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14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质量分析.doc_第1页
南通市2014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质量分析.doc_第2页
南通市2014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质量分析.doc_第3页
南通市2014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质量分析.doc_第4页
南通市2014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质量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通市2014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命制情况及说明 本次二模试卷命制时严格按照江苏省高考语文学科的2014年考试说明的范围及要求来选材、命题。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基本仿照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卷,并结合2014年考试说明的变化以及一模考查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按照考点要求,本试卷分别考查了语音字形辨析、病句、提炼语意、根据设置情境仿句、文言实词、概括文意、文言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的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材料作文。文科加试题考查了文言语段的断句、文学常识、概括内容、名著阅读和材料分析鉴赏。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考查字音、字形辨析的词语都为日常生活经常使用但易读错、写错的词语,如“一针见血”的“血”易误读为“xu”“惹是生非”的“是”易写成“事”等。病句选用了学生体质测试、互联网视听节目管理、口罩的质量调查等材料,提炼语意题考查对培根关于做学问途径的三句话的理解,仿句考查对语文的不同角度的形象描绘,作文通过一则青蛙的材料,告诫考生要“慎思、明辨”,要有悲悯情怀等。这些材料都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2.模拟和预测结合 模拟试卷既要有模仿性,即紧跟上一年高考试卷的命题,又要有预见性,能够预测当年试卷的些微变化,起到一定的前瞻性,对考生有所启发、思考,提高考生的应试备考能力,提高得分。本试卷没有单独考查语音辨析,而是将字音字形结合考查,文言实词和语意概括没有完全按照13年高考试题的模式命制,而是通过主观题直接让考生解释和概括,这样使考查面广了一些,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又使考生能够尽快适应2014年江苏高考可能进行的考查要求的变化。3.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 去年江苏高考语文均分96分,本次考试经过200份试卷的抽样统计,均分为98.85,难度系数与去年高考大体相当。因为二模考试有一个检测、诊断功能,重点是诊断考生在一模考试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及考查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检测考生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是否具备?所以难一点是正常的,通过考查可以看到考生试卷上的不少问题,以便于在今后两个多月的复习中,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提高复习质量。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通过试卷抽样分析,均分为98.85,作文均分为47.68分,文科加试题均分为21.56分。第1题语音字形辨析,得分率为86%,得分情况较理想。由于考查的是常见常用字的读音和字形,加之考生重视,属于基础性的,难度不大。第2题辨析病句,考查了常见的语病,如搭配不当、语序不当、逻辑错误等,得分率为71%,难度中等。从得分情况看有一定的区分度,考查效果较好。第3题提炼语意,属于中等难度,分值5分,均分为2.56,考生失分主要是概括不到位和要点概括不全面,不能准确理解句子的内涵。第4题根据情境仿句,考查的是修辞,分值为4分,均分为2.90,答题情况较好。有些考生不能根据“春夏秋冬”的顺序选取适当古诗句进行描述,审题能力薄弱,文化积淀少。第5题文言实词的考查,该小题总分4分,考查了“陟、凌、济和乞骸”四个实词,根据新题型的特点,它回避了原来客观题的标准化,运用主观题考查,虽经过一模的考查,考生对新题型还感到不适应,得分情况稍有降低,呈两极分化趋势。如“陟”出现于高考必背篇目出师表,又如“济”,有“渡过”“帮助、救济”“裨益”的义项,但在本文中原句为“蔡人济以甲胄,军无所阙焉”,因此只能选择“帮助、救济”,有些考生解释为“渡”暴露考生对已学的文言实词掌握还不牢固和结合语境阅读理解推断词义的能力还不够的问题,得分率只有58%。第6题文言语意概括,也属于新题型,好多考生不是概括,而是直接摘抄原句,部分学生甚至将“增垣墉,浚沟洫”分点表述,反映学生概括意识普遍不强的弱点。第7题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分析,得分率69%,适中,考生错选B项较多,主要原因是未能理解内容。而没有能够认真看清D项中有明显的时间先后错误。第8题文言语句翻译,考查了一词多义、被动句和句意的理解,考生失分主要是阅读理解存在问题,不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合理的推测和判断,如第1句有的考生“夙”“习”本是平时训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多学生把“如夙习焉”翻译成“假如白天学习”,把“无敢乱其行者”翻译成“没有敢扰乱他行为的人”或“没有敢乱动的孩子”;第2句不少学生未能做到“字字落实”,“东下”未能拆开准确处理;三是对“驱”的翻译,未能考虑到感情色彩,翻译成“率领、带领”的较多,致使语句通顺分未能得到;第3句按理说,这么简单的翻译,应该所有学生都能满分。但是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仍然有少部分同学对于实词“多”的解释出现错误,翻译成了“认为”、“多次”、“喜欢”、“看重”等意思,这表明在复习迎考中,对于基本文言实词的掌握不到位。文言文翻译中得分点的词语解释不出来,或者不准确,句意不通顺导致失分较多,三句翻译分值10分,均分为6.75分。第9题诗歌鉴赏,分值10分,均分只有4.81,主要失分原因是第(1)小题是新题型,考生无从把握,不能根据题干提示有效答题,多数考生不能根据词的本身内容作答,而臆断写林逋与作者遭遇相同,性格相似,部分考生能写出化用诗句,但写不出具体诗句,不得分。本题分值为3分,均分只有0.36分。第(2)小题,主要是审题不清,题目要求“写梅的表现手法”,有考生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抒情手法;题目要求答“梅的品格”,考生答成了情感,如“对梅的喜爱之情”等。第(3)小题部分考生没有看清题干要求“下阕”,却从全词中答思想感情;不结合词句分析,将思想感情笼统概括。有乱贴标签的,不顾“下阕”内容,拿“爱国”“乐观”等词语乱贴一气,令人生厌。有曲解诗情的,把“孤芳”句分析为词人的孤独寂寞,表达词人的孤独之情。(2)(3)为常规题,均分分别为2.35、2.13分,较为理想。第10题名句名篇默写分值8分,均分6.48分,说明考生非常重视平时的积累,因为容易得分,答题很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存在问题第一句中的两句课外名句空缺者较多,大约有30%未能答出。错别字多,主要有“匪我愆期”中的“匪”“愆”;“高者挂罥长林梢”中的“罥”,“弃掷逦迤”中的“掷”,“泣孤舟之嫠妇”中的“嫠”,“岩穴暝”中“暝”,不注意同音字的区分。第11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点写景文段表现手法的理解掌握能力。均分为1.88分,学生得分情况并不理想。答题主要存在问题:(1)审题不清。有部分考生未能明确考题着眼于写景的表现特色进行分析这一要求,而是分析其表达作用和效果,造成全部失分;(2)答题分点不全,尤其是第4点“语言表达富有韵味”漏缺得很多;(3)表述不规范,如将第1点中“从低到高或由近及远”笼统地答成“空间顺序”或者“以山峦为写景的观察点”;将第2点中的“视觉、内心感受”描写成“视觉与触觉相结合”;(4)答案冗长、混杂,不会分点作答,表述不清晰;或者乱堆答案,多达7点甚至9点,意图蒙混得分。第12题考查对作品人物形象的欣赏能力,均分为 4.38分。答题主要存在问题:(1)答题不规范。有的同学有概况没分析,有的同学有分析没概况。不分点作答;(2)审题不清。有答成作用的(如推动情节发展,做铺垫,作为全文的线索,表现小说主题,等等),有答成手法的(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等);(3)文本阅读不仔细,作答时张冠李戴,弄错对象。如答成“热情好客”,“慷慨大方”,“观察仔细、心细”(观察到两人换了裤子);(4)答案几个点之间内容重复,或围绕一个点铺开来大讲特讲,概况角度不全。第13题考查对作品结构思路的理解能力,均分为0.48分。答题主要存在问题:(1)审题不清。题干要求回答“小说结构特色”,学生回答的却是“文章行文思路”,围绕内容一个劲地分析。这是最多的错误答法;(2)有关小说的背景知识储备欠缺。不知道结构方面包括哪些东西,所以即使看清题目要求却也无从下手;(3)整体阅读意识不强。很多同学就局部情节分析结构。回答不够规范、严谨。答到了小说结构特色“倒叙”,但缺少简单必要的说明分析或者分析内容不对应,不到位。第14题考查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均分为2.57分。(1)有一大部分学生不知探究分析的切入角度,答题方向不太明确,这暴露了学生探究题知识能力的欠缺,如有些学生答:“妇女勤劳之美、父子殷勤之美、我的坚毅之美”想不到除人物之外的其他角度,所以学生仍得提升多角度地整合信息的能力;(2)学生在分析概括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学生虽有分点答题的意识,但答案内容相似重复较多,影响了本题增分空间的增长。第15题考查概括分析能力,均分为2.86分,有些考生对“方面”不概括或概括不准确,如有学生概括成“文学成就方面”“他的人生历史”“他学生的叙述”等,或只概括不分析,答题时角度混乱,如有的同学在分析“生活方面”时,所举内容及结论却是人物“严谨的治学态度”。第16题考查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均分为2.73分。答题空洞笼统,文体意识不强,把实用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混为一谈,甚至把文学类文本中“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这一答题模式照搬套用。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能力差。不能区分答题角度,把“性格”和“人品”两个角度混淆在一起,导致角度重复。第17题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均分2.86分。主要存在问题:(1)答非所问 ,审题不清,如答“文学中缺少夏志清这样的作家”;(2)答成句子的作用,如“写了夏志清对文学批时的工作态度、方法,充满真诚,观点鲜明,敢于裁新,有勇气魄力,肯定其贡献。总结全文,指出夏志清独树一帜,是文学批评界所需要的”等。第18题重点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次作文顺应江苏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考查材料作文。文题提供给考生阅读的材料是英国每日邮报的一则报道。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死死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觉,但再也不能跳起来。他推测,青蛙当时正打算从冰面上钻回水里,被冻住了。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有能做到,就死去了。” 从“青蛙”角度,可以这样理解材料:不能被表象迷惑(如认清事物的本相;看清事物的变化,作出准确的判断;慎思之;克服片面的主观认识;独具慧眼;莫被浮云遮望眼;三思而后行;审时度势;反对经验主义;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可纵容自己的误判;对盲目行为说“不”等表述);从揭示生命的本质这个角度出发,谈失败的悲剧美,对生命的敬畏、赞美。从“摄影师”的角度,可以这样理解:常怀悲悯之心;善于发现美。本次作文均分为47.58分,难度系数为0.68。作文命题平实通俗,审题难度不高,得不到较高分数主要是审题立意的高度不够,这和平时的阅读积累、思考、思想认识有关,另外考生的语言表达很难尽如人意。大多数作文的论述,观点不够严密准确,站不住脚,分析只会举例,总在同一层面绕圈子,没有一定的递进,缺少一种说理的深度;记叙事情经过缺少现实生活气息和必要的生活细节描写,有不少是编故事而成,语言不够优美,缺少个性化,语病和错别字较多。文科加试题 文言断句及文学常识、语段概括,分值10分,均分6.12分,关于断句的答题情况较好,但文学常识和内容理解情况不容乐观,答错的情况较多,均分分别为0.38和0.28分。名著阅读分值15分,均分为8.2分,主要是简答题问题较大,写不出来,答不到要点上。材料分析鉴赏题分值15分,均分为6.6分,许多考生不能认真理解文本内容,胡乱作答,或只摘抄,不概括。三、存在问题分析1从试卷看,学生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现代文阅读中,对文章内在的结构及段落之间关系的理解相对薄弱。对文章修辞手法及作用的理解分析、对文章整体理解、对词语在语境中意义的理解相对薄弱。对古典诗歌意境及表现手法的分析薄弱。学生对议论性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差,对文章内、结构、主旨大意及行文思路等的分析不到位。2部分学校的学生答题时间仍感紧张。部分同学还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答题的方法。3学生审题能力不强。4写作中,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较弱,在谋篇布局、书写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四、后期教学建议1盘点考试要点,把语文复习的内容精细化、对象化经历了前一阶段复习后,我们对语文高考试卷的结构、选文的类型、命题的方式、知识点能力点的要求等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时候,我们要进行一次盘点,把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能力点的要求与具体试卷的命题形式对应起来,看看这些要求在具体的试卷中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这些题目的命题者想考我们什么,我们应怎样应对。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提炼、整合、概括文中相关信息的能力,也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对文章的结构、行文思路、表现手法及重要语段在文章中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对阅读文本的探究能力。从三年来的试卷看,这些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考查比较固定,有些题型也比较稳定。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语意概括及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文章相关内容、文意的归纳、综合和概括能力,这部分还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需要明确的是:这道题要求学生把相关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把相关的实词和虚词翻译成对应的现代汉语词汇,还要求整个句子的表达也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对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完整,对倒置的语序要理顺。古代诗歌阅读主要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考查:在诗歌的内容上主要考查诗歌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中的一些语句或字词具有怎样的含义和作用等;在诗歌的形式上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围绕表现手法、结构特色、表现风格等方面来命题。2保持清醒,理性分析自己当前语文学习的状况在了解了上面这些知识点和能力点以后,我们再把考过的一些重要试卷拿出来,认真翻看比对每一次考试的试卷,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认真细致的全面检查,找出自己的薄弱项。看看在历次考试中,自己每次扣分最多的是那一部分,是语言基础知识还是现代文阅读,是古诗鉴赏还是作文。同时还要进一步分析在这些模块中,是哪一类题得分不高,是信息筛选不准确还是理解分析不准确,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不对还是主观题答题不全面等,弄明白自己哪一块语文知识不足或哪一方面能力不足。到了这一时期,语文老师面对很多学生,他要命题,要阅卷,他要研究获得的各种关于高考的信息,他要编辑相应的题目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他不可能对每一位同学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学生自己为自己的语文学习把脉诊断,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要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关键是我们要找出自己的“软肋”,然后自己找相关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掌握此类题目的命题规律,考察动机及解题要领。老师的训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要在跟随老师进行整体训练的同时,自己为自己补差补缺。要知道,加强这些相对薄弱的地方,也是提升语文分数的地方。3关注写作,丰富阅读,开阔视野,提升素养作文要注意各种命题形式的训练,在审题、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多做准备。做到审题要准,立意须稳,平时要有材料意识,随时积累材料、消化材料并正确运用材料。目前,要写一些诸如人生、社会、自我、理想、文化等主题的文章,要写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对于过去自己写得比较好的文章要拿出来再次修改,在修改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作文的写作中,要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