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2分)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2分)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分)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2分)110 CDAAB BDCDA 1120 ADBDC DACBD 2130 BDDCC DBACA 3135 CDCBB36、(1)不同点:孔子重“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韩非子重刑,强调用重刑治世。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2)鲁迅认为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思想,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4分)(3)朱熹认为孔子的思想言论是不可变更的,李贽却认为不能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这种不同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怀疑和动摇。(4分)(4)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37、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2分)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2分)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2分)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分)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2分)110 CDAAB BDCDA 1120 ADBDC DACBD 2130 BDDCC DBACA 3135 CDCBB36、(1)不同点:孔子重“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韩非子重刑,强调用重刑治世。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2)鲁迅认为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