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虞美人 李煜 课前自学预案 y y di oq 了结 终止指南唐故都金陵 今南京 忍心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 代指南唐的宫殿红颜 少女的代称 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将尽 衰落 三 名句填空 1 往事知多少 2 问君能有几多愁 3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4 天上人间 春花秋月何时了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一 作家剪影李煜 937 978 字重光 徐州人 史称南唐后主 又称李后主 聪颖过人 博通众艺 诗文俱佳 词则尤负盛名 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李煜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 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 风情绮丽 清靡婉转 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 伤怀故国 风格沉郁苍凉 语言自然精练 境界开阔 词风疏朗 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 李煜词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 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王国维说 词至李后主 而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开宝八年 975 宋灭南唐 李煜被迫肉袒出降 随即送解到汴京 受封违命侯 后被宋太宗毒死 葬洛阳北邙山 二 资料存盘当李煜满心哀愁地写下这首词时 他已经在北宋首都 今河南开封 被囚数年 此时 他那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李煜 破阵子 的南唐国土 也早已成了赵宋的州郡 自己又是寄人篱下的俘虏 虽然起初宋太祖并没有对他进一步迫害 但那种因被囚禁多年而灰暗的心态 总会让他感到结局的悲惨 所以 李煜在国破家亡之后 即使做了长期软禁的政治俘虏 也没有对新朝奴颜婢膝 没有唱过一句赞词 而更多的是对曾经故国的声声叹惋 乃至后来有了一定程度的醒悟 三 意旨探微这首词 以明净凝练 优美清新的语言 运用比喻 象征 对比 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 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 对亡国的哀怨以及由此产生的绵绵无尽的愁绪 课堂探究学案 1 春花秋月 是美景 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 何时了 参考思路 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 他对人生已经绝望 遂厌恶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 感情之极端悲苦可以想见 2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中的 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思路 又东风 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 时光在不断流逝 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 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 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3 王国维说 后主之词 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如何理解 试结合 虞美人 一词作简要分析 参考思路 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形式 以问起 以答结 以高亢快速的调子 刻画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 春花秋月 这些美好的事物因作者的绝望心绪而变得黯然失色 年年花开 岁岁月圆 何时了 作者已经厌烦它的无尽无休了 随后 小楼 故国 雕栏 玉砌 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冲击着词人的心 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如滔滔江水冲决而出 一个亡国之君 大胆地抒发其亡国之恨 结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生 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 以问起 以答结 以绝望起 以绝望结 感情似未变 读起来却觉得绝望更深 法国作家缪塞说 最美丽的诗歌 是最绝望的诗歌 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4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参考思路 这两句是具体写 回首 故国 的 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 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 山河变色的感慨 朱颜 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 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 美好生活的象征 5 全词笔法起伏跌宕 词人是如何将现实与回忆联结在一起的 参考思路 一开头就问 春花秋月何时了 写的是眼前景物 因其至今未了 故有此问 这是实景 接着自叹 往事知多少 表明作者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 这是虚写 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 忽然又转到眼前的景物上来 小楼昨夜又东风 于是登楼遥望 然而 故国不堪回首 作者又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了 他很想知道 明月下的故国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由此自然过渡到下片 一开始又是虚写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这是作者想象中的 故国 图景 他把 雕栏玉砌 和 朱颜 对照着写 颇有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之感 最后水到渠成 把一切都集中到一个 愁 字上来 1 多种修辞 生动形象展愁情这首词运用了比喻 象征 对比 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 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词人的真情实感 尤其是这首词的结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读着它 令人想象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词人此刻仿佛回到了他的故都金陵 站在城上望着浩荡东流的长江 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跟这江水一样 无时无刻不在波浪翻涌地流向东海 这种写法 跟李白的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一样 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 可以确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 2 问答结构 情感跌宕起伏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 以问起 以答结 表达了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 春花秋月 人多以为美好 可是 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 见了反而心烦 他劈头怨问苍天 春花秋月 年年花开 岁岁月圆 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 他对人生已经绝望 于是厌恶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 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 接着发问 往事知多少 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来了 往事 指他当皇帝时的事 可是 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 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 小楼昨夜又东风 点明又过一年 时光在不断消逝 引起他无限感慨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放笔呼号 是一声深沉的浩叹 夜阑人静 幽囚在小楼中的人 倚栏远望 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 多少故国之思 凄楚之情 涌上了心头 不忍回首 也不堪回首 只是 二字的叹惋口气 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课后巩固练案 阅读课文 回答1 4题 1 有人评价 李煜因为两个 东 字丢了性命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说明理由 答案 同意 两个 东 字集中体现了李煜的故国之思 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 是胜利者所不能容忍的 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 2 请自选角度对这首词的艺术技巧加以鉴赏 解析 可以从虚实 对比 比喻 化抽象为形象等多个角度鉴赏 答案 略 3 1 分析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中 只是 的表达作用 2 小楼昨夜又东风 的 又 字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答案 1 只是 二字的叹惋口气 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感 2 一 又 字惨甚 东风又入 可见春花秋月 一时尚不得遽了 国破家亡的苦痛未尽 却仍偷息人间 历尽折磨 4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案 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 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 难以遏止的愁绪 以春水来喻愁绪 既巧妙地呼应了 春花 东风 等点明季节的词语 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 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 奔流不息 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 无尽无休 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 词中 恨极在天涯 的 恨 是指什么 答案 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 词中三 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案 主人公满腹哀怨 对月怀远 月却不解 临水看花 花自飘零 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答案 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 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 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诗歌鉴赏 这首 梦江南 开门见山 直抒胸臆 开篇便写恨极 恨 有 千万 紧接写 恨极在天涯 指出恨虽千头万绪而所恨之事权有一桩 即远在天涯的人久不归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写词中抒情主人公一天到晚 形影相吊 却无人能理解她的心事 不说 人不知 而说 山月不知 则孤寂无聊之情由此体现出来 心里有恨事 当然想对人倾诉一下才好 但无人可诉 好容易盼到月亮来了 而向月亮倾诉甚至比不倾诉时心情更坏 于是 山月不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戏行业全景解析
- 手指课件内容
- 智能采收能耗优化-洞察及研究
- 不锈钢楼梯安装安全协议书7篇
-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有答案)
-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无答案)
- 2025届安徽省安庆市安庆九一六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5次强化训练物理试卷(含答案)
- 欧美医耗市场准入策略-洞察及研究
- 学生手机安全培训心得课件
- 扇形统计图说课稿课件
- 智能课件自动生成技术解析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汽车外饰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酒店运营管理权委托合同
- 移动公司干部管理制度
- 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制度
- 儿童热性惊厥课件
- 华为IPD流程管理体系L1至L5最佳实践
- 《北京人》(剧本全本)曹禺-(三幕剧)
- 组织细胞的适应
-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与国际市场竞争研究-洞察阐释
- 禁毒社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