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 1.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件(38张).ppt_第1页
岳麓版必修三 1.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件(38张).ppt_第2页
岳麓版必修三 1.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件(38张).ppt_第3页
岳麓版必修三 1.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件(38张).ppt_第4页
岳麓版必修三 1.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件(38张).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的发展 门前生意 好比六月蚊虫 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 就像冬天虱子 越捉越多 明代施复的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萌芽 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 材料一 材料二 魏忠贤 李自成起义 当时朝廷内外 党派林立 争权夺利 矛盾重重 明末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严重 引发明末农民起义 明朝统治被推翻 清军入关后 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激起强烈反抗 中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专制统治走向腐败和衰落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生孤苦直到坟墓 材料三 思想文化上 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 几何原本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阶层方面 思想方面 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重农抑商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专制统治走向腐败和衰落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工商业者和市民阶层队伍扩大 西方科技传入中国 僵化的理学和八股取士束缚国人的思想 问题 商品经济发展与封建制度束缚之间矛盾突出 明清时期时代特征 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一 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想的背景 从四位思想家说起 二 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表现 二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表现 李贽的人生经历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迫害致死 离经叛道 明代万历年间 李贽在麻城著述 讲学 虽说他是有大学问的人 却也开荒 种粮 种菜 勤快得很 李贽讲学跟别的先生不一样 别的先生只收男生 李贽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教 别的先生要求学生走路要轻 说话莫大声 而李贽偏要学生们蹦蹦跳跳翻跟头 大声读书像打油 别人教书要白天 李贽白天要学生们帮家里种田 种地 夜晚听他讲学 别人教书是在学堂里 李贽要学生在钓鱼台上听 别人教书专讲 四书 五经 李贽专教些实用的东西 还经常出谜语逗学生们玩 皇帝老子去偷牛 满朝文武做小偷 公公拉着媳妇手 细伢打破老子头 学生们猜来猜去 都猜不出来 李贽笑着启发说 你们不是猜不着 是还没有长这个胆量 要干大事 就得敢破旧规矩 敢想 敢说 还要敢干 接着 李贽解释说 第一句 皇帝老子去偷牛 是君不君 第二句 满朝文武做小偷 是臣不臣 第三句 公公拉着媳妇手 是父不父 第四句 细伢打破老子头 是子不子 学生们听了以后 就到处传播 气得那些官老爷和封建卫道士们连连骂李贽是 盗教 邪教 异端 孔孟权威 反教条反权威 存天理灭人欲 追求个性解放 重义轻利 人皆有私 三纲五常 男女平等 天理是本原 万物皆生于两 异端 思想家李贽 异端 有何表现 鞭挞程朱理学 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 提倡个性自由发展和男女平等 否定 天理 存在 提出世界源于阴阳二气 离经叛道 材料一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2 李贽的思想主张 1 反对以孔子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 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 材料二夫天生一人 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给于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乎 焚书 答耿中丞书 材料三阳为道学 阴为富贵 被服儒雅 行若狗彘 焚书 何心隐论 材料四除却穿衣吃饭 无伦物矣 世间种种 皆衣与饭类耳 故举衣与饭 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 非衣饭之外 更有所谓种种与百姓不相关者也 焚书 答邓石阳 2 李贽的思想主张 2 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反对理学 存天理 灭人欲 的主张 材料六 有好女子便立家 何必男儿 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 正获身 非失身 当大喜 何耻为 参见李贽 初谭集 藏书 2 李贽的思想主张 3 提倡个性自由 男女平等 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 童心说 在文学方面 李贽提出 童心说 主张创作要 绝假还真 抒发己见 李贽旗帜鲜明宣称自己的著作是 离经叛道之作 李贽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 也主张 真心 反对当时风行的 摹古 文风 他的这一倾向 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李贽的思想主张 补充 李贽 4 在文学方面 李贽提出 童心说 主张创作要 绝假还真 抒发己见 3 结合李贽的主张分析其思想特点 反传统 反教条 反权威 追求个性发展 1 鞭挞程朱理学 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 2 提倡个性自由发展和男女平等 3 否定 天理 存在 提出世界源于阴阳二气 4 对李贽思想的评价 1 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2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带有民主色彩 3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 强调个性发展 思想自由 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纲常 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进步性 二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 背景 1 明朝末期内外交困 危机四伏 2 士大夫面对危机 寻求改革方案 3 提倡以史为鉴 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 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探究学习 2 王夫之特点 系统批判宋明理学 建立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材料一 尽天地之间 无不是气 既无不是理也 天下惟器而已矣 无其器则无其道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盖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1 世界本原 理在气中 理 客观规律 气 物质实体 材料三 由目变色 色以五显 由耳审声 声以五殊 由口知味 味以五别 2 认识论 形 神 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 形 感觉器官 神 心理活动 物 客观规律 这种观点我们上节课已经提及过 实践出真知 3 修养观 肯定人的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王夫之的批判继承 天下惟器 物质第一性 天地之化新 大贾富民也 国之司命也 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 天命论 和 生知论 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还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考察研究认识 一切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 而静止却是相对的 黄宗羲 梨洲先生 3 黄宗羲 天下为主 君为客 说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 为天下也 材料二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 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材料三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 前者唱邪 后者唱许 君与臣 共曳木之人也 材料四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 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材料五 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本也 材料一 二 批判君主专制 限制君权 材料三 提出君臣平等 材料四 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材料五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 认为工商皆本 材料二以天下之权 寄天下之人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 一命之官 莫不分天子之权 以各治其事 寓封建 允许官位世袭 于郡县之中 而天下治之 宗法立而刑清 天下之宗子 各治其族 以辅人君之治 顾炎武 日知录 根据以上材料 结合时代背景 归纳 评价顾炎武的观点 观点 众治 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 以削减君主权力 评价 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 这些具有民主色彩 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黄宗羲的批判继承 材料一 其 君主 既得之 天下 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 原君 材料二 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一家之法 而非天下之法 批判旧儒学的 君为臣纲 的思想 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的新思想命题 4 顾炎武特点 批判学风 经世致用 材料一 天生豪杰 必有所任 今日者 拯斯人于涂炭 为万世开太平 此吾辈之任也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材料二 有亡国 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 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 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 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 保国者 其君其臣 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1 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强调社会责任感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区别 亡国 与 亡天下 保国 与 保天下 探究学习 4 顾炎武 2 提出 经世致用 思想 背景 出现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的空疏学风 含义 经世致用 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经世 的内涵是 经国济世 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 志存高远 胸怀天下 致用 的内涵是 学用结合 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 脚踏实地 注重实效 顾炎武的批判继承 材料一 保国者 其君其臣 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矣 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矣 众治之而刑措矣 材料三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 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 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 宗庙丘墟 日知录 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限制君权 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 主张发挥孔子的 博学于文 行已有耻 的积极思想 提倡走出门户 到实践中求真知即强调经世致用 批 君为臣纲 顾炎武 王夫之 黄宗羲 提出 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批 脱离实际 提倡到实践中求真知 承 孔子的 博学于文 行已有耻 承 先秦民本思想 批 天命论 生知论 建立唯物主义体系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经世致用 唯物主义思想 揭露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学校 主张以 天下之法 取代 一家之法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学应求务实 主张社会变革 世界是物质的 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 肯定人私利的合理性 明夷待访录 明儒学案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船山遗书 批判地继承儒学 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具有进步性 有利于解放思想 影响了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 倡导 经世致用 要求个性解放 主张 工商皆本 探究学习 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西欧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几乎是同时代的 都处在17世纪中期 为什么中国的进步思潮最终没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呢 探究建议 可以从中国当时的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等方面去考虑 探究 经济 重农抑商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 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政治 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缺乏政治基础 思想文化 礼教纲常严厉 推行文化专制 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探究学习 三 评价1 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经世致用思想 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而立足现实 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了强烈的冲击 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1 与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产生有关的是 商品经济的发展 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 近代科学传入中国 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a b c d a 巩固练习 2 某校举行 儒学是进步作用大 还是消极作用大 的辩论赛 在陈述环节中有一方出现了知识性错误 请你指出它是哪一项 a 早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b 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 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d 3 关于明清进步思潮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述 不正确的是a 有利于解放思想b 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 有利于商业的发展c 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d 直接推动了变革当时社会的实践 d 4 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 正确的是 a 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b 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c 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d 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d 5 明清之际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根本原因是a 政治的腐败b 人民的反抗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程朱理学的因循守旧 c 6 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 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 是因为程朱理学a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摧残人性b 破坏传统文化c 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d 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