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堂历史课的思考.doc_第1页
对一堂历史课的思考.doc_第2页
对一堂历史课的思考.doc_第3页
对一堂历史课的思考.doc_第4页
对一堂历史课的思考.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一堂历史课的思考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 丁多锐 邮编:734000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地位在课堂上的转变已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再是过去那种“一站式”的讲授,唯教材而教材,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当下,大多数教师上课后确实是讲的少了,学生也活动的多了,一节课下来教师所出示的学习目标,学生对涉及到的知识点如数家珍。笔者前一段时间听了一节初三历史下册第七课八课疯狂的战车和正义的胜利时,他是如下处理教材的:第一步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以下学习目标:(一)慕尼黑会议1.召开时间:2.地点:3.参会国及首脑:4.签订的主要条约及内容:5.影响:(二)二战的进程1.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2.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性事件:3.规模最大化的标志性事件:4.正义力量携手联盟:召开的会议 会议内容 会议带来的影响5.二战转折的标志性事件:6.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标志性事件:7.雅尔塔会议:召开的原因 参会国家及首脑 会议内容 会议的意义8.胜利结束的时间及标志:9.胜利的原因:10.启示:第二步:要求学生对照目标快速阅读教材,并在课本上标注相关知识点。第三步:教师以提问形式检查学生上述知识点找准了没有。第四步:学生对照目标背记知识要点。第五步:小结。笔者观察:从整堂课的设计来看,该考察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出来了,学生训练有素,对目标所列知识点都能一一圈、点、勾、划。在回答问题环节,学生对每一道练习题都能对答如流,这样一堂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堂,笔者又能说些什么呢?但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这堂课老师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教师的确讲的少了,学生看书练习背记知识点占取了整个课堂。就教材中的那些知识点,老师强调学生只要读一读,记一记就知道了,还用得着老师再教吗?而德国为什么要通过慕尼黑会议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为何要闪击波兰?日本为何要偷袭珍珠港等这些具有让学生大动脑筋,讨论热烈的问题都被教师删去了,这样的删去是否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暂且不管,就从整堂课的设计和师生互动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师生成了“知识”的奴隶在课堂里,所谓“知识”完全变成了主宰一切的绝对力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基本上被剥夺,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基本上被扼杀。教师成了传授知识的权威者,学生则沦落为可怜的被控制者和接受器而已。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他们所扮演的角色都是非常可怜的。二、师生缺乏情感交流本堂课以一种整齐划一的设定目标来约束原本个性鲜明的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既没有情感的互动与智慧的碰撞,也不可能有激情与灵动的飞扬,更不可能使本节课的内容得到升华。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情感缺少交融,课堂变成了“死水一潭”。三、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可是,如前所述的历史课基本上是学生的机械短时记忆,并非有思想有意义的学习,久而久之这种课堂模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和反感,这样,一旦他们出于一种应试的功利性目的而不得不学过和考过这些课本上的历史知识之后,要不了多久必然就会很快遗忘了。可见,如果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知识而没有思想的话,那么我们不仅不可能指望实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价值,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根本性的方面获得长足发展,甚至,就连最起码的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这一最浅层的基本要求也难以达到。这难道不是应试教育下教师把“活”的历史教“死”了吗?笔者近几年来致力于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下面就平时课堂常用的一些作法,谈谈个人的体会。一、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激活历史课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课堂要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就应该像舞台上的优秀演员表演一样手、眼、身、法、步五技都要发挥作用,学生才会欣赏你,对你口若悬河,抑扬顿挫的道白称赞,亲其师了,才能信其道吗!历史课也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有高度的热情,积极主动去学习。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可以适度的教学语言出彩,把严谨规范的语言与形象风趣的语言相结合,可使历史更加鲜活,我在讲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英俄德法美日意奥这八个国家名不好记,我将其顺序打乱变为:“英法奥美日德意俄”,谐意为“英法奥每日德一鹅”,这样学生易记,而且不容易忘掉。二、人人争做“历史小博士”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教学,我在每节课专门设五分钟历史小故事演讲,由一到两位同学走上讲台讲历史故事给全班同学听。同时提出要求:一要故事生动有趣,二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稿件要有老师审阅后才能演讲。演讲优秀者可受到物质奖励等。这样他们在底下可自由组合,积极上网或上图书馆查询阅读相关书籍,有表演天赋的学生还加入了自己的创意,他们有生动的台词,旁白并能亲自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因此他们把这五分钟当做能力展示的舞台,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分享成功的喜悦。老师把优秀文章打印后编订成册,全班学生传阅学习,延伸了历史课堂又实现了资源共享。三、通过设计历史简易图式,培养学生创造乐趣历史知识纷繁复杂,要将它熟练掌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下足功夫,要能“举重若轻”,并指导学生也能设计相关内容的简易图式如:在学习隋朝大运河时,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沟通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一条大动脉。教师启发学生用几个数字来归纳上述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学生们七嘴八舌,最后由一位学生自信的回答:我可归纳为:“3+4+5=1”算式,3代表南北中三点,4代表大运河的四段,5代表沟通的五大水系,1代表贯通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一条大动脉。让学生化繁为简,形象直观地理解记忆历史,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拘泥于单一的机械的教学方式,应根据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