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1页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2页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3页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4页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范类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素质高,教师基本功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和新课程改革,主要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的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以及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与研究、文化宣传及相关工作的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二、基本要求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具有为祖国繁荣昌盛和民族富强而奋斗的使命感,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行为规范;具有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意识。2、具有系统丰富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世界文学修养,有较强的处理古今语言文献的能力、分析和鉴赏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不断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富有开创精神。 3、具有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人文与科学素养,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开辟新的领域,专业上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4、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实践课教学的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5、具备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形成具有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精神的健全人格,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三、学制、毕业学分和授位与修业年限1、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2、总学分要求:第一课堂学业学分:170学分。第二课堂素质活动学分:10学分。3、学位: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四、专业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文学概论、世界文学、语言学概论、美学、逻辑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学、 文字学、语文学科教学论。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1、教育实习:第7期12周;2、教育见习:共1周,第3期集中安排;3、综合见习:共2周,第四期集中安排,组织学生到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见习,并结合专业拟定主题开展教育调查等活动。4、教育研习:课题教学研习、教学改革课题研习、教育科研课题研习等,共4周,第8期;5、社会实践:三下乡、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每学年寒暑假;6、毕业论文:第7-8期,时间跨度不少于16周;7、思想政治实践课、大学外语实践课、形势与政策实践课:第1-8期;8、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微格训练、普通话训练、三笔字技能、教育科学研究技能训练等;9、科研立项:独立开展、作为学生科研项目主持人,或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前5名以内),选修,参照内江师范学院创新学分实施办法计算学分;10、自主学习、参加讲座。六、第一课堂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及课时分布表1 第一课堂课程结构课程类别性质学分数占总学分比例(%)通识教育课程(第一平台)通识教育必修课模块3319.4%综合素质选修课程模块84.7%学科基础课程(第二平台)学科基础必修课模块2514.7%专业课程(第三平台)专业发展基础必修116.5%专业发展核心必修2816.5%专业发展基础选修84.7%专业发展应用选修84.7%教师教育必修158.8%教师教育选修52.9%实践教学环节(第四平台)基础实践9.55.6%专业实践3.52.1%综合实践158.8%选修10.6%合计170100%七、课程设置表(一)通识教育课程1.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42.5学分)表2 通识教育必修课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开课学期授课单位GB0640001SJ0640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理论)考查1思政部1(实践)GB0640003SJ064000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1.5(理论)考试2思政部0.5(实践)GB0640002SJ06400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2(理论)考试4思政部1(实践)GB0640004SJ06400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理论)考试3思政部2(实践)GB0840001-GB0840004大学体育42考查1-4体育学院GB0540001GB0540002GB0540003SJ0540001大学外语164(理论)考试1-3外国语学院1(实践)GB1040003GB1040004大学计算机基础43(理论)考试1计算机科学学院2(实践)GB1340001信息检索11(理论)考查2图书馆GB2040001GB2040002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51(理论)考查1(职业发展)招生就业处0.5(理论)6(就业指导)GB0640005-6SJ0640005-6形势与政策21(理论)考查1-8思政部1(实践)2. 通识教育综合素质选修课程(8 学分)表3 综合素质选修课序号系列要 求1人文社会科学系列任选2自然科学与技术系列在本系列中至少选修2学分3艺术、体育与健康系列在本系列中至少选修2学分,大学生健康教育(1学分)为限选4教师教育系列任选,师范类学生须在本系列中至少选修2学分5综合素质训练及学术讲座任选(二)独立实践教学环节(30学分,其中必修29学分,选修1学分)表4 独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SZ0140003教师课堂口语技巧(选修)1175SZ0140004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选修)1174SJ0140004自主学习、参加讲座(选修)22-8SC0140001科研立项(选修)22-8SZ0140024教育见习11周3SZ0140025综合见习1.52周4SZ0140026教育研习14周8SQ0140010教育实习912周7SQ0140002毕业论文(设计、创作)616周7-8SJ0640001-4思想政治实践课4.51-8SJ0540001大学外语实践课41-8SJ0640005-6形势与政策实践课11-8(三)教师教育课程(20学分,其中必修15学分,选修5学分)表5 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开课学期考核 方式开课单位必修JB1240001心理学2343考试教科院JB1240002教育学2344考试教科院JB0140008语文学科教学论2345考试文新学院JB1240003教育心理学2344考试教科院JB0140006普通话与教师口语1.58171考查文新学院JB0140005三笔字技能1.58171考查文新学院JB1240004教育科学研究技能训练0.5175考查教科院JB1040001JB1040002现代教育技术1.517174考试计科院JB0140009教师教学技能综合训练(含微格教学)24-6考查文新学院选修JX0140001基础教育改革研究1175考查文新学院JX0140002语文学科名师教学艺术赏析2345考查文新学院JX0140003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346考查文新学院说明:师范类本科专业的“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三笔字技能”等课程,原则上不组织期末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为认定学分的依据。(四)第一课堂教学计划进程表表6 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进程表平台课程 构成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各学期周学时分配考核 各类课程 学分合计总计理论实验1学年2学年3学年4学年一(15)二(17)三(17)四(17)五(17)六(17)七(17)八(12)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程GB0640001- GB0640004思想政治理论课9.515815821.5423319.4%GB0840001-GB0840004大学体育41321322222GB0540001-GB0540003大学外语12196196444GB1040003GB1040004大学计算机基础47545303+2GB1340001信息检索1161421GB2040001GB2040002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5232310.5GB0640005-6形势与政策117170.50.5综合素质选修课程8详见表3综合素质选修课84.7%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JC0140001JC0140002现代汉语8128128442514.7%JC0140003JC0140004写作6969633JC0140005JC0140006古代汉语610210233JC0140007JC0140008中国现代文学5818123专业课程专业发展必修ZB0140001-ZB0140005中国古代文学15249249333333922.9%ZB0140006中国当代文学351513ZB0140007ZB0140008文学概论610210233ZB0140009ZB0140010世界文学5858532ZB0140011语言学概论351513ZB0140012美学351513ZB0140013逻辑学234342ZB0140014比较文学234342专业发展选修16详见表7 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设置169.4%教师教育类20详见表5 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2011.8%实践教学环节基础实践大学外语实践课42917.1%思想政治实践课4.5形势与政策实践课1自主学习、参加讲座(选修)2专业实践教师课堂口语技巧(选修)11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选修)11教育见习11周综合见习1.52周教育研习14周综合实践教育实习912周毕业论文(设计、创作)616周创新实践科研立项(选修)2合计17024112311100170100%说明:1、表示考试,表示考查。 2、每学期集中安排考试的课程应控制在6门以内。表7 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设置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总学时考核开课学期开课单位1. 文学研究与文学教育方向选修ZX0140001论语研究2234考查2文新学院ZX0140002庄子研究2234考查2文新学院ZX0140003乐府民歌研究2234考查3文新学院ZX0140004文心雕龙研究2234考查3文新学院ZX0140005宋词通论2234考查5文新学院ZX0140006唐传奇研究2234考查5文新学院ZX0140007明清小说研究2234考查6文新学院ZX0140008文献学(必选)2234考查6文新学院ZX0140009鲁迅研究2234考查5文新学院ZX0140010中国当代新时期小说研究2234考查4文新学院ZX0140011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研究2234考查5文新学院ZX0140012莎士比亚戏剧研究2234考查6文新学院ZX0140013文艺心理学2234考查4文新学院ZX0140014中国古代文论(必选)2234考查6文新学院ZX0140015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2234考查5文新学院ZX0140016西方文论2234考查6文新学院ZX0140017诗歌美学2234考查5文新学院ZX0140018影视鉴赏2234考查5文新学院ZX0140019中国文化概论(必选)2234考查4文新学院ZX0140020语文课程论(必选)2234考查6文新学院ZX0140021中美语文教育比较研究2234考查6文新学院ZX0140022秘书学2234考查2文新学院ZX0140023小说写作学2234考查3文新学院2. 汉语基础研究与应用方向选修ZX0140024汉字学(必选)2234考查5文新学院ZX0140025训诂学2234考查5文新学院ZX0140026音韵学2234考查6文新学院ZX0140027中国语言学史2234考查4文新学院ZX0140028文言文教法研究2234考查5文新学院ZX0140029汉语语法专题研究2234考查3文新学院ZX0140030汉语修辞专题研究2234考查4文新学院ZX0140031词汇与文化研究2234考查5文新学院ZX0140019中国文化概论(必选)2234考查4文新学院ZX0140008文献学(必选)2234考查6文新学院ZX0140020语文课程论(必选)2234考查6文新学院说明:1、专业选修课分为2个方向,学生必须从中选择1个方向作为自己的主修方向;2、专业方向选修课需修满16学分,学生确定好主修方向后至少要在该主修方向课程系列中修满10分,其余6分可以从其它方向课程系列中任意选择搭配。八、第二课堂课程结构(10学分)表8第二课堂素质活动类型及内容经典阅读阅读10本经典著作,完成5千字以上的阅读体会(每本)1-4任选社会工作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1-4任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活动1-4任选学科竞赛学校认定的各类竞赛1-4任选艺体活动学校组织的文化艺术活动、运动会1-4任选证书认定学校认定的第一课堂外的各种证书1-4任选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军事理论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军事理论3必选说明:认定标准由学生处制定。其中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1学分,军事理论2学分(理论1学分+实践1学分)。非师范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以新闻学为主)基本理论素养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宣传、文化、教育部门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管理、教学等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专业新闻人才。二、基本要求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具有为祖国繁荣昌盛和民族富强而奋斗的使命感,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行为规范,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意识。2、掌握党和国家新闻及文艺宣传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够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新闻学、编辑学、传播学等专业知识,具备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掌握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制作,栏目策划与节目编导,报刊及网络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等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运用广播电视手段传播社会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和熟练操作的实践技能。3、具备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了解本专业的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以及进行公关、广告策划、创意的社会活动能力,能适应相邻专业方向的实际工作。 4、具有较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形成具有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人文精神的健全人格。5、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三、学制、毕业学分和授位与修业年限1、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2、总学分要求:第一课堂学业学分:169.5学分。第二课堂素质活动学分:10学分。3、学位: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四、专业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广告策划与创意、新闻摄影、新闻摄像、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节目策划、播音发声学、播音与主持、现代汉语等。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一)基础实践1、自主学习、参加讲座;2、思想政治实践课、大学外语实践课、形势与政策实践课:第1-8期。(二)专业实践1、专业见习:共1周,第3期集中安排;2、社会实践:三下乡、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每学年寒暑假。(三)综合实践1、毕业论文:第7-8期,时间跨度不少于16周;2、专业实习:共12周,第7期。(四)创新实践1、科研立项:独立开展、作为学生科研项目主持人,或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前5名以内),选修,参照内江师范学院创新学分实施办法计算学分。六、第一课堂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及课时分布表1 第一课堂课程结构课程类别性质学分数占总学分比例(%)通识教育课程(第一平台)通识教育必修课模块3319.5%综合素质选修课程模块84.7%学科基础课程(第二平台)学科基础必修课模块2011.8%专业课程(第三平台)专业发展基础必修2011.8%专业发展核心必修3319.5%专业发展基础选修105.9%专业发展应用选修105.9%实践教学环节(第四平台)基础实践9.55.6%专业实践95.3%综合实践158.8%选修21.2%合计169.5100%七、课程设置表(一)通识教育课程1.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42.5学分)表2 通识教育必修课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开课学期授课单位GB0640001SJ0640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理论)考查1思政部1(实践)GB0640003SJ064000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1.5(理论)考试2思政部0.5(实践)GB0640002SJ06400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2(理论)考试4思政部1(实践)GB0640004SJ06400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理论)考试3思政部2(实践)GB0840001-GB0840004大学体育42考查1-4体育学院GB0540001GB0540002GB0540003SJ0540001大学外语164(理论)考试1-3外国语学院1(实践)GB1040003GB1040004大学计算机基础43(理论)考试1计算机科学学院2(实践)GB1340001信息检索11(理论)考查2图书馆GB2040001GB2040002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51(理论)考查1(职业发展)招生就业处0.5(理论)6(就业指导)GB0640005-6SJ0640005-6形势与政策21(理论)考查1-8思政部1(实践)2. 通识教育综合素质选修课程(8 学分)表3 综合素质选修课序号系 列要 求1人文社会科学系列任选2自然科学与技术系列在本系列中至少选修2学分3艺术、体育与健康系列在本系列中至少选修2学分,大学生健康教育(1学分)为 限选4教师教育系列任选,师范类学生须在本系列中至少选修2学分5综合素质训练及学术讲座任选(二)独立实践教学环节(35.5学分,其中必修33.5学分,选修2学分)表4 独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SZ0140005新闻采写编实务2345SZ0140006新闻摄像与编辑2344SZ0140007电视专题片创作(“青春飞扬”电视栏目)4685-6SZ0140027专业见习11周3SQ0140011专业实习912周7SQ0140004毕业论文(设计、创作)616周7-8SJ0640001-4思想政治实践课4.51-8SJ0540001大学外语实践课41-8SJ0640005-6形势与政策实践课11-8SJ0140008自主学习、参加讲座(选修)22-8SC0140002科研立项(选修)22-8(三)第一课堂教学计划进程表表5 2012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进程表平台课程 构成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各学期周学时分配考核 各类课程 学分合计总计理论实验1学年2学年3学年4学年一(15)二(17)三(17)四(17)五(17)六(17)七(17)八(12)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程GB0640001- GB0640004思想政治理论课9.515815821.5423319.5%GB0840001-GB0840004大学体育41321322222GB0540001GB0540002GB0540003大学外语12196196444GB1040003GB1040004大学计算机基础47545303+2GB1340001信息检索1161421GB2040001GB2040002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5232310.5GB0640005-6形势与政策117170.50.5综合素质选修课程8详见表3综合素质选修课84.7%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JC0140009新闻学概论4606042011.8%JC0140010传播学概论468684JC0140011广播电视概论468684JC0140012中国新闻事业史460604JC0140031外国新闻传播史468684专业课程专业发展必修ZB0140073现代汉语3454535331.3%ZB0140074中国古代文学351513ZB0140075中国现当代文学351513ZB0140076世界文学351513ZB0140020新闻采访351513ZB0140021新闻写作468684ZB0140022新闻编辑351513ZB0140023新闻评论351513ZB0140077广告策划与创意351513ZB0140025新闻摄影351513ZB0140026新闻摄像468684ZB0140078电视节目制作351513ZB0140092媒介经营管理351513ZB0140029播音与主持351513ZB0140079电视节目策划351513ZB0140080广播电视新闻报道351513ZB0140081媒介素养345453专业发展选修ZX0140088网络新闻学(必选)3515132011.8%ZX0140037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234342ZX0140089中西方思想史234342ZX0140090新闻作品选读3515123ZX0140091当代报刊版式设计234342ZX0140092范长江类名记者研究351513ZX0140093新闻英语234342ZX0140094媒介与社会234342ZX0140044新闻美学234342ZX0140095中外影视读解351513ZX0140046公关礼仪(必选)2343422ZX0140047电视纪录片2343422ZX0140048新闻心理学234342ZX0140051公共关系学234342ZX0140050马列新闻原著选读234342ZX0140104播音发声学234342ZX0140035电视文化234342ZX0140051百年文体从头阅234342实践教学环节基础实践大学外语实践课435.520.9%思想政治实践课4.5形势与政策实践课1自主学习、参加讲座(选修)2专业实践新闻采写编实务234342新闻摄像与编辑234342电视专题片创作(“青春飞扬”电视栏目)4686822专业见习11周综合实践专业实习912周毕业论文(设计、创作)616周创新实践科研立项(选修)2合计169.524422274168169.5100%说明:1、表示考试,表示考查; 2、每学期集中安排考试的课程应控制在6门以内。八、第二课堂课程结构(10学分)表6第二课堂素质活动类型及内容经典阅读阅读10本经典著作,完成5千字以上的阅读体会(每本)1-4任选社会工作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1-4任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活动1-4任选学科竞赛学校认定的各类竞赛1-4任选艺体活动学校组织的文化艺术活动、运动会1-4任选证书认定学校认定的第一课堂外的各种证书1-4任选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军事理论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军事理论3必选说明:认定标准由学生处制定。其中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1学分,军事理论2学分(理论1学分+实践1学分)。非师范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播音专业知识与能力,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主要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新闻发言等工作的播音与主持专门人才。二、基本要求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具有为祖国繁荣昌盛和民族富强而奋斗的使命感,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行为规范,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意识。2、熟悉国家新闻、播音相关政策、法规,具有扎实的播音与主持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播音、主持节目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3、掌握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了解本专业的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进行公关,节目策划,节目创意的社会活动能力,能适应相邻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实际工作。4、具备较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形成具有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人文精神的健全人格。5、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三、学制、毕业学分和授位与修业年限1、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2、总学分要求:第一课堂学业学分:163.5学分。第二课堂素质活动学分:10学分。3、学位: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四、专业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主要课程:播音与主持概论、普通话、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主持人语言艺术、电视播音与主持、广播播音与主持、文艺作品演播、形体训练、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语言学概论、艺术学概论、新闻摄影、中国文化概论、现代汉语、英语口语、广播电视概论、新闻写作、新闻编辑等。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一)基础实践1、自主学习、参加讲座;2、思想政治实践课、大学外语实践课、形势与政策实践课:第1-8期。(二)专业实践1、专业见习:共1周,第3期集中安排;2、社会实践:三下乡、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每学年寒暑假。(三)综合实践1、毕业论文:第7-8期,时间跨度不少于16周;2、专业实习:共12周,第7期。(四)创新实践1、科研立项:独立开展、作为学生科研项目主持人,或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前5名以内),选修,参照内江师范学院创新学分实施办法计算学分。六、第一课堂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及课时分布表1 第一课堂课程结构课程类别性质学分数占总学分比例(%)通识教育课程(第一平台)通识教育必修课模块3320.2%综合素质选修课程模块84.9%学科基础课程(第二平台)学科基础必修课模块1811.0%专业课程(第三平台)专业发展基础必修2213.5%专业发展核心必修2716.5%专业发展基础选修106.1%专业发展应用选修106.1%实践教学环节(第四平台)基础实践9.55.8%专业实践95.5%综合实践159.2%选修21.2%合 计163.5100%七、课程设置表(一)通识教育课程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42.5学分)表2 通识教育必修课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开课学期授课单位GB0640001SJ0640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理论)考查1思政部1(实践)GB0640003SJ064000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1.5(理论)考试2思政部0.5(实践)GB0640002SJ06400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2(理论)考试4思政部1(实践)GB0640004SJ06400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理论)考试3思政部2(实践)GB0840001GB0840002GB0840003GB0840004大学体育42考查1-4体育学院GB0540001-GB0540002GB0540003SJ0540001大学外语164(理论)考试1-3外国语学院1(实践)GB1040003GB1040004大学计算机基础43(理论)考试1计算机科学学院2(实践)GB1340001信息检索11(理论)考查2图书馆GB2040001GB2040002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51(理论)考查1(职业发展)招生就业处0.5(理论)6(就业指导)GB0640005-6SJ0640005-6形势与政策21(理论)考查1-8思政部1(实践)2. 通识教育综合素质选修课程(8 学分)表3 综合素质选修课序号系 列要 求1人文社会科学系列任选2自然科学与技术系列在本系列中至少选修2学分3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