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案.docx_第1页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案.docx_第2页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案.docx_第3页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描写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2、领会对比手法的运用。3、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趣和韵味。教学重点及难点:对形象化手法及作品情感的理解。学情分析:文言游记学生涉猎不太多,但已有相当的文言积累,应该没有太多的阅读难度。教学设计:1、本文是赏析示例,是游记的典范作品,文面平实,能够以学生自学为主。2、合作探究表达的方式和描写的手法。2、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解题:入蜀记是一部日记体游记,或者说是一部旅途日记,记载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闰五月至十月,由浙江绍兴到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县)的一路见闻。这次游历,历时五个月零九天。本文选八月一日、二日两天所记。二、背景: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第二年五月,他由故乡山阴出发,至十月二十七日抵达任所。途中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三、朗读,正音:潦缩 抟 徙倚 葭苇 湓浦四、内容提要第一段:介绍烽火矶的地形戍守情况,远望近观之景,以及自己游览的心情。第二段:第一天,写从烽火矶到沙夹一段所见,重点写小孤山澎浪矶,把读者引入胜境。第三段:第二天,写从至湓浦口所见。五、自主赏析:三个段落各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致?景致有何特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第一段:写烽火矶的外形特征、色彩植被,有形有色。“突兀”“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秋深潦缩”。运用了比喻(如宝装屏风)、引用(杜诗)等修辞。2、第二段:写澎浪矶、小孤山的山形水影、祠宇匾额、烟雨鸥鹭及人的感受。运用了衬托、引用、对比等修辞手法。3、第三段:写大孤山的江州的山和水。运用了对比、类比、引用等修辞。六、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的顺序?写景的角度?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抓住特征描写。修辞。以时间和行踪为顺序。 远眺、近观、仰视。七、主题归纳:这是两则日记,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小孤山、大孤山一带景色的描了写,抒发了他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