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件(28张).ppt_第1页
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件(28张).ppt_第2页
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件(28张).ppt_第3页
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件(28张).ppt_第4页
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件(28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新知预习巧设计 名师课堂一点通 高频考点巧解密 创新演练大冲关 主旨概括 北宋中期 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 改革的呼声日趋强烈 为了克服经济困难 巩固统治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社会积贫积弱的局面 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但由于改革触动了大官僚 大地主的利益 在他们的强烈反对下 改革最终失败 学法指导 1 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在于中央集权强化后形成的冗官 冗兵 冗费问题 在学习庆历新政时 要将其内容与北宋时期所存在的社会问题相对应 注意其针对性及其实际作用 2 利用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 参考有关课本中的历史地图 了解当时北宋政权面临的形势 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及其历史作用的认识 3 全面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各项措施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并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进行比较 分析其异同点 4 联系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内容 归纳 概括其基本特点 规律 一 起用王安石1 原因 1 庆历新政夭折后 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 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和设想 3 宋神宗希望改变的局面 2 标志1069年 宋神宗任用为参知政事 主持变法 王安石 积贫积弱 王安石 特别关注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最主要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发展经济 缓和阶级矛盾都服从于维护封建统治这一主要目的 二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 富国之法 1 目的 为了改变的局面 调整封建国家 地主和农民关系 发展生产 2 内容 青苗法 青黄不接时 政府或谷物给农民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和兴修水利工程 有利于农业发展 免役法 又称募役法 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意服役的人户 按贫富等第收取 积贫 贷款 开垦荒地 免役钱 市易法 政府在东京设置 出钱收购滞销货物 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方田均税法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 按照和肥瘠收取赋税 官僚 地主也不例外 均输法 政府原在东南的江 浙等六路设置 负责京城物资的购买和运送 并依照 徙贵就贱 用近易远 的原则 采购物资 2 强兵之法 1 目的 为改变的局面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 加强军队 市易务 土地多少 发运使 积弱 2 内容 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编为 保丁农闲时练兵 战时作战 还实行连坐法 互相监督 检举 保马法 百姓自愿申请养马 养马户可减免部分 将兵法 克服兵不识将 将不识兵的弊端 设军器监 监督制造 提高武器质量 保甲 赋税 兵器 3 取士之法 1 目的 为推行变法 选拔和培养人才 2 内容 改革科举制度 规定进士科专考经义和 设明法科 专考律令 断案等 整顿太学 重新编纂教科书 内容为 设置专门学校 惟才用人 提拔有志于改革的中下级官员 时务策 儒家经典 一 如何认识王安石的理财之道 1 富国强兵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 理财又是其改革的重中之重 王安石认为 最好的理财方法是开源 而不是消极的节流 2 青苗法实行的目的是要使农民在青黄不接之际 不至于受豪强地主高利贷的盘剥 跟高利贷者百分之百的利息相比 青苗法取息二分或三分是很轻的 青苗法堵塞了 兼并之家 放高利贷的盘剥之路 朝廷也从中获得大量利息 3 募役法规定 废除原来服役的办法 改由州 县官府出钱雇人服役 雇役所需经费 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 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官绅豪强大地主也要交纳服役钱 募役法的实施 使得原来轮流服役的农民回乡耕田务农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同时 官府也增加了财政收入 4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正是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原则 不加重国家赋税剥削 采用新法发展农业生产 增加收入 尤其要把对大官僚 大地主 大商人的部分剥削收入收归朝廷 触及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所以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反对 1 王安石变法解决 积贫 的指导思想是 因天下之力 以生天下之财 取天下之财 以供天下之费 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免役收庸法 方田均税法a b c d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排除 故答案为d 答案 d 二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有何异同点 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1 异同点 2 认识 1 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 不可能一帆风顺 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 而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3 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 行之有效 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4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 改革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广大人民的利益 2 庆历新政 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 以整顿吏治为核心 遭到保守派官僚反对 给北宋的统治带来了转机 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a b c d 解析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理财 排除含 的选项 得出答案为b 答案 b 示例 2010 山东高考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 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 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 则不教也 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 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 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 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解析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中的取士之法 考查考生获取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1 问根据材料获取信息回答问题即可 第 2 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其教育思想 第二小问从 破除旧制 和 采用新法 两个角度回答 答案 1 弊端 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 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2 教育思想 注重实用 措施 改革科举考试内容 废除诗赋取士 注重经义策论 应从 破除旧制 和 采用新法 两个角度回答 言之有理即可 探究示例 材料一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 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 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 一切苟且 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材料二 耕织图 中繁忙的秋收场面 北宋中期 材料三宋代习武图 问题生成 1 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 导致这一社会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 三说明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3 分析三则材料之间有何联系 探究思路 第 1 问分析归纳材料得出 社会状况 原因则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 第 2 问可以从所学课本知识中得出答案 第 3 问可从危机引起改革 改革缓解危机的内在联系中得出结论 尝试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