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 (3).ppt_第1页
智取生辰纲 (3).ppt_第2页
智取生辰纲 (3).ppt_第3页
智取生辰纲 (3).ppt_第4页
智取生辰纲 (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取生辰纲 水浒传 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并非一人一时之作 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 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 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全书前半部写 官逼民反 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 攻辽 打方腊 最后以悲剧结局 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 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 本书结构严整 以官逼民反 替天行道为主线 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章 分析课文题目 1 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 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钱的不义之财 2 生辰纲是谁取的 又是用怎样的方式从谁的手中取走的 晁盖 吴用等八条好汉 智取 杨志 面对 生辰纲 这笔巨大的财宝 负责押送的杨志 一路费尽心思 力求 生辰纲 不失 而智多星吴用巧设妙计 众好汉志在必得 这场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斗智斗谋 最终结果如何呢 研究学习 失败 成功 杨志 吴用 整体感知课文 探究问题 问题一 吴用等好汉既然要 智 取生辰纲 那么他们是如何用 智 的呢 问题二 既然杨志如此精明 谨慎 那么他为什么还是丢失了生辰纲 问题三 综合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杨志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天时地利人和 生辰纲 保 夺 酷热难行 山僻崎岖小径 对军士对老都管 虞候 便于卖 药 酒 便于动手脚 偏僻 有可乘之机 不和 吴用之智 1 智借天时2 智借地利3 智借人和4 智用计策 乔装 稳住对手诱饵 佯争酒 佯不卖下药 巧下药 麻翻对手 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 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杨志为了押运成功 也是殚精竭虑 绞尽脑汁 文中许多地方可看出他的智谋 1 他不多带些兵 伪装成客商就是为了掩人耳目 智藏行踪 2 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调整 五更 日中 辰牌 申时 说明他小心谨慎 智变行辰 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 而正午天气炎热 恐怕歹人也不愿出来活动 3 杨志一行人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 而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 说明他智选路径 这样艰难的路径 连强盗也不愿走 从智藏行踪 智变行辰 智选路径 可以看出杨志是用心良苦的 为保生辰纲的安全是煞费苦心的 为了确保生辰纲的万无一失 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逼赶 怕路长梦多 不惜打骂军士 斥责虞侯 得罪老都管 减少中途休息 担心军士懈怠 审察枣贩 谨慎 多疑 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 喝酒时慎之又慎 小心翼翼 从中可以看出杨志是个精明 谨慎 多智之人 为什么用如此一个精明 谨慎多智的杨志来押送生辰纲 仍逃不了失败的命运 杨志到现在仍不明白 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杨志之不智 1 刚愎自用2 对部下凶狠 不体谅3 缺乏沟通 粗暴蛮横4 急功近利 刘唐偷酒吴用下药林中休息伪装客商不肯卖酒送与枣子 瞒天过海以逸待劳笑里藏刀声东击西混水摸鱼欲擒故纵 吴用施用的计谋 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些计 用直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问题研讨 本回小说环境描写重在突出哪个字 起何作用 烘托气氛 预示着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的道路将不会一帆风顺 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杨志选择在最热的时候押送 表现了他的性格特征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天热成为矛盾发生 发展 激化直到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 环境描写 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引人入胜 杨志虽武艺高强 精明能干 又尽心竭力的押送生辰纲 但最终还难逃失败的命运 众好汉布下巧计 引杨志进入圈套 智取生辰纲 表现了他们非凡的智慧 双方斗智斗勇 众好汉更胜一筹 小说赞扬了他们劫取不义之财的壮举 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智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