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目 录*煤业有限公司制度管理规则1第一篇 管理机制23一、公司治理23(一)公司章程23(二)矿领导办公会管理办法32第二篇 发展战略33二、社会责任33环境保护管理制度33第三篇 运营管理37三、经营规划37年度经营计划管理办法37四、全面预算42全面预算管理制度42五、安全生产47(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47(二)安全投入保障制度47(三)采掘工作面质量验收制度48(四)“一炮三检”制度49(五)探放水管理制度50(六)物探工作管理制度53(七)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54(八)调度室制度58(九)“一通三防”责任制度65(十)矿井通风系统管理制度69(十一)矿井瓦斯管理制度70(十二)矿井测风制度71(十三)主要通风机管理制度72(十四)安全生产技术审批管理办法74(十五)安全目标管理办法74(十六)安全技术监察工作管理办法74(十七)井下爆破安全管理办法75(十八)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管理办法76(十九)安全检查管理办法76(二十)安全生产处罚连带管理办法77(二十一)安全办公会议管理办法78(二十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79(二十三)事故追查分析办法83(二十四)隐患排查管理办法84(二十五)矿早会隐患通报管理办法85(二十六)领导下井带班管理办法86(二十七)安监员交接班管理办法86(二十八)安监员管理办法87(二十九)爆破员管理办法88(三十)爆破器材使用管理办法88(三十一)上下井人员清点管理办法89(三十二)煤矿入井检身管理办法90(三十三)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管理及跟踪处理管理办法90(三十四)安全预控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办法93(三十五)安全操作管理办法94(三十六)火工品管理办法100(三十七)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定员定量管理办法108(三十八)民爆物品安全检查管理办法108(三十九)民爆物品储存安全管理办法109(四十)民爆物品领用清退管理办法110(四十一)民爆物品巡守安全管理办法111(四十二)地质、水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111(四十三)矿井水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112(四十四)重大水患及时撤人管理办法115(四十五)探放水作业质量验收管理办法116(四十六)探放水作业优先管理办法118(四十七)探水钻孔工程量计件管理办法119(四十八)探放水责任追究管理办法120(四十九)探放水图牌板管理办法121(五十)探放水考核奖励管理办法123(五十一)探放水定额管理及考核奖励管理办法125(五十二)水文地质观测作业操作规程及管理办法127(五十三)水害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139(五十四)探(采)掘管理办法142(五十五)地质测量工作质量、事故分析管理办法143(五十六)测量导线计算本标准化管理办法144(五十七)监测监控系统设备、设施管理办法145(五十八)监测监控系统值班管理办法146(五十九)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监测日报管理办法147(六十)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148(六十一)瓦斯监测监控网络运行管理办法148(六十二)瓦斯、系统故障信息反馈办法150(六十三)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异常情况上报管理办法151(六十四)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故障报告管理办法152(六十五)调度会议管理办法152(六十六)生产协调会管理办法153(六十七)生产调度会管理办法154(六十八)月生产指标完成情况专题汇报会议管理办法154(六十九)巷道贯通管理办法155(七十)防治水预测预报管理办法156(七十一)各生产区队向矿调度汇报管理办法156(七十二)井下大型设备检修管理办法157(七十三)事故汇报管理办法158(七十四)调度室保密管理办法160(七十五)通风设施管理办法156(七十六)矿井防火管理办法161(七十七)防治煤炭自燃发火管理办法162(七十八)瓦斯超限事故分析处理办法165(七十九)隔爆设施管理办法166(八十)综合防尘管理办法167六、资产管理170(一)机电设备管理制度170(二)供用、停送电管理制度171(三)防爆电器检查管理办法176(四)存货管理办法176(已删除)(五)防爆设备入井安检验收管理办法180(六)机电设备的运行、维修保养实施细则180(七)设备定期强制性检修管理办法181(八)矿灯管理办法183(九)电气试验管理办法184(十)矿用电缆管理办法185七、销售管理188 (一)销售科管理制度.188 (二)磅房管理制度188(三)煤质管理办法193八、采购管理199(一)物资采购管理制度199(二)物资计划管理办法201(三)供应商管理办法199(四)物资发放与验收管理办法204(五)手工工具管理办法208九、工程建设210工程项目管理制度210十、综合运用218(一)材料管理办法218(二)修废旧物资回收管理办法221(三)工程预决算管理办法226(四)统计管理办法227第四篇 管理支持230十一、人力资源230(一)劳动用工管理制度230(二)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232(三)年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233(四)岗位轮换管理办法237(五)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239(六)领导干部、员工管理办法242(七)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险管理办法244(八)奖励与惩罚管理办法246(九)人事调配管理办法248十二、财务管理251(一)财务管理制度251(二)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分析评价制度252(三)会计核算管理办法256(四)银行存款和账户管理办法259(五)库存现金管理办法260(六)备用金管理办法264(七)收付款项管理办法266(八)票据管理办法268(九)债权债务管理办法271(十)财务印鉴管理办法274(十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275(十二)资产减值管理办法278(十三)会计人员岗位轮换管理办法282(十四)成本费用管理办法283(十五)会计人员工作交接管理办法294(十六)纳税管理办法296十三、法律事务297(一)合同管理制度297(二)劳动合同管理制度304十四、职业健康309职业健康管理制度309十五、行政管理312(一)档案管理办法312(二)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办法316(三)文件管理办法317(四)员工管理办法321(五)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管理办法325(六)车辆使用管理办法326(七)印章管理办法327(八)办公用品管理办法336(九)保密工作管理办法339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煤业有限公司制度管理规则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山西灵石*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制度管理体系,规范公司制度管理工作,提升制度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制度”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组织目标、维系其组织稳定,针对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性、反复适用性、权利义务并存的行为准则。本规则所称“制度管理体系”是指公司为实现制度管理规范化、体系化目标,保证制度对业务运行的有效支撑而搭建的一系列管理内容、方法及工具,包括制度管理的组织体系、管理框架、管理机制与流程及制度模板等。除非特指,以下所称制度、部门名称、相关事项均指公司。第三条 制度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 体系化原则:各项制度层级、边界清晰,相互协调,有机统一;(二) 规范化原则:严格遵循制度管理流程、履行制度管理职责;(三) 标准化原则:统一应用制度管理框架、制度模板及其他相关规范。 第四条 本规则适用于公司。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五条 制度管理组织体系包括公司的制度管理决策者、制度管理归口部门、制度主责部门。 第六条 制度管理决策者包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办公会以及公司领导。制度管理决策者负责制度的审批及制度管理的决策工作。 第七条 办公室是公司制度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一)负责公司制度管理体系的规划、建设与优化;(二)负责制度管理年度计划的编制、实施与总结;(三)负责单体制度的规范性审核;(四)负责制度执行检查的督导;(五)负责制度规范化工具的管理与优化;(六)负责制度管理信息化的规划与建设;(七)负责制度管理工作评价与考核;(八)牵头制定制度管理相关的组织激励方案;(九)负责其他制度管理日常工作。第八条 公司各部门是本业务领域的制度主责部门,主要职责包括:(一)负责本业务领域制度的建设与优化;(二)负责本业务领域制度管理计划的编制、实施与总结;(三)负责本业务领域相关制度的专业性审核;(四)负责制度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工具的应用与反馈;(五)组织、配合各项制度检查工作;(六)协助进行本业务领域制度管理体系的规划、建设与优化;(七)负责本部门其他制度管理日常工作。第三章 制度管理框架 第九条 制度管理框架是对制度进行分类匹配的体系化管理工具,可通过管理维度的组合对制度进行结构化管理。公司制度管理框架是由业务领域维度与制度属性维度构成的二维框架。第十条 业务领域维度是基于组织能力和业务流程对制度进行分类的标准。 公司业务领域维度划分为四项一级业务领域:管理机制、发展战略、运营管理和管理支持。并进一步细分为15项二级业务领域(详见附件1:制度管理框架业务领域维度说明)。 第十一条 制度属性维度是基于制度内容和可操作性对制度进行分类的标准。公司制度属性维度分为3类:纲领类、原则类、实施类。纲领类制度是针对公司全局的管理定位、性质、形式、机制、宗旨等内容所提出的核心性、根本性、基础性的管理要求。原则类制度是为贯彻某项管理工作,在特定范围内提出的原则、目标、执行标准等管理要求。实施类制度是针对某项具体工作或业务活动而制定的细化的程序、方法、步骤和措施,为各项业务提供具体的指导或支持。 第十二条 制度管理框架根据组织层级的不同,自上而下逐层延伸使用。公司单独使用制度管理框架进行制度匹配、分析等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办公室负责制度管理框架的建设,并根据公司战略以及各部门的反馈建议,定期对制度管理框架进行回顾、优化和完善。第四章 计划管理第十四条 公司对制度实施计划管理,包括制度年度计划的编制、发布、执行与总结。第十五条 公司各部门于每年年底拟订本业务领域的制度管理年度工作报告,于次年1月底送交公司办公室。制度管理年度工作报告内容包括:本年度制度管理计划执行情况、制度建设与变更情况、制度回顾情况、制度培训情况、制度执行自查和检查情况、制度管理成效,以及下年度制度新增、修订和废止计划、制度回顾计划、制度培训计划、制度执行检查计划等。 第十六条 办公室负责汇总、分析各部门制度管理年度工作报告,结合制度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及制度管理框架,制定公司管理制度年度计划,经公司制度管理决策者审批后发布。第五章 制定与发布第十七条 制度制定与发布工作包括制度起草、审核与审批、发布与备案以及培训。第十八条 制度主责部门按照本部门制度管理年度计划拟定制度草案,并须满足制度模板和编写规范(详见附件2:标准制度模板、附件3:制度编写规范)的要求。若为跨部门制度,制度主责部门须与其他相关部门集中讨论、充分沟通,对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十九条 制度主责部门将制度草案送办公室及相关部门分别进行规范性审核、合法性审核和风险审核,相关审核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一)规范性审核是指从单体制度是否符合制度管理框架要求,与已有制度的勾稽关系、与标准制度模板及编写规范的符合情况等角度进行审核,确保制度符合标准规范;(二)合法性审核主要从国家法律法规及政府规范性文件等角度进行审核,确保制度内容与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不发生冲突,并满足制度合法合规的要求;(三)风险审核主要从制度内容能否覆盖所规范业务的主要控制点、是否能有效控制风险等角度进行审核,确保制度能够满足内部控制及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 第二十条 制度主责部门根据审核意见对制度草案进行修改后,在施行范围内征求意见。相关部门收到制度草案后,须就制度内容所规范业务的具体条款与本部门已有制度进行联合分析,避免制度内容出现交叉界定、内容重复或冲突的情况。 第二十一条 制度主责部门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制度草案进行修改,经各相关部门会签后,提交公司制度管理决策者审批。 第二十二条 制度提交审批时,须一并提交制度信息总览表(详见附件4:制度信息总览表),用于记录制度关键信息。 第二十三条 制度须至少经总经理办公会审批通过后方可发布。涉及公司章程审批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根据公司章程规定,涉及公司治理、薪酬、内部业务重组和改革、内控风险管理(风险评估、财务控制等)的制度须经董事会审批通过后方可发布。 第二十四条 制度主责部门需启动计划外的制度新增工作时,应符合制度管理体系要求,并于启动前向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五条 制度通过相关审批后,统一由办公室以公司正式文件形式发布。涉及公司章程和董事会工作机制的相关制度,可由董事会通过后予以执行。 第二十六条 制度发布后,制度主责部门须对员工进行制度培训:(一)制度主责部门提出制度培训需求,人力资源科制定培训计划、协调培训资源,制度主责部门负责培训的组织工作并承担具体培训任务;(二)新制度首次培训工作须在制度发布后3个月内完成;(三)制度主责部门须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制度相关培训的成效,员工在培训后须签署书面确认,声明其将遵守制度并承担违反制度的后果;(四)新员工入职后,所在部门和人力资源科根据职能的不同分别开展相应的制度培训工作。第六章 执行监控与检查 第二十七条 各部门须严格履行制度的各项条款及要求。制度主责部门负责督促本业务领域制度的执行。 第二十八条 制度执行过程中,有关单位或个人发现问题,可向制度主责部门或办公室反映,提出意见和建议。制度主责部门或办公室对意见和建议应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并根据需要对制度内容进行修订。 第二十九条 制度主责部门须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控。根据制度所辖业务的周期及风险控制要求,确定各项制度监控活动的周期或关键监控点。 第三十条 制度执行检查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综合检查2种形式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办公室按照监管的要求,每年度执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发现制度设计缺陷,并对执行有效性进行检查,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意见。制度综合检查是由制度主责部门针对本业务领域制度的执行情况,组织开展的检查工作。综合检查可采取巡查与抽查相结合、实地检查与系统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形式。 第三十一条 制度主责部门根据制度的控制目标编制年度检查计划,并作为制度管理年度工作报告的一部分,由办公室审核、汇总。 第三十二条 制度主责部门根据年度检查计划,按时进行制度检查。对新发布的制度,制度主责部门须在制度生效后6个月内进行首次制度检查。执行单位须积极配合相关检查工作。 第三十三条 制度主责部门完成制度执行检查工作后10个工作日内出具检查报告,并送办公室备案。检查报告可包括检查形式、检查内容、被检查单位的制度执行情况、违规情况、整改要求等内容。若问题情节严重,且需要对相关责任人、组织进行处罚,制度主责部门应将相关处罚办法纳入检查报告,在提交制度管理决策者审批后执行。 第三十四条 存在执行问题的部门须根据检查报告的要求进行整改,并于限期内完成整改工作。整改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撰写整改报告,并交由总部制度主责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由制度主责部门于10个工作日内将整改报告送公司办公室备案。若制度主责部门认为整改后仍不能达到管理要求,则应出具书面反馈意见,要求被检查单位继续整改。第七章 回顾与修订 第三十五条 制度发布后,制度主责部门须定期对制度进行回顾,根据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业务发展的情况,归纳出制度须修订的内容,并将制度回顾情况纳入制度年度工作报告中。制度回顾周期应至少一年一次。 第三十六条 发生以下任一情况,且所规范业务以后仍存在时,制度主责部门需要对制度进行修订:(一)因有关法律法规的订立、修正或者废止而引起制度合法合规性问题的;(二)相关业务的管控模式、管理职能等发生变化涉及制度变化的;(三)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或制度相互间存在冲突的;(四)其他需要修订的情形。 第三十七条 在回顾过程中若发生修订需要,由制度主责部门对制度进行修订,并根据需要在相关范围内征求意见,同时将修订稿送办公室、法律部门和审计部门分别进行规范性审核、合法性审核和风险审核。制度修订时须一并更新制度信息总览表(详见附件4:制度信息总览表)。 第三十八条 制度主责部门根据审核意见修改制度修订稿,经相关部门和审核部门会签后,提交公司制度管理决策者审批。审批通过后予以发布,并于发布后5个工作日内送办公室备案。 第三十九条 制度修订时,无论修订内容多少,都视为整个制度的修订,并须即时发布制度的最新完整版本。 第四十条 制度管理归口部门须于制度修订发布后10个工作日内报公司办公室备案。第八章 版本管理与制度废止 第四十一条 制度具有试行、暂行、正式三种版本,在存续期内具有同等效力。“试行”意为尝试施行,强调试验性,通常在某一项制度正式发布之前,使用试行版本作为一种过渡状态,并根据施行过程中收集的意见进行修订,为正式施行做准备。原则类和实施类制度在“正式”版本发布前,原则上须试行1-2年,具体期限由制度主责部门根据业务管理需要以及制度执行情况确定。“暂行”意为暂且施行,强调时效性,是在某一时间阶段内施行的管理制度。暂行版本的施行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1年,具体期限由制度主责部门根据实际业务需要确定。超过暂行期限且没有进行暂行延期申请的制度将自然失效。每次暂行延期申请的延期期限不得超过1年,暂行期限与延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5年。“正式”意为正式施行的版本,可以是从“试行”版本优化修订而来的原则类和实施类制度,也可以是直接发布的纲领类制度。 第四十二条 新增制度发布时,须根据发布目的及适用时效判断作为“试行”或“暂行”版本发布。除纲领类制度外,某业务领域的新制度原则上不得以正式版本形式直接发布。试行制度在试行期结束后应进行修订,而后发布正式版本。 第四十三条 制度的新版本发布时,制度的旧版本从新版本生效日起废止。制度的版本变更及修订信息须记录在制度附则和制度信息总览表中。 第四十四条 发生以下任一情况,且所规范业务以后不再存在时,制度主责部门须启动制度废止流程:(一)相关法律法规发生重大变更;(二)相关外部监管要求发生重大变更;(三)公司的体制、机制、机构或相关业务的管控模式、管理职能等发生重大变更的;(四)其他触发制度废止的情况。 第四十五条 除由于制度版本变更引起的原制度废止的情况外,其他制度废止情况出现时,须由制度主责部门向办公室提交制度废止申请,经审批通过后予以正式废止。废止申请须包含制度废止时间、废止原因等信息。第九章 制度管理工作评价与考核第四十六条 制度管理评价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持续改进的原则。第四十七条 办公室根据制度主责部门的制度管理年度工作报告、制度执行检查情况和制度管理评价标准,对制度主责部门的制度管理工作进行年度评价。 第四十八条 制度管理评价涵盖制度管理全过程的“源”、“立”、“行”、“查”、“改”、“废”6个环节,以制度的规范性、合法性、执行有效性、管理及时性、业务契合性等标准为评价依据。具体评价标准参见附件5:制度管理工作评价标准。 第四十九条 评价结果提交制度管理决策者审批后,反馈给制度主责部门,并纳入年度组织绩效考核。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公司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1制度管理框架业务领域维度说明2标准制度模板3制度编写规范4制度信息总览表5制度管理工作评价标准附件1制度管理框架业务领域维度说明制度管理框架的业务领域维度划分为:管理机制、发展战略、业务运营和管理支持四大业务领域,并进一步细分为十五项的具体业务领域,详细定义如下:表1 管理机制业务领域维度说明业务领域业务领域释义公司治理主要涵盖公司章程、矿领导办公会的制度表2 发展战略业务领域维度说明业务领域业务领域释义社会责任主要涵盖企业环境保护制度表3 运营管理业务领域维度说明业务领域业务领域释义经营规划主要为年度经营计划制定、审核、执行、调整及考核等内容全面预算主要涵盖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预算管理、实施与调整、考评管理与激励等内容安全生产主要涵盖煤炭安全生产的制度,主要包括:生产执行、生产监控、安全组织、教育培训、隐患排查、事故处理及应急预案等业务领域的制度资产管理主要涵盖机电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销售管理主要涵盖公司煤质管理做出规定采购管理主要涵盖物资及采购管理业务的制度,包括采购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物资验收管理等内容工程建设主要涵盖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原则性制度,制度内容对涉及项目招投标及项目计划管理、质量控制、工期管理、竣工决算等做出原则性规定综合运营主要涵盖废旧物资、统计管理等业务领域的制度表4 管理支持业务领域维度说明业务领域业务领域释义人力资源 主要涵盖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制度,包括员工招聘、劳动合同管理、考勤管理、机关部门绩效考核、员工福利待遇、培训考核等内容财务管理 主要涵盖财务管理业务的制度,如库存现金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票据管理、纳税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制度法律事务主要涵盖合同管理等业务领域的制度职业健康主要涵盖职业健康业务领域的制度行政管理 主要涵盖后勤保障服务类制度,包括对车辆与交通、文件管理、档案管理、印章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等后勤服务的管理制度附件2标准制度模板*煤业有限公司管理制度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订立该制度目的和依据第二条 制度规范的主要业务内容第三条 关键名词术语解释第四条 制度所规范业务的管理原则第五条 制度适用范围,适用人员或适用情况等阐述适用情况时,须根据该制度所规范业务的管控力度,明确制度的适用范围,说明该项制度是否需要各部门按此严格执行,或需要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细则。第六条 其他需说明的制度内容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第七条 组织体系第八条 管理模式第九条 部门职责第条第三章第条 明确制度规范的相关业务流程、业务活动内容与管理要求(一)12(二)12第章 检查与考核第条 明确制度涉及的监督与检查对象、考核方法、标准与奖惩办法(一)12(二)12第条 第章 附则第条 一般名词术语解释第条 所属单位实施说明:各部门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或细则。第条 本制度由 负责解释。第条 生效日期及版本说明: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制度名称(发文号)废止。附件:1相关流程等2相关表单等3相关报告模板等附件3制度编写规范第一条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单体制度。制度起草时须严格遵循规范进行起草,公文印发时的制度附件也须符合本规范。制度汇编或单行本的印刷版式、打印设置、装订要求须遵照公司的印刷要求进行排版、印刷、装订,此处不另行规范。第二条 制度编写总体要求(一)依法合规:制度应正确体现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公司上位制度要求,不得与上述规范性文件存在矛盾或冲突;(二)全面具体:制度应将所涉及到的业务逐一阐明,制度内容尽量细化,明确流程,体现闭环管理的思想。对所规定的适用范围、操作步骤、评价标准等要具体、明确;(三)严谨规范:制度撰写时应严格依照制度模板进行撰写,符合格式规范。制度的行文用语应尽量准确,不使用弹性语言和模糊性描述。第三条 制度标题规范(一)制度统一按照“适用范围+制度内容+体现制度属性的名称”进行命名。“适用范围”是指该制度施行时所涵盖的范围,一般使用简称,如“公司”等;“制度内容”是指该制度针对哪些内容做出了规范,如“煤矿安全管理”等;“体现制度属性的名称”指基于制度属性对该制度的命名,如“章程”,“纲要”、“办法”、“细则”等;根据属性,不同制度应使用不同名称。纲领类制度使用章程、纲要;原则类制度使用制度;实施类制度可使用办法、细则、规范、机制。(二)制度的“试行”、“暂行”等版本说明,以括号括起来放在标题下方。如无,则说明是正式版本。制度的生成和修订记录等修订历史信息应记录在制度关键信息表中,并于每次修订时更新。第四条 制度索引规范每项制度均应标注一个索引号,以便于未来的信息化管理。索引号的编排规则为:“YTNY组织机构代码+发布年份+编号”,其中组织机构代码应能覆盖全公司,发布时间具体到年,编号为当年发布的所有制度按发布时间顺序排列的流水编号。如“YTNYXXXX-2010-0001”。制度索引号是适用于公司全局的统一编码,由公司办公室统一按照规则对单体制度编制索引号。YTNYXXXX-2010-0001流水编号发布年份组织机构代码第五条 制度结构规范(一)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第一章为总则,说明制作本制度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执行原则、关键名词术语解释等,当同类业务或事项下存在若干小的实施类办法、细则等,可以在上位制度中描述总则,其他管理办法中可以简化,只进行业务内容的程序性编辑;2.第二章为组织与职责,说明业务相关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组织和部门的职责等,当同类业务或事项下存在若干小的实施类办法、细则等,可以在上位制度中描述组织与职责,其他管理办法中可以不再重复描述;3.关于制度的执行监督、检查以及相应的考核、奖惩等内容是制度的关键内容,一般应独立成章,置于附则之前,实施类办法、细则或规定等,如果存在相同业务的上位制度,本章在上位制度中编辑,实施类制度可不编辑该项内容;4.最后一章为附则,说明一般名词术语解释、所属单位实施说明、生效日期、解释权、修订记录等未尽事宜。不编辑章节的简单制度无需附则;5.除上述四章之外,中间各章制订具体的业务流程、执行标准、管理措施等;6.附则之后,给出制度的附件列表。 (二)根据内容的复杂程度,制度的层级结构可依次分为“章”、“节”、“条”、“款”、“项”、“目”。1.“章”是制度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以中文数字配合文字依次表述,如“第一章”、“第二章”。编号应从“总则”章开始直到“附则”结束;2.“节”是章的细分,以中文数字配合文字依次表述,如“第一节”、“第二节”。每章中至少需包含两节。单独一节不能成章;3.“条”是节或章的细分,每章或每节中至少需包含有两条。单独一条不能成章或成节;4.“款”是条的组成部分,表示一个独立的内容,或对前一款内容的补充。款可以独立适用。“款”的表现形式为条中的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为一款,“款”前不编序号;5.“项”是以列举的形式对前段文字的说明。含有项的条目,其前段文字中一般都有“下列”二字或相应的文字表述。“项”前冠以中文数字加括号依次表示,如(一)、(二)、(三)。标识(一)、(二)、(三)后不加标点,直接跟文字。6.“目”是“项”的内容细分,是制度层级结构的最小单位。“目”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表述。阿拉伯数字后加全角的圆点标识与文本间隔开。 (三)幅超过一百条(含)的制度可用“章”、“节”、“条”、“款”、“项”、“目” ;篇幅少于一百条超过三十条(含)的制度可使用“章”、“条”、“款”、“项”、“目”;篇幅少于三十条的制度,可使用“条”、“款”、“项”、“目”; (四)为使制度结构清晰易读,避免内容层级嵌套过深,应尽量限制“目”的使用。严格禁止“目”下的下一级细分标识的使用; (五)制度的中间章节,可按照制度所涵盖内容的业务种类、执行环节、所涉及业务的关键因素、管理对象等划分,但应保持划分逻辑的一致性。章节划分应做到不重不漏、均匀连贯。条目划分方式与章节划分类似; (六)章节标题和条目标题应能够言简意赅地体现本章节的内容主旨。章节必须有标题。若条目内容不便归纳,或仅是操作性说明,则可不撰写条目标题,直接撰写条目内容。使用细分标识的条目,则必须使用条目标题对内容进行归纳,使文档更加清晰; (七)制度应与相应业务流程进行关联(纲领类制度除外)。如出台的制度已有相对应的流程,则须在制度中说明相关的流程,并将流程做为制度附件;如尚未制定相关流程,则应按照统一的流程规范绘制流程,并做为制度附件。第六条 制度格式规范 (一)制度正文及文本类附件的页面设置采用A4,纵向,左侧装订;页面设置为上27mm,下边距25,左边距27mm,右边距20mm,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不含页码)。制度的图、表类附件,如需要可使用A3幅面,但装订时须折为A4大小;(二)页眉页脚设置:公司LOGO+公司全称+制度汇编,右侧对齐;页脚仅包含页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小五号宋字体,居中。(三)正文格式(1) 制度名称:仿宋,小二,居中,加粗,行间距1.5倍,其他格式无。与正文之间空1行;(2) 章标题:仿宋,小三,加粗,居中,段前间距1行,段后0.5行,行间距1.5倍,其他格式无;(3) 节标题:仿宋,小四号,加粗,居中,段后间距0.5行,行间距1.5倍,其他格式无;(4) 条标识:仿宋,小四号,加粗,行间距1.5倍,首行缩进2字符,其他格式无。编号后无标点符号,与正文之间隔一个空格。条目直接延续上章的条目编号,不重新编号;(5) 项标识:仿宋,小四号,行间距1.5倍,首行缩进2字符,其他格式无。编号名无标点符号。各条目下的项应在本条目内重新编号;(6) 目标识:仿宋,小四号,行间距1.5倍,首行缩进2字符,其他格式无。各项下的目应在本项内重新编号;(7) 正文:仿宋,小四号,行间距1.5倍,首行缩进2字符,两端对齐,其他格式无。款格式同正文。正文中数字及英文表述均应使用小四号仿宋字体。文中所有标点符号使用仿宋字体。(四)其他需说明的规范1. 未作特殊说明制度中文字颜色均为黑色;2. 电子版格式的制度目录采用自动生成的方式;3. 关键术语可加粗表示;4. 附件中的内容(附表、附图或其他附件)须在制度正文中提及,并给出索引;5. 符号、代号、缩略语须在正文中予以说明。第七条 附件规范附件是对制度内容具有解释性、参考性、指示性的图、表、文本,以及业务相关的标准、规范等。附件与制度正文具有同等效力。附件清单中的附件名称应与制度正文中提及的附件名称按照文中出现顺序一一对应。附件清单置于制度正文之后,空一行,在“附件:”后,以“阿拉伯数字+半角句点”顺序列出附件名称,数字编号需对齐。如附件名称超过一行时,下面的文字应缩进并与第一字对齐。格式如下所示:附件:1.附件名称2.附件名称各附件应按附件清单顺序逐一附在制度正文后。附件与附件之间应以分页符间隔开,并于每页页面左上角以 “附件1”、“附件2”的格式顺次说明所附内容。附件标识格式为仿宋,小四号,行间距1.5倍,其他格式无。(一)附件中表的规范1. 同一个附件中若有多个表,则需要对表进行编号。表的编号采用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编号,如:“表1”、“表2”、 。表的编号与表题之间应空一个汉字的间隙。表的编号与表的标题置于表上方,居中。若同一附件中只有一个表,则不再对表编号,直接书写表的标题。2. 表的标题、数字和字母为小4号仿宋字体,行间距1.5倍,其他格式无。英文语句首字母须大写。3. 表内文字为五号仿宋,数字和字母为五号仿宋字体,单倍行距,文字垂直对齐方式设为两端对齐,其他格式无。4. 如某个表需要转页接排,设置为“允许跨页断行”,“在各页顶端以标题行形式重复出现”。表头跨页,在随后的各页上应重复表的编排。编号后跟表题(可省略)和“(续)”。5. 表单需附注文字说明时,附注写在表的下方,与表之间空一行。所附表单的整体说明在表后附注中的第一条进行描述。表中只有一个注时,在注的第一行文字前标明“注:”;表中有多个注时,在“注:”后加“阿拉伯数字 + 半角句点”表示,数字编号需对齐。每个表的注应单独编号,并采用如下规范:文字、数字和字母为五号仿宋字体。单个附注超过一行时,下面的文字应缩进并与第一字对齐。具体如下所示:注:1.附注2.附注6表的外框线及表内框线均为黑色实线,宽度0.5磅。(一)附件中图的规范1. 同一个附件中若有多个图,则需要对图进行编号。图的编号采用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编号,如:“图1”、“图2”、 。图的编号与图题之间应空一个汉字的间隙。图的编号与图的标题置于图上方,居中。若同一附件中只有一个图,则不再对图编号,直接书写图的标题。2. 图题应明确简短,用小4号仿宋加粗,数字和字母为小四号仿宋字体,居中,行间距1.5倍,其他格式无。英文语句首字母须大写。3. 图内文字、数字和字母为五号仿宋。 4.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5. 图需附注文字说明时,附注写在图的下方,与图之间空一行。图的附注规范同表的附注。(二)文本附件规范文本格式的附件采用与制度模板相同的文本格式的规范。若文本附件中某些名词需要加以注释,则将该名词的注释以脚注的形式展示。脚注按照需要解释名词的出现顺序,使用阿拉伯数字顺次排列,不重复标号。单独一个注释以星号表示,不编号。相应解释附在附件正文文末左下角,按照顺序对相应的名词进行解释,格式规范为五号仿宋。第八条 其他规范任何数字均应从小数点符号起,向左或向右每三位数字为一组,组间空一个英文半角的空格,但表示年号的四位数除外。如23 456;2 345;2.345 6;2010(年号)。表示公式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多于一行的表示形式,乘号使用“”,除号应使用“”。公式示例:式中: 坐标 角频率表示物理量的数值时,应使用后跟法定计量单位符号的阿拉伯数字。附件4制度信息总览表制度名称关键词适用范围主责部门审批机构制度属性业务领域上位制度下位制度关联制度替代制度其他相关部门(跨部门制度填写)会签部门修订历史记录年 月 日经审议通过,于 年 月 日起施行。年 月 日第一次修订,经审议通过,于 年 月 日起施行,原版本同时失效。年 月 日第二次修订,经审议通过,于 年 月 日起施行,原版本同时失效。注:1上位制度、下位制度:基于相对效力对制度进行的划分,如:某一制度B是根据制度A制定的,则A称为B的上位制度,B称为A的下位制度。2关联制度:制度中某些章节须引用到别的制度条款,常见“详见规定第章”的形式。3替代制度:新制度发布或修订时替代掉的原制度或制度的旧版本。附件5制度管理工作评价标准制度管理环节工作内容“源”内部制度管理规范,职责明确。(公司适用)按时提交符合要求的制度管理年度工作报告。制度管理年度工作报告的内容完整,计划与下年度业务工作重点、方向一致。对体系建设提出符合业务发展情况和相关管理要求的建议和需求。按时完成制度管理年度工作报告中计划部分的各项工作,计划执行良好。“立”制度要件完整、格式规范,制度之间不存在冲突制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冲突,满足制度合规要求。制度内容满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按照制度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时完成制度培训。严格履行制度制定流程。(公司适用)“行”严格执行其他部门制度。(公司适用)严格执行本部门制定的制度。(公司适用)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良好,无违规情况。“查”按计划完成制度检查,检查认真、细致、彻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能按要求整改。严格履行制度检查流程。(公司适用)“改”定期进行制度回顾,对需要优化的制度进行及时修订与优化。严格履行制度修订流程。(公司适用)“废”按照制度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时废止制度。严格履行制度废止流程(公司适用)注:1每项工作内容的评分为0至5分,制度管理工作综合评价得分为各项工作评价得分之和,满分为100分。2“源”、“立”、“行”、“查”、“改”、“废”这六个环节概况了制度管理的全过程,分别指制度的体系管理及计划管理、制度新增及发布、制度的执行、制度执行检查、制度的修订与优化、制度的废止。第一篇 管理机制一、公司治理(一)公司章程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维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全体股东讨论,共同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公司名称:山西灵石*煤业有限公司第三条 公司住所: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土黄坡村第四条 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000万元第五条 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第六条 高级管理人员是指本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第二章 公司经营范围第七条 公司经营范围【煤矿筹建相关服务】公司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在申请登记前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公司经营范围以工商管理局核准为准。第3章 股东名称、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比例 第八条 股东名称、出资额和出资比例如下:股东名称出资额实缴出资额出资比例华瀛山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1020万1020万51%山西*能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980万980万49%第九条 股东应于公司登记之前足额缴纳所认缴的出资,并于缴纳出资后,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出具证明。第十条 公司成立之后,应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并置备股东名册。第十一条 公司变更股东名称、出资额和出资比例时,须由全体股东协商一致后,按原有出资比例变更。第4章 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第一节 股东会第十二条 公司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权力机构。第十三条 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一) 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二) 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三) 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四) 审议批准监事会的报告;(五) 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六) 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七) 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八) 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九) 对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十) 修改公司章程;(十一) 对公司对外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作出决议。对前款所列事项股东以书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开股东会会议,直接作出决定,并由全体股东在决定文件上签名(法人股东盖章)。第十四条 首次股东会会议由出资最多的股东召集和主持,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行使职权。第十五条 股东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并应当于会议召开15日前通知全体股东。定期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监事会提议召开临时会议的,。应当召开临时会议。第十六条 股东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一名董事主持。董事会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东会会议职责的,由监事会召集和主持;监事会不召集和主持的,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第十七条 股东会会议应对所议事项作出决议,股东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出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股东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第十八条 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实际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第十九条 股东会会议作出的决议,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第二节 董事、董事会第二十条 公司董事为自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担任公司的董事:(1)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2) 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3) 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4) 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告文案创意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课件不允许快进的原因
- 2025年生产安全员工培训考试题
- 2025年山西C类安全员安全知识题库
- 2025年呼叫中心客服面试题
- 冀教英语教学课件
- 2025年网络安全工程师初级面试与笔试宝典及答案集
- 2025年放射技术士模拟试卷
- 2025年康复医学面试重点问题集
- 2025年瑜伽教练认证考试模拟题及体式详解教程
- 民航飞行员招飞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物业管理条例》教学课件
- 篮球课件介绍
- 2024艺考乐理试题及答案
- 资产回收合同协议模板
- 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 城市低空安全监管平台解决方案
- 超市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 银行招聘职业能力测验-2025中国银行春招笔试考题
- 旅游行业导游培训制度与措施
- 初二学生入学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