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 32 新文化运动 作业.doc_第1页
人民版必修3 32 新文化运动 作业.doc_第2页
人民版必修3 32 新文化运动 作业.doc_第3页
人民版必修3 32 新文化运动 作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新文化运动基础巩固1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以此文的发表为开端的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结合题干,敬告青年一文正发表在这一杂志上,故d项正确。2北京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在办学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在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吸引外来文化b提倡学术自由至上c促进民主改革d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的把握。袁世凯当时在思想界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很显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实质是要让资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得以传播,故答案为d。a、b不是主要的目的,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主要涉及思想领域。3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民众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这个意义特别表现在()a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高涨b国内中小学全部使用白话文教材c广大妇女获得了解放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激增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强调民众关注国家政治事务,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最能体现这一意义。4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的理由是“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a创办青年杂志 b主张文学改良c提倡“民主与科学” d发表狂人日记答案b解析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掀起文学改良运动,故b项正确;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故c项错误;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故d项错误。5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深入研究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d与现实的政治斗争密切结合答案b解析a项是两者的共同点;c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d项不符合史实,新文化运动当时回避对军阀政府的政治斗争。新文化运动相比维新思想而言,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能力提升6陈独秀在其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把向西方学习分为“学术”“政治”“伦理”三个阶段的觉悟,下列言论属于“伦理的觉悟”的是()a“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之利器”b“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c“师夷长技以制夷”d“以科学和人权并重”答案d解析“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之利器”,外国之利器主要是指西方的坚船利炮,故a项错误;“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制度,属于政治觉悟,故b项错误;“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停留在学习西方技术方面,故c项错误;“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故d项正确。7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新文化运动()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c第一次高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易错选a或b,错选原因在于对辛亥革命的影响和结果认识不清,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把握不准确。既然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说明二者在任务上是一致的,即都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在当时这两大任务主要体现为反封建。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皇位上的皇帝,但是没有推翻人们头脑中的“皇帝”,封建残余思想依旧统治着人们,而新文化运动的任务就是把人们从这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本题选d。8有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说:“凡道理、智识、文学样样都该学外国人,才能生存于20世纪,做一个文明人。”这反映新文化运动()a孕育了维新变法思想b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c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d存在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涉及新文化运动中对外国文化的态度,没有涉及对维新思想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未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早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就主张“向西方学习”,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凡道理、智识、文学样样都该学外国人,才能生存于20世纪,做一个文明人”可知对西方文化是全面肯定的态度,故d项正确。9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则发达利己之心,实为完成人道主义之根本。人道主义其鹄的,利己主义其经程也;(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二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醒材料三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青年的误会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什么?概括指出“新道德标准”包含哪些内容?(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主要思想观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观点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3)材料三中陈独秀列举的“青年的误会”与新文化运动有怎样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试分析这场道德伦理革命在当时的积极作用。答案(1)观念:儒家传统道德(三纲五常)。内容:人道主义,追求自由、平等、博爱。(2)观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与共和政治不能相容。历史原因: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是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思想,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维护统治。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3)关系:新文化运动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导致材料三中“青年的误会”。作用: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传播了自由、平等、独立观念。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教材所学即可回答;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中“平等博爱”“人道主义”“自由思想”等关键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共和立宪制”“保守纲常阶级制”“绝对不可相容”这一关键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