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第二课时).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第二课时).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第二课时).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第二课时).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第二课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下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散文佳作.作者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此文是作者被贬于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的请求而写的一篇记.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教学目标: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体会写景的形象性,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3. 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教学方法:1.采用情景感染法,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欣赏洞庭湖的阴晴胜景,诱导学生的向往之情,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2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3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结合工具书,查阅资料,搜集有关岳阳楼的知识。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一、名家朗读欣赏 二、复习导入:请分别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 段)记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二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三、研读赏析1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自然段为例:雨是“淫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曜”“潜形”“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2第3、4自然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这两个抒情句是文章思路发展的中心环节:前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而悲,后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喜。联系上文看,是为了落实“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联系下文看,是以迁客骚人随物而变的心情,衬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出“先忧后乐”一段正论。如果把两个抒情句删去,文章思路中断,文章的内在联系也被破坏。3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齐句式,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要注意,真正好的散文都是跟不散相对称的。其次,在炼字上也很有特色,如“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和“吞”把客观事物写活了,把视觉跟感觉结合起来了。又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观”字用得准确,因为“观”是集中目力看,用“望”,用“视”,用“看”,都不合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是千古传诵的警句名言,值得仔细体会。4本文有两种对偶句,一种是两句相对,如“北通巫峡”对“南极潇湘”;一种是本句自对,如“迁客”对“骚人”。试从文章中各找出几组对偶句来,并说明它们是怎样构成对偶的。n 两句相对: n 衔远山 吞长江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n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n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n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n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n 本句自对:n 政通人和 朝晖夕阴n 迁客骚人 樯倾楫摧n 虎啸猿啼 去国怀乡n 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n 心旷神怡 岸芷汀兰 四、个性表达如何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现实意义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表现。他那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五、拓展延伸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还知道哪些人写过类似的诗?拓展延伸 读一读 品一品儒家学说: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清朝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 天下为公毛泽东: 粪土当年万户侯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 拓展阅读杜甫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题 岳 阳 楼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岳阳楼长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具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杨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言,问谁领会得来? 六、词语小结一词多义。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国恒亡 国家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或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面山而居 居住居十日 停了通初极狭,才通人 通过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顺利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晓旷则有心旷神怡 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严然 宽广通假字。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虚词。以属予作文以记之 来不以物喜 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凭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其其必曰 代词:他,他们其喜洋洋者矣 语气词必先苦其心志 代词:他的4、成语:政通人和 浩浩汤汤一碧万顷 心旷神怡气象万千 百废具兴5、课文小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七、趣味练习请在岳阳楼记文中找谜底:1、用(猜一句)【第三段】连月不开2、口大食四方(猜两句)【第二段】衔远山,吞长江3、阎罗王大骂小鬼(猜一句)【第三段】阴风怒号4、太平洋(猜一句)【第四段】波澜不惊 八、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C )。A浩浩汤汤( shng ) 宠辱偕忘( ji )B岸芷汀兰( dng ) 谪守巴陵郡( zh )C一碧万顷( qng ) 霪雨霏霏( yn )D心旷神怡( y ) 阴风怒号( ho )对下列画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C)。A予观夫巴陵胜状(好的景色) 朝晖夕阴(日光)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任太守) 百废具兴(兴办)C南极潇湘(尽) 薄暮冥冥(跟“厚”相对)D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下列画线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去国怀乡 敌国外患 C长烟一空 一碧万顷 D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D)。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5.选出对“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理解恰当的一项是(D)。 A.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悲苦两种情况。 B指“唐贤”与“今人”这两种不同的人。 C指“迁客骚人”中览物而喜与览物而悲的两种情况。 D指“忧谗畏讥者”和“心旷神怡者”.6.对第5段理解不正确的是(B)。A本段开头以“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为”相比较,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B“退亦忧”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呼应。 C“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D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政治抱负。九、板书设计岳阳楼记作记缘由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记叙巴陵胜状览物情异洞庭湖全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迁客骚人览物之情阴悲晴喜描写抒情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忧,后乐议论十、作业布置作文:范仲淹的人生给我的启示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使我认识到: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的合理运用,能一改沉闷的课堂,使之图文并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