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三 宋明理学 课件(17张).ppt_第1页
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三 宋明理学 课件(17张).ppt_第2页
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三 宋明理学 课件(17张).ppt_第3页
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三 宋明理学 课件(17张).ppt_第4页
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三 宋明理学 课件(17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课 春秋战国 秦 汉 隋唐 开创 沉重打击 成为正统 地位强化 儒家思想演变 宋 高潮 理学 理学 为了与佛老思想抗衡 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 孝 节 义提升到 天理 的高度 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这就是理学 教材第16页 祗园寺位于浙江萧山市城厢镇 始建于晋咸和六年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 儒学复兴运动 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韩愈 1 唐 韩愈 道统说与老子之 道 不同 2 唐 李翱 复性论与佛家之 性 不同 儒家的 仁 义 思想 材料一 博爱之谓仁 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足乎己无待於外之谓德 韩愈 原道 材料二 人之所以为圣人者 性也 人之所以惑其性者 情也 循其源而反其性者 道也 道也者 至诚也 李翱 复性书 儒家 诚 的概念 注 心 与 性 这二者 在佛教里一般是指 心之本性 印度早期佛教所说的心性 是以 心性清净说 为主的 天台早期禅法 的界定及 心性说 天台早期禅法 的界定及 心性说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二 宋明理学的形成过程 北宋五子 周敦颐 邵雍 张载 程颢 程颐 周公没 圣人之道不行 孟轲死 圣人之学不传 道不行 百世无善治 学不传 千载无真儒 无善治 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 以淑诸人 以传诸后 无真儒 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 人欲肆而天理灭矣 先生 程颢 生千四百之后 得不传之学于遗经 志将斯道觉斯民 宋 程颐 明道先生墓表 二程 观点 实质 存天理 灭人欲 将 天理 与 人欲 对立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 仁 朱熹生平 朱熹像 朱熹 1130 1200 南宋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 字元晦 徽州婺源 今江西婺源县 人 朱熹凝毕生心血于儒家经典的注释与阐发 发展了二程的理学思想 建立了一个中国古代最庞大 最完整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世称 程朱理学 成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官方哲学的正宗 材料二 天下之物 皆实理之所为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 气 铸成万物的质料 材料三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 言欲致吾之知 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格物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材料四 宇宙之间 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2 理气关系论 世界本原 3 理学修养论 4 社会政治理论 材料一 所谓天理 复是何物 仁 义 礼 智岂不是天理 三纲五常 1 理 指什么 儒家仁义道德 理先于气 理是世界的本原 格物致知 学习 实践 注 三纲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五常 仁 义 礼 智 信 二 宋明理学的形成过程 朱熹 夫人者 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 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荼毒 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不知吾身之疾痛 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 不虑而知 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 王文成公全书 卷二 答聂文蔚 三 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世界本原 内在的 心 主观唯心主义 认识事物的方法 致良知 内心反省 王阳明 陆九渊 一次 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 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 它们自生自长 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 你认为呢 王阳明说 你来看此花树 它才存在 你不来时 它并不存在 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鹅湖书院 位于江西广信府铅山县境内 自东晋以来 历经唐 宋 明等朝 都聚居过许多学者 曾经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 尤其是朱熹与陆九渊的鹅湖之会 成为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 三 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墟墓兴衰宗庙钦 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滴到沧溟水 拳石崇成泰华岑 pk 陆九渊 朱熹 理 仁 礼 高调的道德主义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 维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扼杀人们的欲求 有助于专制统治 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课堂活动1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儒学的表现形式 理学 理是外在的 独立于人存在的 理是内在的 心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理学家的 理 主要指的宇宙的普遍法则 是事物的规律 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 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心即理 发明本心 课堂活动2评价宋明理学材料1朱熹 天理人欲 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 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2朱熹 人之异于禽兽 是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材料3程颐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材料4张载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断绝学 为万事开太平 顾炎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方 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 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