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藤原惺窝的儒学思想.doc_第1页
论藤原惺窝的儒学思想.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藤原惺窝的儒学思想摘要:藤原惺窝可谓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为了成为儒者还俗的僧人,也是最早产生独立发展观念的日本朱子学者,但是藤原惺窝并不是一个立场鲜明的朱子学者。在对其他学者朱子学观点的研究过程中,调和和折衷的态度是他的特点。他的朱子学观点的调和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儒学和佛学观点的调和,二是对朱熹和陆九渊儒学观的调和,三是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观点的调和,四是对儒学和神学主张的调和。关键字:藤原惺窝,日本,儒学,朱子学藤原惺窝(永禄四年元和五年,1561-1619)名肃,字敛夫,号惺窝,又号柴立子,生于播摩国(今兵库县)三木郡细川庄。他是日本德川幕府初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日本近世儒学的开创者。他继承发展了程朱理学,主张神道儒相结合,把日本近代哲学提高到了理性观的高度,推动了日本哲学的发展。藤原惺窝的著作有:1599年著四书五经楼训,是第一本用日文字傍加四书五经的儒长后来由林罗山编成文集五卷,由管得庵编成文集续编三卷、续群书类丛第十三诗文部里有藤原为经编,源光国较的惺窝文集二十卷、和歌集五卷及千代茂登草等。再有日本伦理汇编第七册为惺窝先生文集抄。此外,他还于1590年著有假名性理,是他阐述儒学大意,以晓喻其母亲的作品。藤原惺窝生活在日本由战乱走向统一的过渡年代,最初并不是一位儒学家,他早年曾是位僧人,名宗葬,号妙寿院,七岁时就入播磨龙野的景云寺, 18岁时父兄在战乱中遭遇土豪袭击而亡,以后他进入京都相国寺为僧,一面在修禅,一面又大量阅读儒家经典,可以说他是位具有丰富的儒家修养的名僧。他曾在1590年奉丰臣秀吉之命与朝鲜国使会谈,并且也为德川幕府的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讲述过贞观政要。藤原惺窝还俗归儒与这两次经历均有很大的关系。藤原惺窝“脱佛入儒”,既受朝鲜儒者姜沆的点拨,又受其母所殁而诱发的“孝行难尽”之现实和思想刺激。前者可视为内因,后者乃外因。如果究其实,可发现,其背后所隐潜着的内在理路则是朱子学体系对抗佛教理论并对其的取代,所以从佛门逸脱出来的藤原惺窝对宋明理学表现出了一种不论“尊德性”还是“道问学”的全盘拥抱态度。他既不以朱熹的“理”来对抗陆九渊的“心”,又不以象山之“心”来消解朱子之“理”,而且他对其他宋明诸儒也是兼收并蓄,从不拒斥之。由于藤原惺窝是日本最早脱离佛教,走上独立儒学朱子学的,但他对儒学朱子学研究,还不可避免地在许多方面具有调和、折衷的特点。他既有调和儒佛哲学的观点,又有调和程朱陆王哲学的思想,更有调和儒学与神道的主张。首先,他最先摆脱佛教并尖锐地批判了佛教但他仍有调和儒佛的思想他批判了佛教的虚无思想,强调了“我有,思想里。他以儒教程朱的思想批判了佛教的“庚天理,废人伦”。他反对佛教僧侣的奢侈浪费的不劳而获。但是,惺窝毕竟是出过家,当过僧人,受过佛教的教育,因而他并没有完全否定佛法,而是仍保留了佛教思想的某些影口咸具体表现在他仍有儒佛调和的思想。其次,他主张调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他一方面尊信朱子,如说:“如朱夫子者继往圣,开来学,得道统之传者也”,另一方面又强调程朱陆王相同之处他说:“周子之主静,程子之持敬,朱子之穷理,象山之易简,白沙之易圆,阳明之良知,其言似异,而入处不别”。又说“紫阳质笃实而好邃密,后学不免有支离之弊,金溪质高明而好简易,后学不免有怪诞之弊,是为异者也,人见其异,不见其同,同者何哉,同是尧舜,同非果封,同尊孔孟,同排释老,同天理为公,同人欲为私”。可见,他既肯定了朱子学,也容纳和肯定了阳明学。再有他较早已倾向王学。如他写的四景我有解实非朱子思想而是颇合阳明思想的。他说:“何处无山,山之无色者,意之懒也,何处无水,水之不清者,心之忙也”。这正如王阳明说:“你未来看此花时,此花与论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荻时.则此荻颜伊,伊-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荻不在你的心外”是一样的。第三,他以儒家思想解释神道并倡导神儒结合。说:“旧本之神道亦以正我心,怜万民,施慈悲为奥秘尧舜之道。亦以此为奥秘也。唐土曰儒道,日本曰神道,名变而心一也”。可见,他是主张神儒一致的,他的这一神儒结合调和的思想,为其弟子林罗山所继承,到山崎问斋更为突出,对日本神道颇有影响。参考文献:1.霍耀林.藤原惺窝和江户儒学【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06).2.赵乃章.论日本近世独立儒学朱子学之祖藤原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