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_语用学新解_对翻译的影响.pdf_第1页
谈_语用学新解_对翻译的影响.pdf_第2页
谈_语用学新解_对翻译的影响.pdf_第3页
谈_语用学新解_对翻译的影响.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收稿日期 2002 01 03 作者简介 娄兆麟 男 讲师 从事专业英语教学 谈 语用学新解 对翻译的影响 娄兆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会计学系 河南 郑州 450005 摘 要 语用学新解 明确了语用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 阐述了语言的产生和理解无不是变异 协商和 顺应等语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者认为它可以用以拓宽翻译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并为翻译学科的 新发展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翻译 语用学 变异性 协商性 顺应性 Abstract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confirms the position of pragmatics in linguistic study by expounding that the generation and comprehension of language are the result of the inter2 action of the three meta2pragmatic factors variability negoti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The pa2 per holds that this book can help widen the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by providing a new systematic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 translation pragmatics variability negotiability adaptability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9734 2002 01 0075 04 一 翻译过程与语用综观说 翻译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一般认为 翻译过 程大体上可分为理解 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 简单 地说就是译者把源文本转换为目标文本的过程 意即译者的任务就是分析原文 并继而综合原文 的信息 最后用目标语的形式将之表达出来 但 事实上的翻译过程绝不止这么简单 至少 一个完 整的翻译过程涵盖了原文作者和译文作者共同的 努力 尤其是译者对作者原文构建过程的把握的 理解 在翻译的成败得失上来讲 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鉴于此 一个完整的翻译过程可以用以下流 程来表示 作者 信道1 译前信息 译者 译后信息 信道2 读者 其中任何一道程序的主体都和其他道程序的 主体有着千丝万缕的互动关系 例如一个文本的 作者必须有相关的语言信道的知识和一定的驾驭 能力 并按照本语言社团俗定的交际方式和规则 对所使用的言语基础加以选择 以期最大程度地 传达所要表达的信息 信道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 选择 因为语言不属于某一个行为个体 而是从属 于整个语言社团 是该语言社团所有个体相互作 用的结果 并反过来以牢狱的形式约束并顺应于 时代变迁对之所施加的影响 语言的信息更是动 第20卷 第1期 2002年3月 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Vol120 No11 Mar12002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态存在的 所谓 言者无意 听者有心 就说明了 对语言的意义的解释远远超出了句法 语义等元 语言规则的范围 对它的解读势必要涉及到指示 蕴涵 预设以及社会 文化 认知等等语用因素 在 语用学新解 中 作者正式提出了大语用 的思想 认为语用学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定义为对 整个语言体系的综观 并系统地提出了微观语用 学和宏观语用学的划分 使语用学开始走出传统 语言学的囹圄 人们以全新的视野去重新理解和 诠释语用学 重新理解和诠释语言知识 也使干戈 零落的翻译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语用综观说认 为 所有的语言知识只不过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 基础 它们只有在语用的规划和指导下才能最终 完成其交流工具的使命 二 语言的变异性与翻译的关系 语用学几乎包括了所有相关的语言和非语言 因素 它主要是以读者反应的方式来审视和调节 语言因素的 语用和句法 语义等语言因素之间的 关系为 1 前者是语言使用试图表达的信息 而 后者则充当这种信息的载体 2 一般的语言因 素是普通的建筑材料 语用则决定和设计着它们 的组合方式 3 一般的语言因素只表达客观的 事实 而大语用因素则表达了言语使用者们主观 的态度和看法 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主要表达手段 之一 语用因素和过程分为三个方面 即语言的 变异性 语言的协商性和语言的顺应性 其中语言 的顺应性是这种语用综观说的核心 这也就是本 文的主旨所在 下面拟从这种顺应论的观点来重 新检视一下翻译的过程 顺应论认为 抽象的人类的语言是静态的 它 只存在于字典或某一语言社团的交际之中 是该 社团所有个体语言能力的总存 从交际的意义上 来讲 这种元语言知识的主要作用就是为现实中 提供一种选择的可能 例如一个字典上的词项只 有当被使用者 独具慧眼 地选择出来以后 然后 经过变异才能够负载一定的信息 进入到交际实 践 这种选择可以是语言上的 例如重读 弱读 调 群中的不同地位等 也可以是句法上的 例如一 个词在同义词序列中的地位 与其他词的相容关 系以及它的话题化程度等 还可以是语义或语用 上的 比如该词的多义性 文体性 隐喻性等 等 等 例如英语单词spirit和同为词汇套中的其它 词wine liquor相比有自己独特的意义 而它同时 又有 灵魂 人的精神 机械中的鬼怪 等等意 思 而且当它进入到语言层面之后 还需要很多相 应的音 形等方面的变异 这大概与词义的任意性 或模糊性有关 所以 人们在表达某一思想的时 候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要面临许多抉择 而这些抉 择对于一个译者而言就显得更加复杂 他不仅要 试图重溯原作者的抉择过程 而且还要在目标语 语言环境中做相似的选择 既要 瞻前 把握 原作者的选择程序和意图 又要 顾后 以在 译文的读者身上收获类似于原语言情景的效应 三 语言的协商性与翻译 语用学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原 文意图的理解 以及如何在目标语中忠实地传达 这种意向性 大家知道 语词的意义本身是不确 定的 主要是在和众多的同义项的对比并在语境 的作用下才可逐渐明朗化 语词和句型 语序等在 任何语言中都是有限的 很难精确地实现它的交 际功能 而且还有交际失败的情况 但事实证明 人类是可以使用有限的语言来进行交际的 而且 总是尽可能地使用经济的方式达到最理想的效 果 这就是翻译理论中所谓的效果和效率的问题 这种效果和效率的实现主要依靠的就是语用手 段 从翻译的角度来讲 就是译者必须和作者 原 文的读者 甚至和自己译文的读者就相关的文体 进行 协商 然后才能够最终实现忠实翻译的目 的 语言本身不会变异 也不会自动地选择 译者 也不会武断地随心所欲地对之加以组合和选择 而是按照一定的语用法则来进行 语用学新解 的作者认为 人们对语言资源 Language Re2 source 的选择不是机械的 按严格的规则来进行 的 而是在高度灵活的法则和策略指导下进行的 这就是语用学所说的语言的协商性 语言材料本 身只是为人所用的资源 句法是规范语言资源使 用的细则 人们有意或无意识地按照某些语用规 则来运作这些资源和细则 一般说来 可资译者 协商 的语用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76 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学 报第20卷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1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奥斯汀认为 人们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一 种言语行为现象 它包括言内语言行为 言外语言 行为和言后语言行为三部分 按照这种理论 只 靠对话语进行逻辑 语义分析 只求确定句子的 字面意义是不够的 既然话语本身是一种行为 那么它不仅要 言有所述 而且要 言有所为 甚 而要 言后有果 对于译者而言 他不仅要把握 说话者的言中行为 即字面意义 而且要了解说话 者的言外确切含义 保证预期的交际意图和原文 具有同样的效果 同时要为译文的言后行为效果 负责 21 格赖斯的 会话含义 理论 格赖斯认为 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 程中往往要遵守一些规则 以使交际能够得以正 常的理解和进行 这就是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中 的合格原则 它包括四个范畴和若干个准则 具体 为 量的准则 质的准则 关系准则 方式准则等 总之 会话含义 的基本理论认为 会话双方 就翻译而言 包括译者和译文读者四个方面 在交际过程中必须恪守这些原则 故意的悖反或 回避就会产生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含义 甚至 使交际中断 这也是语用综观说中的协商性势必 涉及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 译者必须依据这 些原则与原语言作者 协商 以忠实无误地将原 作中所涵盖的各种含义传达给译文交际的下线 译文读者 译者在协商过程中当然还要涉及 其它的语用推理原则 如礼貌原则 还有预设 蕴 含等等 这里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四 语言的顺应性与翻译的关系 顺应论主要包括语境的顺应 结构的顺应 顺 应的动态性和顺应的意识程度 其中语境的顺应 指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必须与语境 相适应 此处所指的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 心理世 界 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因素 结构顺应是指 对语言的选择应该从多方面来进行 比如对语言 语码 语体 话语的类型以及对话语构建原则的选 择等 后两者是对前两项顺应性的说明 顺应的 动态性说明了对语境或结构的顺应不是一成不变 的 而是一个反复进行 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 顺 应的意识程度说明人们对语境和结构的顺应取决 于交际各方 包括主动交际者和被动交际者如旁 观 间接听说等 的社会心理 Mind in Society 对 之的意识程度 意识程度的不同直接作用着协商 的策略及选择的结果 对于翻译者而言 顺应的过程既包括了对话 语产生过程中各元素的理解 同时还应对译文 翻译过程中的顺应结果做出相当艰辛的努 力 译者眼中的翻译过程就是首先要确认话语发 出者的选择过程 协商的策略 与所处的环境所作 出的意识反应和意愿选择等等 然后才能审时度 势地就自己对原话语所处的言语环境 社会环境 和意识程度进行分析 选择相应的顺应策略 最终 达到翻译完整的目标 由此可见 译文中的选择 变异 协商 顺应等 等并不是互不相干 泾渭分明地分阶段进行的 而 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相互协作共同作用于话语 产生 理解 当然也包括翻译的整个过程的始 终 这也就是动态顺应论的关键 也是对翻译理论 的重大贡献 综上所述 可以说 1 语用学新解 是对语 言使用的一种综观 变异 协商和顺应是语言使用 的元语用特点 从翻译的角度来讲 任何译文的 形成均是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说 语用综 观说的出现对语言的社会性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 论 2 该理论只是一个纲要 从篇章上看 很多 现有的成果均可归其项下 而且还提出新的课题 例如变异性 协商性和顺应性三方究竟依据什么 严格顺序协作 翻译中具体操作的细节是什么 文 化 知识 社会环境应该怎样在语言行为过程中发 挥作用等 3 本理论对翻译的影响尤其巨大 翻 译尽管历经多少代人的努力 但仍然没有自己的 系统和理论 也许该理论能够给我们以实现其理 念的方法论 因此值得借鉴和进一步探讨 以前 尽管有很多学者研究过翻译与语用的关系 但均 置语用于次要地位 此非语用不重要 而实在是太 大而难以把握 现在就可以有理论基础来建立这 一新的学科 翻译语用学 参考文献 1 Jef V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1 北京 Edward 第1期娄兆麟 谈 语用学新解 对翻译的影响77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Arnold publishers Ltd 1993 2 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M 1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3 Susan Bassnett Translation Studies M 1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1 4 何自然 1 语用学概论 M 1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5 Leo Hickey 语用学与翻译 M 1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2001 6 张源清 王鲜杰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1 成都 成 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5 上接第74页 广播 黑板报和标语等形式来宣传 政策法规 村规民约 使村里形成遵纪守法 助人 为乐 尊老爱幼 勤劳节俭的时尚和生活习惯 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基础 要把湾赵村建设 成韭园镇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