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煤联合采区地质说明书.doc_第1页
8、5煤联合采区地质说明书.doc_第2页
8、5煤联合采区地质说明书.doc_第3页
8、5煤联合采区地质说明书.doc_第4页
8、5煤联合采区地质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xx东矿xx8、5煤联合采区地质说明书 编 制: 审 核: 主 管: 地测副总: 总工程师:xx东矿地测科目录第一章 概况1 第一节 采区概况1第二节 采区内勘探工作1 第二章 相邻采区概况3第一节 相邻采区实见地质构造3 第二节 相邻采区实见水文地质条件6第三节 相邻采区瓦斯地质条件8 第三章 xx8、5煤联合采区地质概况8 第一节 地层8 第二节 构造11 第三节 煤层及煤层顶、底板14 第四节 煤质18第四章 水文地质19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19第二节 充水因素分析26第三节 各类煤(岩)柱留设28第四节 采区涌水量预计31第五章 采区储量计算32第一节 储量计算边界的确定32第二节 储量计算方法33第三节 参数的确定33第四节 储量计算结果34第六章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35第一节 瓦斯、煤尘与煤的自燃35第二节 地温38第三节 回采对地表建(构)筑物的影响38第七章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9附图.41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xx东矿xx8、5煤联合采区地质说明书第一章 概况第一节 采区概况xx东矿xx8、5煤联合采区位于井田西部,采区东部为xx东矿中央采区,西部为规划的xx西矿井。采区范围:东起F5断层,西至DF3断层,南起F1断层,北至8、5煤层露头线,采区上标高为-695-725m,下标高为-967m。采区东西长1.72.5km,平均长约2.3km;南北宽1.62.3km,平均宽约2.0km,面积约5.1km2。采区地面标高+24.7+29.3m。对应地表主要为村庄、河流及农田。 第二节 采区内勘探工作1、钻探工作本采区内共有29个地质勘探钻孔,分别为:23-1、23-4、23-2、24-1、24-2、24-3、24-4、24-5、24-6、24-7、25-1、25-2、25-5、25-3、25-6、25-4、26-1、26-2、26-3、26-4、26-5、26-6、27-4、27-3、27-1、27-5、27-2、28-3以及28-4钻孔。各钻孔见煤情况见表1。表1 xx8、5煤联合采区钻孔一览表孔号终孔深度(m)揭露主要煤层23-1802.00123-4907.3913-1、9、8、5、4-2、123-21008.6113-1、11-2、11-1、124-1695.26124-2803.125、4-2、124-3933.7111-2、9、8、5、4-2、124-41052.4713-1、11-2、9、8、5、4-2、124-51108,2813-1、11-2、11-1、9、8、5、4-2、124-61169.8013-1、11-2、11-1、9、8、5、4-2、124-71201.4513-1、11-2、11-1、9、8、5、4-225-1716.02125-2831.595、4-2、125-5954.7511-2、11-1、9、8、5、4-2、125-31052.3013-1、11-2、11-1、9、8、5、4-2、1续表1 xx8、5煤联合采区钻孔一览表孔号终孔深度(m)揭露主要煤层25-61123.1413-1、11-2、11-1、9、8、5、4-2、125-41138.0513-1、11-2、11-1、9、8、5、4-2、126-1697.68126-2886.109、8、5、4-2、126-3978.5811-2、11-1、9、8、5、4-2、126-41041.9813-1、11-2、11-1、9、8、5、4-2、126-51111.7613-1、11-2、11-1、9、8、5、4-2、126-61105.0813-1、11-2、11-1、9、8、5、4-2、127-4704.61127-3840.005、4-2、127-1893.009、8、5、4-2、127-5970.6811-2、11-1、9、8、5、4-2、127-21042.5313-1、11-2、11-1、9、8、5、4-2、128-3974.949、8、128-4951.2211-2、9、8、5、4-2、12、物探工作2006年6月12月,安徽煤田地质局物测队在阜阳市xx西井田东段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2007年8月提交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xx西井田东段三维地震勘探报告,施工的xx西井田东段三维地震勘探范围覆盖了本采区。在此基础上2014年5月,中油油气勘探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对xx东矿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二次处理精细解释,该采区内物探工作全覆盖。3、勘探程度评价综合分析,xx8、5煤联合采区内钻探工程密度中等,基本控制了采区内煤层的赋存状况,物探工程基本查明了采区内断层构造发育情况。钻探和物探工程对采区的整体控制程度较高,但考虑到物探对象和目的层埋藏较深,构造赋存形态和空间展布可能存在一定幅度的摆动,后期巷道掘进过程中必须超前补做一定量的探查工作,确保采掘工程施工安全。 第二章 相邻采区概况 xx东矿xx8、5煤联合采区西邻xx西井田(设计),东邻xx东矿中央采区,南部和北部无采区布置。目前xx东矿中央采区仅动用13-1煤层。第一节 相邻采区实见地质构造 xx东矿中央采区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角518,平均倾角约14。区内断层发育,按展布方向大致可分成三组:以北东向横切断层为主、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为辅。该采区采掘过程中实际揭露断层126条,详见附表2。表2 中央采区实揭断层一览表序号断层编号断层性质产状断层位置倾向()倾角()落差(m)1Kf13-2正4022轨回2#联巷2Kf13-1正136401.5中央(13-1)采区行人上山3Kf13-5正126452中央(13-1)采区回风上山4Kf13-8正150501.3中央(13-1)采区行人上山5Kf13-9正150500.8中央(13-1)采区行人上山6Kf13-7正55551中央(13-1)采区轨道上山7Kf13-3正108511中央(13-1)采区回风上山8Kf13-6正135408.0中央(13-1)采区轨道上山9Kf13-4正223712.0中央(13-1)采区回风上山10DF41正330600.6中央(13-1)采区回风上山11Kf13-10正128406.0中央(13-1)采区胶带机上山12Kf111303-1正110504.0111303工作面瓦斯高抽巷13DF14正109856.0111303工作面瓦斯高抽巷14Kf111303-1正94502.0111303工作面轨道顺槽15DF14正109856.0111303工作面轨道顺槽16Kf111303-3正144620.8111303工作面胶带机顺槽17Kf111303-4正1254512.0111303工作面胶带机顺槽18Kf111303-2正262603.4111303工作面轨道顺槽19DF1正637333.0西翼轨道大巷20Kf111303-5正1356311.0111303工作面胶带机顺槽21Kf111303-6正135661.5111303工作面胶带机顺槽22Kf111303-7正112802.5111303工作面胶带机顺槽23Kf111303-8正114671.5111303工作面胶带机顺槽24Kf111303-9正120703.0111303工作面胶带机顺槽25Kf111303-10正271551.0111303工作面轨道顺槽26Kf111303-11正276701.5111303工作面胶带机顺槽续表2 中央采区实揭断层一览表序号断层编号断层性质产状断层位置倾向()倾角()落差(m)27Kf111303-12正116501.5111303工作面胶带机顺槽28Kf111303-13正127754.5111303工作面胶带机顺槽29DF1正1404833.0西翼回风大巷(一)30Kf111303-14正315351.5111303工作面胶带机顺槽31Kf111303-15正336401.0111303工作面胶带机顺槽32Kf13-11正145555.8西翼回风大巷(一)33Kf13-12正194700.5111304工作面探巷34Kf13-11正139506.5西翼矸石胶带机巷35Kf13-13正1208512.0第三中部车场36Kf13-14正3357010.0第三中部车场37DF1-A正247605.0111304工作面轨道顺槽38DF1正2697024111304工作面轨道顺槽39Kf111301-01正138606.2111301工作面胶带机顺槽40Kf13-11正109556.5西翼回风大巷(二)41Kf13-15正156512.0西翼矸石胶带机斜巷42DF34正302522.5西翼回风大巷(二)43Kf13-16正139542.0西翼轨道大巷44DF1正857033.0西翼回风大巷(二)45Kf13-17正280554.0北翼回风石门(二)46DF1-1正1155723.0111304工作面胶带机顺槽47Kf13-6正158356.0第五中部车场48Kf13-15正138533.5西翼回风大巷(一)49DF1正295659.0111304工作面胶带机顺槽50Kf111304-01正300550.8111304工作面胶带机顺槽51DF1-1正1204024.0111304工作面轨道顺槽52DF11正115702.5111304工作面轨道顺槽53Kf111304-04正324300.8111304工作面轨道顺槽54DF16正172704.5111304工作面轨道顺槽55DF6-8正220701.0111304工作面轨道顺槽56DF6-3正210501.0111304工作面胶带机顺槽57DF1-1正1443524.0111304工作面瓦斯高抽巷58DF6-7正320509.0111304工作面轨道顺槽59DF6-2正271501.6111304工作面胶带机顺槽60DF6-1正270601.0111304工作面胶带机顺槽61Kf13-18正355405.0中央13-1采区回风上山(三)62DF33正102576.0西翼矸石胶带机大巷63Kf111304-07正126731.5111304工作面瓦斯高抽巷64DF6正255605.0111304工作面轨道顺槽65DF6正271832.0111304工作面瓦斯高抽巷66Kf111304-08正234250.8111304工作面轨道顺槽67Kf111304-09正156501.0111304工作面胶带机顺槽续表2 中央采区实揭断层一览表序号断层编号断层性质产状断层位置倾向()倾角()落差(m)68DF4-2正164353.0111304工作面胶带机顺槽69DF4-1正164351.2111304工作面胶带机顺槽70Kf111304-12正312501.8111304工作面胶带机顺槽71Kf111304-13正105750.8111304工作面轨道顺槽72DF2-1正185453.0111304工作面轨道顺槽73KF11-2-01正175402.0北翼回风石门(一)至北翼矸石石门联巷74Kf11-2-02正157701.7北翼回风石门(一)至北翼矸石石门联巷75Kf13-19正308650.5西翼矸石胶带机大巷76Kf111301-02正120501.5111301工作面机巷77Kf13-20正312203.2中央13-1采区回风上山(三)78Kf11-2-04正305303.0中央11-2采区回风上山79Kf111301-03正190351.0111301工作面机巷80Kf111301-04正190351.5111301工作面机巷81Kf111301-05正120351.2111301工作面机巷82Kf11-2-03正320562.0北翼矸石胶带机石门83Kf13-21正165401.0西翼回风大巷(一)84DF14-13正122706111301工作面机巷85DF14正105705111301工作面机巷86Kf111301-06正310400.8111301工作面机巷87Kf11-2-05正155353.5北翼主运胶带机石门88Kf111303-11-01正285450.7111301工作面机巷89Kf111303-11-02正280550.6111301工作面机巷北帮90Kf111301-08正95651.0111301工作面机巷北帮91Kf111303-28正148551.5111303工作面92Kf111303-29正150481.1111303工作面93Kf111303-30正150400.8111303工作面94Kf111303-31正175540.6111303工作面95Kf111303-32正183450.8111303工作面96Kf111304-14正207470.5111304工作面97Kf111301-09正130650.6111301工作面风巷98DF1正737533西翼主运胶带机斜巷99DF14-12正160454.0111301工作面高抽巷100Kf111301-07正125452.5111301工作面高抽巷101DF15正1206012西翼主运胶带机大巷102DF15-2正130601.0西翼主运胶带机大巷103DF15-3正115555.0西翼主运胶带机大巷104DF15正1234520西翼矸石胶带机大巷105Kf111301-10正137402.0111301工作面风巷106DF14-11正110707.0111301工作面风巷107DF14正130705.0111301工作面风巷108Kf13-22正180705.0西翼轨道大巷续表2 中央采区实揭断层一览表序号断层编号断层性质产状断层位置倾向()倾角()落差(m)109Kf13-23正245555.0西翼轨道大巷110Kf111301-09正244551.0111301工作面风巷111Kf111301-11-01正255702.0111301工作面风巷112Kf111301-11-02正245701.0111301工作面风巷113Kf111303-13正105503.0111301工作面风巷114Kf111303-13-01正125502.0111301工作面风巷115Kf111301-12正285503111301工作面风巷116Kf111301-13正295.5400.8111301工作面风巷117Kf111301-14正296351.0111301工作面风巷118DF15正1246015西翼回风大巷(一)119Kf121301-01正120600.5121301工作面机巷120Kf121301-02正145713121301工作面高抽巷东帮121DF15正1205018西翼回风大巷(二)西段122Kf121301-03正202450.6121301工作面机巷123Kf121301-04正140601.0121301工作面高抽巷东帮124Kf13-3正54854北翼主运胶带机石门西帮125Kf121301-05正181550.4121301工作面机巷西帮126Kf13-3正54854北翼主运胶带机石门至北翼矸石胶带机石门联巷第二节 相邻采区实见水文地质条件xx东矿中央采区目前111303、111304、111301工作面均已回采完毕。结合工作面采掘期间实际揭露的水文地质条件叙述如下:1、充水因素分析(1)第四系松散层含水111303、111304、111301工作面距离新生界松散层底界面分别为170.0335.0m、76.70113.30m及163.95170.2m;均大于xx东矿初步设计xx东矿井修改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要求留设的高度,工作面回采期间不受松散层含水层影响。(2)13-1煤顶、底板砂岩裂隙水13-1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是111303、111304及111301工作面的主要充水水源。13-1煤层顶板分别发育厚度不均的细砂岩层,工作面回采前利用钻探手段对13-1煤层顶、底板物探低阻区进行了验证及疏放水。工作面回采期间13-1煤层顶、底板无明显出水现象。(3)断裂构造水根据中央采区开拓、准备、回采巷道及111303、111304、111301工作面回采期间揭露的断层分析,断层均不含(导)水,断裂构造水不会对工作面回采产生影响。(4)钻孔水111303、111304、111301工作面内有地质钻孔十五1、十五1启、16-6、22-3、验6#、江12、20-3、19-7、15-8等,上述钻孔均封闭良好,不会对工作面回采产生影响。(5)采空区水111303、111304、111301工作面位于中央采区东西两翼,根据采空区赋存形态,位于111304工作面南侧的121301工作面回采不受采空区水影响;111301工作面虽位于111303下侧,但中间保留了100m煤柱,111301工作面南侧为工广煤柱位置,因此,111303、111301工作面采空区水对采掘无影响。2、涌水量分析工作面回采期间实际涌水量主要由生产用水构成,根据井上下钻孔探查资料分析,13-1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赋水性弱且砂岩裂隙仅局部段发育,均以静储量为主,补给性差。针对可能赋存水的物探低阻区经超前钻孔疏放后,对工作面回采基本无影响。已回采工作面涌水量情况见表3。表3 工作面涌水量统计表计算方法正常涌水量(m3/h)最大涌水量(m3/h)111303工作面预测涌水量42.798.2111304工作面预测涌水量39.1127.5111304工作面预测涌水量25.964.8实际涌水量1015第三节 相邻采区瓦斯地质条件1、瓦斯情况根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提交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xx东矿13-1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xx东矿中央采区F5断层与F12-1断层间、-980m水平以上至13-1煤层露头区域为非突出煤层;根据掘进及回采期间实测资料,该区域13-1煤层测定瓦斯含量为3.25.8 m3/t,最大瓦斯压力0.48Mpa。2、煤层爆炸指数根据“安徽兴安矿用安全产品检验站”鉴定资料,中央采区13-1煤尘具有爆炸性,其水分(Mad)为2.27%、灰分(Ad)为26.06%、挥发份(Vdaf)为41.36%、火焰长度为5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60%、煤尘爆炸指数57.71%。3、煤的自燃倾向性根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提交的xx东矿13-1煤层自燃发火标志气体研究报告,中央采区内13-1煤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类,自燃倾向性为容易自燃,最短自然发火期为36天。第三章 xx8、5煤联合采区地质概况第一节 地层xx采区为全隐蔽区,据钻探揭露,地层层序与淮南煤田各勘查区相同,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上太古界见于阜凤推覆构造上盘。主要由灰灰绿色片麻岩、角闪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浅肉红色浅紫色混合岩,花岗片麻岩组成。2、上元古界主要由灰白色微粒厚层状石英岩、黄色石英砂岩、紫红灰色薄层状硅化灰岩、泥质灰岩、深灰色浅灰色粉砂岩、泥岩组成。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3、古生界(1)寒武系():区内23-9孔见于F1推覆构造上盘,岩性为灰深灰色,细晶质灰岩、泥质灰岩、鲕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有紫红色泥岩、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2)奥陶系中、下统(O1+2):区内23-10、23-11钻孔揭露,岩性以灰色隐晶质及细晶、厚层状白云质灰岩为主,局部夹角砾状灰岩或夹紫红色、灰绿色泥质条带。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3)石炭系上、中统(C2+3)本溪组(C2b):岩性为浅灰色、紫红色铁铝质泥岩。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太原组(C3t):岩性由1113层灰岩与细砂岩、泥岩相间组成,含薄煤层14层,极不稳定,多不可采。与下伏本溪组为整合接触。(4)二叠系(P):区内划分为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以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其中山西组及下、上石盒子组分为7个含煤段。山西组(P1s):即第一含煤段。底部为灰黑色、致密泥岩,富含腕足类化石,其上为灰黑深灰色砂、泥岩互层,混浊层理发育,具虫孔构造,夹有菱铁结核,含煤12层,其中1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下石盒子组(P1xs):即第二含煤段。底部为砂岩夹泥岩或石英砂岩夹泥岩,并发育一层花斑状泥岩、铝质泥岩,中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夹泥岩,上部以灰色、深灰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含煤48层(49煤),为主要含煤段,其中5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8、4-2煤层为较稳定可采煤层,9煤层为不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上石盒子组(P2ss):共包含四个含煤段。第三含煤段:以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为主,夹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局部见粗粒砂岩,含煤58层(1011-3煤),其中11-2、11-1煤为较稳定可采煤层第四含煤段:以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底部常见中粒砂岩、石英砂岩,含煤24层,其中13-1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第五含煤段:以灰绿色、青灰色为主要特征,以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组成,夹有薄层细中砂岩。含煤24层(1617煤),其中16-2、17-1煤层为较稳定的次要可采煤层。第六含煤段:以灰色、深灰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有浅灰灰白色粉砂岩中砂岩,含煤14层(1821煤),均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第七含煤段:上部以灰色、青灰、绿灰色泥岩为主,夹粉砂粗砂岩,下部以灰白、灰绿色粉粗砂岩为主夹泥岩、砂质泥岩,底部多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偶见夹一层薄层花斑状泥岩。含煤47层(2225煤),均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石千峰组(P2sh):上部以浅灰、绿灰、紫红等杂色细中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下部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局部粗粒)、夹绿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底部多为灰白色细粗粒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4、中生界三叠系下统(T1):岩性为紫红色中粗粒砂岩为主组成,间夹紫红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与下伏石千峰组地层呈整合接触。5、新生界(1)新近系(N)中新统下段(N11):以棕红色、褐黄色砾石、粘土粒石、细中砂,夹多层粘土及砂质粘土,属残坡相沉积。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中新统上段(N21):以灰绿、棕红色半固结粘土为主,间夹多层细砂,局部夹砂层透镜体。属湖相沉积为主。上新统(N2):以灰绿、土黄色、灰白色中砂、细砂、粘土质砂,砂质粘土及粘土为主,局部夹粉砂薄层。属河湖相沉积。(2)第四系(Q):以灰黄色、土黄色中砂、细、粉砂、砂质粘土为主,次为粘土间夹粘土质砂。属河流相及河漫滩相沉积。第二节 构造xx8、5煤联合采区内8煤、5煤总体为一单斜构造,走向北西,倾向西南,地层倾角520,其中北部地层倾角稍陡,南部较缓,采区内煤层平均倾角约15。区内构造较为发育。1、断层情况根据安徽省阜阳市xx东井田勘探报告及阜阳矿业有限公司xx东矿三维地震数据二次处理精细解释报告提交的资料,在xx8、5煤联合采区范围内共有断层32条,其中正断层28条,逆断层4条。采区内断层发育情况见表4。表4 xx8、5联合采区断层情况一览表序号断层名称断层性质倾向倾角()落差(m)切割煤层资料来源1F1逆SW306610008、5安徽省阜阳市xx东井田煤炭勘探报告2F5正ES50701002008、53DF12正NW50700454DF16正ES50700208、55DF23正N50700108、56DF23-1正N50700108、57DF23-2正NW50600208、58DFW30正ES60700208、59DFW30-1正ES708005510DFW30-2逆ES708003811DFW30-3正NE4050058、512DF31正ES50600508、513DF31-2正SE50600108、514DF31-3正SE50600108、515DF3正NW5070102008、516DF3-1正NW5060101008、517FS1正NW50700108、518FS2正NW50700108、519FS3正ES50700108、520FS4逆SW4060088、521FS5正NW5070088、522FS6逆SE4060088、523FS8正SW55650228、524FS49正ES5070088、525NF49正W50600108阜阳矿业有限公司xx东矿三维地震数据二次处理精细解释报告27NF54正NW70800128、528NF55正NW6070058、529NF78正NE6070058、530NF85正NW5565088、531NF86正E6575058、532NF87正WS7080058、5采区内32条断层中24条断层(断层编号以F、DF、DFW及FS开头)为2004年编制的安徽省阜阳市xx东井田勘探报告提供的资料,断层大多为正断层,少量为逆断层。根据中石油东方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9月提交的阜阳矿业有限公司xx东矿三维地震数据二次处理精细解释报告,xx8、5煤联合采区内新解释出断层8条(断层编号以NF开头),均为正断层。2、褶皱情况本区总体表现为一单斜构造,局部受断层构造影响沿地层的走向和倾向有一定的起伏变化。3、三维地震反射波异常区根据阜阳矿业有限公司xx东矿三维地震数据二次处理精细解释报告提交的资料,在xx8、5煤联合采区范围内未发现有三维地震反射波异常区4、断层及褶皱对采区开拓的影响以现有资料来看,xx8、5煤联合采区内断层相对较多,共计有32条断层,部分断层落差较大,对采区开拓、工作面布置及回采将带来较大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影响工作面布置及回采:采区内断层比较密集,工作面布置及回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DF23、DF31、DF16等断层对工作面布置影响较大;FS6、FS3、NF49等断层对后期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2)影响安全生产:由于断层落差比较大,受其影响断层附近煤岩层产状及厚度变化较大,且煤岩层比较松软易碎,易发生片帮、冒顶事故,对工作回采及巷道掘进影响较大。(3)增加煤炭损失量:受断层影响,工作面布置受到限制,造成大量三角煤的损失;回采工作面过断层时,将会破大量煤层顶底板矸石,造成断层附近大量丢煤。(4)增加巷道掘进量:巷道掘进过程中遇到断层,可能会引起设计方案的调整,导致巷道掘进量的增加;煤巷掘进过程中遇到断层,为了寻找断失煤层,将施工大量岩巷,造成岩巷掘进量增加。影响煤矿综合经济效益 断层的破坏程度与煤矿劳动生产率、吨煤成本、万吨掘进率、煤炭损失率和机械化开采水平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煤矿生产的经济效益。第三节 煤层及煤层顶、底板该采区8、5煤位于二叠系第二含煤段下石河子组,其层间距28.7542.75m,平均距离为38.16m;距上部9煤层间距1.2017.40m,平均距离为4.64m;距下部4-2煤层间距6.8019.45m,平均距离为11.42m。采区内各钻孔煤层间距情况详见表5。 表5 钻孔煤层间距一览表 单位:米 表6 钻孔煤层厚度一览表 单位:米孔号 层间距988554-2孔号 煤厚8523-1 23-123-223-223-323-323-41.2030.2514.0023-42.267.2023-107.7023-105.4823-1117.4040.898.9023-111.515.4524-124-124-212.25 24-26.9424-32.30 28.75 15.85 24-30.76(0.24)3.25(0.15)2.6924-42.75 37.45 16.35 24-43.006.8924-53.00 37.20 13.10 24-51.55(0.13)0.996.0424-69.70 24-69.7524-71.85 41.90 8.15 24-71.871.82(0.23)2.1925-125-125-216.10 25-20.59(0.20)0.71(0.13)0.26(0.15)5.2525-54.20 37.05 19.45 25-52.463.53(0.24)2.5125-35.00 37.50 14.30 25-31.59(0.14)1.117.1425-65.15 39.20 9.65 25-61.61(0.10)1.277.3425-45.60 39.95 7.80 25-41.882.8626-126-126-22.85 37.50 12.20 26-22.936.5026-35.55 36.80 8.75 26-33.057.5326-45.05 36.85 10.55 26-41.870.69(0.25)6.3526-55.25 35.95 9.75 26-51.25(0.15)1.450.80(0.40)8.20续表5 钻孔煤层间距一览表 单位:米续表6 钻孔煤层厚度一览表 单位:米孔号 层间距988554-2孔号 煤厚8526-62.70 42.75 6.80 26-61.57(0.10)1.275.5627-427-427-312.30 27-37.1427-15.63 38.15 10.00 27-11.33(0.25)0.983.69(0.25)3.0527-52.25 31.45 10.30 27-53.557.1427-25.85 32.45 8.75 27-23.231.11(0.68)0.82(0.63)5.9428-535.9528-53.66(0.25)1.246.8328-638.2528-61.106.57F-0135.95 F-010.790.75(0.95)2.74平均4.6438.1611.42平均1.79(0.16)0.821.53(0.50)5.038煤:位于第二含煤段上部,纯煤厚1.104.95m,平均2.61m;平均含一层夹矸,多为泥岩,煤层结构简单;夹矸厚度00.25m,平均厚度0.16m;通过加权平均,8煤结构为1.79(0.16)0.82m,属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顶、底板以泥岩为主,少数为细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顶板:泥岩为主,厚度0.2520.25m,平均厚度2.82m;粉砂岩,厚度1.7010.40m,平均厚度5.46m;砂岩,厚度3.5013.15m,平均厚度 8.46m。底板:泥岩为主,厚度0.408.35m,平均厚度3.44m;粉砂岩,厚度0.605.80m,平均厚度2.80m;砂岩,厚度1.6514.20m,平均厚度7.95m。5煤:位于第二含煤段中下部,纯煤厚2.869.75m,平均6.56m;平均含有12层夹矸,多为泥岩,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夹矸厚度00.95m,平均厚度0.50m;通过加权平均,5煤机构为1.53(0.50)5.03m,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顶、底板以泥岩为主,少数为细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顶板:泥岩为主,厚度0.2016.35m,平均厚度2.81m;粉砂岩,厚度1.237.65m,平均厚度4.36m;砂岩,厚度2.6026.95m,平均厚度 13.79m。底板:泥岩为主,厚度0.709.70m,平均厚度1.62m;粉砂岩,厚度0.807.20m,平均厚度2.25m;砂岩,厚度2.104.30m,平均厚度3.31m。采区内各钻孔见煤厚度情况详见上表6。采区内8、5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变化情况及物理力学性质见表7、表8、表9。另根据地质勘探钻孔资料显示,在xx8、5煤联合采区内29个钻孔中有部分钻孔在8、5煤顶板上方100m范围内发现有厚度超过10m的砂岩层,具体砂岩厚度及距煤层层间距见表7。表7 xx8、5煤联合采区煤层顶板厚层砂岩统计表 单位:m 砂岩孔号8煤顶板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