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必修一 归去来兮辞 课件(59张).pptx_第1页
鲁人版必修一 归去来兮辞 课件(59张).pptx_第2页
鲁人版必修一 归去来兮辞 课件(59张).pptx_第3页
鲁人版必修一 归去来兮辞 课件(59张).pptx_第4页
鲁人版必修一 归去来兮辞 课件(59张).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归去来兮辞 并序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一 作者简介陶渊明 365 427 一名潜 字元亮 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 人 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 时官时隐 后期 41岁以后 陶渊明因官场政治腐败 门阀制度森严而毅然辞官归隐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散文两大部分 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田园诗数量最多 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 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与其彻底决裂的决心 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 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二 作品背景东晋义熙元年 405 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 要他束带迎接 以示敬意 陶渊明一直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 因此气愤至极 叹道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于是辞官归隐 躬耕田园 为此 写下了这首著名的 归去来兮辞 并序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三 相关常识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 句式散文化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 两句为一组 以四言六言为主 间有长短句 在整齐之中有参差 错落有致 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在汉代 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不加区别 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其相似之处在于 辞和赋都注重文采 讲究铺排 善于用典 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 关联词语增多 在内容上 赋以咏物说理为主 而辞则重在抒情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一 读准字音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二 辨识通假三 一词多义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四 古今异义古义 小孩 今义 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古义 指军阀混战 今义 风浪 多比喻纠纷或乱子 古义 做官 今义 人的离合 境遇 存亡等情况 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 培养 调配 奖惩等工作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古义 感慨 今义 充满正气 情绪激昂 大方 不吝啬 亲戚古义 内外亲属 包括父母兄弟 今义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情话古义 知心话 今义 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六 特殊句式 1 遂见用于小邑 被动句 2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介词结构后置 3 既自以心为形役 被动句 4 问征夫以前路 介词结构后置 5 稚子候门 省略句 6 复驾言兮焉求 宾语前置 7 农人告余以春及 介词结构后置 8 将有事于西畴 介词结构后置 9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宾语前置 10 乐夫天命复奚疑 宾语前置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七 名句积累 1 既窈窕以寻壑 亦崎岖而经丘 2016 天津高考 2 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 2015 湖北高考 3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015 山东高考 4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 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 策扶老以流憩 2015 重庆高考 5 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2014 天津高考 6 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 或棹孤舟 2014 湖南高考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7 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8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9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10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11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一 理理文章思路二 说说文章主旨 归去来兮辞 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 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 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 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轻 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 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 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 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 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任务一 分析文章内容 理清写作思路1 这篇词赋有抒情和叙事两条线索 你能否选择重点词分别列出 提示本文抒情的线索 自责自悔 自安自乐 乐天安命 本文叙事的线索 辞官 归途 抵家 室内生活 涉园 外出 纵情山水 如何度过余生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2 结合文章 概括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 提示作者在序中提到的辞官原因有四点 1 质性自然 非矫厉所得 2 饥冻虽切 违己交病 3 于是怅然慷慨 深愧平生之志 4 程氏妹丧于武昌 需要去奔丧 奔 程氏妹丧 只是表面原因 结合全文看 另外三点才是陶渊明辞官的根本原因 在迫于生计步入仕途之后 他发现出仕既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 又违背了自己的天性 这种违背本性导致的身心 交病 比忍冻受饿更让人难以忍受 污浊的官场生活使他感到 深愧平生之志 而自己 质性自然 非矫厉所得 又不想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 只能选择归隐躬耕之路 于是借着奔程氏妹丧之际弃官归田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3 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提示 舟遥遥 问征夫 恨晨光 尤其是一个 恨 字 迫切之情 溢于言表 4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陶渊明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 提示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悦亲戚之情话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 乐琴书以消忧 与乡邻交往之乐 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巾车孤舟出游之乐 或命巾车 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 亦崎岖而经丘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任务二 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体会作者的人生志趣1 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这两句写太阳快要落山 暮色将至 而作者在园中流连忘返 表现出真正的隐者对自然的 挚爱 2 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 有怎样的深刻内涵 提示这两句意蕴丰富 既表达了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又有恨自己不早些归来的感叹 同时 松菊犹存 更是喻指自己高洁的品格仍在 3 如何理解 世与我而相违 复驾言兮焉求 这句话 提示作者重申辞官归田之志 进一步表达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4 本文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试列举文中语句加以分析 提示文章有感慨 有追求 有遗憾 有满足 但这一切都不是靠空发议论 而是借助于景物的形象描写 情在景中 景与物也有人情和个性 如第一段写归家途中的景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烘托了一种离开困境 进入坦途的欢快之情 又如第二段描写刚进庭院时看到的景象 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 作者对家中松菊的特殊关切 说明作者志趣的高洁 诗人的性情与家乡自然美好景物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心灵的淳朴和自由 外化在清纯 幽远而富于生机的景物之中 使文章情景交融 充满诗情画意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 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 试结合全文内容和时代背景 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归去来兮辞 并序 陶渊明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初读 整体感知 再读 细节揣摩 三读 重难探究 四译 文白对译 一 二 一 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第1 4题 一 二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 寻程氏妹丧 于武昌情 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 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 命篇曰 归去来兮 b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情在骏奔 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 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 命篇曰 归去来兮 c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情在骏奔 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 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 命篇曰 归去来兮 d 寻程氏妹丧 于武昌情 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 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 命篇曰 归去来兮 解析 b项 结合句中的重点实词 虚词 在疏通句意的基础上准确断句 答案 b 一 二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文中的诸侯为州郡的长官 b 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 家 如 家叔 即对自己叔叔的称呼 c 两汉时期 国家直接控制的土地称公田 文中是指收益归主管官吏的田 d 乙巳 是干支纪年法纪年 干支纪年是由十二天干和十大地支两两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解析 d项 应为 十大天干 十二地支 答案 d 一 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 他做彭泽令 仅以 有酒可饮 为理由 b 陶渊明去做官 既有家贫 求生无术的缘由 也有亲故劝告 诸侯惠爱 家叔引荐 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 陶渊明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 感到官场拘束 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 陶渊明妹妹新亡 前去奔丧也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解析 a项 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 错误 概述不全面 答案 a 一 二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于时风波未静 心惮远役 2 于是怅然慷慨 深愧平生之志 参考答案 1 那时社会动荡不安 心里害怕到远处做官 2 于是惆怅感慨 深深地有愧于平生志愿 一 二 二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完成第5 6题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陶渊明今日天气佳 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 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 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 余襟良已殚 一 二 5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 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清吹 鸣弹 与 天气佳 相呼应 以声写静 渲染欢乐的氛围 b 柏下人 表明所游地点在墓地的柏树下 生与死的对照引人深思 c 清歌 绿酒 写集会时朋友之间或唱歌奏乐或饮酒作乐的场景 d 余襟良已殚 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诗人为欢作乐时完全放松的状态 e 本诗将个人与诸人对照 结伴出游之欢乐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 解析 a项 以声写静 分析不当 e项 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 不恰当 与陶渊明此时的内心境界不吻合 答案 ae 一 二 6 有人评价此诗 平中见奇 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请简要分析 解析 首先理解 平中见奇 的问题指向 既要分析诗歌的 平 也要分析诗歌的 奇 可从语言和思想内容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诗歌语言平实 场景普通 诗人用平淡的语言写了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 与友人结伴出游 开颜畅饮的场景 思想超脱 见识高迈 诗人能勘破生死 安然享受当下 有超出常人的不平凡的了悟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技法指导如何判断名词的活用类型 名词的活用类型一般有两类 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 一 名词作动词1 两个名词连用 不是并列 偏正 修饰关系 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2 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词结构的补语 所以 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 介词结构的短语 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3 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4 名词前后用 而 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 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二 名词作状语动词前面有名词 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 一定活用作状语 1 表示比喻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 像牛马一样 2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兄 当作兄长一样 3 表示处所 草行露宿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草 露 在野草中 在露水间 4 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 乘船 5 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 当面 6 表示时间 当敛裳宵逝宵 在夜里 7 表示方位的名词常常用作状语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上 下 向上 向下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对点小练1 下列加点词 与 余稍为修葺 使不上漏 中 上 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百年老屋 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b 妣 先大母婢也 乳二世c 东犬西吠 客逾庖而宴 鸡栖于厅d 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解析 b项 名词作动词 其余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b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2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解析 a项 动词的使动用法 其余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a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走进山水田园名句诵读1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 游山西村 2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 过故人庄 3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王维 鹿柴 4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 山居秋暝 5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6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 乡村四月 7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归园田居 其三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素材趣读1 一介布衣 言有物 行有格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纵浪黑白中 不喜亦不惧 他朴素得如一块石头 静穆简单却不失重 留得十年寒窗苦 桃源饮酒密辛多 心有田园璞玉 笔下真情文章 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 无弦素琴是他倾诉的知己 菊花美酒是他永远的恋人 桃花源是他依恋的慈母 他用真情为我们修筑了心灵的家园 他用无弦琴为我们弹奏了精神的恋曲 他用美酒为我们创造了本性的仙境 言语朴实 表达着何谓真善美 为人率真 标榜着何为亲何为友 他就是一朵恬静的素菊 摇曳在东晋田园 却逸香万年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2 中国的绝大多数隐居名士大多学习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的陶渊明选择了山川幽谷秀丽之地颐养天年 世事变迁 沧海桑田 时尚虽然不断变换 但在传统文化中始终不变的却是对纯正悠然栖居的渴盼 有专家分析 隐居生活 的兴起 归结原因主要有几点 一是城市里生活的人希望能找到一个休闲好去处 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二是投资不大 几万元即可 三是 慢生活 概念在休闲经济中正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据预测 在未来的几年里深层次的隐居将流行开来 人们会纷纷把目光投向农村 一股城里人 返乡 的热潮也必将来临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美文品读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余秋雨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 可能有点粗糙 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 他出生的时候 阮籍 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 他与这两代人 都有明显区别 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 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 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 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 在行为上有点故意 有点表演 有点 我偏要这样 的做作 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 而且 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 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 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 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 回归僻静的田园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魏晋之前 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 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 让它回归个体 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 陶渊明则更进一步 不要悲壮 不要奇丽 更不要当众 也未必燃烧 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 是一种哲学 历史上许多文人也得到过被迫的 安静 但他们的全部心态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 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不安静的所在 陶渊明正好相反 虽然也曾断断续续做点小官 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 回去吧 再不回去 田园荒芜了 他天天自催 这样一个陶渊明 使大家感到陌生 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 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 但人们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 而在乎轰动 可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 人们还在乎故事 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因此 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大众的关注之外 到了唐代 陶渊明还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 直到宋代 尤其是苏东坡 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 东坡是热闹中人 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前的安静 容易让人信任 细细一读 果然是好 陶渊明成了热门 文化上的高峰有时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 而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人们心间 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 狂呼乱喊 却完全没有注意 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 陶渊明这座高峰 以自然为魂魄 他信仰自然 追慕自然 投身自然 耕作自然 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请看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饮酒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表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