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验英语2课文翻译必备学习.doc_第1页
大学体验英语2课文翻译必备学习.doc_第2页
大学体验英语2课文翻译必备学习.doc_第3页
大学体验英语2课文翻译必备学习.doc_第4页
大学体验英语2课文翻译必备学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式论文、报告写作技巧 编者按:美式教育的特点即是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参与及创新运用,因此,报告便成了常见的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比如实验报告、学期报告、专题报告、研究报告及论文(含毕业论文)等。研究生presentation 及 seminar 的机会更是占很大的比重,有些甚至占学期成绩很大比例。如何完成报告、论文同时得到良好的成绩,是本文提供给有志留学的有心人参考的目的。 美国大学生由於自小已养成自动寻找答案习惯,在启发式的教育环境下,写报告、论文对他们来说比较不陌生,虽然专业知识上美国学生不见得比外籍学生强,但是表达能力由於自小培养,加上英语能力的优势,常比外籍学生在报告、论文方面有较隹的利基。反之中国学生比较缺乏报告写作的训练,因此如果在留学过程中无法适应美式教育会比较辛苦,其实论文、报告的写作要领其实不难,只要把握技巧就可水到渠成。 通常论文由篇首(Preliminaries),本文(Texts)以及参考资料(References)三部分构成;而这三大部分各自内容如下: (一) 篇首: 封面(Title) 序言(Preface) 谢词(Acknowledge) 提要(Summary) 目录(Tables and Appendixes) (二) 本文: 引言(Introduction) 主体,含篇(Part)、章(Chapter)、节(Section) 、以及注释 (Footnotes) (三)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References or Bibliography) 附录资料(Appendix)。 进行论文或报告写作之前,先要确定想要表达的主题,主题确定后,将其具体表达,即为题目。题目可以提供研究者: 一.研究的方向 二.研究的范围 三.资料搜集的范围 四.预期研究成果 通常在确定题目之後就开始找资料从事研究,建议在找资料之前最好去问教授有哪些参考资料来源可供参考引用。构思为确定写作大纲或 Proposal 的先前步骤, 大纲是论文、报告的骨干, Proposal 是研究的架构、流程及范围的说明书。如何构思大纲或Proposal为论文、报告写作前的必要准备工作。好的论文或研究报告,要基于在完整、详实的资料上,而参考资料除了和教授商借之外,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图书馆了,一般参考资料来源可分成教科书或手册、政府机构的报告、科技或商业方面的杂志,及会议性质的资料。此外现代的电脑资料库也可帮助收集资料,在国外可利用学校的电脑连线资料库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当一切准备就绪,即可开始着手写报告,一般报告还分大报告如期末、专题等报告,及小报告如 Seminar 式的报告。 就算是小报告,也至少应含 (一)TITLE PAGES :包含主题名称、作者、日期 (二)Summary: 即主要的结论 (三)Introduction:包括理论背景及内容 (四)Technical Sections:是论文的主体,为最重要的部份应再细分为 几个片断。 (五)Conclusions:即扼要的结论 (六)Appendixes:复杂公式的导引及叁考资料和电脑程式的报表可附加在 此项 美式报告的撰写通常要打字,两行式,行间若有未拼完的字要以音节来连接。写报告通常需要用到电脑,如有计算数字统计图表的需求,也常会用到程式软体如PASCAL、LOTUS,统计分析软体如SAS,也是不可或缺的,电脑绘图在今日已成为工商界及学术界的重要工具,文书处理更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Word for Window、Powerpoint、Excel便成了颇受欢迎的工具。此外在英文语法、文法上的润饰与修改,如能请老美帮忙会比较好。 论文、报告完成后有时会需要做解说(Presentation),用英文来讲演对中国人来说算是一大挑战,通常课堂讲演时间为十五分钟到三十分钟,若是论文囗试则至少一小时。投影机及麦克风的使用对讲演的效果有很大帮助,正式讲演前多预习几次,时间宜控制适中,上台时忌讳低头拿着报告照念,需留意听众的反应,切中主题,避免太多数字的导引。1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最著名的高等学府。牛津大学始建于12世纪。它位于英格兰的牛津,在伦敦西北约80公里处。 牛津大学有16,300多名学生(19992000),其中留学生占将近四分之一。他们来自130多个国家。牛津大学有35个学院,还有5个由不同宗教团体建立的私人学院。5个私人学院中,有3个只招男生。学院中,圣希尔达和萨默维尔学院只收女生,其他均为男女兼收。 牛津的每个学院都是独立于大学的实体,由该学院的院长和管委会成员负责管理。部分管委会成员都称为导师的学院教师,其余的是大学教授和讲师。每个学院管理自己的房产和资产,遴选自己的管委会,选择和招收自己的本科生。大学提供某些图书馆、实验室和其他设施,但教学和学生生活主要由各学院负责。 牛津大学给每个学生指定一个导师,他主要通过辅导课监督学生的学习。导师每周和1到2名学生见面一次,学生如需专业指导,还可以去约见其他的导师,也可选听大学老师讲授的课程。学生选听什么课程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导师的建议而定的。 学位由大学授予,而不是各个学院。最低文科或理科学位是优等文学学士。牛津还在其他众多学科领域授予最高的学位,颁发文凭和证书。 罗兹德奖学金面向美国、加拿大和很多其他国家的学生,为他们提供至少两年的牛津学习费用。英国政府为在牛津和其他英国境内的大学里求学的美国公民提供马歇尔奖学金。 然而,奖学金和助学金的竞争极其激烈,而且通常要求很严。学生们在申请某一项奖学金之前应仔细核查是否有资格,因为多数奖学金对学生国籍和(或)课程都有限制。 牛津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主动招生的活动,2001年这种活动有55项以上,包括走访3,700所中学,以鼓励优秀学生报考牛津大学,而不管其背景如何。 在2001年度的创新竞赛中,牛津大学被授予英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大学称号。该竞赛旨在发现哪一所英国大学在最广的领域内取得了创新和进取的最大成就。在2000年全英教学质量评估中,牛津在所评估的10个科目中有6科得分高居榜首。 牛津、斯坦福和耶鲁三所大学最近合作开发了 远程学习项目终生学习联盟,该项目将提供文科和理科的在线课程。 牛津的使命是在教学和研究的各个领域达到并保持领先地位,保持和加强其世界名校的历史地位,通过其研究成果和毕业生的技能促进地区、全国和全球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将针对知识环境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员工提供进行创新研究所需的设施和支持;提倡既富革新精神又严格认真的教学,使教学与研究环境卓有成效地互动从而推动教学;通过导师指导和小组学习加速思想的交流,通过开发学校图书馆、博物馆以及科学收藏方面的资源,使毕业生能在国内和国际上一展身手打下基础。2鼠标轻点,美梦成真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毕业了,特里萨史密斯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她就读于位于伊利诺州埃文斯顿的西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建议这位文科生去查查JOB-TRAK网站,该网站上列出了45,000个初级水平的职位。 史密斯选择了四个关键词:Chicago(芝加哥),business(商务),marketing(营销),full time(全职)。她马上就找到45个工作合乎她的标准,其中一个是芝加哥商业学院行政助理。四个星期以后,她得到了这份工作,底薪32,000美元。 “我没有受过任何训练,”史密斯说,“但因特网使用很简单。要是没有因特网,我根本不会知道有这份工作。” 不少美国人鼠标一点,就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史密斯是其中一个,另一个例子是斯蒂芬图尔斯。 他住在马里兰州的罗科维尔,1996年无意中进到一个招聘网站CareerBuilder。他在一家生产商展展品的公司工作,刚被提升为营销总管,并不想换工作。但是出于好奇心,他决定“试试看”。 图尔斯填写了一份简历,关键词是market manager(行销经理),并输入了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不到一个星期,他的邮箱里就塞满了可供选择的职位。他去了两家公司面试,然后就跳槽了。“有了因特网,就像雇了一个私人助理,”图尔斯说。“你可以毫不费劲地留意到一些机会,让你的事业上一个新台阶。” 仅在两年以前,因特网上提供的工作绝大部分还局限于高科技领域。现在,非技术性的工作,如售货员、银行职员、秘书等,是网上招聘机会增长最为迅速的部分。大型报纸和专业出版物的分类广告大多都有在线版,求职者能搜索到市内、国内甚至国外的一些工作机会。 马德琳格拉格和内德扎德多兹里克也是通过轻点鼠标,在网上碰到了好运。1996年,圣路易斯的一名高中老师,28岁的马德琳格拉格,想换个工作。有个朋友提到在日本教书的事,格拉格很感兴趣。 她访问了著名的yahoo!网站,输入了teaching English in Japan(在日本教英语),找到了一个招聘机会的列表,然后按照在线申请的要求提交了申请。一星期后,她接到一个电话,与芝加哥的一名招聘人员进行了面试,得到了这份工作。 27岁的内德扎德多兹里克,当时在浏览Houston Chronicle网站,了解最新的棒球消息。在线时,他查看了分类广告,发现一家当地的汽车交易商招聘司机。多兹里克是波斯尼亚的战争难民,曾从事过多种不同的工作,但现在他想换个工作。他从该交易商的网站上了解了该职位的更多情况,然后拨通了上面提供的电话。两天后,他被雇用了。“真有意思,”他说,“我本来只是在查看体育消息,结果却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 因特网的另一个好处在于你能够搜索到一些可能的雇主。1997年夏天,温蒂梅洛开始找工作,她登录到CareerBuilder网站,发现在马里兰州哥伦比亚的Artitron媒体信息服务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有一个空缺。梅洛鼠标一点,用电子邮件把简历寄到了该公司,很快就收到面试通知。 为了了解该公司的更多情况,她又点击了Artitron的主页,以及它的母公司Ceridian Corp.的主页,查看了一份该公司的年度报告及其财政状况。 梅洛还想了解,要想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自己该赚多少钱。她使用在线薪酬计算器,把自己目前的收入$34,000输进去,再输入Baltimore(巴尔的摩,离哥伦比亚最近的大城市)。短短几秒钟后,电脑屏幕上就闪现出$44,000。“因为有了这个薪酬计算器,我才知道自己该要多少薪水,”梅洛说。 通过上网进入一家在线房地产服务公司网站,梅洛看到了可供租用的房子的彩色照片,包括很详细的楼面格局图。梅洛来到哥伦比亚时,她觉得自己完全做好了准备。面试成功了,第二天,她就得到了一份工作,薪金是47,8000美元。 “因特网很容易使用,而且确实有效,”一个求职者说道,“你还要什么呢?”3广告的受害者你可以说我是购物狂,朋友大都这样说我,不过我自认为是个时尚爱好者。坐在房间里,看着衣橱里所有的东西,我总是在想还有什么要买的。Abercrombie, Guess, J Crew, Ralph Lauren,还有其他名牌产品,充斥着我的房间,但我还想要更多。我从不考虑我买的东西是否物有所值,虽然我买东西一直都很“精明”,买的都是打折的商品。然而,我对将来要从事的营销领域了解越深入,就越明白自己原来是深受广告的左右。我想要的,我所买的,都受到杂志、电视或别的广告商的影响,它们在告诉我该买些什么。 人人都穿衣服,衣着可以展现个性,显示品味,定义性格,也可以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求。对我而言,衣着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义。小时候,妈妈给什么我就穿什么,要不就穿姐姐的旧衣服。我从不考虑衣着打扮,不过我喜欢穿得漂漂亮亮的。 初中时,像大多数女生一样,我开始在意自己的打扮。但从高中开始,广告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男生开始留意女生,每个女生都想打扮得漂漂亮亮。高中时衣着界定你的身份,并将你归入某一群体。穿Abercrombie牌的牛仔裤说明你是典型的美国女生,干净利落;穿Guess的衬衫说明你是富家千金,自命不凡,任何其他差一些的衣服都是不可接受的。 上大学后,广告又用另外的方式影响着我。大学里,最初通常没有人认识你,所以你想怎样穿戴都行。学生很多,而且什么人都有,以穿戴看人的情况越来越少,以个性判断人的情况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在成长、改变,开始为真正的自己定位。我和朋友们依然关注广告,不过现在不只是为了紧跟时尚,更多的是想找到自己的风格。在寻找个性的过程中,我所选择的衣服样式反映我,显示我的个性,表明我是哪种类型的人。 虽然我决心让衣服反映,而不是代表我本人,但广告还是在左右着我。虽然我看广告的目的是想了解最新潮流,可我还是会受到广告的潜在信息的影响。广告反映社会,也丰富了社会的含义。广告给我们看到的是我们身边的人,但他们只选择特定的类型。通过展现这一类人,广告将这极少数人定义为俊男美女。广告利用人们不甘人后的心理,怂恿我们去学这些俊男美女。我们想受人欢迎、想得到拥戴,这些心理正好被用来对付我们自己。人们向往变成别的模样,社会又推波助澜,广告就利用这些来影响我们去相信某些信息:要是穿戴与模特有差距,就不能算漂亮;要是不苗条,曲线不美,就没有吸引力;要是其貌不扬,就算性格再好,大多数人还是不会喜欢我们。 广告利用我们的弱点告诉我们什么最新潮,我们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最酷,什么最热门。我们都想受人欢迎,魅力四射,这是人性使然,所以我们会对广告言听计从。这应该怪人们相信广告吗?还是该怪社会纵容广告误导人?我进入营销业之后,经常考虑的就是这些问题。利用人的不甘人后的心理来促进消费固然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这样做对吗?要想找出答案,我们就得退一步,不再读杂志,不再看电视。不然的话,我还是摆脱不了广告的左右。别的人也是如此。4梦断魂萦 在纽约,美国花样滑冰队的18名成员踌躇满志地登上飞机。他们将飞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在那儿转机,到(前)捷克斯洛伐克去参加在布拉格举办的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站在比利时沙比那航空公司的707喷气机的舷梯上,全体成员合影留念。这批全美顶尖的滑冰运动员在照相机前笑脸盈盈,开心地笑着,眼睛里舞动着激动与兴奋。这将成为他们生命中珍贵的一刻。 机上有三对双人组合,其中两对是兄妹组合:希科克斯兄妹和哈德利兄妹,另一对是夫妻搭档,迪宁夫妇。但众星之中最耀眼的是一名单人滑选手。她叫劳伦斯欧文,人称“劳利”。年仅16岁的她,两天前刚夺得北美花样滑冰女子冠军。劳利技巧娴熟,优雅无比,笑靥如花。 劳利出生于滑冰世家。母亲玛丽贝尔曾九次将美国花样滑冰冠军收入囊中。劳利还有一个姐姐,与母亲同名。玛丽贝尔欧文20岁,实力不如劳利,但也刚刚获得美国双人滑大龄组的冠军。欧文家的三员女将都在飞往布鲁塞尔的航班上。 1961年2月14日下午7点30分,沙比那548号航班起飞了。飞越大西洋的航程是很惬意的。第二天一早,飞机飞临布鲁塞尔的机场,没有任何异常。驾驶飞机的路易斯兰布莱奇机长,没有发出任何遇难信号。该地区没有暴风雨,也没有大风。事实上,天气很好,暖和而晴朗。 但驾驶员座舱肯定出了什么差错。在预定着陆的最后几分钟内,兰布莱奇机长没有与布鲁塞尔机场联系。快到上午十点时,他放下了起落架,开始着陆。但在最后一刻,他又把飞机机头拉起往上攀升。也许他看见另一架飞机正在起飞,害怕撞机。也许他已经知道他的飞机出了故障。不管怎么样,他绕着机场飞了一圈,再次尝试着陆。 兰布莱奇第二次出现了,飞过布鲁塞尔东北部的一个叫博格的村庄附近的农场,飞行了大约500英尺。突然他猛地提速,飞机急遽攀升。这时候,布鲁塞尔控制塔的官员们知道大事不妙了。“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惨剧发生,”有个官员说。“他们的反应够快的了,可是无能为力,”他说。 有个坐火车的人看见飞机出问题了。“飞机好像准备正常着陆,突然又攀升到天空,”他说。“然后掉了下来,像块大石头一样,接着我们就听见了爆炸声。” 10点05分,飞机撞到地面爆炸了,燃成了一团火球。还险些就撞上一排房子。机上72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49名美国人和11名机组人员。人们无能为力。失事现场一片狼藉。碎片散落到200码开外。烧焦的残骸以及肢体满地都是。机上的几对夫妇最后一次紧紧抱在一起。 这场空难震惊了全球滑冰界以及热爱花样滑冰的人们。滑冰界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惨剧。为了纪念遇难者,布拉格的冠军赛取消了。 这次坠机对某些家庭尤其令人悲痛欲绝。欧文家三名女性全部丧生。除此之外,还有九个家庭至少痛失两名亲人。 明星们的希望和梦想在一瞬间破灭了。救援人员仔细搜寻了遇难现场,只找到三双已经烧焦的冰鞋,在残留的机翼上摇曳。56永不放弃人们劝他引退,说他天分不够,但是花样滑冰选手保罗怀利拒绝放弃。1992年冬奥会闭幕后,保罗怀利抵达华盛顿。走下飞机时,欢迎的人群开始鼓掌。他差点停下了脚步。谁在后面呀?他心里嘀咕。虽说有银牌在囊中,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掌声是献给他的。从那一刻起,保罗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从此永远地改变了。这位27岁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法国的阿尔贝维尔获得了银牌,从此走向全新的生活。1988年的卡尔加里冬奥会上,他表现平平,只得了第10名,可如今他再也不是在大型赛事中举止失措的无名小卒了;1991年的世界锦标赛上,保罗比赛完后,裁判建议他退出冰坛,“给年轻选手让位”,如今再也听不到这样的建议了。跟踪报道1991年冬奥会选拔赛的记者们曾问他“你来这儿干什么?”,如今再也不会有这种别有用心的提问了。他再也不是美国冠军托德埃尔德雷奇的手下败将,再也不会被三度问鼎世界冠军宝座的加拿大运动员库尔特布朗宁甩在身后。 现在保罗怀利成了奥运英雄。虽然有些人对他没有信心,建议他放弃,可他仍然勇往直前。虽然这个刚出校门的哈佛毕业生经常幻想,离开严酷的冰上训练生活会是怎样,但依然苦苦坚持着;这个年轻人发现:不管途中有多少障碍,要经历多少次失败,目标终能实现,而且他证明了这一点。保罗说:“闭幕式上我接受采访,有个记者对我说,你来时不为人知,归时却名扬四海。我觉得这话很有意思,因为我当时在法国,根本不知道美国电视是怎么报道这次法国之旅的。走下飞机,我才意识到人们把我当成了英雄。他们对我的看法改变了,因为我们获胜了。他们的看法改变了,因为我坚持不懈并且得了银牌,虽然没什么人看好我。”有时,保罗也几乎不看好自己了。“92年冬奥会两个月前,今日美国对运动员们进行了一次调查,问道,你经常考虑退役吗?选项有:每年、每月、每周。”“我写的是每天,因为要坚持下去实在是太难了。但我还是下定决心要坚持下去,决不放弃,我要全力拼搏。”1992年在阿尔贝维尔,事情完全改观了。保罗说:“我的经历使人们热泪盈眶,因为结果出人意料。这同时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我看着自己的冰上生涯从此被改写,变得精彩纷呈。其实也可能会是另一种结局:多年的努力化为乌有,结果令人大失所望。”手中拿着奖牌,保罗突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财源不断的签约、花样滑冰巡回赛、独家采访、追星族要求签名。总之,凡是一个声名雀起的英雄能得到的一切他都得到了,但保罗认为这一头衔值得称道的东西远不在此。保罗说:“无私的奉献能造就真正的英雄;用自己的经历和行为激励别人上进,变得更高尚,也算是一种英雄。我认为我没有无私地奉献,但上帝用我的生活经历去激励了别的人。”保罗还说,英雄是需要日日维护的。要达到完美的地步,滑冰选手需苦练每个细小的动作,日复一日不能懈怠,英雄也一样,应该日日奉献,而不只是在危机关头或者在众人瞩目之时才有所作为。收藏多年之后,奥运奖牌会退去它最初的光泽;若是不再关注别人的需要,英雄也会失去其知名度。和成千上万的人们一同观看盐湖城冬奥会时,保罗很清楚,每个胜利的背后,每次打破记录的背后,都有无数日日坚持不懈英雄的故事,那种永不放弃的英雄故事。7父亲的教诲三位成功人士讲述父亲怎样塑造我们的人生。瑞贝卡洛伯:充满爱心 自小我就知道,父亲和母亲深深相爱。只要单独出门,他们总会吻别,我们兄妹几个觉得挺肉麻的,可结婚时,我却满心希望所找到的这个人,能像父亲爱母亲那样爱着我。在我家,爱无处不在,我成长的过程很有安全感,真是妙不可言。 我上大学时,母亲在与乳腺癌作斗争。父亲自己忧心忡忡,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对母亲而言尤其如此。做了乳房切除术之后,母亲决定不接受乳房再造术,以免再受手术之苦,母亲告诉我,在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里,父亲甚至不曾叫她改变发型。相反,他总是对她说,她是多么的美丽动人。正因为这样,与癌症作斗争,对她而言,倒也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她深知,不管发生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