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20中国的地形 作业+Word版含解析 .doc_第1页
人教版 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20中国的地形 作业+Word版含解析 .doc_第2页
人教版 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20中国的地形 作业+Word版含解析 .doc_第3页
人教版 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20中国的地形 作业+Word版含解析 .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 第二十讲中国的地形目标达成作业一、单项选择题读“沿109e、32n37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1a地位于黄土高原,d是四川盆地,则c山脉是 ()a秦岭 b太行山c武夷山 d南岭解析:由于图中的剖面图是位于109e、32n37n之间,再结合图中的图例信息可以判断图中的b是渭河谷地,其形成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式断裂构造。又因为图中的d是四川盆地,故可知图中的c山脉是东西走向的秦岭。答案:a2关于c山脉的地理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b是我国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c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上d位于我国1月0等温线上解析:根据上题的判断,c山脉为秦岭,则它是我国的1月0 等温线所在区域。答案:d读图,回答35题。3下列关于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b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d图所示山脉是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解析:为贺兰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答案:b4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穿越的山脉是 ()a b c d解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将长江的源头和黄河的源头打通,必须经过巴颜喀拉山。答案:c5图示山脉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a b c d解析: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答案: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据此回答68题。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形分布的是()解析:云贵高原不邻秦岭,天山北部为准噶尔盆地,横断山脉的西部不是四川盆地而是青藏高原,太行山的西侧不是内蒙古高原而是黄土高原。答案:b7下列地形结构示意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山区的比例)其中符合我国实际的是 ()解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答案:d8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解析: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内沙漠广布,而盆地的边缘受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形成绿洲;而四川盆地既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广布,且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为湿润地区,没有绿洲。答案:c读我国局部图,回答910题。9a、d两城市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a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横断山区 d三峡地区、江南丘陵解析:读图中经纬度和地形可知,a地为四川盆地,d地为云贵高原,故a正确。答案:a10结合r区附近某地的局部图(小图),判断该河流的流向()a条件不足,无法判断b自西向东流c自东向西流d可能向东流也可能向西流解析:读局部小图,河流位于河谷地区,结合等高线可推断出r区地势东高西低,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流,故c正确。答案:c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 d准噶尔盆地解析:从图中地表崎岖的高原,高原上多溶洞等信息,可以推知该地形区为云贵高原。答案:b12影响图中地形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解析:发育的地形为喀斯特地貌,受流水溶蚀作用影响形成的。答案:a二、综合题13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等高线图,a、b、c为不同地形单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该地区地形特点。(2)简析b地形单元的成因。(3)简述c地形单元的重要自然地理意义。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进行区域定位,结合图示等高线分布情况,判断并描述区域地形特征。第(2)题,根据图示,b地是渭河谷地(平原),结合所学的地质构造知识,分析渭河谷地的主导成因(内力作用:断裂下陷),以及同时发生的外力作用流水沉积现象。第(3)题,秦岭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气候、水文、植被等)。答案:(1)北侧是(黄土)高原、中部是东西延伸的(渭河)谷地、南侧是东西延伸的(秦岭)山地。(结论)南北两侧高、中间低。(2)断裂下陷(地堑);流水沉积。(3)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分界线;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水岭;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分界线。14(2018大连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2)简析该区域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3)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4)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解析:(1)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在西北季风的吹送下,堆积分选而成。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颗粒重的先沉积,颗粒小、轻的后沉积,所以土壤沉积物粒径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2)该区域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首先要从侵蚀作用的外力分析。夏秋季节要考虑流水作用;冬春季节要考虑风力作用。夏秋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冬春降水少,(西北季风)风力强,以风蚀作用为主。(3)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与这里的地形、气候、植被有关。该地为黄土高原,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4)森林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山区如果大力植树造林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认为树木是“抽水机”的观点,意思是说该区不适宜栽培树木。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含水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不适合栽培。答案:(1)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原因: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经西北季风堆积分选而成(或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土壤沉积物粒径逐渐减小)。(2)夏秋降水多 ,流水侵蚀作用强;冬春降水少,(西北季风)风力强,以风蚀作用为主。(3)海拔较高,沟壑多,地势起伏大;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